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37.46KB ,
资源ID:14988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498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2气候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学设计)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2气候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学设计

1、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第 2 课时) 课题 气候基本特征 单元 第二章第二节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运用中国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影响 气温的因素。 (2)运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说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难点 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有 什么特征?影

2、响我国降水的主要因 素有哪些? 过渡:气候包括两大要素:气温和 降水,下面我们学习气温的分布特 点和影响因素。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主要是集 中在夏秋季节; 水的空间分布主要是从东南沿 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地 形、海陆位置、季风因素 强化对上节课 重点知识点的 识记,培养学 生的识记能力 讲授新课 (二)气候复杂多样(二)气候复杂多样 探究一:探究一: (1)气温的季节分布规律)气温的季节分布规律 活动 1: 1.在图上描出 8、 0、 -8、 -16 等温线,说说它们与纬线是什么关 系? 2. 1 月 0等温线大致经过哪里? 此线南北两侧气温有何特点? 3.计算黑龙江

3、省的漠河和海南省的 海口 1 月平均气温大致相差多少 度?说明了什么问题?其影响因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互动, 相互交流,完成上述问题。 小组展示: 1它们大致与纬线平行 2.大致经过秦岭-淮河-青藏高 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南平均气温 高于 0,越往南气温越高;此 线以北平均气温低于 0,越往 北气温越低。 3.16-(-32)=48() 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 学习通过自主 学习和交流发 现问题、解决 问题,培养其 自 主 学 习 能 力。 通过对自主学 习 内 容 的 展 示,让学生对 所学知识有更 深的理解和感 是什么? 4.结合下图,说说冬季气温的分布 与冬季风源地的关系。 活

4、动(2) : 1.找出我国 7 月气温最低的区域, 为什么这里气温最低? 2.计算黑龙江省和海南省大致相差 多少度?说了什么问题? 3.联系夏季南北方正午太阳高度和 昼长的差异,说说我国夏季南北普 遍高温的原因? 播放视频: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及 影响因素 探究二:探究二: (2 2)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多种多样的温度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完成下列问题: 1.农作物在什么温度下才能活跃生 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4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 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越往北, 靠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 越大,气温越低,冬季风加剧了 北方地区的寒冷;冬季风在南下 的过程中受到山脉的阻挡,再加 上路途遥远

5、,其影响越来越小。 学生分组合作、相互交流,完成 问题。 小组展示: 1.受地形的影响,海拔越高,气 温越低,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 最高的高原,所以气温最低。 2.28-16=12() 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 国普遍高温。 3.夏季,太阳高度高,获得的太 阳热量多;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 回归线,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 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 不了多少。所以我国夏季南北温 差并不大。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问题。 悟,提升学生 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 通过回顾,让 学生理解知识 的内在联系, 对学生进行情 感教育。学好 第一部分内容 才能对知识进 行融会贯通

6、。 观看视频,形 象直观,有助 于加深理解。 让学生结合本 地的农作物种 长? 2.什么叫活动积温? 3.划分温度带的重要指标是什么? 读图活动地: 1.读图说一说,我国划分了哪几个 温度带? 2.指出以下地形区所属的温度带。 认识我国温度带上的主要农作物及 其作物熟制 观察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暖温带 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等温 线的走向大致相似。 过渡:气候的复杂多样还表现在干 湿地区上。那么什么是干湿地区? 探究三:探究三: (3 3)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1.如何衡量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 2.干湿地区是如何划分的? 3.读图,说一说我国划分了几个干 湿地区? 4.

7、观察两幅图,说说四个干湿地区 的分界线大致与多少毫米等降水量 线一致?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1.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 带、寒温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 的高原气候区。 2.内蒙古高原(中温带) 青藏 高原(高原气候区) 东北平原 (中温带) 华北平原 (暖温带) 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塔里 木盆地(中温带) 学生看图理解:积温值越大,可 供作物生长的种植期越长,一年 内成熟的次数增加。 学生读图说出:大致与 0C 等温 线即秦岭淮河一线相似 学生阅读教材,并借助地图,理 解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 类 和 作 物 熟 制,便于学生 理解。 培养学生对比 发现问题的能 力 学以致用 秦岭淮河 是

8、一条重要的 地理分界线, 强调其重要的 地理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以 及对比分析的 能力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思考:为什么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 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降水量并 不比华北地区多,却是湿润区,而 华北地区却是半湿润区?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干湿地区有不 同的自然景观 观察哪两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 穿过秦岭淮河一线? 读图活动:说说以下地形区所属的 干湿地区 学生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回答 问题: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 和长白山,相对于华北地区,纬 度偏高, 地势也较高, 气温较低, 降水量虽少,但蒸发量也小,所 以为湿润地区。 学生看图: 湿润地区:森林 半湿润地区:森林、

9、草原 半干旱地区:草原 干旱地区:沙漠 学生读图:湿润与半湿润分界线 基本与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 致,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 学生读图说出。 培养学生学以 致用的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 不同干湿地区 景观的差异 再次强调秦岭 淮河重要的 地理意义 强化读图能力 巩固提升 1.我国 1 月 0等温线大致穿过 ( C ) A.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 山 C.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D.长白山-昆仑山 2.我国夏季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 ( B ) A.漠河 B.青藏高原 C.黑河 D.吐鲁番盆地 3. 北京所属的干湿地区是( B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学

10、生做练习。 通过练习达到 巩固本节课知 识点的目的。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4.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 分界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1 月 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B.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D.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气候的 第二大特征:气候复杂多样。我国 的气候复杂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气温 的季节变化规律、多种多样的温度 带和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归 纳本节课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归 纳 总 结 的 能 力。 板书 教堂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始终贯穿地图,重点提高学生的用图、读图能力,学会从地图中获 取信息, 并加以分析。 在读图过程中, 由于涉及到气温的分布特征、 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引导学生描画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能力, 强化了地图的作用。 在本节课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最终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 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了点拨、提升的作用。 气候基本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 气候复杂多样 气温的季节变化规律 多种多样的温度带 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