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3.20KB ,
资源ID:15252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525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技术的价值(第1课时)教学设计)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技术的价值(第1课时)教学设计

1、第一章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走进技术世界 第一节第一节 技术的价值技术的价值 (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 目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师生、学生间互动 教学、自主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得

2、出结论。 2、教师构建互动,让学生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 关注技术的新发展, 培 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难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难点突破 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

3、师归纳得出 结论。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1、模式: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策略: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 就在身边,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 巨大影响。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通用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 用技术, 如何学好通用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 使大家明确了学习通用技 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今天我们就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展开讨论。 首先

4、我们来做个实验: 钉、拔木条上的钉子 器材:木条、铁钉、平嘴钳、圆头铁鎯头、羊角铁鎯头。 创设情景:木条、铁钉、鎯头是制作家具修理家具常用的材料和工具,属木工。 下面请一位同学帮同学们在教室里做一个挂雨具的架子。 1、首先钉一枚铁钉到木条上(任选一件工具) 习惯上学生一般选择铁鎯头。 【提问】为什么选择铁鎯头,而不钳子? 因为铁鎯头专门用来敲的,而钳子是用来剪和钳东西的。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2、如果出现铁钉钉弯、钉错位置时需要拔出铁钉。 (学生也会很自然用羊角铁鎯头) 【设置问题】为什么要用羊角铁鎯头? 因为(1)钳子拔钉时,直接用平嘴去拔很吃力。 (2)一般采用物理上的杠杆平 衡原理把剪金

5、属丝用的斜口处作为铁钉阻力点进行拔钉, 由于钳子在设计时是为了剪较细的 金属丝而用,因此它的动力臂较短力矩较小,拔较长较粗的铁钉较困难,并且拔钉时钳子斜 口也用力紧紧卡住钉子,容易损伤铁钉,钳子头部(支点)也容易压损木材表面。而羊角铁 鎯头设计时动力臂较长,省力。 3、总结:钉、拔铁钉,羊角铁鎯头比其它工具使用方便,满足了人们木工上钉与拔 铁钉和敲、砸等需要,因此它是一种技术。而平嘴钳又是另一种技术。 一种技术具有它的合理性、规范性、应用性等,但不一定是完美的。比如羊 角铁鎯头只适合于木工,而不适于钳工、金匠工、鞋匠工或其它工种。你又能发现些什么问 题?提些什么建议或改造它吗?(课后思考) 【

6、由次引出技术的涵义】 技术是什么? 课件展示:技术的涵义 技术就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是对大自然的改造 和利用。 设问: 技术在我们身边可谓无处不在,谁来说说你所知道或周边有哪些技术? 学生 观看幻灯图片:衣服、灯、建筑、汽车、电话机、航天飞船、基因工程等。 实物展示:穿针引线工具,收音机,MP3 等。 讨论:如果没有技术,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回到原始社会,成为赤裸的人) 小结:体现了技术的价值和重要性。 由此引出本课学习内容:一、技术的价值(技术与人) 展示课件: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得出假设,然后教师总结。 (1) 人类对于

7、光明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 (学生回答) (2) 案例又说明了些什么? 总结:1、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人类便产生了技术。 人类的需求不断增长、提高, 促使技术不断地发展。 2、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改变和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技术的提高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讨论】 : 照明技术的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但也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能源, 自然能源是有限的,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取更大的效益? 【拓展知识】介绍合理运用核能技术的“人造太阳” 教师根据本节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初步形成假设,然后全班讨论,最后形成结

8、 论。 (1) 分析下列技术的产生分别满足了人们的那些需求? 课件展示 : (A)印刷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 (B)农耕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 (C)摄像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 (D)B 超技术满足了人的需要 (A)学习文化知识。 (B)吃饱穿暖 (C)把美好的东西留存下来 (D)检查和了解身体内部奥秘 思考 1: (1)原始人最初为什么要选择穴居或者在树上居住? 抵抗不良环境,防止野兽、病菌等侵害的方法和手段 (2)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肉以外,还有什么用途? 人为了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生存下来,需要依靠技术来保护自己。于是产生了技术。 (3)疟疾、天花、鼠疫、肺结核等疾病曾夺去数百

9、万人的生命,为什么现代人对它们不 再恐慌?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疫苗) ,医学技术克制了这些疾病。 (4)结合自己身边(眼镜、鞋子等) 【结论】 :1、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 思考 2:以下技术怎样解放人? 取火技术 熟食,人类脱离野性,营养改善,大脑发育健全,智慧提高 工具制造 解放了人的双手 , 扩大了人的能力 医疗技术 战胜了疾病,延长了寿命 车船制造技术 解放了双脚 , 缩短了旅途时间,方便出行 电子技术 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结论】 :2、技术具有解放人的作用 【讨 论】 : 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们的出行便捷、 舒适 , 但是也可能使人们过分依赖现 代交通工具而缺乏锻炼, 以致影响 身

10、体健康,还造成交通事故隐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 这一问题 ?运用现代技术你有好的建议和方法吗? 【总结、提示】合理安排时间,坚持科学锻炼。生产、使用建身器材,在汽车上安装感 应或传感系统。 (比如:汽车与人、其它机动车间的距离报警提示,超速提示,应急逃生装 置,油门与刹车传感系统(以免采错)等) 阅读阅读 :爱迪生的故事 介绍我国小发明家张今是如何发明太阳能热水器 【结论】 :3、技术具有发展人的作用 本节课总结本节课总结 : 1、技术与人 (1)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2)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人类便产生了技术。人类的需求不断提高,技术也 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3)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4)技术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造福人类。 五、作业:五、作业: (准备下节课集体讨论和辩论活动) 1、调查或网上查找当今社会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 10 项技术。 2、 有人认为, 技术发展导致失业 ; 也有人认为, 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请就 次问题展开辩论。 (分两大组,一组为正方,一组为反方) 六、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