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31.66KB ,
资源ID:15031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503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5.2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5.2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

1、二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维目标】【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 扫盲教育、 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 理解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的深刻含义。 认识 “科教兴国” 战略的重要性, 树立勤奋学习、 报效祖国的理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计“三代人的教育”访谈活动中的访谈问题,了解设计访谈 活动的初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丰富对“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设计访谈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 确立新型的社

2、会主义教育制度 (1) 教育方针: 1949 年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据此人民政府对旧教育进行了彻底改造。 (2) 措施: 改革旧学制,教育面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展扫盲教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 余学校,开设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工农速成中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大学预科 首先,改革旧学制,实行小学六年一贯制,中学三三制,大学本科四年制的新学制;改 革旧课程,取消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党义”、“公民”、“军训”、“童子军”等反动课程 和教材,开设革命政治课,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大专院校增开新民主主义论、社 会发展史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课程。其次,教育面向工

3、农和工农子女,政府采取扫 盲教育、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开设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工农速成中学以及与 之相匹配的大学预科,数万名工农干部、劳动模范、产业工人接受了比较正规的中等教育和 高等教育,各类学校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接受教育。再次,从西方殖民者手中收回各种文 化教育的自主权。1951 年教育部作出决定,将全国接受外国津贴的 20 所高等学校,11 所改 为公办学校,9 所改为中国人自办的私立学校。此外还陆续接受了外资津贴的中学 544 所, 小学 1133 所。 教育领域的改革, 从根本上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制度, 实现了向新民主主义和 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了新型的社会主

4、义教育制度。 2、 制定人民教育方针 (1) 教育方针:1957 年,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 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是新中国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根本的指导作用。 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 (2) 措施 两种劳动制度:工厂机关八小时、半工半读 多种形式办学 (3) 结果: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造就了一批国家

5、经济建设的新生骨 干力量。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各地大中学校停课,教学秩序混乱 1、文革对教育冲击 初期,中小学招生基本停顿,高校停止招生。(1966 年高考制度 被废止)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文革爆发,教育部门首当其冲,林彪、江青集团污蔑各级学校是资产阶级一统天下, 煽动学生 “停课闹革命” , 各地大中学校纷纷成立红卫兵组织进行造反, 并进行大串连活动, 在“破四旧”和批判所谓“反动学术权威”的活动中,许多学者、专家和教师被批斗,甚至 迫害致死,学校教育全面停顿,学校秩序陷于混乱状态。1967 年 10 月大中学校开始“复课 闹革命”,进行军训、学工、学农和简单的教学,但难以

6、扭转教育混乱的局面。由于文革初 期高校招生制度遭到破坏,数以千万计的中学毕业生无法深造。1968 年 12 月,毛泽东下达 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 展开,1968 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 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 三届”), 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 1600 多万人,十分之一 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 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 全国城市 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这是当时政治的需要, 更是解决中学毕业生出路问题的应急措施。 中

7、学毕业生全部放弃学习, 使我国基础教育受到巨大冲击,整整一代人的文化教育受到摧残。据统计,文革期间我国少 培养了100多万大专毕业生和200多万中专毕业生, 对中国现代化建设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领导体制:工宣队进校,贫下中农管校。 2、“教育革命” 教学体制:“开门办校”,缩短学制 高校招生:招工农学员,办“七二一”工人大学。 为了战胜教育战线的所谓资产阶级力量, 文革否定了建国17年来的一整套的办学方式, 课程教材设置,教学管理体制以及招生分配制度,在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教育革命”。 表现为:第一,改革学校领导体制。原有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被彻底废除,学校的领导权转 移到“工人毛泽东思想宣

8、传队”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手中,“解放军宣传队”也 进驻大中学校,这种“外行领导内行”的教育体制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严重后果。第二,改 革教学体制。 无视教育规律以及各学科的理论性、 系统性, 在大中小学校普遍实行所谓的 “开 门办学”。要求高校文科师生到工厂、农村、部队和工农兵一起“批林批孔”,评法批儒。 理工科则进行厂校挂钩,大办小工厂、小农场、组织师生与工农兵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学 校教学以阶级斗争为主课,以劳动为中心,师生纷纷进入社会大课堂,“进进出出,上上下 下”,造成学校秩序的严重混乱,教育质量的严重下降。第三,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文革开 始以后,高等学校停止招生长达四年。19

9、70 年 6 月,中共中央提出高等学校恢复招生,废 除统一考试, 择优录取的招生办法, “实行群众推荐, 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 , 招收的学生被称为 “工农兵学员” , 学制缩短为二至三年。 然而由于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有的文化程度过低,教学秩序又难以保证,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3、 文革对教育的影响 文革中教育遭到严重破坏。长时期“停课闹革命”和所谓“教育革命”,使中国教育 事业蒙受巨大损失,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大批知识分子下放 农村,经受劳动锻炼,被迫中止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大批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接 受再教育,失去了文化深造的机会。全国文盲和

10、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 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 教育拨乱反正:1977 年恢复高考 2、 教育方针:邓小平的“三个面向”;1995 年“科教兴国”战略(重点解释) 背景。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党中央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广大知识分子不再被骂为“臭 老九”,政治上获得了新生。1977 年 12 月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日益受到 青年学生的重视,全国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师资力量大幅度增长。1978 年教育部确定中小学的基本学制和课程设置, 恢复对教材编审体制和出版发行办法, 稳定了

11、教学秩序, 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育战线呈现勃勃生机,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党中央提出 “科 教兴国”战略。 含义:199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决定提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 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 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 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1997 年中共十五大重申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对保证国 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实现振兴的必由之路。 3、 成就 (1) 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2) 各类各级教育跨上了新台阶 课堂小结:了解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理解“国 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 国的理想。 【目标检测】【目标检测】完成课后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