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01MB ,
资源ID:140241      下载积分:5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402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为本站会员(h****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第 5 课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 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 内燃机和交通 工具的发展、化学工业和新材料;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上网搜集或者提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料,对资料进行概括、归纳,以 加深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 通过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对当 今社会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了解, 使学生逐步形成崇 尚科学的意识,树立不畏艰难、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

2、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国总统特朗普乘坐“空军一号”飞赴新加坡,于 6 月 12 日,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新加坡签署 联合声明。 2018 年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同乘中国高铁赴天津,出席中俄友好交流活动。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于 6 月 14 日至 7 月 15 日在俄罗斯举行,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式,“外星人”出场 引动热潮。 今天的飞机、汽车、火车、高铁等先进科技与哪几次工业革命有关?为什么科技在今天的政治、经济、 文化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电的应用 1.阅

3、读教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和特点。(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等方面思考) 提示:(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2)经济上:19 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3)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认识电力的发明和运用过程。 设问:图一现象是谁发现的?它与图二、图三的发明有何关系?图二、图三的发明有何意义? 提示: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发电机和 电

4、动机的发明使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图解发明】 提示: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3.读教材和图文史料,了解爱迪生在“电气时代”的发明创造。 设问: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发明创造的名称。简要概括爱迪生在电器发明上的贡献。 提示:图一是电灯、图二是留声机、图三是电影摄影机、图四是碱性蓄电池。爱迪生是电气时代最伟 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 1000 多项发明专利。 目标导学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内燃机的发明过程。 归纳整理: 发明物 时间 国家 发明人 名称 内燃机 1876年 德国 奥托 煤气内燃机 1883年 德国

5、 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 德国 狄塞尔 柴油内燃机 提示: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 2.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这一时期的交通工具。 3.结合上述发明创造,总结内燃机发明的意义。 提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 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图解意义】 目标导学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阅读教材,了解化学工业产生的概况。 2.阅读教材,了解诺贝尔等人在化学工业和新材料领域的发明创造。 提示: 领域 发明人 国家 时间 发明内容 意义 化学工业 和新材料 诺贝尔 瑞典 1867年 现代炸药、无烟炸药 在

6、军事、 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 应用 海厄特 美国 1869年 赛璐珞的制造技术 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夏尔多内 法国 1884年 人造纤维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目标导学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材料一:1859 年,美国钻出世界上第一口具有商业性质的油井。当时,石油只用于照明,后来对燃料 油的需求猛增,人们开始大量开采和提炼石油,石油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设问:读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化工业等,旧的工业 部门也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产生飞跃,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材料二:

7、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规模之大,往往控制着一个 国家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例如德国的电气工业基本上被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两个集团所控制,从 而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设问:读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控制着生产和销售, 乃至国家经济命脉。 材料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19 世纪末,欧洲列强几乎把整个非洲、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地 区瓜分完毕。它们还强迫中国、土耳其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用强权干预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设问:读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

8、,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归纳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类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 70 年代 发源国 英国 美国、德国 开始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的应用 动力机 蒸汽机 电动机、发电机、内燃机 主要发明 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机车、 汽船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内燃机、汽车、飞 机、电话、电报、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新能源 煤炭 石油、电力 影响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惊人发展, 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它 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 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 的世界市场奠定

9、了物质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极大 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 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了垄断组织。 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 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课堂总结 1500 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 逐渐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为什么在以后的 400 年间会产生这样的奇迹?简而言之,是由于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以电动机 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电灯与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讯等伟大的发明 使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时

10、期,也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这堂课总体来说重点突出、紧抓教材,但是学生的参与不够,课堂气氛略显沉闷。总之,作为历史教 师我们应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尝试去探索,才会有所收益,从而增强历史课的魅力 第第 6 课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兴起、城市化 等;认识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升分析问 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加深对工业革命引起深层变化的 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既要认识到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

11、来经济繁荣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工业 化带来的弊端,树立全面科学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 2018 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 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 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17 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 1981 年至 2010 年平均值(14.3) 高出 0.46, 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 年至 1900 年平均值)高出约 1.1, 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 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

12、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工业化 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8411877 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 1841 年相比,1877 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 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 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 上升到 55%。 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

13、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 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 1.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读教材和材料,了解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变化特征(以中国为例)。 提示:中国改革进程:“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一个显著特征,工业化是主导,城市化是附属。 但是,从工业化到城市化的拐点在 2013 年已经发生,集聚的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以前是工业化主导、 城市化为辅,以后应该是城市化为主、工业化为辅,逐步进行产业升级。 归纳总结

14、:工业化初期,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19 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 开始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目标导学三: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说说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材料展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 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设问: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工人阶级工作环境恶劣,工人生活日益困苦,贫富差距在扩大。 总结:工业革命后,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他们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工人阶级开 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2.读

15、教材和材料,说说工业革命出现的环境问题。 材料展示:近 100 多年来,全世界已发生数十起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公害事件,如英国伦敦曾多次发 生的煤烟型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湾的慢性甲基汞中毒(水俣病)和神通川流域 的慢性镉中毒等。近年来发生的严重环境污染事件还有:1984 年 12 月 3 日印度博帕尔(Bhopal)市农药厂异 氰酸甲酯毒气泄露事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有数万人中毒,数千人死亡,并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 坏。1986 年 4 月 26 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现位于乌克兰)核电站爆炸事件,不仅对当代的人体健康带来极 大威胁,对后代和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16、,10 多年来因这次事故已造成约 6000 人死亡。从上世纪初至 今,全世界发生公害事件 60 多起,公害病患者达 40 万50 万人,死亡 10 多万人。 设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提示:(1)自工业化以来就逐渐形成了环境污染问题,积弊深远。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体 污染、噪音污染等。(2)由于环境污染而形成的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因此构建生态文明、倡导 “绿水青山”即为“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和可 持续发展道路。(类似亦可) 三、课堂总结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

17、后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是欧洲国家大众教育兴起,城市化 进程不断加快。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与资产 阶级矛盾加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 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师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 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

18、大历史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 正落到实处。 第第 7 课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近代科学与文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 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 勤于思 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素养和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 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

19、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反 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的一个定律?这与牛顿观察“苹果落 地”有怎样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 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材料展示:1687 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建立了完整

20、的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 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英国 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牛顿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对“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 什么? 提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 律有效性的成功范例。 牛顿的主要成就: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及其

21、理论贡献。 设问:图一漫画英国神学主教为什么要讥讽达尔文?图二自然和社会法则是怎样的? 提示:(1)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它向“上 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2)达尔文提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达尔文的理论贡献:理论著作物种起源 ;核心理论“进化论”。 目标导学二:近代文学巨匠及其文学成就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尔扎克文学作品,赏析其作品的思想内涵。 材料展示: 欧也妮 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的经典篇目。葛朗台是个被金钱异化了的吝啬鬼,靠投 机钻营发了财。为了金钱,

22、他甚至把女儿当诱饵,诱惑求婚者,从中渔利。葛朗台弥留之际还想把神甫的 镀金十字架抢到手,因用力过猛而一命呜呼。葛朗台给女儿留下了巨额财富,可女儿已失去了青春、爱情 和幸福。 设问: 人间喜剧是怎样一部作品?欧也妮 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怎样的社会问题? 提示: 人间喜剧是一部小说集,内容可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和金钱罪恶三大主题。 欧也 妮 葛朗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现象。 2.引导学生读教材和漫画,说说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 设问: 战争与和平是谁的作品?作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提示: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

23、, 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者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目标导学三:近代音乐美术大师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体验贝多芬音乐作品的主旋律。 材料展示: 英雄交响曲完成于 1804 年,是贝多芬应法国大使邀请为拿破仑谱写的。在贝多芬的心 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完成作品时,贝多芬在扉页上写下“献给拿破仑 波拿 巴”的字样。但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他十分气愤,把扉页撕碎,扔在地上。1806 年 10 月总谱出版 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设问: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为什么贝多芬把英雄交响曲的扉页撕碎?作品如其人,该作 品反映了贝多芬怎样

24、的思想理念? 提示:因为拿破仑称帝,实行专政独裁,他已经由革命者演变为独裁者,违背民主精神。表达了贝多 芬崇尚民主,反对专制;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维护人权的民主思想。 2.阅读教材,感悟梵高向日葵等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课堂总结 一定的科学和文化艺术发展都根植于时代的变迁,都与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状况紧密相联。达尔文提出 了进化论,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巴尔扎克和托尔斯 泰创作出经典作品, 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 贝多芬和梵高创作出杰出的音乐美术作品, 给人以思想启迪和艺术熏陶。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从以讲解、概括为主,到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 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 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以点拨 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