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524.14KB ,
资源ID:14106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410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星星)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学案(含答案)

1、第第 27 课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导航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 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难点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新中国发展战略核导弹的意义;如何深入浅出、准确地讲述所学 科学知识。 一、两弹一星 1原因 (1)20 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2)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一国的国际地位。 (3)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判断正误 研制“两弹一星”的根本目的,是打破美苏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 提示

2、打破美苏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是客观目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 环境。 2成就 (1)1964 年 6 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2)1964 年 10 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3)1966 年 10 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4)1967 年 6 月,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5)1970 年 4 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6)1975 年 11 月,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问题思考 思考 美联社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 碑。你

3、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什么? 提示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二、“东方魔稻” 1发展概况 (1)理论:突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经典遗传理论禁区。 (2)实践: 1973 年, 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 此后又培育出“超 级杂交稻”。 2意义 (1)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正在世界各地推广。 (2)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问题思考 思考 中国农民说,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二靠袁隆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会这么说? 提示 (1)邓小平领导制定改革开放的方针,在农村实行家

4、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的经 济权益得到了保障。 (2)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提高了粮食产量,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1成就 (1)1983 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型机诞生。 (2)1997 年,每秒运算 130 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意义 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神舟”号飞船 1载人航天 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地送上太空,中国成为第三 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问题思考 思考 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

5、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 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开始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 是什么? 提示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 2意义 (1)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2)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在未来的 510 年里,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 (3)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归纳总结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科技发展的不同特征及成因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特征 大力发展高新科技,打破美、苏对核技术和 空间技术的垄断 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 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成因 (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2)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3)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 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4)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 必须发展 高新军事科技,以巩固国防,为社会主义建 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1)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发展 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2)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 断提高 (3)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和平 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政治: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稳定和平的环境;增强了综 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经济:

7、带动相关领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生活:振奋了民族精神,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4)文化: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 针对练 钱学森说:“谁掌握了科技进步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制高点,谁 就可以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 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产生的作用不包括( ) A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B发展国民经济,增强了综合国力 C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处于领先地位 答案 D 解析

8、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科技成就,但就整个综合国力来看,我国 并不处于领先地位,所以 D 项表述错误,本题正确答案是 D 项。A、B、C 三项为我国取得 科技成就产生的作用。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 读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神舟”五号 应用 图片所示科技成果涉及空间技术和运载火箭研究领域,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 火箭技术方面已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一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明确指出:中国 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 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应用 1 结合材料

9、一,分析中国研制核武器的主要目的。 提示 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保卫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 材料二 邓小平说:“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 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 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应用 2 材料二说明“两弹一星”具有什么意义? 提示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国 际影响;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国际环境;促进了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是我国 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1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

10、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 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 为了( ) A加强国防力量 B提高国际地位 C建立科研体系 D服务生产发展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战备”“上天、入地、下海”等信息,可知中国当时的科研战略旨在发 展军事,以提高国防力量,故 A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提高国际地位这一目的,故 B 项错 误;材料中的科研战略主要是在军事领域,不能说是为了建立科研体系,更不是为了发展生 产,故 C、D 两项错误。 2(2018 武汉二中高二月考)1964 年 10 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 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

11、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 中国核试验成功的重要意义是( )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 C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 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 答案 C 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 A 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为中国 进入联合国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条件,故 B 项错误;据材料“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 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 治格局产生了影响,故 C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与史实 不符,故 D 项错误。 3201

12、5 年 10 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理由是她 1972 年发现了青蒿素,其研究工作在“文 化大革命”时期得到长足的进展。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化大革命”错误 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袁隆平培育出“南优 2 号” 杂交水稻 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排除文化大革命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可以得出 是指“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 年)出现的科学成就。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1964 年,时间不符,故错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 1970

13、 年,故正确;袁隆平培 育出“南优 2 号”杂交水稻是在 1973 年, 故正确; 2003 年, 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 舟”五号发射成功,故错误,A 项符合题意。 4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十一”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 级神速。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答案 B 解析 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多方面,高科技成就的取得一定以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以 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为先导,所以选 B。 5(2019 海口调研)观察国家财政拨款科学研究经费支出总额表(单位

14、:亿元),其中基建支出 的变化主要反映出( ) 1960 年 1980 年 1985 年 1988 年 科研经费 22.7 53.3 83 93 基建经费 11.1 11.3 18 25 总额 33.8 64.6 101 118 A.经济建设规模的萎缩 B科研浪费现象日益严重 C科研条件的逐步改善 D财政拨款的使用率不高 答案 C 解析 材料提供的是关于科研中基建支出的数据,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经济建设,而且数据是 在缓慢增长的,不是萎缩,故 A 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出是否浪费,故 B 项错误;从 1960 年开始到 1988 年, 科学研究中的基建支出逐渐增加, 体现了国家在逐步改善科学研究的硬件 条件,故 C 项正确;材料数据没有涉及使用率的问题,故 D 项错误。 6(2018 四川成都七中高二月考)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 结晶牛胰岛素和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等一系列科技成就,其主要原因是( ) A政局长期稳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政府高度重视和科学家的爱国热情 C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D科研工作者坚决抵制“文革”错误 答案 B 解析 我国之所以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 主要是因为政府的重视并且有 一大批爱国的科学家,B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