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55 ,大小:5.71MB ,
资源ID:150031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500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3.4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 ppt课件)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3.4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 ppt课件

1、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壹,1.背景 (1)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3)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3.根据地斗争 (1)土地革命:在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 的土地革命。 (2)政权建设: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3)反“围剿”斗争:从1930年到1933年,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前四次“围剿”。,八七会议,南昌起义,一、“农村包围城市”

2、道路的开辟,1931,封建剥削制度,答 案,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不是军阀割据,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工农武装割据是工农民主政权,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军阀割据是封建军事政权,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代表。,4.长征 (1)原因:由于执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1934年10月,被迫长征; 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 。 (3)结果: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 会师。 (4)意义:长征胜利结束,

3、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成熟,遵义,会宁,答 案,为什么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问题思考,答案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答 案,“左”倾与右倾 (1)“左”倾: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因而更具迷惑性,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等。 (2)右倾:保守

4、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遵义会议集中解决军事问题、组织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既从军事、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又避免了党内分裂,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已从幼稚走向成熟。,1.全面抗战的胜利:19311945年,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14年抗战,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解放战争的胜利 (1)内战爆发: 年夏,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初

5、,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 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4)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 ,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大别山,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辽沈、淮海、平津,横渡长江,1946,答 案,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标志: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意义: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束了中国 的历史,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 案,(1)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

6、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判断正误,答 案,1.解放战争仍然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解放战争的胜利只是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打下了基础。 2.战略反攻是指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战略决战是指三大战役,最终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归纳总结 1.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艰难探索 (1)明确奋斗目标:中共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建立联合战线:吸取工人运动失败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并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

7、发展。 (3)创建革命根据地:发动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召开八七会议,进行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4)纠正“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召开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5)取得革命的胜利:依据主要矛盾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战胜利后,进行一系列争取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最终成立了新中国。,2.国共两党关系演变 (1)国共两党关系演变图示,(2)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 国民革命时期的合作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对抗。 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对抗。 (3)影响国共两党

8、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 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返 回,核心素养,贰,材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应用据图写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 年10月从 出发1935年1月 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年10月 会师。,时空观念,答 案,1934,江西瑞金,遵义,甘肃会宁,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1928年1月,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后,集合部队讲话:“大家要打土豪,筹款子,发动群众,我们要在晚上把东西秘密送到穷人家里去,或者把这个地方土豪的资财,带到另一个地方分给农民。”不久,遂川人民传出这样的歌谣:“过新年,过新年

9、,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 应用材料反映了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展打 、分 、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 上翻了身, 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史料实证,答 案,田地,土豪,政治,经济,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中国的特点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应用材料表明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道路?,答案“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答 案,红军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

10、精神遗产,它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了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家国情怀,应用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亲”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A.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B.不怕艰难险阻 C.紧密团结、患难与共D.革命英雄主义,返 回,答 案,解 析,解析题干中的“军民鱼水一家亲”体现的是红军与人民紧密团结、患难与共的精神。A、B、D虽然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但题干中不能体现这些精神,排除,故选C。,达标检测,叁,1.“八七会议给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新的出路”是

11、指 A.领导秋收起义 B.夺取大城市,建立革命政权 C.清除党内右倾错误 D.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解析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故选D。,解 析,答 案,1,2,3,4,5,6,2.曾有专家以“瑞金建政,翻天覆地”精辟概括了苏维埃政权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的重要地位。苏维埃政权对中国革命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B.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敌后根据地的中枢指挥作用 D.为后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丰富的政权建设经验,解

12、析“为后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丰富的政权建设经验”是苏维埃政权对中国革命所起的主要作用之一,故选D项。,解 析,答 案,1,2,3,4,5,6,3.(2018北京101中学高一期末)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国民党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井冈山道路,答 案,1,2,3,4,5,6,4.(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

13、征”,指的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跃进大别山,解析注意题干材料“红星照耀中国”“远征”,美国记者斯诺在红军长征胜利后,到陕北采访毛泽东,写了红星照耀中国,故选C。,解 析,答 案,1,2,3,4,5,6,5.(2019汕头高一检测)1937年3月,毛泽东发表谈话指出,阶级斗争应该以照顾大局为原则,采取协商办法,这种改良是革命的,土地革命现在不是主导地位。这次谈话的背景是 A.土地革命遭遇重大挫折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工农武装割据难以为继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解析由“1937年”可知,毛泽东这次谈话的背景是中日民族矛盾加剧,反侵略已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因此

14、指出“土地革命现在不是主导地位”,故D项正确。,解 析,答 案,1,2,3,4,5,6,6.“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国民革命 B.工农武装割据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解析“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的是国民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映的是抗日战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反映的是解放战争。这些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故C与题意相符。,返 回,答 案,解 析,1,2,3,4,5,6,课时训练,肆,1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昌起义重要意义的是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题组1“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对点训练,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叛变革命后进行的武装抗争,D项正确。 A项是在“八七会议”上; B项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的; C项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开辟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八七会议”清

16、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答案为A项。,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犯了不少错误,但都能够在紧要关头召开会议,纠正错误,指明新的出路,其中“八七会议”就是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以下关于这次会议内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清算一些领导人的“左”倾错误 B.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C.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D.决定组织秋收起义,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3.秋收起义暴动歌中唱道:“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歌中“秋收起义成了功”主要是指 A.起义军占领了大城市长沙B.放弃攻打大城

17、市,向山区进军 C.大规模开展了土地革命D.建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解析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长沙没有成功,A项错误; 起义军转向农村,成功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项正确; C项是建立根据地之后的行动,和秋收起义无关; D项是指1931年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权。,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题干中这首红歌是描述当时闽西苏区农业生产发展状况,以及支援红军的情景。这是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下土地革命的体现。根据地土地革命的进行,使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建设以及武装斗争进行。

18、故D项符合题意。,4.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 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B.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 D.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A、B、C三项都是军事行动的客观因素,并且在前三次粉碎敌人“围剿”的过程中就存在,因此不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决定因素。 D项是红军指导思想和作战方针方面的根本错误,应对失败负责

19、,故选D。,5.中央红军未能打破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被迫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实力强大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基础薄弱 C.红军的武器装备落后 D.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指挥,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6.“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与诗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三大,答 案,解 析,解析根据关键信息“万里征途”“毛公统率”判断应是指长征期间,由错误到胜利的转变,因此“端航向”的应是遵义会议。其他三项会议时期,毛泽东还没有

20、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故排除。,1,2,3,4,5,6,7,8,9,10,11,12,13,14,15,16,7.(2018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某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这次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注意题干材料“和平谈判的方式”“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据所学可知平津战役中通过和平谈判解放北平,同时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故选C。,题组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

21、1,12,13,14,15,16,8.毛泽东在给朱德、刘少奇的一封信中写道:“陈谢纵队本月休整协同边区兵团开辟西北局面山东自歼七十四师后,局面已稳定,现正计划新的攻势作战。刘邓本月休整,准备月底出击”该信件写于解放战争中的 A.战略反攻开始前夕 B.战略决战开始前夕 C.北平谈判开始前夕 D.渡江战役开始前夕,解析材料中的“刘邓本月休整,准备月底出击”是关键信息,同时还要把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等概念。A项正确。,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9.(2019济南历城二中调研)歌词“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

22、;抗外侮,摒弃前嫌共对敌”描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国共关系。上述歌谣中没有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除军阀”指北伐战争,“抗外侮,摒弃前嫌共对敌”指抗日战争,“武装反抗在八一”是南昌起义,故A、B、C与材料相关,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人民解放战争,故选D。,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0.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反映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历史片段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C.日军在南京进行

23、野蛮大屠杀 D.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答 案,解 析,解析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材料中叙述了秋收起义的过程,秋收起义本打算进攻长沙,可是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只得放弃长沙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这是毛泽东思想的雏形,是中国革命论的开始。因此本题选择B项。其他三个选项说法均不正确。,11.1927年9月17日,毛泽东下令各团向浏阳文家市撤退。9月19日,他在前敌委员会上分析了敌强我弱和工农革命军面临的严重

24、形势,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这表明 A.毛泽东准备实施敌后战争 B.毛泽东准备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 C.毛泽东准备实施西北战略转移 D.毛泽东依然坚持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综合强化,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某学生做了一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正确探索总结为“三次变化”,表中甲、乙两处空白应为 A.秋收起义、八七会议B.南昌起义、长征的胜利 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D.八七会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答 案,解 析,1,2,3,4,5,6,7,8,9,

25、10,11,12,13,14,15,16,解析秋收起义不是革命方式变化的开始,故A项错误; 长征的胜利与中央领导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故C项正确; 八七会议做出了武装反抗的决策,却不是武装起义的开始,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中共中央领导并未变化,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3.(2018北师大附中期末)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全面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

26、上“成熟”表现在 A.认识到发动工人运动重要性 B.提出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建立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 D.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解析材料“从大革命失败到全面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指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共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故D项正确; A、B、C项为大革命之前形成的,排除。,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根据材料“消灭新旧军阀”“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红旗飘扬”“土豪恐慌”反映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屠杀,阶级矛盾严重激化,中共领导工农群众进

27、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故选B。 A、C、D时间点和社会特征不符,排除。,14.(2018济南历城二中调研)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土墙上残留着革命时代的标语:“消灭新旧军阀战争!”“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红旗飘扬高举起,白匪土豪大恐慌。”这种历史场景出现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再到实行“有限援助政策”,1949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美国放弃控

28、制中国的战略政策 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 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 D.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答 案,解 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为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美国加紧控制中国,A项表述错误; 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一直是“扶蒋反共”,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D项错在“迅速下降”。 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援助是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由取消禁运到有限援助再到1949年的削弱援助是取决于国民党实力变化的,故答案为B项。,1,2,3,4,5,6,7,8,9,10,11,12,13,14,

29、15,16,图二井冈山会师 图三南昌起义 毛泽东和朱德会见地址 指挥部旧址,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观察下列三幅图片,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1,2,3,4,5,6,7,8,9,10,11,12,13,14,15,16,图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材料二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景区内拥有各种植物3 800多种。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1,2,3,4,5,6,7,8,9,10,11,12,13,14,15,1

30、6,解析第一小问认真解读图片中的文字注释,从中搜集有效信息,图一中“临时中央政府”、图二中“井冈山”“毛泽东和朱德会见”、图三中“南昌起义”等,再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三幅图的先后顺序。第二小问“意义”,阐述应言简意赅、准确到位。,(1)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每一幅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答案排序:图三图二图一。 图一:建立了全国性的红色政权。 图二:创建了第一支坚强的红军部队;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图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了。,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 案,解 析,(2)根据材料二分析,毛泽东为什么要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答案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交界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远,敌人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语句“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较好的群众基础”等来回答。,返 回,答 案,解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