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一: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史上唯一连续未中断的历史文明, 之所以能够成其广大久远, 绝非偶然, 背后自有其深刻道理,这就是中华文明所讲的“可久可大之道”,关联着中华民族重视历史、 捍卫史观的悠久传统。从尚书的“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的历史忧患意 识,到孔子春秋的“大义”、司马迁史记的“通古今之变”,再到北宋欧阳修新五 代史的“褒贬分明”、司马光资治通鉴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都体现着我们现 在所说的正确的历史观,从古至今都对每一个中国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今天的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基于 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历史。翻阅历史
2、可以知道,中国古代的修史原则,是总结治乱、兴衰、得 失的历史经验,而“二十四史”作为连续通贯的中国通史,对于中国历史文明连续性的造就起 了重大作用。中国历史之“通”,既体现在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典籍中,也体现 在对于因革损益的通贯,即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的历史意识。中国的历史意识,是贯通古今、 统筹全局的意识。有了这一贯通的历史意识,我们才能理解历史的起伏、文明的兴衰,也才能 理解伟大复兴背后深沉的历史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 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 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 历史观正确与否, 关乎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 尤其在今天,
3、 对中国历史的诠释、对正确历史观的弘扬,关系重大。周代之鼎,上面的文字是铭记祖先之德 业,而今天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于革命烈士、英雄的否定,泛娱乐化对历史的消解,无疑 是在蚕食历史之“鼎”。“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此,我们要防微杜渐,以正确的历史 观廓清思想迷雾。 (摘编自谢茂松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有删改) 材料二: 当我们问“什么是三国历史”的时候,指的是三国时期发生的事,还是三国志这部史 书告诉你的事?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我首先希望大家明白, 所谓历史、 历史小说、 历史文学, 实际上都不是指向一个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是不可能还原的。史书也好
4、,历史小说、历史 文学也好,给我们展现的是经过历史家、文学家或者其他评论家建构的历史。任何历史都是被 建构出来的。因此,我们要问的是:三国志演义给我们建构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它要告 诉我们什么?传达什么样的感受呢?任何历史文学所传达的都是历史的感受而不是历史的事 实。 清朝康熙初年刊行的毛宗岗本三国志演义,一开篇引录了一首明中期状元杨慎的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 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传达给我们两个重要的历史感受:第一,不管历史上有多少英雄,他们在历史上曾
5、有多少轰轰烈烈的事迹,“是非成败转头空”。人在历史上的所有行为,不管如何轰轰烈烈, 如何多彩多姿,最终都是“空”的。留下的是什么?是不变的青山和夕阳。中国还是中国,青 山还是青山, 太阳还是太阳, 但是曾经有过的历史, 曾经努力奋斗一生的英雄已经不会重现了。 可是真的不会重现了吗?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历史感受:历史英雄仍然活在我们当中,在我 们的心目中, 他们的一生借助语言表述的方式得以重现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 “笑 谈”是一种语言表述方式,是说故事。故事不是一个人在讲,“白发渔樵江渚上”,是许多人 反复地讲述,而且不止白发人,青发人也讲故事。所以,历史上的英雄还活在当下
6、。不管是古 代人还是现代人,之所以对历史感兴趣,愿意阅读历史,是因为历史对我们当下有意义,如果 对当下毫无意义的话,历史就不会存在。所以,历史的价值在当下。如今我们阅读三国志演 义,也是为了丰富当下的生活,当下的生命。 (摘编自郭英德三国志演义的历史意识,有删改) 材料三: 前期已经试运行 3 个多月的中国历史研究院新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迅速提升。据介绍, 3 个多月来,中国历史研究院微博总阅读数超过 2 亿次,转发总数达到 18 万次,获赞达到 30 万次,总粉丝量已达 34 万。同时,微信公众号阅读总量累计已超亿次,全网讨论总量超千万 条。多篇原创作品孙
7、元良缘何引争议、国耻家恨,请勿调侃单图、清末失地与不平 等条约一览视频等,针对一系列网络流传甚广的虚无主义论调进行在线辟谣,对利用历史人 物、故事、笑话进行的恶意影射进行有力回击,切实引导网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有效激发起 了广大网民的民族凝聚力,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正能量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中国历史研究院网站与新媒体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中国历史研究院的信息化传播建设迈 入全新阶段, 为充分发挥传播展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功能提供了充足的平台保障。中国历史研 究院网站和新媒体矩阵将合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历史文化网络高地和学术推介传播平台, 更好地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
8、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服务。 (摘编自李澍从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重视历史、捍卫史观的悠久传统,成就了世界史上唯一连续未中断的中华文明。 B.中国古代的修史原则,是总结治乱、兴衰、得失的历史经验,“二十四史”造就了中国历 史文明的连续性。 C.周代之鼎上的文字铭记祖先之德业, 成功地避免了 “灭人之国, 必先去其史” 的历史悲剧。 D.三国志演义等历史小说都不是指向一个真实的历史,而三国志等史书则可以。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
9、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人在历史上的所有行为,最终都不会重现。不管如何轰轰烈烈,如何多彩多姿,最终都是 “空”的,留下的是不变的青山和夕阳。 B.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借助语言表述的方式得以重现。人们对历史感兴趣,愿意阅读历史, 是因为历史对我们当下有意义。 C.对网络流传甚广的虚无主义论调和利用历史人物、故事、笑话进行的恶意影射等,中国历 史研究院利用网站与新媒体平台进行辟谣和反击。 D.中国历史研究院网站和新媒体矩阵合力打造中国历史文化网络高地和学术推介传播平台, 并且已经产生了积极影响。 3.下列说法中,
10、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 A.“大家都觉得遥古之世,是一个黄金时代,虽然其对于遥古的情形并不清楚。这便是崇古 主义的由来。” B.“历史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C.“强调个体性叙事,通过对个案的展示,用个体历史的细节研究来演绎整体历史。” D.“把历史视为一种无主体的偶然结果,否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决定论,这就是历史虚无 主义。” 4.材料二中引用杨慎的词起了怎样的论证作用?请简要说明。 5.从“历史观”的角度来评价“历史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
11、法。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7-10 题。 与瓦共舞 林延军 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 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 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 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 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 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
12、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 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 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 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 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虫”。“除 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 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然 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
13、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 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 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我站在小院里,虽然 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 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会朝母 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 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 片陪着我一起长大。 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
14、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小时 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 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 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它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 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在城 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遗弃的孺妇,孤 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 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
15、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 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 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 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 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我 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 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
16、的农夫在盖房,两个人在 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 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 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亲 的背。 (选自 2019 年 3 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文章开头运用“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 爬上了屋顶”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补瓦动作 的娴熟。 B.文章写到父亲上屋顶补瓦时多次对母亲大发雷霆,说明父亲脾气暴躁,暗含了作者对父亲
17、 的不满。 C.文章写到父亲频繁补瓦,既暗示了当时生活的贫困艰辛,又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的付出。 D.文章以补瓦切入,从过去的贫穷写到现在生活的美好,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当 今生活的感触。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补瓦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 描绘了补瓦后屋顶的形态。 B.引用李商隐的“一春梦雨常飘瓦”诗句,增添了文化气息,有利于下文表达作者对家乡瓦 的感情。 C.以前我家用瓦来遮风挡雨,现在农夫用瓦建猪舍,前后对比是
18、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 了新的用途。 D.文中多次描写自然环境,例如“天气转凉”“凛冽的冬天”“风吹得更猛了”等,烘托了 父亲形象。 8.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含义。(4 分) 9、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 理由。(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玮,字纯玉,渭南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劾中人魏朝及东厂办事 官郑如金罪,如金坐下诏狱 。二人皆
19、中官冯保心腹也。初,张居正以刑部侍郎同安洪朝选轻辽 王罪,衔之。后其党羽劳堪抚福建,希居正意,讽同安知县金枝捃摭拾朝选事,堪飞章奏之。 命未下,捕置之狱,绝其饭食三日,死,禁勿殓,尸腐狱中。朝选子都察院检校竞诉冤阙下, 堪复飞书抵冯保,削竞籍,廷杖遣归。至是,玮白发其事,并及堪诸贪虐状,堪免官。是时厂 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余斤犯者立死玮 皆极陈奏其害。诏立枷如故,余从玮言。以母病,不候命擅归,坐谪桃源主簿。三十年,抚保 定。初,军壁天津,月饷六万,悉派之民间。玮役军大治水田,以所入充饷,民方缓之。岁比 不登,旱蝗大水相继,玮多方振救,民皆德之。帝亦
20、出内帑 佐之。所条荒政,率报允。畿辅矿 使倍他省,矿已竭而搜凿不已,至岁责民赔纳。玮累疏陈其害,诏罢。进刑部 侍郎,召为右都 御史,督仓场。进户部尚书,督仓场如故。大僚多缺,命署戎政。已,又兼署兵部。玮乃举德 立行修足备任使者。曰:“苟更阅数年,陛下即欲用之,不可得矣。”弗听。四十年,以兵部 尚书掌左都御史事。玮素负时望,方欲振风纪,而是时朋党势成,言路大横。会南畿巡按御史 荆养乔与提学御史熊廷弼相讦,玮议廷弼解职候勘。廷弼党官应震、吴亮嗣辈遂连章短玮。玮 累疏乞休,帝皆慰留。无何,吏部以年例出两御史于外,不关都察院。玮以失职,求去益力, 疏十余上。明年七月
21、稽首文华门,出郭候命,始予告归。天启四年卒,赠太子太保 ,谥庄毅。 (节选自明史孙玮传) 10、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 百斤/犯者立死/玮皆极陈奏其害/ B 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 百余斤/犯者立死/玮皆极陈奏其害/
22、 C 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 百余斤/犯者立死/玮皆极陈奏其害/ D 是时/厂卫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 百余斤/犯者立死/玮皆极陈奏其害/ 11、下列对文中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诏狱,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B刑部,中国古代政府部门之一,主要掌管法律刑狱。其长官为刑部尚书。 C内帑,指的是官员的俸禄,在有灾害发生时,皇帝有时会暂时停止发放,
23、调拔这笔钱财 赈灾。 D太子太保,是古代的三公之一,职位次于太师、太傅。亦指太保,太子老师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孙玮敢于进言,请求解除酷刑。他极力陈述当时官员胡乱处理百姓的诉讼案件、判案连 累无辜、定罪外加罚款以及用立枷等的危害。 B孙玮注重人才。向皇帝建议,一定要及时选用人才,以免悔之不及。可惜皇帝没有听从。 C孙玮敢于承担责任。因巡按御史荆养乔与提学御史熊廷弼互相攻击一事而失职,孙玮被 应震和吴亮嗣联名上书,他多次上疏求去。 D孙玮不畏强权,敢于揭发罪行。他揭发劳堪各
24、种贪污残暴的行为,劳堪也被免去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岁比不登,旱蝗大水相继,玮多方振救,民皆德之。(4 分) (2)已,又兼署兵部。玮乃举德立行修足备任使者。(4 分) 14、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孙玮出京担任地方官时,为百姓做了大量的事情。请根据文本简要 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九日置酒 宋代 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
25、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描绘重阳登高宴饮的情景,场面恢弘,气氛热烈,富有生活情趣。 B. 诗人虽年事已高,性情旷达,乐而忘忧,任凭风吹冠冕,只管举酒言欢。 C. 作者描绘傍晚时分的景象,雨过天晴,水面澄澈,日色清淡,不显华彩。 D. 诗歌描绘的登高宴饮、满插茱萸的场景,均是中华民族重阳节的习俗。 16. 结合全诗,谈谈“白头太守真愚甚
26、”的“愚”表现在哪里?你对此有怎样的评价?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 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 。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 是: ,
27、 。 (3)在四章中,作者认为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也不可能长久下去的句子 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 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 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
28、咚咚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 山中余韵袅袅。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 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 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 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 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 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
29、 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 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 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18.下列句子中引号与文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 B.“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送情报的? C.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
30、直把 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19.文本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格?有什么含义?(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鼓声有时候很绵密,接下来有点儿和缓,仔细听,有时高 亢有时轻柔”,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21.请根据以下内容,概括“隐士”的两个特点,不超过 40 个字。(4 分) “隐士”是相对于“显士”而言的,是指隐居而不仕的人。它有两层意思:一是“隐”, 即隐居;二是“士”,即士人。也就
31、是说,“隐士”是指那些有才能、有德行、能做官,但又 因某种原因而不出来做官的士人。早期的一些道家人物是隐士,他们跟老子一样,崇尚自然无 为的人生态度,选择避世自修的生活方式。他们并不是有意地躲避起来而不让别人找到,也不 是有意地不发表言论,更不是有意地隐藏自己的智慧与才能,而是因为世道不顺,为了保全自 身,他们只好选择了隐居的生活方式。 22.下面文段是对一则公告的转述,有五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 改,使语言表达准确、严密、连贯。(5 分) 市场监管总局 25 日发布公告,要求加强口罩、消毒杀菌用品、抗病毒药品及相关医疗 器械等防疫用品的市场价格
32、,保护正常的防疫用品市场价格秩序。捏造、散布涨价信息, 大量囤积紧张的市场供应防疫用品,销售价格大幅度提高,串通涨价以及其他违反价格 法律法规的行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都要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对典型案例要及时 予以曝光。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封城的 76 天里,武汉打了一场硬仗。疫情迅猛,全民动员,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用坚韧对抗病毒。为减少交叉感染,900 多万武汉人留守家中;另一边,为救死扶伤,驰援队 伍汇聚武汉,“火神山”“雷神山”火速建成。76 天后,武汉浴火重生。  
33、;“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2020 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年,是党中央向全国人 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绷紧 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 “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读了材料,作为当代青年,你有哪些感触和联想?请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34、 字。要求书写认真,思路清晰(写作之前列提纲),拟一个富有文采的论点型题目。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共 5 小题,19 分) 1、A(B 项, “二十四史造就了中国历史文明的连续性”夸大其词,原文是“二十四史 作为连续通贯的中国通史, 对于中国历史文明连续性的造就起了重大作用” 。 C 项, 曲解文意, 前后两句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D 项,解读不当,三国志等史书也不能指向真实的历史) 2、D(D 项,将未然说成已然,
35、文中是说“将合力打造”,所以“已经产生了”理解错误) 3、B(材料二的论点是人们对历史感兴趣,是因为历史对我们当下有意义。可以作为论据来 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B 项) 4、材料二中引用杨慎的词,是为了阐两个观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虽然不会重现,但是 他们努力奋斗的人生名垂青史;历史上的英雄事迹为后人传颂,其历史的价值就在于对当下 生活和生命的积极指导意义;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学色彩,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观点一:不合理。历史小说毕竟还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基于历史建构起来的文学作品, 不能只从历史观的角度评价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需要依托小说体裁本身固有的特点塑造人物,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36、来反映社会生活,给读者带来独特的文学审美体验,不只是历 史的真实。 观点二:有一定的合理性。历史小说反映的历史,是作家建构的历史,从历史观的角度来评 价历史小说,更好地指导当下积极的生活,对于历史小说的创作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性;历 史小说所刻画的历史人物和所展示的历史事件,从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也需要正确的历史 观来评价和指引。 (二)现代文阅读(共 4 小题,16 分) 6. B (乡村生活条件艰苦,父亲不得不多次在屋顶补瓦,有时天气恶劣,父亲虽然脾气暴躁却 依然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所以,没有对父亲的不满。) 7. C (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没错,但这不是今昔用途对比的
37、目的。) 8.体现了父母对家庭和儿女的庇护,也表现出父亲的责任担当。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有快乐也有辛酸。 “瓦”原来用作盖瓦房,现在用作建猪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9.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由贫困年代住瓦房需要时常补瓦,到现在住洋房,展现了中国乡村 的发展。该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 构思巧妙。全文以“瓦”为线索,由贫困年代的瓦、童年回忆中的瓦,再写到其他地方见过 的各种瓦,最后写到瓦的意义,结构严谨。 意蕴丰富。瓦片象征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瓦片承载着 作者对家乡生活的记忆,既有当时生活的艰辛也有儿时生活的乐趣。 语言平实又不乏生动。在叙述中
38、散发着中国乡村百姓生活的气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B 11. C 12. C 失职错误 13. (1)庄稼连年歉收,旱灾蝗灾大水等灾害连续出现,孙玮想方设法赈救灾民,百姓都感 激他。(比、登、德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不久,又兼任代理兵部。孙玮就推举道德品行端正足以担当重任的人 (已、暑、任务、任使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14、(3 分) (1)兴修水田。组织士兵大修水田,用收获的粮食充当军饷,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2)赈灾。大灾当前,孙玮想方设法赈救灾民。
39、 (3)罢除苛政。孙玮多次上疏陈述矿使的危害,皇帝下诏罢除。 参考译文: 孙玮,字纯玉,陕西渭南人。万历五年进士,被任命为行人,提拔为兵科给事中。弹動宦 官魏朝和东厂办事官郑如金的罪行, 郑如金获罪被关进监狱。 两人都是宦官冯保的心腹, 当初, 张居正因为刑部侍郎同安人洪朝选减轻了辽王的罪行,对洪朝选怀恨在心。后来他的党羽劳堪 担任福建巡抚, 迎合张居正心意, 晴示同安知县金枝搜集洪朝选的事情, 劳堪迅疾上奏章奏明。 命令还没有下达,就将他逮捕关进了监牢,三天不让他吃饭,饿死了,禁止装殓,尸体在牢狱 里腐烂了。洪朝选的儿子都察院检校洪竞到朝廷上诉鸣冤,劳堪又飞快写信给冯保,把洪竞的
40、 官籍剥夺了,处以廷杖然后遣送回家。直到此时,孙玮向皇帝报告并揭发了这件事,一并涉及 劳堪其他各种贪婪暴虐的罪状, 劳堪被免去官职。 这个时期, 厂卫随便接受老百姓的诉讼官司; 巡抚巡按这些官员寻访察问奸诈较猾之人,大多连累无辜:有关部门断案,常常在本罪之外加 重刑罚:皇帝喜欢用“立枷”,这种枷重达三百多斤,受刑之人马上就会死。孙玮都极力陈述 奏说它们的危害。下诏除“立枷”照样施行外,其余的都按孙玮说的改了。因为母亲病了,不 等皇帝命令就擅自回家,因此被贬职为桃源县主薄。万历三十年,孙玮担任保定巡抚。当初, 军队驻扎天津,每月六万两粮饷,都把它们摊派到民间,孙玮组织士兵大修水田,用
41、收获的粮 食充当军饷,老百姓的负担才减轻了。庄稼连年歉收,早灾蝗灾大水等灾害连续出现,孙玮想 方设法赈救灾民,皇帝也拿出钱。所呈报的各条措施,都允准了。百姓都感激他。京城附近的 矿使是其他省份的一倍,矿开采完了搜刮却没有停止,到了每年要求百姓赔偿贡纳的地步。孙 玮多次上疏陈述它的危害, 皇帝下诏罢除。 升任兵部侍郎, 征召任命他为右都御史, 监督仓场。 提拔为户部尚书、依旧监督仓场。大官多有空缺,命令他代理军政。不久,又兼任代理兵部。 孙玮就推举道德品行端正足以担当重任的人,说:“假使再过几年,陛下即使想任用他们,已 经不能够了。” 皇帝不听.万历四十年,以兵部尚书的身份掌管左都御史的事务。孙
42、玮向来肩 负着当时的声望, 正准备整顿作风纪律。 但这时朋党势力已经形成, 各方进言的情势纵横纷杂。 赶上南畿巡按御史荆养乔同提学御史熊廷弼相互攻讦,孙玮奏议将熊廷弼解职,等候调查。熊 廷弼的同伙官应震、吴亮嗣等一帮人于是接连上疏攻击孙玮。孙玮多次上疏乞求退休,皇帝都 安慰他让他留下来。没过多久,吏部按每年惯例派二御史外出,没有告知都察院,孙玮以为自 己失职,便更加请求离职,上了十多道疏。第二年七月在文华门磕头,到城门外等候命令。到 了十月份,才批准告老还乡。天启四年去世,赠太子太保,谥号为“庄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C(解析:“秋晚佳晨”是晚
43、秋的早晨;“日痕”是指太阳光,可见不是描写重阳傍晚的景 象。) 16. (1)太守的“愚”,表现在:满插茱萸,寄希望可以辟邪;与亲友登高,不顾及太守 身份,任凭风吹冠冕,斗酒言欢。 (2)评价: 形象: “愚甚”两字,表面自嘲,实则豁达开朗。诗人鬓发虽白,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 却满怀对生活的热爱;良辰美景,把酒言欢,遍插茱萸,活脱的形象跃然纸上,形神俱出。 风格:尾联以议论概括作结,诙谐幽默,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自天子以
44、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8.(3 分)B B 项和文中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 A 项和 C 项引号表示引用,D 项引号表示 反语。 19.(4 分)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格,指钟声净化了人的心灵,使人有了更高远的精神追 求。 20.(4 分) (1)原句使用短句,运用排比,句式灵活,具有节奏感和音律美; (2)原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格,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鼓声的沉醉及内心的震撼。 (3)原句语言典雅,与后文风格一致。 21.(4 分)是有才能、有德行、能做官却未做官的士人
45、;因世道不顺,为保全自身而 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 22.(5 分)在“价格”后加“监管”;“保护”改为“维护”;在“捏造”前加 “对”(或:对于);将“紧张的”放在“市场供应”后;“销售价格大幅度提高”改为 “大幅度提高销售价格”。 30 句世界名著励志名言 1、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莫泊桑羊脂球 2、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塞林格麦田守望者 3、 天下有两种人, 譬如一串葡萄到手, 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 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葡萄里面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 他每吃一
46、颗都是吃剩葡萄里面最坏的。不过事实正好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 人只有回忆。 钱钟书围城 4、 命运总是不如人愿。 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 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 才使人成熟起来。 路遥平凡的世界 5、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 到目的。
47、卡夫卡审判 6、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 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 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迷途漫漫,终有一归。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7、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老人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 海明威老人与海 8、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 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 那些优越条件。 &
48、nbsp;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9、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 的绝响。 泰戈尔飞鸟集 10、不管怎么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11、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蒙田随笔集 12、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
49、莱诗选 13、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们挥泪埋葬了自己在 尘世间的希望,它却变成了种子,长出鲜花和香膏,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医治创伤。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14、现在我说的您要特别注意听:在别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这才是您本身, 才是您的意识在一生当中赖以呼吸、营养以至陶醉的东西,这也就是您的灵魂、您的不朽和存 在于别人身上的您的生命。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15、一个人只要有意志力,就能超越他的环境。 杰克伦敦马丁伊登 16、有一个传说,说的
50、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 声都更加优美动听。 考琳麦卡洛荆棘鸟 17、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你总不枉在这 世界上活了一场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 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18、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基督山伯爵大仲马 19、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
51、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泰戈尔诗选 20、心灵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把天堂变地狱,把地狱变天堂。 弥尔顿失乐园 21、现在我住在波勒兹别墅,这里找不到一点儿灰尘,也没有一件东西摆得不是地方,除了我 们,这里再没有别人,我们死了。 亨利米勒北回归线 22、不要向井里吐痰,也许你还会来喝井里的水。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23、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24、 遭受苦难的人在承受痛楚时并不能觉察到其剧烈的程度,反倒是过后延绵的折磨最能使其 撕心裂肺。 &
52、nbsp; 霍桑红字 25、宽宏大量,是唯一能够照亮伟大灵魂的光芒。 雨果巴黎圣母院 26、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27、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再错过群星了。泰戈尔飞鸟集 28、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虽然希望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欧亨利最后一片树叶 29、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 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 我要向前走。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30、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艾米莉狄金森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