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74.98KB ,
资源ID:14939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493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设计3)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设计3

1、第第 2020 课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与文化: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王 羲之与兰亭序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范缜与神灭论 ;云冈石窟和龙门 石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 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 的学习,培养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 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 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 一份宝贵财富。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

2、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 更大贡献。 【教学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与女史箴 图和洛神赋图 。 【教学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课前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1967 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 ;紫金山天文 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 。祖冲之有哪些突出的贡献?他生活的 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以及文化成就?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 20 课魏晋南 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回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学生

3、:是国家分裂与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我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虽然发生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 大大开发,南北经济的发展,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本课的内容主要学习魏 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内容设计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 , 第二部分为“科学家祖冲之” ,第三部分为“书法、绘画与雕塑” 。首先看第一部分。 (板书)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教师:贾思勰,山东人,生活在北朝的北魏和东魏两个朝代。他重视农业,精心研究前人成 果,认真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写成了齐民要术一书。 展示: 齐民要术书影 介绍:

4、 “齐民” ,即平民,泛指当时向国家交租纳税的各色编户。 “要术” ,指通过生产劳动的 谋生之术。故名思义,就是“人民大众谋生的主要方法” 。 而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思考课本 90 页材料研读,并思考问题: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学生回答:强调了贾思勰的“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 思考:贾思勰的代表作齐民要术属于哪一门科学?历史地位怎样? 学生回答:贾思勰的代表作齐民要术属于农业科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师讲解:贾思勰一生致力于农业

5、研究,翻阅大量古代农业文献资料,熟悉农谚、歌谣。他 不辞辛劳,四处访问有经验的老农。还亲自种植农作物。 齐民要术主要内容介绍了农、 林、 牧、 副、 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 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是贾思勰把理论和实践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因此, 读书时一定要联系实际,要学以致用,才有更实际的指导意义。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 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对今天农业生产仍有一定现实 意义。 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农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还有数学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板书)二、科学家祖冲之 教师讲解:

6、祖冲之(429-500) ,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 ,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 涞水县) ,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数学、 天文历法、 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巨大贡献。 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讲解:什么是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例叫做圆周率) 圆周率是否精确,关系到 天文、历法、建筑、水利等许多方面的发展水平。圆周率计算的精密程度,可以作为衡量一 个国家数学发展水平的标志。世界各国都在探求更精密更准确的圆周率。 我国古代数学家很早就注意到圆周率的计算,三国时代的刘徽创造了一种求圆周率的方法, 叫做“割圆术” ,为祖冲之继续

7、研究圆周率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祖冲之利用刘徽创造的 割圆术,重新运算。祖冲之在计算手段相当原始的情况下经过艰苦的运算,终于推算出空前 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 3.14159263.1415927 之间。直到一千年以后,西方数学家才得出同 一数值。为纪念祖冲之,现在国际上把圆周率又叫“祖率” 。在今天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世 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镶嵌着祖冲之的彩色大理石雕像。这说明祖冲之受到全世界人 民的尊敬,他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后来,祖冲之还将他研究数学的几十篇论文,编成 缀术一书。这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是隋、唐五代时期研究数学必读的著作。唐 朝国立太学把这部书列为必读的算经十书之

8、一,规定学习期限为四年。 缀术后来传到日 本和朝鲜,也被用作教材。可惜,这部高水平的算学专著早已失传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91-92 页,总结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 学生回答:天文历法: 大明历 (经过实际观测,祖冲之发现何承天所编的当时正在执行的元嘉历有许多错误,如日月 方位距实测值已相差 3 度,冬至、夏至已差了 1 天,五星的出没已差 40 余天,于是他着手 编撰大明历 。 祖冲之在大明历的编纂中,区分了回归年和恒星年,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了用圭 表测量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 并采用了 391 年加 144 个闰月的新闰周, 推算出 一个回归年为

9、 365.24281481 日。一直到南宋的统天历 ,才采用了比这更精确的数据。 ) 机械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祖冲之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在中国古代指南 车的名称由来已久, 但其机制构造则未见流传。 三国时代的马钧曾造指南车, 至晋再次亡失。 东晋末年刘裕攻长安, 得后秦统治者许多器物, 其中也有指南车, 但 “机数不精, 虽曰指南, 多不审正,回曲步骤,犹须人功正之” 。南朝宋昇明年间(477-479 年)萧道成辅政, “使冲之 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有也。 ”祖冲之所制指南车的 内部机件全是铜的,它的构造精

10、巧,运转灵活,无论怎样转弯,木人的手常常指向南方。 祖冲之改良了水碓磨。在西晋初年,杜预改进发明了“连机碓”和“水转连磨” 。一个连机 碓能带动好几个石杵一起一落地舂米; 一个水转连磨能带动八个磨同时磨粉。 祖冲之又在这 个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进, 把水碓和水磨结合起来, 生产效率就更加提高了。 这种加工工具, 中国南方有些农村还在使用着。 祖冲之还设计制造过一种千里船,史载“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 。它可 能是利用轮子激水前进的原理造成的,一天能行一百多里。 ) 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科学方面,数学、农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除此之外,这一 时期的地理学也很有特色。郦道元的水

11、经注成为地理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请同学们 自学课本 95 页“知识拓展” :郦道元和水经注 ,了解相关内容。此时期,除了科技领域 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为,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板书)三、书法、绘画与雕塑 (一)书法 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 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 发展的背景。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 为书法发展成一门独特的艺术提供了物质条件。 东汉以后, 书法已经成为专门的艺术供人们欣赏,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 回顾: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我国古代文字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行书 归纳: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12、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 的变化, 下笔轻而疾, 行笔粗而重, 收笔快而捷, 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笔画转折处方圆皆有, 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 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 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 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金文: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金文为中国书法史 上的又一丰碑。依附于青铜器,铸鼎意在

13、“使民知神奸” ,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 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较之于甲骨文更为粗壮有 力;文字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最早的金文见于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资料虽不多, 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出土铭文最多。 篆书: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隶书: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出现了。 “隶书,篆之捷也” 。其目 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 线

14、条波磔更加明显。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 字趋于方正楷模, 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 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楷书: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 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楷书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 体方正,笔画平直”,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 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

15、为了弥补楷书的 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教师:我国的书法在东汉末年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字体有了很大 的发展变化,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创造出风格多样、繁华似 锦的书法艺术。钟繇和胡昭是曹魏著名的书法家,均擅长行书、草书、隶书,而钟繇独创楷 书书法,后世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展示楷书宣示表 ) 。当时集书法之大成者是东晋 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 介绍:王羲之,字逸少。因曾任东晋政府右军将军,人们称他“王右军” 。他的书画都有很 高的美术价值,尤以书法著名。篆、隶、草、行、楷各种书体都造诣很深,尤其擅长楷书、 行书、草书。 思考: 王

16、羲之书法艺术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总结出王羲之书法的特点) 展示:王羲之的兰亭序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王羲之像及兰亭序 (摹本局部)的插图,引发学生对王羲之端秀 清新书法的喜爱,同时引导学生领会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 归纳:王羲之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的代表作兰亭序 ,有“天 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他是东晋时期集书法之大成者,他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 过渡: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是俊才辈出,最著 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 (二)绘画 教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山水画开始形成。东

17、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展示:顾恺之像 介绍:顾恺之,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今江苏无锡人,出身士族,多才艺,工诗赋, 尤精绘画,长于人物肖像、山水,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思考:顾恺之绘画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 展示: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学生欣赏作品,总结顾恺之绘画的特色) 归纳:顾恺之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 赋图 教师:这两幅画卷是我国艺术宝库里极宝贵的遗产。但女史箴图摹本,在 1900 年八国 联军侵占北京时,被英国所掠,现存伦敦大英博物

18、馆。国内只能看到此图的复制品。 过渡: 为了宣传佛教, 北朝统治者除建大量寺庙外, 还令人劈山削崖, 开凿石窟, 塑造佛像, 从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湛辉煌的石窟艺术。 (三)雕塑 教师: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 在一些地方辟山削崖,开凿许多石窟。其中最 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 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 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思考: 十六国、 南北朝统治者开凿了哪两个石窟?为什么建于这两个地方?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四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 城,后

19、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大同和洛阳先后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佛教的中心。 展示:两大石窟的图片(学生欣赏) 教师: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 17 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 东西绵延 1 公里。存有主要洞窟 45 个,大小窟龛 252 个,石雕造像 51000 余躯,为中国规 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 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 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云冈中期石窟 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 以

20、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 在后世的石窟寺建 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 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 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 续大规模营造达 400 余年之久,南北长达 1 公里,今存有窟龛 2345 个,造像 10 万余尊,碑 刻题记 2800 余品。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 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 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讲解: “洞”和“窟”的区别:

21、洞为天然而成,而窟为人工开凿;洞较深而窟较浅。 提问:石窟中的佛像有什么特点? 学生:佛像的特点是宏伟精巧,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 的优点。 教师:石窟艺术的大部分内容和统治者开凿的意图,虽是要宣扬宗教迷信,但它们却是古代 艺术家和劳动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 这些石窟艺术保存至今, 其意义早已超出统治阶级的主 观愿望和意识形态之局限。 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 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 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 思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 化内容。 (2)北

22、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 基础。 (3)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它的文化 的内涵。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 从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前提。 小结: 领域 时代 人物 成就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书法 曹魏 钟繇 楷书宣示表 东晋 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雕刻 北朝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板书设计】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二、科学家祖冲之 三、书法、绘画与雕塑 (一)书法 (二)绘画 (三)雕塑 【教学反思】 魏晋南北朝时期, 社会动荡, 政权分裂, 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的开发, 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 历史学角度的文化课更应该分析文化的前因后果, 为 后世以借鉴!今天,我国社会稳定,政治经济发展迅速,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 础,我们应大力发展科技文化,并更多的思考怎样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进一步缩小与发 达国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