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44.42KB ,
资源ID:150367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503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检测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检测试卷(含答案)

1、专题检测试卷专题检测试卷(五五)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1957 年 2 月,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宣布: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是党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这一方针提出的背景包括 (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周恩来提出“向现代科学 进军”的口号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强调, 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

2、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而中国进入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排除。故选 B。 2“双百”方针一经提出,立即在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使学术文化事业出现了生气勃勃的 发展景象。这主要在于“双百”方针( ) A为知识分子创造了宽松环境 B有助于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 C顺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被确立为长期性的国家方针 答案 A 解析 “双百”方针是指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 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为知识分子发挥才能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促进了学术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故 A 项正确

3、。 31961 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 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 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 ) A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 D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 答案 A 解析 根据关键信息“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人民喜闻乐见,你 不喜欢,你算老几”,可以看出这体现了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故 A 项正确。 41965 年 6 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

4、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 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 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答案 A 解析 从“笔墨官司,有比无好”可知毛泽东主张学术方面“百家争鸣”,故 A 项正确。 51957 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乘胜追击,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 病 ,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化大 革命”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

5、士的抵制 B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 C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答案 D 解析 1957 年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是“双百”方针提出的形势下文艺战线勃 勃生机的一个体现,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折磨致残”说明“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严 重破坏,D 项正确。A、B 两项显然与题意不符;“双百”方针在 1956 年时已经提出,C 项 错误。 6“反思”一词,首次出现于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著作中,他将“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称为 “反思”。而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这个词却具有特定的意义,意指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 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出现该种

6、文学的根源在于( ) A“文化大革命”给人们心灵带来了创伤 B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五讲四美”活动的大力开展 D“双百”方针开始得到复兴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反思文学”,反思的是“文化大革命”给我国带来 的创伤。因此,出现该文学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A 项正确。B、D 两项 是反思文学出现的原因但不是其根源;C 项与反思文学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 71980 年初,风光片三峡的传说插曲乡恋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风靡全国,但因唱 法上的创新遭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被批为“靡靡之音”而被禁播 3 年,其说明( ) A改革开放还未实行 B“不结盟”外交正推行

7、C“文化大革命”理论未被否定 D“双百”方针贯彻的必要性 答案 D 解析 “双百”方针是指文艺上百花齐放,但“靡靡之音”被禁播 3 年,说明当时还没有贯 彻百花齐放的方针,故 D 项正确。 81949 年 12 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 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 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 材问题。”这集中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 A基础相当薄弱 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政治导向 D发展急于求成 答案 A 解析 “以老解放区新教

8、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说明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经验不足,“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 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说明教育的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基础相当薄弱,故选 A 项。 9下表为新中国初期文、法、商、教育等文科专业在高校招生所占的比例。造成表中数据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49 年 1953 年 1957 年 1962 年 33.1% 14.9% 9% 6.8% A.新中国工业化的需要 B“左”倾错误的泛滥 C民主与法治观念滞后 D学习西方建设的经验 答案 A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国民经济,制定过渡时

9、期的总路线,实行“一五”计划,优先 发展重工业,其与材料中的文科类专业招生比例减少相吻合,故 A 项正确。 101974 年 10 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写道:“历史事实证明,解放后十七年 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教育制度、教学方针和方法几乎全是 旧的一套。”对此分析评论正确的是( ) A对“文化大革命”前 17 年教育的估计、总结基本符合史实 B观点错误,没有看到“文化大革命”前 17 年教育事业的硕果累累 C观点错误,没有看到“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已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D观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的 17 年,中国的教育工作“左”倾错误占主导 答案 B 解析

10、 从“解放后十七年教育制度、教学方针和方法几乎全是旧的一套”这一信息来看 是对以前教育的否定,没有看到“文化大革命”前 17 年教育事业的硕果累累。故选 B。 111977 年 5 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 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 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看法(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B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C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 D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答案 D 解析 “不抓教育不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说明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

11、教育战 线全面拨乱反正,所以选 D 项。 12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 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 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 20 世纪 90 年代进一步提出( ) A载人航天工程 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 答案 C 解析 1995 年中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符合“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的要求,C 项 正确。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与教育无关,A 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出于 1956 年, 排除 B 项;“三个面向”提出于 20 世纪 80 年代,

12、D 项错误。 13(2019 洛阳高二检测)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 1/5 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 是指我国( ) A1950 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B1977 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C1986 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2001 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答案 D 解析 2001 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4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 时间(年) 1977 1979 1984 1988 2008 2011 录取

13、率(%) 4.8 6.1 28.7 24.6 57 72.3 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 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 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 答案 B 解析 从 1977 年的录取率到 2011 年的录取率可知,高等教育日趋普及,故 B 项正确。 15 “985 工程”是 1998 年中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 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国家启动这一工程具体是为了( ) A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 B贯彻“双百”方针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现“十二五”规划 答案 C 解析 “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确立科技和教

14、育是兴国的手段和基础的方针,故 C 项正 确;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 1953 年制定的, “双百”方针是关于科学和文艺领域的政策, 实现“十 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是 20112015 年,故 A、B、D 项错误。 16新中国教育发展的轨迹应是( ) A开基创业出现偏差进行调整严重破坏健康发展 B开基创业进行调整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健康发展 C开基创业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全面整顿健康发展 D开基创业健康发展出现偏差严重破坏进行调整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理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教育方针政策开基创业,此后经历 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上拨乱反正, 使中国

15、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17(2018 湖南张家界三模)有科学家在回忆录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研活动 开展得很狭窄,只有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进行了比较连续的科研活动。”形成这 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 B新中国成立初科技水平落后基础薄弱 C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未援助 D新中国初期的科研经费难以得到落实 答案 B 解析 题干显示我国科研活动少,而原因就是新中国成立初科技水平薄弱,故 B 项正确。 18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为此,美国 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

16、盟国 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突发消息”是( )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 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 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答案 A 解析 赫鲁晓夫下台的时间是 1964 年 10 月,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也是在 1964 年 10 月,当 时中美并未建交,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故 A 项正确。 19钱学森被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 星”。“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表明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答案 B 解析 当时中国面临

17、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所以“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 力。 20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究其原因是( )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 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 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 答案 C 解析 A 项是 1995 年提出的,20 世纪 50 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 造成巨大的破坏,故 A、B、D 三项错误。C 项正确,主要是由于中国科学家主观努力的结果。 21 考古表明, 原始社会时, 水稻亩产约 50 千克。 清代时太湖流域水

18、稻平均亩产约 278 千克。 1973 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至 1998 年,亩产达 450 千克。2017 年,袁隆平培育的超 级杂交水稻亩产达 1 149.02 千克。袁隆平院士的研究( ) A推动了中国人口的增长 B使得我国农业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C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D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袁隆平培育的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有助于满足中国的粮食 需求,其对水稻品种的改良与研究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 出突出贡献,故 D 项正确。 22(2018 安徽“皖南八校”第三次联考)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

19、我国电子计算机、大规 模集成电路、现代通信设备等产量增长迅速。这反映了( ) A新兴产业成为经济主导 B传统产业出现较大退步 C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D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 答案 D 解析 结合材料给定的时间点,1995 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高科技产业获得日新月异的发 展,故 D 项正确。 231985 年 5 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 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 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 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 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20、的战略目标 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答案 B 解析 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在 1987 年中共十三大上明确提出的, 与题干时间 “1985 年”不符,故 A 项错误;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改革目标,故 C 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的,故 D 项错误;根据 材料信息“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分析,B 项正确。 24观察国家财政拨款科学研究经费支出总额表(单位:亿元),其中基建经费的变化主要反 映出( ) 1960 年 19

21、80 年 1985 年 1988 年 科研经费 22.7 53.3 83 93 基建经费 11.1 11.3 18 25 总额 33.8 64.6 102 118 A.经济建设规模的萎缩 B科研浪费现象日益严重 C科研条件的逐步改善 D财政拨款的使用率不高 答案 C 解析 基建经费在支出总额表中的额度逐年提高,说明科研条件逐步改善,C 项符合史实和 题意。 2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教育公平重点是促 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 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

22、精神的是 ( ) 有教无类 颁布义务教育法 “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发展“希望工程”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三个面向”方针主要体现了教育的现代化与走向世界,与题干材料“教育公 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等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26 题 25 分,27 题 13 分,28 题 12 分,共 50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 年 9 月 13 日至 20 日,根据北戴河会议搞“大跃进”的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 召开了文艺创作座谈会,提出要像生产 1 070 吨钢一样,在文学、电影、印刷、美术、理论 研究等方面放“卫星”, 文艺要表现社

23、会主义建设中的共产主义萌芽, 创作和批评要靠群众, 都要搞群众运动,掀起了“文艺大跃进”。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1965 年 11 月,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发表后,很快掀起了群众性 的批判运动; 并迅速发展到史学界、 哲学界、 经济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许多书刊被批评、 收缴、查禁。全国图书、杂志、报纸的出版数量急剧下降。1965 年全国图书出版共 20 143 种,杂志 790 种,报纸 343 种,到 1968 年,图书下降到 3 694 种,杂志降到 22 种,报纸降 到 42 种。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在文化艺术领域,由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洋为中

24、用、古为今用”“推 陈出新”等方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在十年改革中,反映我国城市社会主 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尹凤英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文化艺术领域的什么现象?(12 分) (2)试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8 分) (3)从以上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5 分) 答案 (1)材料一反映的是文艺创作忽视客观规律,盲目搞“大跃进”。材料二反映的是“文 化大革命”时期对文艺的极大摧残。材料三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与祖国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步发展,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2)出现材料一现象是因为受到五十年代末期“大跃进”和

25、反右倾错误的影响;出现材料二现 象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期间, 江青等全盘否定文艺队伍, 把大量的文艺作品贴上“封、 资、 修”的标签而查禁;出现材料三现象则是因为“文化大革命”结束,春回大地,正确方针政 策的指导。 (3)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及归纳分析能力。第(1)问,抓住关键词“文艺大跃 进”“出版数量急剧下降”“层出不穷”分析。第(2)问,把握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 治、经济的反映这一根本点分析。第(3)问,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谈“认识”。 27(2019 沈阳高二检测)教育是发展之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26、料一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 ,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 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 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 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 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 令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 为之始云。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汉书 循吏传 材料二 洋务时期的新式教育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不

27、完善之处,学堂种类不多、规模不大,教 学内容又始终笼罩在“中学为体”的氛围之中,并一直没有摆脱附属科举的地位,然而它却 在延续千年的封建教育堡垒上第一个打开了缺口,吹入了新风,植下了新学的种子。 杨益茂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 材料三 一位 78 级学生描述说: “当时一个同学特别兴奋地骑车来告诉我, 说要恢复高考了。 我一下子就惊呆了,眼泪一涌而出。我跟同学反反复复地说一句话:这下有希望了!当时那 种情况,有点像在黑夜里走路,四面全是黑的,什么东西都看不见。恢复高考这个消息,相 当于前头突然冒出火光,当时没有别的念头,只想着赶快蹦到那儿去。” 商道编辑部1978 年后的邓小平和他的中国 (1)

28、依据材料一,概括文翁发展教育的举措及贡献。(4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教育的特点和影响。(4 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恢复高考”的社会影响。综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知 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西汉教育、洋务教育与新时期教育实施的必要性。(5 分) 答案 (1)举措:创办学校,鼓励学习,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重视师资培养。 贡献:促进了蜀地教育文化的发展;推动汉代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 (2)特点:新式学堂种类较少、规模小;坚持“中体西用”原则,仍依附于科举制。 影响: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3)社会影响:改变

29、了一代人的命运;保证了国家建设人才的供应;在社会上掀起了尊师重教 的良好风气。 必要性:汉武帝时期,西汉逐渐强盛,封建社会需要长治久安,儒家思想与教育成为维护封 建统治的工具;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培养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百废待兴,国家急需建设人才,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时间 特点 情况 19501958 年 指数增长期 每隔 1.6 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591962 年 非常时期 呈困难的饱和增长 19631965 年 指数增长期 隔 1.4 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661975 年

30、非常时期 几乎零增长 1975 年以后 指数增长期 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相近 中西 500 年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科技人员占人口的比例。 年份 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 人员的总数 全国每百万人中科技 人员数 全国每百万职工中科技 人员数 1952 年 42.5 万人 少于 7.5 人 269 人 1987 年 889.4 万人 83.1 人 889.43 人 1989 年 996.1 万人 88.1 人 967.6 人 材料三 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 1955 年的 3 800 万元猛增到 1997 年的 961 亿元,所取得 的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 1997 年即达到 3.1 万项。中国现代

31、史纲 材料四 1978 年 3 月 18 日至 3 月 21 日, 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 在开幕式上, 邓小平作了长篇讲话。这个讲话从始至终贯穿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 化的精神。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各个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6 分) (2)根据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 位的关系如何?(6 分) 答案 (1)19501958 年, 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完成以及党中央制定的科学发展远景规 划,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努力;19591962 年,“左”倾错误和三年的经济困难;19631965 年党的

32、纠“左”措施使得形势好转;19661975 年,“文化大革命”时“左”倾错误的泛滥 使科技教育受到严重的冲击;1975 年以后,“文化大革命”结束,批判“左”倾错误,实行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条件:国家重视;决策科学;科研队伍壮大;经费投入增加;教育水平提高等。关系:科 技发展决定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同时又依靠经济这一物质基础的发展;科技发展增强 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解析 本题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曲折历程及其条件为主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及分 析阐释能力。第(1)问,要结合材料一中五个时期的科技状况,分别思考影响科技发展的重大 政治经济事件。第(2)问,要结合材料二、三、四,从人才、经费、政策等方面分析条件;根 据所学知识思考科技、经济发展与国家地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