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带着鲑鱼去旅行带着鲑鱼去旅行 长寿草的科学成长 尼日利亚北部丘陵地带,遍地生长着一种长寿草。据说,这种草有的已经活 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很久以来,人们致力于长寿草寿命研究,想解开它的长寿之谜,但一直没有 获得让人信服的答案。 一位长年研究长寿草的专家发现了一个规律,所有的长寿草都是 8 片叶子, 不多不少,于是,他产生了一个疑问,长寿草每年都在长高,它的叶子怎能没有 变化呢?它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便顺着这个研究方向下了苦功夫。经过 不断的研究,他发现长寿草在长高的过程中,也会长出新叶,但在新叶长出后, 必有一个老叶枯萎,或是它长一节后,不发新叶,其他叶子变大总之,始终 保持八片叶
2、子。鉴于此,这位专家推测出一个结论,长寿草之所以长寿,是它的 身体有十分科学的调节功能,8 片叶子与它的身高是最佳组合,多了少了,供水 和光合作用就可能会变得很差。 后来,这个结论得到了科学证实。长寿草体内调节功能的确强大,它不但能 在总体上调节身体需求与叶片数量的关系, 而且其他方面的调节功能也值得称道。 比如,它们的内部供水系统,可以根据雨水多少调节工作节奏,在阳光强烈的情 况下,叶子会自动萎缩下垂,减少阳光照射 长寿草之所以长寿,因为它可以科学调节生长。人类应该学习长寿草,学会 科学调节自己, 一个人的幸福长寿与能否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科学调节自己有 很大的关系。 一、作者简介 艾柯(1
3、9322016)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哲学家、符号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 评家和小说家。被誉为 20 世纪后半期最耀眼的意大利作家,艾柯的世界辽阔而 多重,除了随笔、杂文和小说,还有大量论文、论著和编著,研究者将其粗略分 为 8 大类 52 种,包含中世纪神学研究、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大众文化研究、 符号学研究和阐释学研究等。 二、作者语录 1.你四处寻觅,欲得一席宁静之地,但你只有在书海的一角才能找到它。 2.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 3.真正的爱往往是为其所爱的对象着想。 4.唯一的真理就是学会摆脱对真理不理智的狂热。 5.虚假对任何建立真实理论的意图提出质疑。倘若有可能比较虚假
4、及其所获 得启发的真本,那么必然存在一种辨认真假的方法。更困难的在于证明一件真本 是真本。 三、写作背景 带着鲑鱼去旅行是艾柯的一系列“旁门左道”之文章汇编:怎样提防寡 妇,怎样设计一场完美的犯罪,怎样在飞机上大吃大喝,怎样写一篇装腔序言, 怎样与各国出租车司机打交道戏谑、挑衅而又机智。 一、字音识记 1.生难字 出差 (chi) 鲑 鱼(u) 抽屉 (ti) 空隙 (x ) 揩 油(ki) 塞 满(si) 勒 令(l ) 纯酿 (ni n) 2.辨形组词 版(出版) 板(木板) 密(密室) 蜜(蜂蜜) 巅(巅峰) 颠(颠倒) 揩(揩油) 楷(楷体字) 帐(帐幕) 账(账目) 签(签名) 鉴(
5、鉴别) 二、词语辨析 1.精致 精制 相同点:都有精细的意思。 不同点:“精致”是形容词,表示制造精巧细致,如“这工艺品很精致”。 “精制”是动词,指在精制品上加工或精工制造,如“在生橡胶里加硫磺精制, 就成普通橡胶”。 QVGAE2 经典音乐手机的造型采用了圆弧型,富有个性,做工精致,磨砂的 外壳手感十分舒适。 印尼政府提高了原油和精制棕榈油产品的出口税率,以增加国内供应, 从而阻 止价格上涨,抑制通货膨胀。 2.消失 消逝 相同点:都指某一事物已经失去,不再存在。 不同点:“消失”表示事物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如“他们的身影不久就 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消逝”有事物随时间的过去
6、而不复存在的意思, 强调结果,如“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消逝”。 从 21 日起,人民银行再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同时从 8 月 15 日起,储 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税率将下调至 5%,这使得国债的优势逐渐消失。 暴雨肆意地泼洒,洪水仍在上涨。时间在一分一秒中消逝,一些楼房随时有倒 塌的危险,可消防队员们毫无惧色,坚持挨家挨户地搜救被困的群众。 三、词语积累 1.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 2.勒令:强制命令(做某事)。 3.安营扎寨:原指军队架起帐篷、修起栅栏住下。现泛指军队或其他团队建立临 时住地。 4.大为光火:形容非常恼怒。 5.胡吃海喝:放肆地大吃大喝。 一、主旨归纳 新生事物有利也有
7、弊, 科技是把双刃剑。先进的科学带来物质文明的迅速发 展,也带来了人类素质的急剧堕落。 文章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讽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二、句段点评 1.据报上说,现代世界有两大困扰:电脑入侵和第三世界大肆扩张。这话说 得太精辟了,对此我已亲身领教过。 点评 这几个句子确定了文章的“总分”结构,起领起、提示的作用。这 几句话写得高度概括,富有思想性,点明文章要点,避免一般性俗套的游记和感 想。 2.兴冲冲进了宾馆, 我却以为自己撞见了义和团之乱时被困在北京的外国公 使。 点评 幽默之中带讽刺。在作者看来,电脑的出现才带来了这样一种局面, 表达了作者对电脑进入人类生活的忧虑、失望又无可奈何。
8、 三、重点突破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旅行经历,主要表达了对电脑进入人类生活的忧虑。我 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一观点?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本文写于 20 世纪 80 年代,那时电脑作为一项新技术革命的成果, 刚 引进社会生活, 不完善, 常出错, 是意想中的事。 许多人, 遽见不识, 奇而怪之, 也可以理解。如今电脑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 或缺的工具。今天的读者回过头来看,当初笨而不灵的电脑,已恍如隔世。从这 个意义上说,本文谈电脑的弊端已没有多大意义。但作者借“电脑”的话题,表 达对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的负面作用的疑虑,体现了作者具有敏锐的眼光、深刻 的思
9、想, 对问题思考得深入彻底, 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作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是一种不相协调的情景:先进的科技运用于生活,而人的素质却难以与时跟进, 也就是说物质文明迅速挺进,精神文明迟滞不前。从这个角度而言,作者的深思 和疑虑是有远见的。 四、写作特色 1.本文的语言幽默诙谐、机智微讽、寓意深远。 2.作者善于将问题在细致清晰的叙事中表达出来,发人深省。 他扫去我们精神外衣上的灰尘 意大利著名作家、符号学家和哲学家安伯托 艾柯(Umberto Eco)于 2016 年 2 月 19 日 22 时 30 分在其米兰的寓所中辞世。此前不久, 艾柯刚刚过完 84 岁的生 日。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围绕
10、艾柯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的传言流传于坊间,但随 后都被一一辟谣。艾柯最亲密的朋友们为了保护他的个人隐私,总是向外界表示 他的健康“并没有那么糟糕” 。艾柯的离世使众多流言画上句号,也使意大利乃 至整个欧洲的学术文化天空丧失了一颗耀眼的明星, 他的众多学术著作和小说作 品成为留给世人的宝贵精神遗产。 1932 年 1 月 5 日,艾柯出生于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亚力山德里亚,青年时 期就读于都灵大学,先主修法律课程,后不顾父亲反对主攻中世纪哲学和文学。 艾柯的博士毕业论文是一篇关于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 阿奎那的研究报告,这成 为艾柯最早的学术著作。 艾柯的学术著作强调中世纪美学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差异, 他在
11、 1959 年发表的 中世纪美学的发展 一书奠定了其在中世纪研究界的地位。 艾柯于 1988 年创立了圣马力诺大学新闻传播系,2008 年起担任博洛尼亚大学人 文研究高等学院名誉教授和主席。除学术著作外,艾柯凭借 1980 年出版的玫 瑰的名字进入世界文坛,并一举获得巨大成功。该书曾被翻译成 47 种语言, 还被改编为同名电影。除小说玫瑰的名字外,艾柯为人所知的著作还有傅 科摆 昨日之岛 波多里诺等,他出版的最后一部小说为数字零 。 艾柯作为一名学者具有许多身份:作家、符号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大学 教授、 文化活跃分子等。 在这些耀眼的头衔之外, 意大利文艺评论家们普遍认为, 艾柯首先应该是
12、一个革新者, 因为他凭一己之力对意大利文化的改变远远大于其 他任何知识分子。这一结论并不是对艾柯的肆意吹捧。长期以来,意大利文化艺 术领域一直存在着唯心主义、天主教怀疑论等各种不同的流派和学说,倡导这些 学术理论的知识分子们相互之间难以调和, 更使意大利学术文化成为高高在上的 空中楼阁,与大众文化相脱节。艾柯却成功地打破了学术理论和大众文化看似难 以逾越的界限。大学毕业后,艾柯开始同许多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密切交往,与各 类艺术家的广泛接触也影响了他以后的创作,使他逐步完成了从“出世”的学术 理论到“入世”的大众文化的过渡。艾柯曾在意大利国家广播电视台供职多年, 这一工作经历使艾柯反思当时意大利文
13、化艺术领域存在的问题, 并促使他完成了 多部剖析深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评论著作。自 1961 年起,艾柯以哲学和 符号学理论为工具,对大众传播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完成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和 杂文,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误读和世界末日的推迟 。艾柯成功地将哲学与 大众文化、神学和电视传播、学术理论和大众读物结合到一起,这对意大利的文 化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 艾柯还是意大利先锋运动团体“63 集团”的主要代表人物。“63 集团”由一 群意大利年轻作家和艺术家于 1963 年成立,其宗旨就是与传统的文艺创作模式 划清界限, 共同担当艺术创作领域的急先锋。 艾柯所具有的充满活力、 无拘无束、 充满讽刺精神
14、的性格特点使其在“63 集团”中找到归宿,证明其并不是一个传统 的学究式学者。1989 年,艾柯所著的开放的作品一书成为探讨西方现代艺 术和文学的先锋之作,也为意大利日渐颓废的文化领域打了一剂强心针。 艾柯生前与意大利多家主流报刊保持合作关系, 曾长期为意大利 邮报晚 邮报 共和国报等撰写文化艺术评论专栏。意大利著名记者、作家和电视制 作人皮埃尔路易吉 巴蒂斯塔这样评价艾柯: “(艾柯)在实践其艺术反叛和文化革 新的道路上没有任何禁忌。他帮我们扫去精神外衣上的灰尘。” 品读:安伯托 艾柯,这位被称为“意大利最聪明的老头儿”,有人说,阅读 安伯托 艾柯对我们的精神痼疾而言,是一种解毒。怀念艾柯,也许阅读他的著 作是最好的方式。因为艾柯终将是艾柯, “死亡也不能令他摆脱书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