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90.34KB ,
资源ID:14982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498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

1、第三章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 2.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1.学会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 德育目标 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气温的年变化。 教学难点 1.有关气温的计算。 2.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 结合生活体验,对比、推理、图表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2、导入新课 同学们,“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天气) 描述这种天气状况的是什么要素?(气温)那么,什么是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称为大气 温度,简称气温)气温是反映一个地方天气状况和气候特征的重要要素之一。现在开始来学 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板书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讲授新课 一、气温和生活 1.投影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课本 P54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思考怎样观测气 温? 2.请 23 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评论、补充,教师评价。然后教师出示温度计,说明 其使用的方法,并让学生观测当时的气温值,读、写出来。注意给学生说明气温在零度以下 时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3、如-5。 3.投影展示课本 P53图 3.10“日平均气温”。让学生观察读出各时刻的气温值,并计算 出日平均气温。然后思考怎样以类似的方法,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归纳写出日、 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4.投影展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和自己归纳的方法加以对照校正, 加深对平均气温的理解。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需要给学生说明每日观察的次数是根 据需要而确定的,但无论观察多少次,观察的时间间隔必须是相等的。如需观察 4 次,每隔 6 小时观察 1 次;如需观察 6 次,就是每隔 4 小时观察 1 次)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

4、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5.说说气温在一日之内不同时刻的气温一样不一样,继而转入气温变化的学习。 板书 二、气温的变化 1.投影展示课本 P53图 3.11“气温日变化”。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气温曲线图的结构:横 坐标轴表示时间(24 小时),纵坐标表示气温刻度,曲线是不同时刻气温高低的连线。然 后让学生观察曲线的弯曲状况, 说明一日之内气温的变化, 指出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 (午后 2 时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 (日出前后) 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验证。 教师进一步说明气温在一日之内的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 最高气温午后 2 时左右 板书 1.日变化 最低气温日出前

5、后 2.让学生观察指出该图中气温的最高值是多少? (约 31) 最低值是多少? (约 24.5) 并让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差是多少?(约 6.5)由此得出结论: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叫做气温的日较差,即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3.投影展示课本 P53图 3.12“气温年变化”,先让学生观察该图与气温日变化气温曲线 图有什么不同? (横坐标表示的时间为一年的 12 个月, 气温曲线是一年 12 个月的月平均气 温的连线)然后让学生根据气温曲线的弯曲状况,观察一年内气温的变化趋势。以学习小组 讨论下列问题并填表。 该图是北半球某地年气温变化曲线图, 最高和最低的月平均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份

6、?海 洋上呢?南半球大陆和海洋上最高、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与北半球有什么不同? 大陆 海洋 月平均最高温 月平均最低温 月平均最高温 月平均最低温 北半球 (7 月) (1 月) (8 月) (2 月) 南半球 (1 月) (7 月) (2 月) (8 月) 4.教师指导学生一边讨论,一边得出表中结论。至于大陆和海洋的差异,只要学生知道 结论就行,不要讲解原因。对于南半球,启发学生用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去得出结 论。 并让学生根据当地一年内气温的变化加以验证。 从而使学生知道气温在一年之内的变化, 叫气温的年变化。 5.让学生观察该图中月平均气温最值是多少?(约 24)最低值是多少

7、?(约-6) 并计算出它们的差是多少?(约 30)计算时要注意提示学生,温度出现了零上和零下度 数的时候,按有理数法则去计算。如:24-(-6)=24+6=30。通过计算让学生得 出结论: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而气温年较差 =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6.投影展示课本 P54表 3.2“某地多年月平均气温” (用当地的更好),完成下列各题。 (1)用表中的气温数据,画出该地气温曲线图。 (2)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3)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4)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5)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6)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

8、半球?为什么?气温曲线呈什么形状?南半球的气温曲线 应该呈什么形状? 7.教师边讲述,边示范,引导学生共同来绘制该地气温曲线图。 某地气温曲线图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分成 12 段,逐段标上月份(注意把握图幅的大小,横坐标 轴不易过长或过短)。 (2) 绘出纵坐标轴, 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 (注意把握温度差不易太大或太小, 并要根据月均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确定和标注气温的刻度)。 (3)画出 4 月、7 月、10 月份与横坐标轴的垂线,以及各气温刻度与纵坐轴的垂线。 (4)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注出来。 (5)将各点平滑地连接成一条曲线(注意画曲线时,既要平滑,又要使曲线通过每

9、个 点的中间)。 (6)教师在检查评价学生的画图情况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P52“气温曲线图的画法和 步骤”,为了好记,可将其概括为:一横月,二纵温,三网格,四定点,五连线。 8.引导学生根据所绘制的某地气温曲线图,共同分析读图要求: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7 月,数值为 23.3。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1 月,数值为-20.1。 (3)气温年较差为 23.3-(-20.1)=43.4。 (4)该地气温夏季热,冬季冷,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5)该地是在北半球,因为该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7 月,最低值出现在 1 月。 气温曲线形状呈波峰状。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形状应该是呈波谷状

10、。 9.让学生将自己画的气温曲线图和课本 P51上的几幅气温曲线图加以对照比较,分成学 习小组讨论归纳阅读气温曲线图的方法, 以及气温年较差的大小、 气温曲线弯曲的程度的大 小和气温变化的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 10.学生发言交流后,教师评价并小结。气温曲线图的阅读方法:一是找极值,即找气 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二是看弯曲,即看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的大小;三是析变化,即分析 气温的变化。 11.投影展示下图。引导学生归纳气温年(日)较差、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和气温变化特 征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1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 P55活动 2。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7 月,数值为 22;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1 月,数值为 1.5; (3)气温年较差为 20.5; (4)该地气温冬暖夏凉,年较差不很大。 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书知识要点,强调重点,2 种计算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2 个变 化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和生活 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 1.气温的测定 气温的观测及平均气温的计算 2.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气温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