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语文二诊试卷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语文二诊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12 分)分) 1 (3 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黎 明(l) 笑涡 (w) 雕梁画栋 (dng) B灌溉 (gi) 喷薄 (b) 喃 喃自语(nn) C星宿 (s) 真挚 (zh) 一气呵 成(h) D绰 号(chu) 礼聘 (pn) 朝朝暮暮 (m) 2 (3 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进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 ”说着,往后跌倒,牙关咬紧,不醒人事。 B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妆饰了你
2、的窗子,你妆饰了别人的 梦。 C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惜别的情 景。 D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痴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 似的。 3 (3 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滴水穿石,告诉我们做事情应该持之以恒 ,这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B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中国的各项防疫措施是行之有效 的,应该向全世界大力推广。 C清明节,人们紛紛到陵园祭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以此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D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渐好,师生们满心喜悦地重返校园,在学习中共享天伦之乐 。 4 (3 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A省政府要求各地重视防火安全工作,切实做到早处置、早预警、早排查,确保群众安 全。 B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学生熟悉井适应了“网课”这种居家学习的全新模 式。 C成都凭借自身良好的硬件条件和丰富的赛事经验,成功获得了 2021 年世界大运会举 办权。 D武侯区教育局统一安排的优质在线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12 分,共分,共 12 分)分) 5 (12 分)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
4、丁。可以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团,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 命曰“学 学半” ,其此之 谓乎! 丙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诫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 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 名:出名 B惟吾德馨 馨:德行
5、美好 C然后能自反 也 反:同“返“,返回 D学 学半 学:教导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 调素琴 扶苏以 数课故 B其此之 谓乎 禽兽之 变诈几何哉 C皆以美于 徐公 所欲有甚于 生者 D不知其 善也 其 如土石何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A如今在齐国这片广阔千里的土地上,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妇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认 为大王偏私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 B如今在齐国这片广阔千里的土地上,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周围的宫妇们没有不偏爱大 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 C 如今的齐
6、国土地方圆千里, 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周围的宫妇们没有不认为大王偏私的: 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 D 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 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官妇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 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三段选文皆用类比。 甲文以名山灵水类比 “不陋” 之室, 乙文以 “嘉肴” 类比 “至道” , 丙文用个人小事类比国家大事。 B三段选文主旨鲜明。甲文极言“陋室因境幽而不陋” ;乙文层层推导出“教学相长” 的观点;丙文推己及人,点明“王之蔽甚矣” 。 C三段选文皆善用修辞。甲文多用对偶,语句工整,音韵和谐;乙文结尾引用兑命 中的话
7、,加强论证;丙文连用两组排比,增强了气势。 D三段选文结尾用不同句式增强表达效果。甲文用反向句收束,引人深思;乙文以感叹 句作结,语气强烈;丙文用肯定句直陈观点,一针见血。 三、默写(共三、默写(共 6 分)分) 6 (6 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于我如浮云。 ( 论语述而 ) 露从今夜白,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 (2)请在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韩愈的晚春中任选一首,写出题 目再默写全诗。 四、现代文阅读(共四、现代文阅读(共 1
8、0 分)分) 7 (10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毛笔,中国独有的文化发明 中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在几千年的 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 。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 史记 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字太慢,于是“以枯木为管, 鹿毛为柱,羊毛为被” ,制成毛笔。因此蒙恬被尊为毛笔的始祖。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 笔起源远早于此,至少有 6000 年历史。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陶器上,有些文饰的点 的收笔往往带有挑锋,横线的收笔则往往有蚕尾
9、,长线条饱满圆润,一眼就能看出毛笔 的踪迹来。但是毛笔易折易损,因而古代的毛笔大多只有 ,没有 。 毛笔最初不叫“笔” ,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载,吴国称之为“不律” ,楚 国称之为“章” ,燕国叫“弗” ,秦国叫“笔” 。后来秦一统天下, “笔”的名字便被确定 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笔能抒情,字能观人。但要练好字绝非易事。东汉时期的“草圣”张芝幼时即勤练书 法,家门前的一池清水因他每天反复洗笔而变黑,后人称之“墨池” 。后来张芝的字“其 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 ,被后人不断称颂和临摹。 最初,毛笔是在原始竹笔的基础上改良而来,制作粗糙。随着汉魏书法艺术的不断发 展,
10、毛笔选料逐渐优良,制作逐渐精致。唐朝时,安徽宣州制出的“宣笔” ,受到众多文 人学士的称赞和推崇。宋末天下大乱,宣州笔工为避战乱,另谋生计。自元代始,浙江 湖州逐渐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制笔中心。到了明代,湖州毛笔制作工艺也更加成熟,有 “湖笔甲天下”之说,由此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毛笔制作工艺的总结性著作考聚余 事 。书中提到, “四德”具备才是好笔,即“尖、齐、圆、健” 。 “尖”指笔锋,尖如锥 状; “齐”指笔锋打开后,齐如刀切,无参差; “圆”指笔头浑圆挺直,无凹凸; “健”指 写画时富有弹性,落笔时健劲有力。这也暗含文人学士应具有“仁、义、礼、智”四德。 毛笔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定
11、会伴随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下去。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毛笔的?请联系全文,概括作答。 (2)文章第二段横线处,依次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文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因而古代的毛笔大多只有 ,没有 。 A实物 实录 B实录 实物 (3)就全文内容安排来看,文章哪一段可以删除?请作出判断并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五、作文(共五、作文(共 60 分)分) 8 (60 分)山是有形的,它矗立在自然界;山是无形的,它横亘在我们生活中。翻过那座 山,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才能收获成长。也许登顶令人欣喜,但有时翻越的过程更 有价值 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要有真情实感: 自定立意,
12、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 不少于 600 字; 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一、诗歌鉴赏(共一、诗歌鉴赏(共 4 分)分) 9 (4 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来消。 【注】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熏香。 (1)本词情感富于变化,请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轨迹。 (2) 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和本词画线句的抒情方式最为接近?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13、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二、文言文阅读(共二、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分) 10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相如者, 蜀郡成都人也, 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 慕蔺相如之为人, 更名相如。 会梁孝王好辞赋,是时来朝,从文人邹阳、枚乘之徒,相如见而说 之,客游梁。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 梁孝王卒,相如归,往临邛,舍 都亭。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 “朕独不得与此 人同时哉! ”蜀人杨得意曰: “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 ”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 “有是。然此乃诸侯
14、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 ”上许,令尚书给笔 札。相如空藉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围。其卒章归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 于大喜。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发 巴蜀卒数万人。唐蒙治道二 岁,道不成,士卒多亡故,费以巨万计。蜀民及汉用事者多言其不便。是时西夷之君长 闻南夷与汉通,得賞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安,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谏为置 郡县,愈于南夷。天子以为然,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司马长卿便略定 西夷,除边关,关益斥还报天子,天子大喜。 相如既死,天子遣使往从悉取其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天子异 之。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有删改)
15、【注】空籍三人:假借虚构的三个人。苑囿:在皇家园林游猎。斥:开拓。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A相如见而说 之 说:劝说 B舍 都亭 舍:住宿 C发 巴蜀卒數万人 发:征发 D天子异 之 异:感到惊异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少时好读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其卒章归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大喜。 (3) 史记写人常“用两种不同之性格、情势或结果,作为对照“。本文何处使用了 比的写法?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其作用。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分) 11 (2 分)名著阅读 如图是海底两万
16、里的航海日志图,请根据小说内容补全空缺处。 ; 。 12 (2 分)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设置了许多矛盾冲突,其中最激烈的是简爱拒绝 和罗切斯特结婚并离开了他,是什么事件引发她的离开,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十、阅读。 (共十、阅读。 (共 1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8 分,满分分,满分 18 分)分) 13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沙坪的美酒 丰子恺 我住在重庆郊外的沙坪坝小屋中的数年间,晚酌是每日的一件乐事。 我不喜吃白酒,味近白酒的白兰地,我也不要吃。巴拿马赛会得奖的贵州茅台酒,我 也不要吃。总之,凡白酒之类的,含有多量酒精的酒,我都不要吃。所以我逃难中住在 广西贵州
17、的几年,差不多戒酒。因为广西的山花,贵州的茅台,均含有多量酒精,无论 本地人说得怎样好,我都不要吃。 由贵州茅台酒的产地遵义迁居到重庆沙坪坝之后,我开始恢复晚酌。酌的是渝酒,即 重庆人仿造的黄酒。 我所以不喜白酒而喜黄酒,原因很简单:就为了白酒容易醉,而黄酒不易醉。吃酒图 醉,实在不合于吃酒的本旨。吃饭,吃药,是功利的。吃饭求饱,吃药求愈,就像养儿 防老,都是对的。但吃酒这件事,性状就完全不同。吃酒是为兴味,为享乐,不是求其 速醉。醉翁之意不在酒,这真是善于吃酒的人说的至理名言。譬如二三人情投意合,促 膝谈心,倘添上各人一杯黄酒在手,话兴一定更浓。吃到三杯,心窗润开,真情挚语, 娓娓而来。古人
18、所谓酒三昧,即在于此。所以吃酒决不是图醉。所以容易醉人的酒决不 是好酒。巴拿马赛会的评判员倘换了我,一定把一等奖给绍兴黄酒。 沙坪的酒,当然远不及杭州上海的绍兴酒。然而使人醺醺而不醉,这重要条件是具足 了的。人家都讲究好酒,我却不大关心。有的朋友把从上海坐飞机来的真正陈绍送我。 其酒固然比沙坪的酒气味清香些,上口舒适些;但其效果也不过是醺醺而不醉。在抗战 艰难时期,请绍酒坐飞机,与请宠物坐飞机有相似的意义。这意义所给人的不快,早已 抵销了其气味的清香与上口的舒适了。我与其吃这种绍酒,宁愿吃沙坪的渝酒。 沙坪的晚酌,回想起来颇有兴味。我借饮酒作为家庭聚会的一种助兴品。在我看来, 晚餐是一天的大团
19、圆。我的工作完毕了;读书的、办公的孩子们都回来了;寡离市远, 访客不再光临了;下文是休息和睡眠,时间尽可从容了。 那时我的儿女五人,正在大学或专科或高中求学,晚上回家,报告学校的事情,讨论 学业的问题。他们的身体在我的晚酌中渐渐高大起来。我在晚酌中看他们升级,看他们 毕业,看他们任职。就差一个没有看他们结婚。在晚酌中看成群的儿女长大成人,照一 般的人生观说来是福气, 照我的人生观说来只是兴味。 这好比饮酒赏春, 眼看花草树木, 欣欣向荣;自然的美,造物的用意,我在晚酌中历历地感到了。我曾改古人诗云:满眼 儿孙身外事,闲将美酒对银灯。因为沙坪小屋的电灯特别明亮。 还有一种兴味,却是千载一遇的:我
20、在沙坪小屋的晚酌中,眼看抗战局势的好转。我 们白天各自看报,晚餐桌上大家报告讨论。我在晚酌中眼看东京的大轰炸,莫索里尼的 被杀德国的败亡, 独山的收复, 直到波士坦宣言的发出, 八月十日夜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我已胜利复员,荣归故乡;故乡的酒,比沙坪坝的渝酒好到不可比拟,我也照旧每天晚 酌;然而味道远不及沙坪的渝酒。唉,我很想回重庆去,再到沙坪小屋里去吃那种美酒。 (有删改) (1)作者吃酒但意不在酒,文中写了哪些饮酒意趣?请联系全文,分点作答。 (2)文章第五段写到杭州上海的绍酒,请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 (3)本文语言形象而又明快,请结合第四段画线句简要赏析。 吃到三杯,心窗洞开,真情挚语,
21、娓娓而来。 (4)作者喝酒不图醉,也不认为看儿女长大成人只是福气,他为何会有这些看法?请结 合全文,简要分析。 四、语言运用(共四、语言运用(共 12 分)分) 14 (4 分)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让人感受到暖意和力量。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结合下面的文字内容,概括出诗歌的四个作用。 (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 中国是诗的国度,今天的我们依然需要诗歌。迷茫彷徨或失意困顿时,我们可以 援引诗词提振信心、点亮生活,这些诗歌中的正能量,给予了我们精神的养分。不仅如 此,诗歌的美好意境,可以启发人理解自然、思考哲理,唤醒崇高的精神,完善优良的 品格,人生境界也随之提升。但其意义并不仅限于个人,诗
22、歌可以融入其他文艺形式, 以此渗透进我们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涵养整个民族的情操。同时,诗歌表现了本民族的 情感和历史,这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形象。 15 (4 分)阅读下面关于“写诗方法“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 意连贯。 写诗就是 ,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其分行写 出来就有诗的模样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再想象到天上的美丽 街市,寄托了生活理想。所以想有诗的味道,就要 。写诗还要注意炼字。卜迦 丘说:诗歌是精致的讲话。散文如果是糖的话,诗就是糖精,是糖的结晶; 。 诗歌是流淌着的音乐,其生命在 ,这样诗歌读来才能朗朗上口、和谐优
23、美。 16 (4 分)下面是一首疫情期间助力武汉的七言律诗,请在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诗句。 致武汉 新冠瘴烟笼年关,二月江城水色寒。 鸚鹉洲前瘟疫虐, 。 九州同气护家园, 。 凤凰终有涅槃日,楚地迎春艳阳天。 2020 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语文二诊试卷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语文二诊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12 分)分) 1 (3 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黎 明(l) 笑涡 (w) 雕梁画栋 (dng) B灌溉 (gi) 喷薄 (b) 喃 喃自语(nn) C星宿 (s) 真挚 (zh) 一气呵
24、成(h) D绰 号(chu) 礼聘 (pn) 朝朝暮暮 (m)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需要结合所学和词义加以判断。 【解答】ABD正确; C有误, “星宿”的“宿”应读作“xi” 。 故选:C。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 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2 (3 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进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 ”说着,往后跌倒,牙关咬紧,不醒人事。 B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妆饰了你的窗子,你妆饰了别人的 梦。 C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惜别的情
25、 景。 D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痴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 似的。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 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 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 “不醒人事”的“醒”应写作“省” ; B有误, “妆饰”的“妆”应写作“装饰” ; C正确; D有误, “痴笑”的“痴”应写作“嗤” 。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积累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3 (3 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滴水穿石,告诉我们做事情应该持之以
26、恒 ,这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B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中国的各项防疫措施是行之有效 的,应该向全世界大力推广。 C清明节,人们紛紛到陵园祭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以此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D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渐好,师生们满心喜悦地重返校园,在学习中共享天伦之乐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 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 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 境不符等。 【解答】ABC使用正确; D使用有误,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句中指的是师生情,所以该
27、成语使用有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 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 (3 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省政府要求各地重视防火安全工作,切实做到早处置、早预警、早排查,确保群众安 全。 B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学生熟悉井适应了“网课”这种居家学习的全新模 式。 C成都凭借自身良好的硬件条件和丰富的赛事经验,成功获得了 2021 年世界大运会举 办权。 D武侯区教育局统一安排的优质在线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 的
28、病句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辨析。尤其要注意否定词误 用这种病句,结合句意,然后分析其修改方法。 【解答】A有误;语序不当,应该是“早排查、早预警、早处置” 。 B有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让” 。 C正确。 D有误;搭配不当,删去“和学习效率” ,或改为“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 故选:C。 【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 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12 分,共分,共 12 分)分) 5 (12 分)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各
29、题。 甲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 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团,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 命曰“学 学半” ,其此之 谓乎! 丙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诫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 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四
30、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有仙则名 名:出名 B惟吾德馨 馨:德行美好 C然后能自反 也 反:同“返“,返回 D学 学半 学:教导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可以 调素琴 扶苏以 数课故 B其此之 谓乎 禽兽之 变诈几何哉 C皆以美于 徐公 所欲有甚于 生者 D不知其 善也 其 如土石何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D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A如今在齐国这片广阔千里的土地上,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妇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认 为大王偏私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
31、不惧怕大王的。 B如今在齐国这片广阔千里的土地上,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周围的宫妇们没有不偏爱大 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 C 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 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周围的宫妇们没有不认为大王偏私的: 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 D 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 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官妇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 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 三段选文皆用类比。 甲文以名山灵水类比 “不陋” 之室, 乙文以 “嘉肴” 类比 “至道” , 丙文用个人小事类比国家大事。 B三段选文主旨鲜明。甲文极言“陋室因境幽而不陋” ;乙文层
32、层推导出“教学相长” 的观点;丙文推己及人,点明“王之蔽甚矣” 。 C三段选文皆善用修辞。甲文多用对偶,语句工整,音韵和谐;乙文结尾引用兑命 中的话,加强论证;丙文连用两组排比,增强了气势。 D三段选文结尾用不同句式增强表达效果。甲文用反向句收束,引人深思;乙文以感叹 句作结,语气强烈;丙文用肯定句直陈观点,一针见血。 【分析】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 的房子, 只是我 (住屋的人) 品德好 (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 草色青葱, 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 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
33、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 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至善的道理(最好 的义理) ,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 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 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 尚书 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丙】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知道自己确实比
34、不上徐公美。可是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 (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 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 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 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 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 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BD正确; C有误,句意为:然后才能反省。反:反省、反思。 故选:C。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35、。 A来/因为; B代词/用于主谓之间; C比/比; D代词/加强反问语气。 故选:C。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的判断。 此句重点词有:地,土地。方,方圆。左右,身边的近臣。私,偏爱。句子翻译为:如 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 大王的。 故选:D。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CD正确; B有误,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 故选:B。 答案: (1)C (2)C (3)D (4)B 【点评】词类活用 1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馨:名词活用为动
36、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5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6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7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三、默写(共三、默写(共 6 分)分) 6 (6 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 论语述而 )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一抹晚烟荒戍垒 ,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 (2)请在李白的闻
37、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韩愈的晚春中任选一首,写出题 目再默写全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 不义而富且贵 月是故乡明 一抹晚烟荒戍垒(注意“戍”的书写)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意“惟”的 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
38、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四、现代文阅读(共四、现代文阅读(共 10 分)分) 7 (10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毛笔,中国独有的文化发明 中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在几千年的 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 。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属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 史记 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蒙恬有君命在外,嫌以刀刻字太慢,于是“以枯木为管, 鹿
39、毛为柱,羊毛为被” ,制成毛笔。因此蒙恬被尊为毛笔的始祖。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 笔起源远早于此,至少有 6000 年历史。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陶器上,有些文饰的点 的收笔往往带有挑锋,横线的收笔则往往有蚕尾,长线条饱满圆润,一眼就能看出毛笔 的踪迹来。但是毛笔易折易损,因而古代的毛笔大多只有 ,没有 。 毛笔最初不叫“笔” ,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载,吴国称之为“不律” ,楚 国称之为“章” ,燕国叫“弗” ,秦国叫“笔” 。后来秦一统天下, “笔”的名字便被确定 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笔能抒情,字能观人。但要练好字绝非易事。东汉时期的“草圣”张芝幼时即勤练书 法,家门前的一池清水因他每
40、天反复洗笔而变黑,后人称之“墨池” 。后来张芝的字“其 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滴行不断一笔飞白草” ,被后人不断称颂和临摹。 最初,毛笔是在原始竹笔的基础上改良而来,制作粗糙。随着汉魏书法艺术的不断发 展,毛笔选料逐渐优良,制作逐渐精致。唐朝时,安徽宣州制出的“宣笔” ,受到众多文 人学士的称赞和推崇。宋末天下大乱,宣州笔工为避战乱,另谋生计。自元代始,浙江 湖州逐渐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制笔中心。到了明代,湖州毛笔制作工艺也更加成熟,有 “湖笔甲天下”之说,由此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关于毛笔制作工艺的总结性著作考聚余 事 。书中提到, “四德”具备才是好笔,即“尖、齐、圆、健” 。 “尖”指笔锋,尖
41、如锥 状; “齐”指笔锋打开后,齐如刀切,无参差; “圆”指笔头浑圆挺直,无凹凸; “健”指 写画时富有弹性,落笔时健劲有力。这也暗含文人学士应具有“仁、义、礼、智”四德。 毛笔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定会伴随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下去。 (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毛笔的?请联系全文,概括作答。 (2)文章第二段横线处,依次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文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因而古代的毛笔大多只有 实录 ,没有 实物 。 A实物 实录 B实录 实物 (3)就全文内容安排来看,文章哪一段可以删除?请作出判断并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分析】文章开头总写毛笔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产品;然后从毛笔的起始时间、毛
42、笔的名 称演变和毛笔的发展过程三个方面具体说明了毛笔的相关内容;最后总结全文,指出毛 笔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会被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下去。 【解答】 (1)本题考查提炼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上,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结合内容,从“关于毛笔始于何时,众说纷纭” “后来秦一统 天下, 笔的名字便被确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最初,毛笔是在原始竹笔的基础上 改良而来,制作粗糙。随着汉魏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毛笔选料逐渐优良,制作逐渐精 致”等语句中概括答案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辨析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区分两个词语的意思再 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判断。 “
43、实录”的意思是按照实际情况记载的文字, “实物”指真实存 在的物质。第段第三句中写了“ 史记 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关于毛笔的记载” ,因 此符合“实录”这一词的意思;第六句中“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陶器上”能看出毛 笔的踪迹来,说明毛笔是真实存在的,但第七句又说“毛笔易折易损” ,因此可以判断毛 笔这一物体不易保存,所以大多没有“实物” 。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结构安排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题目的提示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全文围绕毛笔这一事物分别从起源、名称以及 发展三方面来写,而文章第自然段说明了用毛笔来练好字并非易事,并举了“草圣” 张芝苦练书法的例子,属于
44、由毛笔这一事物衍生出来的书法文化,因此第自然段与前 后内容不相符,可以删去。 答案: (1)毛笔的起始时间;毛笔的名称演变;毛笔的发展过程。 (2)B 更符合文意;前文说到史记 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关于毛笔的记载,符合 “实录” 一词; 文物上虽有毛笔踪迹但毛笔易折易损, 不易保存, 因此大多没有 “实物” , 故 B 符合。 (3)第段可以删除,文章就毛笔的起源、名称的演变以及发展历程三方面安排内容, 第段写的是张芝苦练毛笔字的故事,与前后内容不匹配。 【点评】解答筛选信息时,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快速确立筛选信息的范围;第二步, 比较分析各种相关信息,并准确整合信息。 五、作文(共五、作文(
45、共 60 分)分) 8 (60 分)山是有形的,它矗立在自然界;山是无形的,它横亘在我们生活中。翻过那座 山,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才能收获成长。也许登顶令人欣喜,但有时翻越的过程更 有价值 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要有真情实感: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 不少于 600 字; 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分析】这道命题作文,要求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命题相对简单, 构思起来也没有太大难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越是简单的题目越有利于考查同学们思维 的广度、深度以及灵活性,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作文将落入俗套、毫无新意,难以拿到
46、 高分。要深剖题目,寻找构思方向。翻过那座山,出现了故乡的田园,亲人的笑脸;翻 过那座山,观赏到美丽的风光,奇异的景观,这里的山是自然的山。从“翻过那座山” 这个题目中,很容易找到题眼“那座山” 。所以很多考生在看到题目后便轻易地相信自己 的第一感觉,草率地选择出现在脑海里的“第一构思” ,即写一次自己爬山战胜困难的经 历。当然,并不是说真正爬山的经历不能作为写作素材,只是提醒同学们,要在进一步 剖析题眼“那座山”的基础上,选择更为适合、更具独特性的事件。其实,分析之后不 难发现,生活中还有另外的“山” ,它可能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误解,也可能是人生的 坎坷和磨难此“山”虽然无形,但在成长途中
47、常常与我们为伴。 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 注意描绘细节, 丰满作文血肉。 在精心选择了写作材料后, 不可随意下笔,应当再次对题目仔细斟酌,进行二次分析。题目中的“翻过”即为作文 的主体部分,并且这个过程不容易,或许还会充满坎坷与艰辛;而这一份曲折正是作文 的灵魂和精髓所在。因此,应当对翻越过程进行具体详细地描绘,不仅要生动细腻,还 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很多同学在看到题目之后,很容易将自己的思维固化在一个小的 圈子里,即将作文的主人公默认为“我” ,也就是自己。其实,如果拓宽思路,将视野放 宽,换个角度去思考的话,不难发现作文的构思还可以有很多出口。这个隐形的“我” 可以是作者熟知的一个历史人物、一个知名作家,或者是一棵小树、一只昆虫、一只飞 鸟等等。如若积极进行思维的创新,定能写出极具活力、吸引读者目光的好作文。 【解答】 翻过那座山 雨水从天空中落下,时缓时急。我坐在窗前的椅子上,思索着这道令我百思不得 其解的难题。 简简单单的一个三角形,一条边长的长度,怎能求出角的度数呢?我思索着几 丝雨伴随着斜风吹落在窗上,变成大大小小的水珠。我注视着这道题,大脑飞速转动, 拿起笔,右手飞速记录着得出的结论,逐渐向正确的答案靠拢。此时的我就像是一个登 山的能手,缓缓向险峻高山的山顶攀登着。 长舒口气,打开窗户,望着雨中的世界,闻着泥土与草夹杂在一起的馨香,听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