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58.27KB ,
资源ID:14908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490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0课 爬山虎的脚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0课 爬山虎的脚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1、10 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 圣陶。文章细致地描写了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 以及它是怎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读后能使学生产生探究 的愿望,激起学生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事物的强烈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描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 部分(第 1 自然段)写爬山虎生长的具体位置。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 三部分(第 35 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往墙上爬的。这部分是本文的

2、重点,分 别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和颜色,爬山虎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爬山虎的脚触着 墙与没触着墙时的两种变化。 本文语言质朴、清新,表达细致、准确而又生动。文中配有两幅插图,构思巧妙,从面 到点进行描绘。顶端的插图横贯两个页面,爬山虎叶子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的画面映入眼 帘,能让人感受到爬山虎生机勃勃的样子。下面的插图是爬山虎的脚的局部特写,能清楚地 看到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及生长位置。两幅图都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1 通过自主认读、 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均、 柄”等生字, 掌握多音字“曲”, 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学会书写“虎、操”等生字和“爬山虎、操场、嫩红

3、”等词 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舒服、均匀、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爬山虎叶子的可爱,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 课文的叙述顺序。 3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说明 白的,培养学生细致连续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1字词教学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文 中画出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揣摩

4、意思。“均、柄、 萎”是既要会认,又要会写的字。可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柄”字可以让学 生读准字音,再联系语境通过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字义,“柄”是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 连着的部分,文中指爬山虎的叶和茎相连的部分。再如,“曲”是一个多音字,教师不必急 于强调“曲”字在此处的读音,而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的读音与它的字义密切相关。可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发现文中的“曲”是与“直”相对的,是“弯曲”的意思,应读 q。教 学生字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学“虎、操、嫩、叠、隙、茎、柄、萎”时,可以结合 图片和实物;教学“操、占、顺、瞧”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教学“操、占、均、茎” 时,

5、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字形结构、笔顺规则和笔画变化。 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其中,“舒服、瞧不 起、牢固、休想”还可以运用动作表演、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等方式来理解。 2阅读教学 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教学重点之一。教学中,以朗读体会为主,通过自读和讨论了 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的脚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上墙的部分,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 学难点。教学时,建议以默读体会为主,以直观手段运用为辅。 如果条件允许,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 讲授本课时,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 选择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一是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

6、研读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它 是怎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然后再学习其他段落,弄明白爬山虎“叶尖一顺儿朝下”与爬山 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关系; 二是按照课文的顺序, 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逐一研读爬山虎各部分的特点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本课的重点段落,即描写爬山虎脚的部分,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懂,并充 分交流阅读收获。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步骤理解: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 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动手画一画,看看理解得是否准确;同桌互相 看看画的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课后观察爬山虎, 对照课文内容,了解

7、爬山虎脚的样子。 3表达运用 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写观察日记。本课就是指导学生观察写作的一篇优秀范文。选编这 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认真观察事 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配合本单元教材的训练重点,学习作者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 顺序地写下来,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因此,课后布置了小练笔,还 以“资料袋”的形式提供了两种观察记录的方法。课后,可让学生仿照本文的观察方法,观 察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做好观察记录,写好观察日记。 1了解作家作品,搜集与爬山虎有关的图文资料。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朗读过程中,画出本课的

8、生字词,借助 字典掌握字音字义,抄写生字并组词。 3把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语句圈画出来。 4多媒体课件。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会认“均、柄”等生字,会写“虎、操”等生字,掌握多音字“曲”,理解字义,理 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感受爬山虎叶子的可爱。 板块一 图话导入,激趣揭题 1课件出示爬山虎图片。 2谈话导入:同学们认识这种植物吗?(学生答:爬山虎)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 有什么特点吗?(指名学生回答)爬山虎, 是一株软软的藤, 可它不用搭架子, 也能往高处爬, 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答:因为它有

9、脚)那么,爬山虎的脚是什 么样的呢?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3读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叙述顺序,过渡:如果你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 爬山虎?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操”是平舌音,“占、顺”是翘舌音;

10、“嫩”是前鼻音,“茎、柄”是后鼻音。“弯 曲”的“曲”在文中读一声,不要读成三声。“蜗”读 w,不要读成 w;“隙”读 x ,不 要读成 x;“瞧”读 qi o,不要读成 jio;“固”读 g ,不要读成 g。 3 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 指导学生书写。 强调书写的规范、 正确。 “占、茎、萎”是上下结构,“占”上宽下窄,“茎、萎”上窄下宽。 “叠”是上中下结构,上部小而紧凑、中间宽,下部底横长。 “虎”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第二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第四笔竖撇拉 长,包住里面部分。 “嫩”是左中右结构,三部分窄长且紧凑,注意笔画之间的穿插、避让。 “操、均、隙、

11、柄、瞧”是左右结构,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尤其注意“瞧”不要写成上 下结构。 “隙”的第三画是短竖,可与第十画的竖钩对比记忆。 “嫩”第十画是点,不要写成撇。 “固”是全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笔顺,要写完里面再封口。 4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爬山虎 操场 嫩红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反面 触角 弯曲 细小 痕 迹 瞧不起 牢固 休想 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词语中的多音字。 板块三 图文结合,引出“观察” 1指名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 虎的什么? 2学生回答

12、,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内容。 第 1 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 2 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 3 自然 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第 4 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 5 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3朗读第 1 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爬山虎的特点。 (1)提问启思: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要点: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在 墙上爬) (2)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4朗读第 2 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从“美”的角度谈阅读感受。 (1)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美在什么地方? (2)与动态美相对的是静态美,哪些语句写出了

13、叶子的静态美? (3)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能够带给人美的享受呢? (4)观察叶子时,作者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要点 1: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呈现的是一种动态美。 要点 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 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要点 3: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 要点 4: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 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5学生齐读第 1、2 自然段。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

14、,边读边想象爬山虎叶子的 颜色变化,做拂过、漾起的动作,读出爬山虎叶子的美。 6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叶子写得这么美?引导学生思考观察与描写的关系。 要点:一是观察仔细,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 惯;二是生动准确地描写。 7 小结: 同学们,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爬山虎的脚 , 作者为什么要写爬山虎的叶子呢? 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悟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 学习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说明白

15、的。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指名让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 的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点拨:生长情况、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脚的变化)谁 能说说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哪些自然段,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学习了第 1、 2 自然段, 知道了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叶子很美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爬山虎的脚 。 板块二 品读交流,学习“观察” 1学生自由朗读第 35 自然段。教师建议:对哪一自然段最感兴趣,就选择其中的一 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议一议

16、,看看自己有哪些感悟和收获?和同学交流。 2汇报交流。 (1)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第 3 自然段的描写、修 辞手法来理解内容。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密切的关系。课件出示 “蜗牛的触角”“蛟龙的爪子”“爬山虎的脚”三幅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教师提示:对比观察,说说它们和爬山虎的脚相似吗? 提问启思: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子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 文是怎么写的? 句段 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 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再读第 3 自然段,感

17、受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说说作者把爬山虎脚的样子比作什么? (板书要点: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教师小结: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 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作者观察得很仔细。只有认真细致的观察,才 能在描写事物时更加具体、形象、逼真。 (2)爬山虎怎么爬的?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第 4 自然段中的关键字词理解内容。 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学生边读课文便圈画出相关动 词。(板书要点:触、巴、拉、贴、爬) 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理解细丝“万群”与“紧贴在墙上”的因果关 系。(要点:作者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

18、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按照爬山虎 生长的顺序来观察,所以写得这么有序) 要点: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脚触着墙时, 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弯曲, 把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学生观察课件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重点理解 “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还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住高处爬的情量。教师提问启思:可 不可以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 要点: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出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 长出一只,再巴住墙才能往上长。想要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作者说爬山 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第 4 自然段中把爬山虎的脚比

19、作什么?(板书要点:蛟龙的爪子)作者为什么会把爬山 虎的脚比喻成传说中蛟龙的爪子?(板书要点: 脚很多, 样子相似)除了样子, 还有什么相似?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如:爪子很硬,样子很相似,又能抓住墙)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 整面墙。所以第 2 自然段写到“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3)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 5 自然段内容。 没触着墙的脚又会怎样呢?(要点: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 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哪句话突出了爬山虎脚巴在墙上很牢固? 句段 2: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

20、,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板块三 引导发现,拓展“观察” 1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要点 1:观察要细致,要连续观察。 要点 2:要抓住特点观。 要点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3作者是怎样具体清楚地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同桌相互讨论。 要点: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写清楚脚的特点,作者进行了细致连续的观 察,写了三方面内容,一是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二是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还介绍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 下了深刻印象。 4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资料袋”的内容,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自己

21、在观察感兴趣的植 物时,会怎样做。布置作业:仿照课文的观察方法,选一种感兴趣的植物,仔细观察一段时 间,记录变化。 要点:观察要仔细,可以先从远处整体看,再从近处一部分一部分仔细看,特别要细心 观察它的茎叶、 花, 看看有什么特点, 甚至有什么变化。 先试着用“资料袋”中提供的方法, 记录植物的变化,最后再具体地写出来。 板块四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爬山虎的脚 生长的地方墙上、房顶上 叶子 的特点 嫩叶嫩红娇嫩可爱 大叶嫩绿引人注意 长得 有活力 一顺儿、均匀、漾起波纹 脚的 特点 初生:枝状如细丝 向上爬:触、变、巴、拉、贴 离墙萎、触墙活 爬

22、得 有韧性 抓住特点 观察细致 2小结:学完了这篇课文,我们体会到要观察一个事物,不仅要细致观察,还要连续观 察。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叶圣陶爷爷一样,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完成教材 11 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抓住重点确定教学目标。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 特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是阅读本课的难点。 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说得十分清楚, 这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选编本课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二是继续练习了 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并学习作者观察

23、事物的方法, 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因此,要根据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把情趣带进课堂。本文是一篇科学知识类文章,知识性、教育性很强,如果等同于自 然课、常识课,就丧失语文学科本来的魅力了。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保护学生求知、好奇的 心理,激发学生的情趣,把学生的自然能力、好奇心、新鲜感转化为充满情趣的人生态度。 同时也要注重语言文字本身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另外,也要注意学生 的自尊心,表演固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感悟方法,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因为表演得不好 而遭到嘲笑,会给其造成挫败感,那这个环节舍弃也罢,所以说在教学中教师的“导”是时 时刻刻在变化的,教师要根据教学中每一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调整自己的教案甚至自己 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情趣”带进课堂,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