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雾在哪里雾在哪里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 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 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 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课文共 10 个自然 段。第 1 自然段总写,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第 27 自然段写了雾 依次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岸边等景物藏起的景象;第 8、9 自然段写雾把自己藏起,云 开雾散,一切恢复原状的景象;第 10 自然段用设问句结束全文,显得神秘又回味无穷
2、。 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 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象。课文的语言也很有特点,善用“无论还是都”等 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象, 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 又为读者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 课文配有插图, 第一幅画的是淘气的雾孩子用一大片雾, 把大海、 城市等藏起来的情景, 画面朦朦胧胧,隐约见到景物的轮廓;第二幅是云开雾散的景象,画面豁然开朗,摇着尾巴 的小黑猫特别富有情趣。插图前后照应,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掌握本课会认、会写的生字及重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能仿照课
3、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 候的景色。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能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 色。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 1识字写字 本课会认的字中,“暗、岸、甚”是前鼻音,“甚、至、失”是翘舌音。“雾”是形声 字,可拓展积累与自然现象有关的同偏旁的字,如“霜、雪、雷”。“梁”原本表示用木料 在水上造桥,所以有“木”也有“氵”,现一般指架在柱子上的长木,如“房梁”,也指中 间高起的部分, 如“鼻梁、 山梁”。 “躲”和“藏”是近义词, 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岸” 和“暗”是同音字, 可通过
4、看图理解“海岸”的意思, 找反义词理解“暗”的意思。 “甚至” 表示更进一步,具体含义需结合课文语境来理解。 本课要求会写的 8 个字中,“岸、步”都是上下结构,要引导学生发现部件比例及穿插 规律,抓住关键笔画作少而精的讲解。“论、切、散”是左右结构,可让学生先整体观察, 自己临写。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有针对性地点评指导。“于、久”是独体字,要摆正 在田宇格中的位置,笔画舒展。另外,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还可以和熟 字组成常用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2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朗读的重点应放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和读好重点句、读好雾说话 时的语气上。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自
5、己尝试朗读课文,再针对学生在自读中出现的问题,设计 “逐层深入”的朗读活动,从字到词,由词到短语,由短语到句子,由短句到长句,由一个 句子到几个句子,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通、读 顺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读好课文。 首先, 要读好句子。 特别难读的句子可采用“范读”“跟读” 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跟老师读来揣摩朗读的技巧。如“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 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一句中出现了三个顿号,处理时要注意词 语之间的朗读要略紧凑; 再如文中出现两个“都”的句子, 一个“甚至” 这类表递进关系的长句, 朗读时可通过增强语气、 延缓语速等方
6、式让学生感受递进关系的重 点。其次,读好雾说的话。教学中可联系文中雾的动作、语言揣摩雾说话时的语气,进而读 好人物语言。朗读时,可采取“听读”的方法,在听教师、同学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雾的 形象的理解, 也可在班级开展“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 让学生读出趣 味,读好句子。 3理解运用 初读课文后, 教师可结合课后第二题提出问题: 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要求学生先画出 雾孩子说的几句话,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它依次 藏了哪些事物。可用“雾是个淘气的孩子,藏了起来”的方式说完整。还要提醒学生注 意, 在提取信息时, 不要遗漏要点。 整体把握课文后,
7、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结合课后第二题, 说说课文中描写的雾景。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明白有雾的时候世界一片朦胧、神奇美丽, 云开雾散以后,世界又恢复原状。作者的想象如此奇妙,让普通的自然现象变得如此有趣, 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创编的兴趣。 教学本文后,教师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指导学生仿照课后第二 题中的句式进行口头表达,进而拓展延伸,还可结合课后第三题,启发学生由课文想开去, 发挥想象说话,如雾是“魔术师、捣蛋鬼、画家”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自学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能正确、流利 地朗读课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会认、会
8、写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 3 学习课文第 16 自然段, 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说雾来的时候 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板块一 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导入: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 出示谜底(雾),介绍关于雾的小知识,让学生了解雾的形成。(课 件同步播放关于雾的形成的视频,展示云遮雾绕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 雾是一种自然现象。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 下降了, 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就降低了。 因此, 一部分水
9、汽会凝结成为雾。 特别在秋冬季节, 由于夜长, 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 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 以致地面温度急剧下降, 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 秋冬春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3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甚、至、失”为翘舌音;“梁”是边音、后鼻音;
10、“暗、岸”是同音字;“切”是多 音字,在文中读 qi ;“散”是平舌音、多音字,在文中读 sn。 (1)借助图片,认读“岸、街、梁、屋”。师:谁能说一说图中的事物?(相机出示:海 岸、街道、桥梁、房屋) (2)游戏活动,学习“散、步”。教师课件出示生字“散、步”:这两个字连起来就是 一个词,你能演一演吗? (3)凭借经验,自由认读。课件出示“于、甚、至、久、失”。 你认识哪个字?请领着大家读一读。 谁能用这个字组个词?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 3 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 指导学生书写, 强调书写笔顺要正确。 于: 两横长短不一, 稍向右上斜行, 下横起笔于横中线上方, 竖
11、钩的竖段写在竖中线上。 论: 左窄右宽; “仑”首撇从竖中线上端右侧起笔, 捺脚落在横中线上, 撇、 捺罩住“匕”; “匕”两笔相接不相交。 岸:“山”扁、窄,首笔在竖中线上;“厂”宽大;“干”的上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 中线右侧。 屋:“尸”居上居中,长撇从左上格到左下格;“至”偏右,右侧超出“尸”右端。 切:左窄右宽,“”首笔起笔在横中线上;“刀”首笔起笔在竖中线,长撇舒展且 穿插至“”下侧。 久:第一笔撇从竖中线上端左侧起笔,撇尖抵横中线;第二笔横撇的横段短,撇段长; 第三笔捺与横撇的撇段相接于田字格中心。 散:左右宽窄相当,左边长,右边短;左下部“月”的首笔是竖;“攵”首笔的撇尖收 于田
12、字格中心,末笔捺脚超出上部。 步:上部宽、扁,下部窄、长;“止”首笔在竖中线上;第四笔长横在横中线上方,第 五笔竖在竖中线上,第七笔撇从右半格横中线上侧起笔,撇至左下格。 4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 指名读, 交流识记方法, 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于是 无论 船只 连同 岸边 同时 房屋 一切 不久 出现 散步 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6检查预习情况。提问: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雾?(全班交流后,课件出示“淘气”) 板块三 品读课文,学习句式 1引导学生快速地读课文,找出雾说的话,用横线把句子画出来。根据学生的交流出 示句子并板书词语:大海、天空、太阳、海岸、自己。 句段: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13、。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指导学生读出雾淘气的说话语气。指名读、齐读后教师引读: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 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课件出示朗读指导) 这五句话都是雾的自言自语,但是语气有所不同。前三句写雾孩子藏完一处又一处,朗 读时,“我”的后面可稍作停顿,要读出开心的语气,突出雾孩子的淘气。第四句写雾孩子 不知该藏什么了,自己问自己,“现在”语音稍微拖长,或者略作停顿,读出雾孩子思考问 题的语气。第五句是写它突然有了主意,于是便自问自答,朗读时,要紧紧联系前一句雾孩 子的自我发问,读出它恍然大悟、高兴的语气。 2
14、学习课文,体会雾的淘气。 (1)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的第 36 自然段,想想雾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被藏起来后 的景象是什么样的呢?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句段: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房屋、 街道、 树木、 桥梁, 甚至行人和小黑猫, 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 什么都看不见了。 比较第一、 二两句话, 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 (提示: 使用了“无论都” 的句式来表达)讲解“无论都”这一句式。 “无论都”这种句式, 句中前一个分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 后一个分 句说明在这种条件或假设下所产生
15、的结果。如“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 不见了”这句话中, “无论”连接的部分表示的是在雾笼罩的这种条件下, “都”连接的部 分就是在雾笼罩的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指名读读第三个句子,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甚至”的意思。师:因为前面的 房屋、街道、树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 不仅能藏大的,连小的也能藏。 (3)出示课文第 3、4、6 自然段。 男女生和老师合作读每个自然段,指名学 生说说这 3 个自然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第一句是雾说的话,第二句是他把什么东西藏起来了,第三句是发生的变化。课文的第 2、5 自然段讲的是雾来到了什么地方。
16、3小组合作说一说。 (1)发挥想象,指名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示句式: 雾把_藏了起来。无论_,还是_,都看不见了。 (2)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完成任务。 (3)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示例) 雾把树林藏了起来,无论百灵鸟、小松鼠,还是奔跑的梅花鹿,都看不见了。 雾把学校藏了起来,无论老师、同学,还是巡逻的保安,都看不见了。 雾把小院藏了起来,无论小花、小草,还是小鸡、小鸭,都看不见了。 4小结设疑:雾最后把自己藏起来后,又会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朗读课文,通过读雾说的话,体会雾的淘气。 2学习课文第 710 自然段,想象雾把自己藏
17、起来后的景象。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本课会认的生字,教师对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进行组词听写。 于是 无论 海岸 房屋 一切 不久 散步 2导入新课:雾飞到海上,就把大海、天空和太阳藏起来了;来到岸边,就把海岸和 城市藏起来了。那他接下来会把谁藏起来呢? 板块二 理解课文,感知特点 1学习第 7、8 自然段,继续体会雾的淘气。 师:最后,雾把自己藏起来了。但是,文中不是用“藏”这个字,而是用的哪个字呢? (躲) (1)学习“躲”字,指名读。指出“躲藏”是一对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2)指导学生读好雾说的话。(课件出示: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3)引导学生在第 8 自然段中找出
18、这个问题的答案。(课件出示: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4)分角色读好设问句,体会雾的淘气。 2学习第 9、10 自然段,想象画面,感受雾消失之后的变化。 (1)自由朗读第 9 自然段,想一想,并用横线画出描写雾消失之后的景色的句子。(课件 出示) 句段: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 露出来了。 指导学生读好长句,把握停顿和重读的地方。 理解“连同”就是“和”的意思。 (2)雾消失后还有什么变化呢?(课件继续出示) 句段: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师:你知道“悠闲地散步”是怎样散步吗? 师:雾散后,就连小黑猫都出来了。“悠闲”
19、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 黑猫的可爱。 雾把自己藏起来, 也就是雾消失了。 太阳出来以后, 雾就会消失。 雾消失以后, 所有的景物也就都能看见了。 (3)引导学生模仿例句想象说话:雾消失后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路上走着行人,小黄狗也出现了,它_。 路上走着行人,_也出现了,它_。 (4)学生发言,师生评价。 (5)指导生齐读第 10 自然段,想象说话。提问:雾到哪里去了呢? (6)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当太阳出来后,地面的温度逐渐升高,雾就会蒸发掉。于是, 雾就消失了。 (7)师:作者说雾是“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说一说,并 讲一下理由(学生自由发言) 板块三 课
20、文总结,巩固提升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雾在哪里 性格特点:淘气 藏各种事物 海水、船只、远方 都看不见了 天空和太阳四周 变暗 海岸和城市什么 都看不见了 自己一切都露出 来了 大自然 真奇妙 2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雾的一些特性。希望同学们平时养成细心观察的 习惯,了解更多的自然现象。 3请同学们课下把课文读给家长听,注意朗读的方法。 完成对应训练。 1朗读体验,关注方法。语文学习要“以读为本,读中体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 言,“读”尤其重要,这有助于理解语言、感受人物情感。教学过程中,可把“雾”说的五 句话作为朗读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雾”的淘气,充分利用老师范读、个别 学生示范读来感染其他学生,再读时学生很自然地就能体会到雾的“淘气”。另外,在指导 长句的朗读上,要引导学生关注停顿、语气等。 2想象说话,语言运用。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并结合实际 生活中的切身体会来理解文章中雾来时的情景, 以及雾散后的情景, 把自己能想到的情景说 一说。可以引导学生把雾当作一个魔法师,把雾在哪里当作是雾在哪些地方施展魔法,从而 让学生在情境当中产生阅读的期待,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