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92.23KB ,
资源ID:14699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469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道德与法治统编九年级上册 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1)含答案)为本站会员(达美)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道德与法治统编九年级上册 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1)含答案

1、6.2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 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 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提高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及可持续 发展意识,形成绿色发展理念,认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的发展理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2、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法:情境活动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学法:合作学习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上网查找贴近学生实际和生活的事例材料,制作适合本 课实际需要的课件;划分学习小组,做好课前预习提示。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围绕课题,做好预习,动员大家积极参与进来。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多媒体展示古诗词,导入新课环节一:多媒体展示古诗词,导入新课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你从诗中可以看到哪些景色?这些景色今天还能看到吗? (2)你的家乡有几条河流?有几个沙场?有几个垃圾倾倒场? 河流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 (3)你的家乡有几座山?有几个矿山(或者石场)?道路状况 怎样?矿山(或者石场)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 教师:教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 生活似乎于我们现代生活而言已经只是一个梦境。正因为如此,建 设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的美丽和谐需要

4、我们更多勇气、智慧、 信念!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共筑生命家园。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采用展示图片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导入 课题,活跃课堂气氛,并可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具有时效性 和可操作性。】 环节二:自主学习,解读新知环节二:自主学习,解读新知 读一读:读一读:阅读教科书,圈出一些关键词,看谁最先完成填空,限时 10 分钟。 1.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1)追求人与自然_,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 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 部分,人类也有_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 和利用自然作出必

5、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_,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 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 _。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_,必然受到它的 惩罚。 (5)生态兴则_,生态衰则文明衰。 2.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 _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_、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为目标。 (2)_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 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3)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要坚持_ 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3.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_保护的 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 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_,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 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 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_、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7、,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 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 个社会成员的_。 4.4.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_ 红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 供可靠保障。 5.5.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 (1)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 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2)走_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_社会,实现 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学生阅读教科书,思考并与同桌交流。教师引导

8、学生归纳、提炼 本课知识要点。)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出示预习提纲,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答案均来 自书本,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更好地把握重点,提 高效率。】 环节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环节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友情提示:结合教科书内容和探究题,与合作伙伴在小组内或 跨组讨论,展示交流自学成果,解决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疑惑,进 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组长帮助有展示、点 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合作探究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合作探究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 2018 年 1 月 16 日, 记者在海南省万宁市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 人工岛

9、项目看到,月岛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 据了解, 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 97 公顷, 包含日岛和月岛。其中填海面积为 49.1 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 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 探究:探究: 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 师生总结:师生总结: (1)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 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 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

10、然受到它的惩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出示新闻“海南省万宁市未批先建的月岛围填海 工程已停止建设”,给学生展示具体事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充分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探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必由之路。】 合作探究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合作探究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材料一:材料一:1952 年 12 月 5 日,一场浓密而有毒的大雾开始笼罩着 伦敦,5 天时间内至少 4000 人死亡。在大雾过去的两个月内,陆续 又有 8000 多人因毒雾死亡。 科学家认为他们最终找到了大雾的成因。 无独有偶,这些年来,在世界各地乃至在我国屡屡出现的“雾

11、霾” “沙尘暴”,给我们生命生活产生的影响让我们人类本身也感到震 惊。 材料二: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明确将“美 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 绝不是单纯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在新文明观指导下的经济 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文化与科技范式等的系统性革命。 探究:探究: (1)结合材料一,说说“伦敦杀人雾事件”给我国治理“雾霾”和 “沙尘暴”带来什么启发。 (2)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目标,说说在

12、 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我们要在生活生产理念和方式上有哪些转变。 师生总结:师生总结: (1)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 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寻 求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寻求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 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是我们 的必然选择。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严格的 制度、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2)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 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要

13、坚持节约 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的发展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绿色出行、环保出行 成为我们自觉的生活方式。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历史“伦敦杀人雾”事件及时政新闻党的十 九大报告,给学生展示具体事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学生充 分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合作探究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合作探究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活动(1)阅读教科书第 84 页“探究与分享” 探究:探究: (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两条道路有什 么不同? (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 明的? 师生总结:师生总结: (

14、1)先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后是将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 文明建设相结合。 (2)关停污染企业;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引进 无污染、高效益企业;等等。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对余村发展中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的介绍,让学 生在对比中思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解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活动(2)阅读教科书第 85 页“探究与分享” 探究:探究: (1)你如何看待如图人物的观点?谈谈理由。 (2)如果你是小清,面对家乡小河的变化,你认为政府有关部门、 企业、家乡村民应该承担起哪些责任? (3)作为有责任感的中国公民,请你为家乡起草一

15、份环保倡议书, 为保护家乡的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师生总结:师生总结: (1)村民王婶的观点有道理,指出了造纸厂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 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 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 一时的经济增长。更不能以牺牲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为代价来换取 一时的经济发展。我们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绿 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造纸厂厂长的观点严重错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们既要绿水青 山,也要金山银山。只顾自己的经济收益,不顾经济收益所必需的 环保

16、成本付出,其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 小清父亲的观点是错误的。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不仅要看 眼前的经济利益,更要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留住乡愁,增添守望 相助生命家园的责任感。 (2)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以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对造纸厂破 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并督促企业加强环保意识,按照 法律要求进行整改。造纸厂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坚持绿色发展道 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强化责任意 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家乡人民群众应该增强环保意识,积 极劝阻企业破坏环境的不法行为,并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3)示例: 环保倡议书 各位父老乡亲: 大家好!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17、,家乡的山山水水是我们生命的摇篮, 但是由于过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子孙后代有可 能不能继续在这里生存发展下去,为了保护和建设美丽家乡,我向 乡亲们建议: 1.尽可能少的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 2.房间里没有人时记得关电灯、电视,看电视时音量不宜太大。 3.报纸、饮料罐卖给废品回收部门,少用塑料包装袋。 4.多植树造林,少滥砍滥伐,不用一次性筷子,因为快餐筷的 材料是树木。 5.不向下水道排放污油、丢垃圾,不向海洋、湖泊、江河排放 污水,分类处理垃圾,把旧书本回收。 6.保护野生动物,不采摘花草,不砍伐树木,不践踏草坪。 让我们行动起来,让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丽

18、!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教科书上的探究与分享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设置 问题灵活性大,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多角度进行思考,注重学生 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充分思考中深深体会到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必 要性。】 环节四:回顾总结,情感升华环节四:回顾总结,情感升华 1.构建知识框架。 学生小组内交流,思考讨论,分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知识体 系,做好知识回扣。选出代表发言,归纳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归纳进行引导、点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 确重点,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2.谈学习后的收获和困惑。 (提示:可从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或

19、者收获方面进行回答。) 学生盘点自己的收获与困惑。 我知道了_; 我还存在_的困惑。 今后,在生活中我会_。 3.教师寄语。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两部分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也知道了坚持绿色发 展道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明确了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通过学 习,我们提高了对共筑生命家园的认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板书展示 课堂作业 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生态文明建 设理念是中国对于转型发展所作出的明确承诺。在“中共

20、十九大: 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上,中外专家也对党的十九 大报告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进行了探讨。之所以强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因为( )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人类是自然的主人 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要遵循自然规律 A. B. C. D. 2.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就要( )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坚持节约

21、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A. B. C. D. 3.某县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深入开展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工作,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和就近集中处理的垃圾处 理模式。对此举,有人点赞,认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也是一项民生 工程,明显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也有人不以为然:“让人民 群众把柴火、煤堆收拾起来有什么用?卫生搞得再好,人民群众还 是没钱,还不如给人民群众打井,让人民群众浇地多打粮食。”针 对这些人的“不以为然”,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国家建设生态文明,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我们既要发展经济搞建设,也要保

22、护环境促文明 我国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我国把 环境保护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A. B. C. D. 4.2018 年博鳌亚洲论坛会议在海南省博鳌召开。 根据 关于印发 2018 年博鳌亚洲论坛会议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方案的通知要求, 会议期间, 琼海市采取机动车限行、 禁行措施。 这一举措说明 ( ) 要解决琼海市的空气质量问题,只需要采取机动车限号、禁行就 行 只要采取紧急措施,就能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要保证会议期间博鳌的空气质量,各位市民都应该践行低碳、环 保

23、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 A. B. C. D. 5.材料分析。 材料一:材料一:“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轧轧橹声 轻,沙际纷纷雁行起。遥忆横流游幸秋,当时意气谁能俦。楼红萧 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这是诗人张颐在汾河晚渡中描 绘的当年的汾河盛景,汾河晚渡是太原八景之一。 材料二材料二: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境内最大的河流。 近期,记者对社会民众反映的汾河某段入冬以来的污染情况进行了 实地走访调查,通过走访民众、企业,记者发现,由于汾河流域的 开发建设没能很好地处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流域生态环 境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汾河中下游,因为河岸两边的洗煤厂、焦 化厂等肆

24、意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水体受到严重污 染。 (1)材料一中的汾河晚渡盛景与材料二中的严重污染对比,带给我 们哪些警示? (2)请你为解决材料二中的污染问题,让汾河再度出现“山衔落日 千林紫”的盛景出谋划策。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B 2.A 3.B 4.D 5.(1)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 遵循自然规律。治理污染、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建设生态 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 国策。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的关系。 (2)政府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从严执行污染物排放的相关 法律和标准,严格控制排污。加大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调整产业结构,沿河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绿色产业。加 大宣传力度,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