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本6 落 日,朱启平,核心素养目标,1.审美:品味文章的细节描写,体会它们的作用。 2.思维:把握文章主题,感悟作者情感。,任务情境,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1933年,日本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1945年9月2日上午9点18分,日本侵略者在东京湾签字投降完毕,天网恢恢,天理昭彰,真是大快人心。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珍惜荣誉,兴我中华。让我们共同走进朱启平先生的落日,感受那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的时刻!,内容索引,WEN BEN JING ZHUN DAO DU,文本精准导读,ZHU TI
2、QUN WEN TONG DU DU KANG ZHAN,主题群文通读读抗战,WEN BEN DU XIE LIAN DONG,文本读写联动,贰,叁,壹,壹,WEN BEN JING ZHUN DAO DU,文本精准导读,导图引路,概览全文,通读,下面是本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读完课文后,将每部分侧重写的内容填写在图表中。,描写会场布置和人物,勾描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仪式上的三个小插曲,受降双方代表来到会场,双方代表签字过程,微任务活动一 品味文章的细节描写 1.这篇通讯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对参与事件的人物进行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往往能抓住关键细节,使人物形象十分生动。谈谈这篇通讯在人物描写时使
3、用的手法。,任务驱动,深度学习,深读,任务驱动,深度学习,答案 (1)神态描写。“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喜,说说笑笑。”笑是内心的喜悦,是胜利者的自豪,是对侵略者的蔑视与嘲笑。 (2)外貌描写。“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胜利者盛装而来,可见对这一时刻的重视;侵略者肢体残缺,害人之人也在害着自己。 (3)动作描写。“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斜身入椅,倚杖椅边”“他签字时
4、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站着欠身执笔签字。”昔日趾高气扬的侵略者,现在在胜利者面前毫无地位,这真是莫大的讽刺。,2.重光葵“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签字;梅津美治郎“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站着欠身执笔签字”。两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表现中又有什么共同的心态?,答案 (1)这两处细节描写,生动地显示出重光葵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在签字落笔以前的故作矜持。“看”是完全多余的,投降书在签字仪式前已经看过,再看或者是摆一摆身份,或者是想镇定一下,以免失态。梅津美治郎的动作表明他想赶快结束这使自己尴尬的场面。 (2)表现了日本代表不愿面对而又不得不面对最终彻底失败的
5、复杂心态。,3.“看表是9点18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1931年9月18 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这里写“918”这一时间巧合,有何意图?,答案 这里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安排,但作者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来借题发挥。两个民族,三个历史片段,两种状态,把历史与现实对接起来,抒发感慨。三个“918”,写出了历史的无情和有情。确实触动心灵,引人深思。,微任务活动二 把握文章主题,感悟作者情感 4.日本的投降仪式分明是在上午,本文的题目
6、却是“落日”,试分析有何深意。,答案 有着象征和警告的意味,“落日”不仅象征着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的陨落,也警告侵略者:违背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反道德、反人类的结果只能有一个,那便是坠落。 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大快人心,有着强烈的讽刺意味,显现了善良、正义的世界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嘲讽和蔑视。,5.课文最后一部分写了三个小插曲,各有什么用意?,答案 “投降书脏了”,作者借机把日本代表又嘲弄了一番。签字的位置搞错了,与日本人的运气本没有什么因果关系,这里不过是借题发挥,发泄一番而已。 写盟军的空军组队飞过“密苏里”号,以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受降典礼。表明了他们这次飞行是为了显示军威,庆祝胜利的。
7、 写一位年轻水手的话,想到要把今天见到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上的情景,讲给孙子孙女听,这样照应开头说的“永志不忘”,再次点出事件的意义。,6.本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在文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日本投降后胜利的狂热,更多的是对祖国未来的期待。,新闻报道一般都不出现记者的身份“我”,而本文不仅出现了“我”,而且不断地写出“我”的感受,甚至评述。这样写会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
8、疑难探究,思维提升,延读,答案 不会。“我”直接目睹了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是整个事件的亲历人、见证人,用第一人称更方便人们了解整个事件,写出“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与报道融为一体,能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真实感。用第一人称,更便于直接抒情,更便于直接表现一个具有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的中国人当时的一种无比兴奋、无比自豪的心情,更能调动读者的情绪,和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这些感受和评述,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不仅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反而能增强真实性。,助读材料,1.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朱启平(19151993),原名朱祥麟,浙江嘉兴人
9、。出身江南世家大族,燕京大学高才生。太平洋战争中,他成为活跃一时的随军记者;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向联合国投降的签字仪式中,朱启平是其中的三名中国记者之一,他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报道日本投降仪式通讯类作品的“状元之作”,后来还被列入大学新闻教材。其后,他又任驻美特派员兼联合国记者,赴朝鲜战地采访,所作通讯享誉海内外。主要作品有落日鹰扬大海伟大的平凡等。,学习,资源,2.背景展示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9月2日上午9时10分,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
10、。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时任大公报记者的朱启平被派往日本横滨现场采访,目睹了当时的场面,写下了这篇新闻界公认的传世之作。,3.文学常识新闻侧记 新闻侧记,又叫特写,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场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横断面,用横的写法加以扩大描述和精雕细刻,并通过一个或若干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将所选取的横断面细致而形象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充分地看到每一个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用栩栩如生的形象来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这样的通讯品种,从体裁上说就是特写。特写亦是一种写作的结构形式,一种写作的笔法,它可以用来表达不同
11、的内容,如借助这种结构形式来写人物,称为人物特写。,必备知识积累卡片,一、字词知识,(1)舷梯(xin) (2)顷刻(qn) (3)勋绶(shu) (4)桅杆(wi) (5)气氛(fn) (6)瘸腿(qu) (7)拾级(sh) (8)湔雪(jin):洗雪。,(9)翘首(qio):抬起头来(望)。 (10)厥功甚伟(ju):在某件事上,他们的功劳很大。 (11)永志不忘:永远记住,不遗忘。 (12)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13)天网恢恢: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 (14)天理昭彰:上天能主持公理,善恶报应分明。 (15)曾几何时:时间过
12、去没有多久。,二、名言警句 课外名句保家卫国 (1)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4)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5)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返 回,ZHU TI QUN WEN TONG DU DU KANG ZHAN,主题群文通读 读抗战,贰,文本一 哨 兵 成征勋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个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和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
13、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用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
14、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
15、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自己试一
16、下新做的靰鞡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噘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赏析】 小说开头只一句,“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小说写靰鞡
17、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不厌其烦,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第二到五段按下敌军不表,介绍张皮匠的身份及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可以说张弛有度。在叙述中,小说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结尾处东日文信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重读,再次体会。,文本二 第二条路 陈力娇 战争打得很苦,一个连的兵力被吞噬。敌人的炮火还在猛攻,连长举着望远镜,对身边的丁二娃说:“活着是出不去了,看看我们是文死还是武死吧。”丁二娃的一只耳朵已经被削掉了,一圈绷带斜缠在脑门和下巴上。他问连长:“文怎么讲?武怎么讲?”连长放下望远镜,掏出烟,指指身后的山崖,说:“看到了吧,那有一线天,不怕死就从那攀上去,
18、或许有救;还有就是做假投降,等敌人上来和他们同归于尽。” 丁二娃想了想,说:“听你的,连长,我这命,活着是你的,死了是阎王的。”,连长听了丁二娃的话,把烟放在嘴里要嚼,他找不到火,浑身上下没一根火柴。丁二娃看了,忙跑到不远处一棵烧焦的树桩,拾过一块木炭。 连长高兴了,拍着丁二娃的肩说:“好小子,下辈子若带兵,我还带你。” 丁二娃嘿嘿地笑,黑一块白一块的脸,到处是憨相。 鬼子的又一轮冲锋开始了。这次比上一次还猛烈。众多的迫击炮,把他俩身后的树都炸飞了,他们躲在掩体里,泥土落了一头一脸。 丁二娃说:“妈的,鬼子可真坏透了,连棵树都不给留。”丁二娃指的是山崖前方,从岩缝里长出的那棵松树,如果它不被炸
19、飞,攀着它正好能上一线天。 连长可没丁二娃的心思,他在往腰间绑手榴弹,十几颗手榴弹被他依次捆在内衣里。连长瘦,穿上衣服和没捆一个样。 丁二娃也想像连长那样往腰间捆,可是办不到,没有了,他除了有七颗子弹,别的什么都没有了,这让他很沮丧,有一身的力气没处使,只等着送死。,山上起雾了,五十米之外看不见人,只有一股股风吹过的时候,鬼子猫着的腰身才露一下,但马上又像两片幕,迅速合上了。 连长捆好手榴弹,回过头对丁二娃说:“娃子,你上一线天吧,全国解放那天,你给我立个碑,也好在人世留个念想儿。”丁二娃听了连长的话,啪地打了个立正:“连长,丁二娃誓死和你战斗到底!” 连长的眼睛就湿了,他咬咬嘴唇,又一次拿起
20、望远镜,看到小鬼子如同水中的船,正互相乱撞。连长说:“二娃,看到了吗,鬼子再前进二十米,你就到掩体的北侧打枪,打两枪后,再到掩体的南侧打枪,动作要快,迷惑敌人,让他们摸不清我们的人数。”二娃点头,并做好准备。 鬼子越来越近了,前一排已经直起了腰身。 “二娃,把前边那个军官干掉。”连长说。二娃躲在树后,只一抬手,那个军官应声倒下。二娃退下来,跑向南边的阵地,还是手起枪落,又一个鬼子应声倒下。,鬼子开始小心了,他们由站着迫近改为匍匐前进,而二娃的子弹也快用完了。 二娃只有在死去的战友身上寻找武器,正翻着,就听连长哼了一声,之后倒在了他的脚下。二娃看到,一颗子弹,正中连长的眉心,就像小时候,妈妈在姐
21、姐的眉心点上个小红点。 “妈的小日本!”二娃向着鬼子的队伍甩了两枪,可是子弹太贵重了,就剩三颗了,由不得他浪费。他勉强在一战友身下翻出一颗手榴弹,迅速抛了出去。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二娃突然改了主意,何不趁机逃跑,逃跑可比和敌人同归于尽更有赚头。二娃看一眼连长说:“连长,反正你也死了,我就不跟你去了,我会给你报仇的!”他把刚才对连长的许诺忘得一干二净。 二娃双手遮住嘴巴对着鬼子喊:“别开枪,我们投降!” 二娃又喊:“我们身上都捆着手榴弹,你们若开枪,就连你们一起炸飞喽。” 鬼子真就没有开枪,但也没有向前半步,二娃趁机把连长抱起放在战壕沿上,只露出上半身,两边用战友的尸体支撑着。,一杆步枪被二娃插在
22、地上,二娃脱下自己的白衬衣挂在上面,白衬衣带着血迹十分醒眼,在连长的头上飘呀飘。二娃说:“连长,莫怪我呀,我这也是万不得已呀,都做鬼了谁还来打鬼子啊。”二娃极力把道理说得更像道理。 连长好像听懂了,他的头一直傲立着,不偏也不倒,两眼怒目圆睁,身旁的战友也簇拥着他,如同抬着一顶轿子,去和小日本算账。阵地静了下来,小鬼子在一步步靠近,而这会儿的二娃,已经不在连长的身边了,他凭着一身好功夫,两腿蹬住崖壁,双手倒换着,一点一点攀上一米宽、二十几米高的一线天。几乎是一眨眼的光景,也就三五分钟吧,鬼子上来了,他们战战兢兢、层层叠叠地围住了连长,判断他是否还活着,就在他们举棋不定,想上前试试连长还有没有气息
23、时,不知从什么方向,射来三枪,一枪打死鬼子的军官,一枪打翻了想试连长是否还活着的那个士兵,而第三枪则打在连长腰间那捆手榴弹上。顿时,数声爆炸,火光冲天,一朵朵红蘑菇瞬间绽放,染红了半个阵地。,【赏析】 战争是致使人丧生的恶劣形式,但是为了正义者的胜利,战争史一直延续到今天。战争不只是痛苦的,死亡的,它有时也是戏剧的,泪中带笑的。与敌人同归于尽固然勇敢,但保存实力更为重要。丁二娃是英雄,丁二娃对连长的承诺,却在生还中成为空话。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产生了,矛盾也就产生了,从而也就引发了读者的深入思考与探讨。,烟雾弥漫了许久,少数从地上爬起来的鬼子,稀里糊涂地听到不远处的一线天方向,传来野狼一样的哭声
24、,那声音撕心裂肺,痛苦悠长,可是他们不明白,这个人为什么只是哭,而没再对他们形成任何威胁。,微思考,同是抗日战士,这两篇小说的主人公的形象有何不同?,答案 哨兵中的张皮匠是一名以皮匠的身份作掩护的暗哨,他有高超的制鞋手艺,在对敌斗争中机智过人。第二条路中的丁二娃是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他枪法精准、忠诚勇敢,能够根据战场形式随机应变。,微写作,你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悟?请把它写下来。,返 回,答案 (示例)抗日战争已经过去80多年了,如今我们生活富足,国泰民安,但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参加抗战的战士们。想当年,日本鬼子燃起的侵略战火几乎席卷了全中国,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日本鬼子的
25、嚣张气焰打败,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回顾中国人民抗战史实和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放眼当今世界现实,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中国人才会有尊严,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为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做出贡献。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实现我们发展目标的可靠保障,也是我们纪念抗战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叁,WEN BEN DU XIE LIAN DONG,【素材点击】 十四年抗战,中国军民共伤亡3 500多万人,土地荒芜,建筑被毁,许多有历史价值的古代文物遭到
26、重创,中国财产损失及战争消耗巨大。而日本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日本投降了,“密苏里”号上的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这签字告慰了在长达十四年的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魂。而回顾1945年至今日本的某些表现,会让每一个中国人如鲠在喉。这些都提醒我们,不能忘记曾经的屈辱与苦难,应壮大我们的国力。旧耻已湔雪,中国仍应警醒。, 撷素材善积累,【运用角度】,【精彩运用】 天空渴望的和平,是穿着一身蓝;森林渴望的和平,是披着一身绿;阳光渴望的和平,是如钻石般耀眼的光芒;朝霞渴望的和平,是光辉最后的美;而我所渴望的和平,是世界上没有战争。战争带来的往往只是流血、受伤和死亡。我们要维护和平,反对不
27、义战争。 在朱启平的落日中,我们知道了,多少英勇的中华儿女战死疆场,那滚烫的鲜血换回了那沉睡多年的记忆和平。今天,我们正踏着无数烈士的鲜血,构建美好的和谐家园。因为我们知道,和谐是公平,和谐是正义,和谐是人人享有的阳光,和谐是清醇的水和洁净的空气,和谐是自然向我们展示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场面,【课文借鉴】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落日采用了点面结合、步步推进的方法,先用大背景作烘托,从“签字场所”到“代表到来”到“仪式开
28、始”到“投降书脏了”,再像电影镜头组接一样,镜头前推,画面由远景到中近景到特写镜头。这样安排,既注意到了“面”,又能够突出要着重把握的那个“点”;既抓住了中心,又形成了网络,有助于表现中心,将饶有风趣的材料组合为一个整体。, 悟技法勤练笔,【运用点拨】,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场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准“点”。选择那些最能体现场面特点的人、事、景物进行详细描写。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体现了深度。 (2)要写好“面”。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要顾及大局,体现广度。 (3)要“点”“面”有机结合。“点”与“面”有机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抒发感情。,【即时训练】 请你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个100字左右的校园生活场景。,答案 (示例)跳绳比赛真有趣!随着一声哨响,同学们快速地甩动手中的绳子,飞快地跳起来。你看刘洋,挺直了腰板,手不停地甩动着绳子,脚不停地跳,活像个腿脚利索的小猴子。他的铁杆哥们都扯着嗓子喊:“洋子,加油!”再看看那边的小敏,脚被绳子套住了,急得脸通红。“哧”一声,比赛结束了。人群中传来一阵阵欢呼声:“刘洋,牛,一百二十三个!”,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