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10.64KB ,
资源ID:148748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487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二〇二〇年山东省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为本站会员(浩***)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二〇二〇年山东省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1、二二年山东省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二二二二年年山东省山东省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中考) 历历 史史 试试 题题 (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 I 卷和第卷两部分。第 I 卷为选择题,50 分;第卷为非选择题,50 分;共 100 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及试卷的相应位置。 3.第 I 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 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卷必需用 0.5 毫米黑色签

2、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 预留范围。 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50 分)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从黄帝、炎帝的古老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北京人会使用火 B.河姆渡人栽培水稻 C.半坡人种植菜 D.华夏族形成 2.目前所知,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是 A.铭文 B.甲骨文 C.小篆

3、D.隶书 3.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崩溃 C.兼并战争不断 D.注重兴修水利 4.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5.宋书记载: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材 料反映的现象是 A.江南气候条件优越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江南生产技术先进 D.江南劳动力资源丰富 6.导致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黄巾起义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7.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

4、的主要事迹是 A.抗击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倭患 B.击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C.驱逐葡萄牙,收回其在澳门居住权 D.抗击沙俄入侵,划定中俄边界 8.下列明清小说中,以故事为线索,通过家族兴衰变化来揭示封建社会衰亡命运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二二年山东省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9.2019 年 11 月 13 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了圆明园流失马首铜像捐赠仪式。这一文物是 在下列哪次战争中“流失”的?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证明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近代化,无法使

5、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 新生。 ”其中, “表面化的近代化”是指洋务派学习西方仅局限于 A.技术层面 B.制度层面 C.文化层面 D.思想层面 11.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 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 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 ” 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 A.创立了中华民国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2.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 团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A.中国抗战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斗争过程 B.中国抗战取得了抗击外敌

6、入侵的完全胜利 C.中国抗战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D.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3.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编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难真做, 制造空气。 ”由此可见,国民党发起谈判的真实意图是 A.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B.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C.讨论建立联合政府 D.确定和平建国方针 14.下表是某同学搜集的学习资料。请据表格中的内容判断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资源 名称 纪实 记淮海前线见闻 视频 大决战 图片 三大战役示意图 A.护国战争 B.国共合作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5.观察右图,指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人纷纷

7、在华开设工厂 B.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C 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侵略 D.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16.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 58%,交通运输为 19.2%,水利农林为 7.6%,文 教卫生为 7.4%,其他为 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 1:7.9.这反映出“一 五计划”期间 A.农轻重比例协调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1914-1919 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表 二二年山东省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C.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17.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

8、观调 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A.政企职责不分 B.分配制度“大锅饭” C.企业没有自主权 D.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18.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 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具体是指周恩来提出了 A.全方位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互不干涉内政方针 19.某法典规定: “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 100 帕那(银钱单位) ,吠舍骂了要罚款 150 到 200 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 ”这一规定反映的

9、是古 代印度的 A.种姓制度 B.津贴制度 C.封建制度 D.福利制度 20.他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腐,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 理想,成为那个时代的先驱。 “他”是 A.但丁 B.薄伽丘 C.彼特拉克 D.莎士比亚 21.某中学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 A.“光荣革命” B.独立宣言 C.“三角贸易” D.明治维新 22.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说: “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 隶制。 ”材料中“拯救联邦”的含义是 A.摧毁英国殖民统治 B.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C.维护国家统一 D.解放黑人奴隶 23.19 世纪末 20

10、世纪初,欧洲大国间力量重新组合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帝国主 义侵略集团。下列属于协约国的是 A.英、美、法 B.英、法、俄 C.德、意、奥 D.德、意、日 24.全球通史称俄国某事件“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性试验” 。下列 关于该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缓解了俄国的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人民为了捍卫国家主权, 发展民族经济,作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史实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利比亚独立 阿尔及利亚独立 纳米比亚独立 巴拿

11、马收回运河主权 二二年山东省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A. B. C. D. 第卷(非选择题第卷(非选择题 共共 50 分)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4 小题,第小题,第 2 26 6 题题 1212 分,第分,第 2727 题题 1212 分,第分,第 2828 题题 1414 分,第分,第 2929 题题 121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 26.(12 分)各民族间的不断交融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 以巩固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迁都后, 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 改穿汉服, 改说汉话,

12、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 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的作用。 (4 分) 材料二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唐朝怎样的社会风气?(2 分) 材料三材料三 清军入关后,虽然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但还没有完成全国真正统一的任务。 康熙皇帝经过极大的努力,平定“三藩” ,统一台湾,粉碎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终于建立 起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上卷)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康熙帝为“建立起”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3、” ,在新疆、西藏 分别做了哪些“努力”?(4 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 分) 27.(12 分)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中国人民培育的伟大民族精神, 彪炳史册,光照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 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 胡麻饼样学京都, 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馋杨大使, 尝看得似辅兴无。 (唐) 白居易 寄 胡饼与杨万州 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二二年山东省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历史试题及答

14、案 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两个信条”体现出什么精神?(4 分) 材料二材料二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 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50 周年人民日报社论 (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 分) 材料三材料三 1978 年, 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 从农村到城市, 从试点到推广, 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 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在博整亚洲论坛 2018 年年会开幕

15、式上的主旨演讲 (3)据材料三,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是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 农村是怎样开启“历史征程”的?(4 分) 材料四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全国各族人民一 定要弘杨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组带、 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习近平 2013 年 3 月 17 日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4)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精神”的内涵。 (2 分) 28.(14 分)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

16、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美索不达来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是其中 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 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 (上册) (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法制发展史上有何重 要地位?(4 分) 二二年山东省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材料二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宣布保护私有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 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

17、人都享有民 事权利。对于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法典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 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上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对欧洲社会发展 进程有何影响?(4 分) 材料三材料三 (1954 年 9 月)毛泽东指出,这次会议是标志我国人民从 1949 年建国以 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第二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所制定的宪法”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称“这 次会议”是“里程碑”?(4 分)

18、 材料四材料四 (4)据材料四,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有何现实意义?(2 分) 29.(12 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 活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如果说,17 世纪的牛顿以其“万有引力定律” ,把“造物主”从无生令现象的 研完领域驱逐了出去;那么,19 世纪的达尔文则提出“进化论”观点,又把“造物主”从 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了出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是在哪部著作中提出的?该 著作的出版有何影响?(4 分) 第一编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

19、 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 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二二年山东省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材料二材料二 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 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重大发明是什么?第二 次工业革命中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的新发明又有哪些(举出两例)?(4 分

20、) 材料三材料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 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据材料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演进中呈现出哪些“新技术新应用”?(2 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会得出什么结论?(2 分) 二二年山东省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题(九年级)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历史试题(九年级)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 2 分,共 50 分。 1.D 2.B 3.C 4.A 5.B 6.C 7.A 8.D 9.B 10.A 11.B 12.D 13.B 14.C 15.

21、C 16.B 17.D 18.C 19.A 20.A 21.C 22.C 23.B 24.D 25.A 二、非选择题:26 题 12 分,27 题 12 分,28 题 14 分,29 题 12 分,共 50 分。 26.(1)汉化措施; (2 分)这一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 分) (2)开放或兼容并包。 (2 分) (3)新疆: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的局势; (2 分) 西藏:1713 年,册封格鲁派一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 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2 分) (答派清军入藏平定分裂势力,稳定西藏局势也可给

22、分) (4)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促进了 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2 分)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7.(1)五四运动; (2 分)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等。 (2 分) (符合题 意,言之有理即可) (2)全民族抗战。 (2 分) (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等 也可酌情给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 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分) (4)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 分) 28.(1) 汉谟拉比法典 ; (2 分)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

23、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1 分) 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 分) (2) 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2 分) 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 拿破仑法典 为参照蓝本; (1 分)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 分)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 分)这次会议制定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 宪法; (1 分)会议形成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奠定了基础。 (1 分) (4)保护人民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全面推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分)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9.(1) 物种起源 ; (2 分)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 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2 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车(火车) ; (2 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话、电报、电车、 汽车、轮船、飞机等。 (2 分) (任举两例即可) (3)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 (2 分)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科学技术提供了强劲的 发展动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改善等。(2 分)(符合题意, 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二二年山东省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