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165.18KB ,
资源ID:153594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535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年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课时测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课时测试卷(含答案)

1、第六单元 22 孟子三章 见学生用书 P44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戒 之曰 必敬必戒 B舜发于 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 是人也 C行拂 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 士 D居天下之 广居 三里之 城 【解析】 A 项中“戒”的意思分别为“告诫”和“谨慎”;B 项中“于”的意 思分别为“从”和“在”;C 项中“拂”的意思分别为“违背”和“同弼, 辅佐”;D 项中“之”的意思均为“的”。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往之女家 B曾益其所不能 C行拂乱其所为 D亲戚畔之 【解析】 A 项中“女”为通假字,同“汝”,你;B 项中“曾”为通假字,同 “增”,增加;D

2、 项中“畔”为通假字,同“叛”,背叛。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C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 【解析】 D 项朗读节奏应划分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一)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文所阐释的重点都是“君民之道”。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 环而攻之,必有得天

3、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 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 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 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 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 “不然, 苟无岁, 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 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4、” (选自战国策 齐策)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委而去 之_离开_ (2)齐王使 使者问赵威后_派,派遣_ (3)使者不说 _同“悦”,愉快_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一处) 岁/亦无恙耶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苟无民,何以有君? 【答案】如果没有百姓,哪里还会有国君? 7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都阐释了_以民为本_的治国理想,但语言风格不同, 【甲】 文大量使用_排比_、 _对偶_句, 语言气势磅礴;【乙】 文则运用_问(或: 反问)_句,语气强硬,不容置辩。 【参考译文】 【乙】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

5、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 没有灾害吗?百姓没有忧患吗?你们大王没有忧患吗?”使者有点不高兴,说: “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的状况,却先打听年成、百姓的 状况,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赵威后回答说: “话不 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哪里还会有国 君?岂有舍本问末的道理?” (二)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文都在阐明作者对于“大丈夫”的认识。 【甲】 景春曰: “公孙衍、 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 嫁也,母

6、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 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 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 ” (富贵不能淫) 【乙】 齐大饥。 黔敖 为食于路, 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 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 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 焉, 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 “微与, 其嗟也可去, 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 檀弓下) 【注释】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辑屦:拖着鞋子。贸贸然:昏昏沉沉的 样子。 嗟

7、:感叹声,这里有轻蔑的意思。谢:表示歉意。微与:不必这样。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富贵不能淫 _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_ (2)以待饿者而食 之_给吃_ (3)黔敖左奉 食_捧着_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答案】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昏昏沉沉地走来。 11 【乙】文中的“饥者”体现了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哪种品格?曾子认为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请说说这个观点与孟子的看法是否矛盾。(建议答 题字数:80 字左右) 【答案】体现了大

8、丈夫“贫贱不能移”的品格。不矛盾。曾子认为嗟来之食不能 接受,这符合“贫贱不能移”的标准。当黔敖道歉之后,饿者获得尊严,没有违 背“贫贱不能移”的标准,可以接受食物,这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参考译文】 【乙】 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等待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捧 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 “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 才落得这个地步! ”(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 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 呼唤时,当然可以拒

9、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三)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文所表达的主旨是一样的都阐述忧患使人发展, 安逸享乐使人死亡的 道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上 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 可救矣

10、。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 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徵曰: “内外治安, 臣不以为喜, 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上:指唐太宗。傥:倘若。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后作 _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_ (2)病虽 愈_即使_ (3)四夷俱服 _臣服,服从_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解析】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 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同时注意关键词“主语(病)”“连词(则)”的提示作用。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1、 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答案】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 15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徵“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建议答题 字数:60 字左右) 【答案】【甲】 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 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 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 可喜。 【参考译文】 【乙】 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 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 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表示)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 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

12、况不能维持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 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魏徵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 是值得高兴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寡人愿安承教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 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 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 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 曰: 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

13、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 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 之,如之何 则可?” 孟子对曰: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 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 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 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选自孟子 梁惠王上 ,题目是编者加的。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 君的自称。承教,受教。梃:木棍。庖:厨房。莩:同“殍” ,饿死的人。 洒:同“洗” ,洗雪。耨(n u):锄草。溺:淹没。 16下

14、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寡人愿安 承教 尔安 敢轻吾射 B民有饥色 天山共色 C叟之所知 也 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 D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 如施仁政于民 【解析】 A 项中“安”的意思分别为“安心”和“怎么”;B 项中“色”的意 思分别为“脸色”和“颜色”;C 项中“知”的意思都为“知道”;D 项中“王” 的意思分别为“称王”和“大王”。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答案】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

15、讨伐他们,谁能跟 大王对抗呢? 19孟子分析了可以战胜秦、楚的内因和外因,请你简要概括。(建议答题字数: 115 字左右) 【答案】内因:国君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 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 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外因: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 来奉养父母。 父母受冻挨饿, 兄弟妻儿各自逃散, 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 【参考译文】 寡人愿安承教 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道:)

16、“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 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 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 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过: 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 孙吧! 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 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晋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 知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

17、边又丧失 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以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所欺侮。我为 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孟子回答道:“在任何方圆百里的小国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推行王道。 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 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 敬重尊长,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 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 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 中,(如果)大王前去

18、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古语)说: 有仁德的人 天下无敌。 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 23 愚公移山 见学生用书 P46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A万仞 (r n) 魁 (ku )父 叩 (k u)石垦壤 B荷 (h )担 阻塞 (s ) 箕畚 (j bn) C始龀 (ch) 陇 (lng)断 孀 (shung)妻 D穷匮 (gu ) 雍 (yng)南 一厝 (cu )朔东 【解析】 B 项“荷担”中的“荷”读作 h ; C 项“始龀”中的“龀”读作 ch n; D 项“穷匮”中的“匮”读作 ku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19、 ) A河曲智叟 亡以应(老年男子) 寒暑易 节(容易) B何苦 而不平(愁苦。这里指担心) 无陇断 焉(隔绝) C而山不加 增(加大) 惧其不已 也(停止) D方 七百里(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其 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解析】 A 项中“寒暑易节”的“易”的意思是“更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C ) A面 山而居 B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C杂然相许 D吾与汝毕力平险 【解析】 A 项中“面”是“名词作动词,面向”;B 项中“箕畚”是“名词作 状语,用箕畚装土石”;D 项中“险”是“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4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恰当的

20、一项是( C ) A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一书。 B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C在古代,阳是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阴”相对。 D始龀,小孩子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解析】 在古代,阳是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一)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文都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的特征。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

21、 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 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 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 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

22、:“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 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 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 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 不能决,事又寝。 (选自新百喻经) 【注释】颠踬(zh ):被东西绊倒。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寝:停止。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固不可彻 _通达,这里指改变_ (2)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_穷尽_ (3)鲁公治 园_修建_ (4)公犹夷不能决 _决断、决定_ 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

23、尾。 【答案】(他们)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2)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答案】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非常值 得考虑啊。 8 【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_”,移山的目的 是“_指通豫南,达于汉阴_”。(用原文回答) 9结合【甲】 【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建议答题字数:60 字左右) 【答案】示例: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手畏脚,修园失败。启示:做 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 功,否则将一事无成。(围绕“目标”“毅力”“不怕困难”等关键

24、词语回答即 可) 【参考译文】 【乙】 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 鲁公于是停下来了。 有人说: “土可以堆成(假)山。 ”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 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幼小的儿子女儿跌倒吗?”鲁公 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 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 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 非常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 (二)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愚公和本文主人公都能够

25、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二人具有相同的宝贵品质。 为学一首示子侄(节选)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 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 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 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 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贫, 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 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 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26、”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 惭色。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逮 人也_及,达到_ (2)蜀之鄙 有二僧_边境_ (3)越明年 _第二年_ 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 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吾/欲/之南海 D子/何恃/而往 【解析】 C 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吾/欲之/南海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答案】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13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穷和尚能完成去南海心愿的原因。你还能再举一个例子 帮助作者证明他的观点

27、吗? 【答案】穷和尚虽然贫穷,但他不畏惧困难,敢于去尝试,敢于去做,所以他最 终取得了成功。示例:水滴穿石,卧薪尝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 【参考译文】 为学一首示子侄(节选)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 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 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 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 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 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 能力也超过别人;摒弃掉而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28、孔子的学问最终是 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 “我 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 “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 “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和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 “我几年来 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 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 了惭愧的神情。 【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竹 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9、。 14首句中“咬定”一词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建议答题字数:50 字左右) 【答案】运用拟人修辞,把岩竹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展现出竹子刚毅顽强的性格 和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竹的崇敬赞美之情。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中引用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 西南北风”的诗句,请说说这两句所蕴含的哲理。(建议答题字数:20 字左右) 【答案】示例: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立场坚定、不畏磨难,坚韧不拔。(意 思对即可) 24* 周亚夫军细柳 见学生用书 P48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B ) A绛 (ji ng)侯 军士吏被 (b i)甲 都 (d)尉 B棘 (j

30、 )门 可得而犯邪 (y ) 驱 (q)驰 C按辔 (p i) 曩 (n ng)者 介胄 (zh u) D彀弓弩 (n) 持兵揖 (j) 嗟 (ji)乎 【解析】 A 项中“被”为通假字, 同“披”, 故读作 p; C 项中“曩”读作 nng; D 项中“揖”读作 y。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已而之 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B于是上乃使 使持节诏将军 使 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 将军 天子为 动 D吾欲入劳军 军 细柳 【解析】 A 项中“之”的意思分别为“到,往”和“音节助词,无实义”;B 项中“使”的意思都是“派遣”; C 项中“为”的意思分别为“担任”和“被”;

31、 D 项中“军”的意思分别为“军队”和“驻扎”。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D ) A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B此真/将军矣 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解析】 A 项正确的划分为:祝兹侯徐厉/为将军;B 项正确的划分为:此/真将 军矣;C 项正确的划分为: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官名(官职)的一项是( D ) A乃以宗正 刘礼为将军 B以河内守 亚夫为将军 C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D天子先驱 至 【解析】 D 项中“先驱”的意思是“先行引导的人员”。ABC 三项中加点的词 都为官名,“宗正”指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河内守”指河内郡的郡守

32、,“将 军”指高级武官。 (一)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文都运用对比、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 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 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 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 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

33、乃按辔徐行。至营,将 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 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 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 【乙】 周勃, 沛人。 高祖为沛公初起, 从入汉中, 拜为将军。 食绛八千二百八十户, 号绛侯。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居十余月,乃谢请归相印。岁余,陈丞相平 卒,上复用勃为相。十余月,上曰: “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颇未能行,丞相朕 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 自

34、畏恐诛, 常被甲, 令家人持兵以见。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 文帝朝,太后以冒絮 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 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勃狱辞 ,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 ”于是 使使持节赦勃,复爵邑。孝文十一年薨,谥曰武侯。 (节选自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 ,有删改) 【注释】冒絮:头巾。狱辞:案件的供词。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军 细柳(驻军) B已而 之细柳军(后来) C居 十余月(经过) D天子既 应(已经) 【解析】 B 项“已而”的意思是“不久”。 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后人有上书告

35、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称善者久之 吏方验而出之 B请以 军礼见 不以 此时反 C其将固可袭而 虏也 吏方验而 出之 D亚夫乃 传言开壁门 乃 免相就国 【解析】 A 项中“之”的用法和意义分别为“音节助词,无实义”和“代词, 他”;B 项中“以”的用法和意义分别为“介词,用”和“介词,在”;C 项中 “而”的用法都是“表承接”;D 项中“乃”的用法和意义分别为“副词,才” 和“连词,于是” 。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答案】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

36、皇上的车队长驱直入, 将军及其属下骑马迎送。 (2)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答案】他不在这时造反,如今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造反吗? 9从【甲】 【乙】两文中可以看出,周勃、周亚夫父子二人的共同特点是_忠心 耿耿_;文帝在对待父子两人的态度中也有一个共同点是:_知错能改_。 【参考译文】 【乙】 周勃, 是沛县人。 高祖作为沛公刚刚起兵的时候, 周勃跟随(高祖)进入汉中, 被任命为将军。赐绛县八千二百八十户作为食邑,号称绛侯。文帝已经登上帝王 的位置,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过了十个多月,周勃就推辞请求归还相印。过了一 年多,丞相陈平去世,皇帝又起用周勃担任丞相。过了十多个月,皇上

37、说:“前 些天我下诏让列侯前往自己的封地,很多人没有去,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可 要替我率领列侯回封地。 ”于是免去(周勃的)丞相职位(让他)回到封地。(周勃回 到封地)一年多,每当河东郡守和郡尉巡行所主之县到达绛县的时候,绛侯周勃 自己害怕被杀,经常披着铠甲,命令家人手里拿着武器来会见(郡守郡尉)。后来 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要谋反,诏令下达到廷尉,(廷尉)逮捕周勃治罪。文帝朝见 太后,太后顺手抓起头巾向文帝扔去,说: “以前绛侯身上带着皇帝的印玺,在 北军领兵,他不在这时造反,如今住在一个小小的县里,反倒要造反吗?”文帝 已经看到绛侯的供词,便向太后道歉说: “狱吏刚好查证清楚,要放他出去了。

38、 ” 于是派使者带着符节赦免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食邑。文帝十一年周勃去世,谥 号为武侯。 (二)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描写对象都为周亚夫。 孝景三年,吴楚反 。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 剽轻 ,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 而 守。 梁日使使请太尉, 太尉守便宜 , 不肯往。 梁上书言景帝, 景帝使使诏救梁。 太尉不奉诏, 坚壁不出, 而使轻骑兵弓高侯 等绝吴楚兵后食道。 吴兵乏粮, 饥, 数欲挑战, 终不出。 夜, 军中惊, 内相攻击扰乱, 至于太尉帐下。 太尉终卧

39、不起。 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陬 ,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 吴兵既饿,乃引 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 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 吴王千金。月 余,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 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选自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 ,有改动) 【注释】吴楚反: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发动叛乱,后称“七国之乱”。汉景 帝拜周亚夫为太尉,平定叛乱。轻:轻捷。委:放弃。深壁:加高营垒。 便宜:有利,适宜。弓高侯:名韩颓当。食道:即粮道。陬(zu):角 落。引:退。购:悬赏捉拿。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0、(1)上许 之_同意_ (2)太尉既会 兵荥阳_会合_ (3)数 欲挑战_屡次_ (4)凡 相攻守三月_总共_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解析】 注意“宾语(之、粮道)”“谓语(绝)”等词的提示作用。也可根据句意 进行断句。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 【答案】汉兵于是乘胜追击,完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 王的人头。 13平叛过程中,周亚夫采用的计谋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坚决执行这一计谋的?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简析。(建议答题字数:80 字左右) 【答案】示例:周亚

41、夫采用了断绝叛军粮道的计谋。吴国叛军进攻梁国,梁国形 势危急,请求援救,景帝派使者诏令周亚夫救梁,周亚夫坚决不出兵,而是派遣 轻骑兵去断绝叛军后方的粮道。最终三个月平定叛乱。 【解析】 根据文中的“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可知其计谋。根据第 二段中对战争过程的描述可知他执行计谋的过程。 【参考译文】 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领兵攻打吴、楚叛 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与他们交战很难取胜。我希 望先放弃梁国,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 景帝同意这个意见。 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

42、国形势 危急,请求援救。而太尉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加高营垒只守不出。 梁王每天都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去救。梁王上书报 告景帝,景帝随即派使者诏令太尉营救梁国。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 仍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弓高侯等人去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 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想引诱(汉军)出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夜里, 汉军营中受惊,军内互相攻击扰乱,甚至闹到了太尉的营帐之下。太尉却始终静 卧不起。过了不久,就恢复了安定。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让人 们注意防备西北。不久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西北,但不能攻入。吴兵已经非常饥 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

43、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吴王刘濞抛弃了他的大 军,与几千名精壮士卒逃跑,逃到江南丹徒自保。汉兵于是乘胜追击,完全俘虏 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的人头。过了一个多月,就有越人斩 了吴王的头来报告。双方攻守一共只有三个月,七国叛乱就被打败平定了。 于是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 14 【活动探究】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我眼中的周亚夫”为主题的实践活 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读下面文字,写出出自对联中的两个典故。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一书中指出,了解一个姓氏,首先是看他家祠堂里的 两样东西匾额和对联。 周姓宗祠里的一副四言对联功高细柳 泽普爱莲。 【答案】上联中的

44、典故出自西汉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文帝称其为“真 将军”。下联中的典故出自北宋周敦颐,性爱莲,著有爱莲说 。 (2)周姓宗祠里还有一副七字对联,请你结合周亚夫军细柳的内容补充上联。 上联:_示例:汉室军容推细柳_ 下联:宋朝理学尚濂溪 (3)在“我喜爱的古代将军”评选活动中,一位同学向组委会推选了周亚夫,请 你帮他写一段推荐语。(80 字左右) 【答案】示例:周亚夫是真正的将军。他治军严明,在他心中,皇帝的威严也比 不上如山的军令;他恪尽职守,心中只有作为军人对国家的责任;他手持兵器行 礼,尽显刚正不阿之骨气。 25 诗词五首_见学生用书 P50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45、D ) A白头搔 (n o)更短,浑欲不胜簪 (zn)。 B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 (ch ng)鼓寒声不起。 C折戟 (j)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zho)。 D我报路长嗟 (ji)日暮,学诗谩 (m n)有惊人句。 【解析】 A 项中的“搔”读作 so;B 项中的“重”在这里应读 zh ng;C 项中 的“朝”在这里应读 ch o。 2名句默写。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 子是:_问君何能尔_?_心远地自偏_。 (2)春望一诗中把诗人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句子是:_烽 火连三月_,_家书抵万金_。 (3)在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暗示

46、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复还”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的句子是:_半卷红旗临易水_, _霜重鼓寒声不起 _。 (4)杜牧赤壁一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_东风不与周郎便_,_铜雀春深锁二乔_。 (5)在渔家傲一词中,词人翻旧典出新意,借鹏抟九万里的风力,把舟吹到 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的句子是:_九万里风鹏正举_。_风休住_,_ 蓬舟吹取三山去_! 【解析】 答题时,结合提示写出相应诗句,做到不添字、漏字,不写错别字。 “烽”“周郎”“蓬”等字词需要特别注意。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 饮酒(其五)的作者是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47、,东晋诗人。田园生活 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B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 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 C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作品有雁门太守行 李凭 箜篌引等。 D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 女”之称。李清照的词,前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后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解析】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其身世,情调感伤。 “课内外勾连”小贴士 两首诗都出自陶渊明写的饮酒组诗。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十六) 东晋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4两首诗都描写了诗人居住的庐屋,其写作用意是否相同?为什么?(建议答题 字数:90 字左右) 【答案】不相同。 饮酒(其五)中诗人借修建“人境”的庐屋来表现自己虽身 处闹市,内心却宁静悠远,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 饮酒(其 十六)中诗人借破旧的“敝庐”来表现自己虽饱受饥寒之苦,但仍固守节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