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964.20KB ,
资源ID:14160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416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时作业(含答案))为本站会员(星星)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时作业(含答案)

1、第第 10 课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学业达标 11946 年纪念十月革命二十九周年之际, 新华日报 、 解放日报的社论大篇幅度援用孙 中山的“奇功伟绩,真是世界革命史上前所未有,这个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等原话,尤其 孙中山“有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的言论出现于多篇文章。中国共产党的 这种做法,意在( ) A证明孙中山是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B表达中国共产党争取利益的坚强信念 C为在国共谈判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D解构和瓦解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基础 答案 D 解析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排除 A;B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945 年重庆谈判,C 时间不符合题

2、意,排除。 2“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 定归了档, 文章写在水面上。 财政躺在发行上, 发行发到天文上。 中国命运在哪里, 挂在高高鼻子上。”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在(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 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 说明该时期民生凋敝, 民主政治遭到破坏, 经济秩序紊乱。 最符合此情形的是解放战争时期。 31945 年 8 月底,毛泽东等飞赴重庆,国共两党经过艰

3、苦谈判,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 协定”,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国内和平有了根本保证 B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可言 C协定内容没有得到贯彻 D即国内和平协定修正案 答案 C 解析 A 项“根本保证”错误;B 项“没有任何积极意义”错误;D 项是在 1949 年。“双十 协定”通过和平建国的主张,但 1946 年国民党发动内战,所以没有得到贯彻,故选 C 项。 4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穿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于 8 月底到达大别山 区,建立了大别山根据地。这一举动( ) 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 揭开了人民解放战 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是蒋介石

4、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影响。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故 不符合题意。都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5下图体现出的重大历史意义,不符合史实的是( ) A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 B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 答案 C 解析 图片反映的事件是 1947 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这一事件, 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 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 故 A 项正确; 该事件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故 B 项正确; 战略反攻是蒋介

5、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故 D 项正确;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 民党军队主力,故 C 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6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 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C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百万雄师过大江 答案 B 解析 1947 年,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中原地区的防守力量薄弱。 共产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举行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如同一把尖刀插在中原地区。故选 B。 7“1948 年,中国共产党军队以卓越的战斗精神和军事策略,决定性地扭转了历史潮流, 北京和几个

6、大的港口城市落入他们的手中。”当时中国共产党军队正在展开的军事行动是 ( ) A战略防御 B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 D渡江战役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48 年”“决定性”“北京和几个大的港口城市”等信息判断, 答案应为 C。 81945 年重庆谈判和 1949 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其目的主要都是为了( )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两党政治斗争中争取民心 C共同商讨国内和平 D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答案 D 解析 前者是由于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就绪而施展的和谈伎俩,后者是蒋介石内战溃败、大 局已定时,又采取的“缓兵之计”。故 D 项正确。 9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

7、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反映南京“是 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历史片段是( ) A 南京条约签订 B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C日军在南京进行野蛮大屠杀 D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答案 D 解析 1949 年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取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选 D。 10“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弹飞如急雨,难阻雄 师路。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答案 C 解析 结合材料中“素帆百万”“说长江”等信息可知为渡

8、江战役。故选 C。 能力提升 11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沪江大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内战的相关调查: 意向 不可 避免 可获得政 治解决 应该绝对 避免 可获得速 战速胜 无回答 人数 170 110 423 244 20 这说明当时( ) A学生对和平与战争的走向分歧很大 B和平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 C国统区民众对国民政府不抱幻想 D国共内战是违背民意的非正义战争 答案 A 解析 学生对内战是否可以避免、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结果如何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选 A 项。B 项不符合史实;C 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 项表述不正确。 12方寸邮票见证历史。如图所示的邮票发行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9、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D 解析 依据题干邮票中的“西安事变十一周年纪念”,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发生在 1936 年,西安事变十一周年是 1947 年,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故 D 项正确。 13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 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政策从部分解除禁运到取消禁运, 再到实行“有 限援助政策”,1949 年开始逐步削弱对国民党的援助。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美国放弃控制中国的战略政策 B国民政府在中国的影响力发生变化 C美国由“扶蒋”逐渐转向“中立” D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国力迅速下降 答案 B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为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

10、,美国加紧控制 中国,A 项表述错误;解放战争期间,美国一直是“扶蒋反共”,C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 项错在“迅速下降”。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援助是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由取消禁运到有限援 助再到 1949 年的削弱援助是取决于国民党实力变化的,故答案为 B 项。 14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 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 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C 解析 关键信息是“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

11、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通过这 些信息即可判断这场战役是淮海战役。故选 C。 15在电影建国大业中,1949 年 3 月 5 日至 13 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 召开。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调侃由立平饰演的林彪,“林彪啊,你吃了蒋介石一百多万的军 队,怎么还这么瘦啊!”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是称赞林彪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所有战役,并消灭敌人一百多万 B是称赞林彪自参加革命以来一共歼灭敌人一百多万 C是称赞林彪在辽沈、平津战役中指挥有方,歼敌很多 D是警告林彪不要叛国投敌 答案 C 解析 联系当时的史实可以判断,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林彪率领的东北解放军均有参加,

12、歼敌达 100 多万,故 C 项正确。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正为三民主义的信徒,秉承国父的遗教,本不愿在对日作战之后再继之以剿匪的 军事,来加重人民的痛苦。所以抗日战事,甫告结束,我们政府立即倡举和平建国的方针, 更进而以政治商谈、军事调处的方法解决共党问题。不过经过了一年有半的时间,共党对于 一切协议和方案都横加梗阻,使其不能依预期的步骤见诸实施。而最后更发动其全面武装叛 乱,危害国家的生存。我政府迫不得已,乃忍痛动员,从事戡乱。 蒋介石 1949 年新年文告 材料二 回忆三年前, 当抗战胜利的初期, 由于人民需要休养生息, 由于国家需要积极建设, 由于各党派对国家和人民

13、需要尚有共同的认识,我们曾经集会各方代表和社会贤达于一堂, 举行过政治协商会议。 经过三星期的努力, 更多谢杜鲁门总统的特使马歇尔先生的善意调协, 我们也曾经商定了一个和平建国纲领和解决各方争端的具体方案。假如当时我们能将各种方 案及时实行,试问今日的中国应该是如何的繁荣,今日的中国人民应该是如何的幸福啊!可 惜当时各方既未能完全放弃小我的利害,全国人民亦未能用最大的努力去促进这个和平运动 的成功,遂致战祸复发,生灵涂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 1949 年元旦广播演说 材料三 在八年抗战之后,继之以三年之内战,不仅将抗战胜利后国家可能复兴之一线生机 毁灭无遗,而战祸遍及黄河南北,田园庐舍

14、悉遭荒废,无辜人民之死伤成千累万,妻离子散 啼饥号寒者到处皆是。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中共方面所 提八项条件,政府愿即开始商谈。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 1949 年 1 月 22 日声明 (1)材料一、二、三中谈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概括总结蒋介石、孙科、李宗仁对这个问题的 各自看法。 (2)简略介绍三则材料产生的背景。 (3)依据史实对材料一、二的观点加以批驳。 答案 (1)中心问题:关于内战的责任问题。 看法:蒋介石把责任推给中国共产党;孙科认为各方均有责任;李宗仁则强调战争之苦并回 避内战责任。 (2)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军队主力在三大战役中将被消灭。 (3)理由:抗战胜利后,中共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赴重庆谈判,并在重庆谈判中作出 巨大让步;在政协会议上又以最大的诚意与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共同努力,使会议通过了和 平建国纲领等决议;而蒋介石自恃有美国支持和自己优势的军事力量,先玩弄假和平伎俩, 后于 1946 年发动全面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