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法令出一 1.创立:秦始皇确立了“_”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2.特征: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皇帝,3.影响: (1)皇权具有独断性、随意性特点,影响着封建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2)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是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君臣关系实质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二、君权和相权 1.背景:“相”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帝王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独揽行政大权。,2.历程: (1)汉代:汉初,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汉武帝时期频繁更换丞相,还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
2、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逐渐形成了“_”制度。,中朝,(2)唐代 在中央设置_、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_。 在门下省设_,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中书省,宰相,政事堂,(3)宋代: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曾增设“_”,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_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4)元代:中央政府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 3.目的:防范宰相擅权;力求加强统治,提高_;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参知政事,三司,行政效率,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演变: (1)秦代: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的行政机关内
3、,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西汉: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汉武帝设_,以监察地方政治。,刺史,(3)唐代:_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4)宋朝:_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5)元朝: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御史台,提点刑狱司,2.评价: (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消极: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_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 继承祖上的权位。,贵族,2.察举制: (1)含义:是由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
4、官制度。 (2)概况:兴起于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3)评价:当时看来比较完善,但具有封闭性,以官取士,民意无从体现。,3.科举制: (1)演变:隋朝开始,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时 期发展为_。 (2)特点: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_ 的范围。,八股取士,儒学经义,(3)评价。 破除了_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有益于社会_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世家大族,重学风气,实际上是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 八股取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五、行省的设置 1.
5、郡县制的演变:,2.元代行省的设置: (1)设置:元代,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另设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_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2)意义: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宣政院,【判断思考】 判断 1.秦朝确立的皇帝制度保证了国家政治决策的科学 性。( ) 提示:皇帝制度下,皇权带有独断性、随意性,往往影 响封建国家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决策。故本题说法错误。,2.汉武帝时,由丞相、御史大夫等组成的“中朝”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 ) 提示:汉武帝时,“中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构成的
6、官僚机构称“外朝”,故本题说法错误。,3.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 政权、军权和行政权。( ) 提示:宋代为分散宰相的权力,设置“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本题对应错误。,4.从唐朝创立科举制开始,科举制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 ) 提示: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创立,故本题说法错误。,5.元朝的行省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提示:元朝行省行使权力时要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故本题说法正确。,思考 1.能否说隋唐时期的三省分权保证了民主? 提示:不能,虽然三省权力相互牵制和监督
7、,但是设立三省的目的是加强君主集权,是君主专制的产物。,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演变的趋势如何? 提示:演变: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 趋势:地方权力逐渐缩小,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探究训练】 1.(2017嘉兴高一检测)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说:“中朝,内朝也。”汉代下列官员属于中朝的有() 丞相御史大夫 左右将军常侍 A.B.C.D.,【解析】选D。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形成内朝,丞相属于外朝,故错误;御史大夫属于外朝,故错误;左右将军属于内朝,故正确;常侍属于内朝,故正确,选择D符合题意。,2.(2017邢台高一检测)朝廷凡有军国大事,则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封驳,尚书省受而
8、行之,该“朝廷”应该是 () A.北魏B.唐朝C.明朝D.元朝,【解析】选B。材料“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封驳,尚书省受而行之”说明了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这是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此项制度出现于唐朝,故B正确;北魏没有形成三省体制,故A错误;元朝、明朝时期仍然沿用三省体制,但分工发生较大改变,不符合史实,故C、D错误。,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材料二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思考:(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 提示:察举制度。推荐。,(2)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提示:科举制。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