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516.07KB ,
资源ID:14162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416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星星)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1、单元检测试卷单元检测试卷(四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金秋时节,在苏式风格的北京展览馆西侧,被北京人亲昵地称为“老莫”的俄罗斯风味餐 厅莫斯科餐厅重装开业,吸引了不少北京市民前来就餐甚至参观;与此同时,以“唤起 记忆,传承友谊”为主题的“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大型活动正在两国如火如荼 地进行,以此纪念中俄建交。中俄建交所反映出来的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大片” 答案 C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一边倒”是指中国

2、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答案为 C 项。“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 关系,必须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排除 A 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 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排除 B 项;“一大片”是指联合亚 非拉等国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排除 D 项。 21949 年,毛泽东强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 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7 年,毛泽东又宣布,“从国与国 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据此说明新中国 的外

3、交政策( )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 C因实际的需要而随意改变 D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 答案 A 解析 “一边倒”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不矛盾的,倒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恰恰正是 独立自主外交的一个具体的体现,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故选A项。 3下图是 20 世纪中期的宣传画。该画有助于了解( ) A“一边倒”方针的实施 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万隆精神”的形成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答案 A 解析 由图上的标志可知, 代表苏联的手和代表中国的手握在一起, 这意味着中苏关系友好。 1949 年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

4、封锁,中国实行“一边 倒”的外交方针,即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 A 项正确。 4 毛泽东谈起外交问题时说: “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他 的对外关系。”材料描述的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不结盟 答案 B 解析 “另起炉灶”是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 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题干体现的就是“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5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道:“1950 年 1 月 2 日,一名塔斯社记者问毛将在苏联 逗留多久,毛回答道,我逗留苏联时间的长短,部

5、分地决定于解决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利 益的各项问题所需的时间。”毛泽东访问苏联所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是( ) A争取苏联的承认以实现中苏建交 B同苏联结盟以打破美国的封锁 C同苏联达成共识以共同抗美援朝 D学习苏联模式以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 B 解析 中苏建交是 1949 年 10 月 2 日,不符合题意,排除 A;朝鲜战争爆发于 1950 年 6 月, 毛泽东访苏的时间是 1950 年 1 月,早于朝鲜战争,排除 C;建国初期,中国经济百废待兴, 工作的重点应是恢复发展国民经济,D 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D。 61954 年 12 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

6、不会 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 要是因为中国( )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兴区域国际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答案 B 解析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 系的基本准则,有利于缓解东南亚等国家对中国的偏见,所以选 B 项。 7据学者统计,1949 年1956 年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1950 年 达到了最高点,1952 年后使用频率日益下降,195

7、3 年后使用频率长期处于低水平。这说明我 国( ) A与西方国家关系有所缓和 B和平共处已成为外交主流 C在为缓和中美关系作准备 D外交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 当时和平共处原则刚刚提出, 还没有成为外交主流, 故排除 B 项;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故排除 C 项;当时外交工作重心还在社会主义阵营一 方,没有发生转移,故排除 D 项。 8 我国现在正在全力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 提倡科学发展观, 古人也认为“君子和而不同”, 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 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和谐以共生共长, 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运用这一思

8、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 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结合材料“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的思想可知中国提出了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故正确,所以选 C;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的正义战争不符合“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的思想,故错误;尼克 松访华不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故错误。 9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 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

9、现在,印度支那战 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应是( ) A亚非万隆会议 B布雷顿森林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第 26 届联大 答案 C 解析 题干说到的会议应该是讨论关于印度支那战争结束问题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指 的是日内瓦会议,故选 C;亚非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与印 度支那战争没有关系,故排除 A;布雷顿森林会议是关于战后建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 会议,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第 26 届联大是关于新中国恢复合法席位的会议,也与题意 无关,故排除 D。 10 史学界认为: “日内瓦会议开创了我国外交活动的新天地。 ”“新天地”主要是指( ) A以发展中国家的

10、姿态步入国际外交舞台 B以世界大国的身份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D迫使美国公开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答案 B 解析 1954 年,我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开创了我国外交活动的新天 地,故 B 项正确。 11“这是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 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 A中日邦交正常化 B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国重返联合国 答案 D 解析 从“击败美国”可以判断这个事件是指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故选 D 项。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20 世纪

11、 60 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 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 现这一状况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答案 C 解析 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 世纪 60 年代大批非洲国家独立,加入联合 国,他们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 C 项正确。 13观察下图,对 20 世纪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数量变化的表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 B西方国家已经放弃了对亚非拉国家的扼制政策 C第三世界的

12、力量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 D所有亚非拉国家都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 答案 C 解析 A 项和 B 项在图表中无法体现, D 项的表述过于绝对, 中国就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观察图表不难发现,在 20 世纪的 6070 年代,a、b、c 三条曲线都呈上升趋势,这与 C 项 表述一致。 141971 年前 10 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 9 国先后与中国建交。该局面的出现( ) A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 B说明了世界多极化的出现 C取决于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有助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提及的 9 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壮大

13、了新中国的外交实力,有助于中国在联合国 合法席位的恢复,故 D 项正确;A 是 1972 年,不符合材料时间;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 20 世纪 60 年代, 故 B 项错误; 当时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生产力并不是快速发展, 故 C 项错误。 151973 年,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 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毛泽东提出这一外交政策的 背景不包括( ) A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日增 B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C中美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答案 C 解析 中美建交是在 1979 年, 所以毛泽东提出这一外交

14、政策的背景不包括中美建交, 故选 C。 16“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 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 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美国需要缓和对华关系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台湾问题解决 答案 B 解析 “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说明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 同要求,故 A 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D 项同样都能从材料中体现,但与题意不符;“日 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

15、关系”说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 正常化,并不是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B 项理解错误,与题意相符,故选 B。 17下图为 19721978 年中美进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 A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答案 D 解析 1971 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是这并未消除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题干 图表说明中美双边贸易在 1971 年后也经历了多次波动,故 A 错误。19721978 年间中美双 边贸易出现过波折,并非处

16、于“始终保持增长”的状态,故 B 错误。“文化大革命”结束于 1976 年, 而根据题干图表可知, 中美贸易并不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即进入发展阶段, 而是经过短时间的小幅下降后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故 C 错误。由上图可知,19721978 年间中美贸易总额出现过上下波动,这与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故 D 正确。 181970 年 12 月 18 日,毛泽东主席对美国友人斯诺说:“一九七二年美国要大选,这年的 上半年,尼克松可能派人来。”这句话说明尼克松访华的意图之一是( ) A宣传美国的价值观和民主模式 B联合中国抗衡苏联 C拓展贸易提升美国的国家形象 D争取连任下届总统 答案 D

17、 解析 根据材料“1970 年 12 月 18 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中的“美国要大选”是指 美国将要举行新一届总统大选;尼克松派人到中国来的意图之一是为了争取主张同中国关系 正常化的选民的支持,也就是想借助改善中美关系多得选票,连任总统,故 D 项正确;尼克 松访华没有涉及宣传美国的价值观和提升美国形象, 故A、 C项排除; B项说法错在“抗衡”。 191972 年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 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表明 美国政府( ) A对台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B确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

18、土的一部分 C认可“一个中国”的立场 D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答案 C 解析 “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说明 美国政府承认一个中国的立场,C 正确;A 中“根本变化”说法错误;B 中“确认”不符合 美国立场;D 中“唯一合法政府”不符合题意。 20“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 这种思想的是( )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 D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邻居”这个词语,即在地理位置上和中国相近或者相邻的

19、国家。A 选 项中的美国不符合此概念;B 选项错在“发起”这个词,APEC 组织不是中国发起成立的, 是后来 1991 年加入进去的; C 选项中的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 绝大部分国家 不是中国的邻国。上合组织成员国是中亚四国和俄罗斯,在地理位置上都符合题干要求。故 选 D 项。 21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中国的外交政 策进行了重大调整。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曾说:“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 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说明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 ) A实行“一边倒” B推行不结盟 C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积极发展

20、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答案 B 解析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反映了中国不同任 何国家结成同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 B 正确;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实行“一边 倒”外交政策,不符合“20 世纪 80 年代”,排除 A;C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 无法体现“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排除 D。 22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 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 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措的基本出发点是( ) A争取和平的周边环境 B实行不结盟政

21、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答案 A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这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的稳 定环境,故选 A 项。 23下列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上海合作组织丰富了以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B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表明中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C上海合作组织是区域性的多边合作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机制 答案 A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上海合作组织由中国发起成立,其前身是上海五国机制, 故 D 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上海合作组织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丰富了 由中俄两国创始的以结伴

22、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故 A 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故 选 A;上海合作组织是我国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一次成功的实践,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故 B、C 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24在第四十一届(1986 年)至第四十三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多次提出关于核裁军和 常规裁军的提案并获顺利通过。在第四十四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首次作为共同提案国, 与其他国家共同提出“亚非拉和平与裁军中心”的提案等,并获得通过。材料体现出我国新 时期的外交( ) A以反对霸权主义为内容之一 B以实现裁军为首要目标 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借助联合国开展多边外交

23、答案 D 解析 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但材料没有体现出反对美国 的霸权主义,故 A 项错误;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目标是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国 内环境,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的两个 史实都是关于以联合国为中心而开展的,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 3 个小题,其中第 25 题 20 分,第 26 题 18 分,第 27 题 14 分,共 52 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 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

24、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 年 6 月)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 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 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 年 5 月)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 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8 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

25、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案 (1)特征:对抗。原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 (2)行动: 1971 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 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并发表 联合公报 ; 1979 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影响: 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增加互信,促进交流和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 解析 第(1)问,依据“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推断特征,结合所学从两 方面归纳原因, 即根本原因和现实原因。 第(2)问, 把握“20 世纪 70 年代”

26、“较正常的关系” 归纳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归纳影响。第(3)问,结合上面问题的分 析,围绕材料主题分析归纳。 26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 体现。结合新中国外交走过的风雨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1954 年 图二 1972 年 图三 2001 年上海 中国代表团 毛泽东会见尼克 合作组织成立会议 访问印度 松总统一行 (1)上述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取得的哪些重大外交成就?各产生了什么影响?(6 分) (2)分别指出新中国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国际背景。(6 分) (3)综合上述图片,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27、认识。(6 分) 答案 (1)图一: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确认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 本准则。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图二: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为中美建交奠定 基础。 图三:中国主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了 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2)图一:两极格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敌视、封锁中国。 图二:美苏争霸对峙,美国霸权地位面临挑战;中苏关系恶化。 图三: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3)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要适应国内社会主义

28、建设的要求和国际形势 的变化;我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解析 三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三个时期的重要外交成就,要把这些成就的取得放到世界的大 背景中去理解和认识,并且从中体会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逐渐成熟。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 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 治制度, 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 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

29、补充发言 材料二 上海合作组织是在 1996 年和 1997 年分别在上海和莫斯科签署的关于在边境地区加 强军事领域信任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两个协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 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 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 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01 年) (1)材料一是周恩来在哪个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同”和“异”的含义。(6 分) (2)根据材料二, 概括出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 并结

30、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组织建立的主要意义。 (8 分) 答案 (1)会议: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 “同”:大多数国家曾遭受过殖民主义奴役;要求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异”: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2)性质: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主要意义: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 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 序的建立与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知是万隆会议;第 二小问依据所学从与会国经历回答相同之处,依据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回答不同之处。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 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可知是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上海合作组织 的性质、特点以及影响来思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