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422KB ,
资源ID:140130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401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10酸碱盐性质的探究(预测题)-决胜2019中考化学压轴题全揭秘精品(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10酸碱盐性质的探究(预测题)-决胜2019中考化学压轴题全揭秘精品(解析版)

1、 决胜决胜 2019 中考化学压轴题全揭秘之预测题中考化学压轴题全揭秘之预测题 专题专题 10 酸碱盐性质的探究酸碱盐性质的探究 1同学们在学习 Ca(OH)2 的化学性质时,对 Ca(OH)2 溶液和 Na2CO3 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 探究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 :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Ca(NO3)2 溶液呈中性Ca(NO3)2+Na2CO3=CaCO3+2NaNO3 (猜想假设) : 甲同学认为:只含有 NaOH;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 NaOH、Ca(OH)2; 丙同学认为:含有 NaOH、Ca(OH)2、Na2CO3; 你认为可能含有

2、_。 (分析讨论) :丁同学认为_同学的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 (实验设计)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溶液并过 滤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正确 向上述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_色 甲同学也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正确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 【答案】NaOH、Na2CO3 丙 如果氢氧化钙和

3、碳酸钠同时存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硝酸钙 红 不正确 如果含有 NaOH 和 Ca(OH)2时或含有 NaOH 和 Na2CO3时,滴加少量 的稀盐酸时也是无明显现象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解析】(1) 当碳酸钠过量时, 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应为 NaOH 和 Na2CO3(过量的) , 故答案为: NaOH、 Na2CO3; (2)丙同学的猜想中,如果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同时存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氢氧化 钙和碳酸钠不可能同时存在,故答案为:丙; (3)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可能同时存在,原因是氢氧化 钙和碳酸钠同时存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答案为:如果氢氧化钙和碳酸

4、钠同时存在 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4)足量的硝酸钙检测碳酸钠存在,足量的硝酸钙会与碳酸钠反 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中性的硝酸钠,硝酸钠和硝酸钙都为中性,且排除了碳酸钠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检测氢氧化钠存在,若出现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色, 则猜想正确,故答案为:硝酸钙; (5)根据(4)的分析可知,若出现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色,则 猜想正确,故答案为:红; (6)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正确,因为如果含有 NaOH 和 Ca(OH)2时,滴 加少量的稀盐酸时也是无明显现象;含有 NaOH和 Na2CO3时,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时不会有二氧化碳生 成,也是

5、无明显现象,滴加过量盐酸时才会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不正确; (7)根据(6)的分析 可知甲不正确的理由是:如果含有 NaOH和 Ca(OH)2时或含有 NaOH和 Na2CO3时,滴加少量的稀 盐酸时也是无明显现象,故答案为:如果含有 NaOH 和 Ca(OH)2时或含有 NaOH 和 Na2CO3时,滴 加少量的稀盐酸时也是无明显现象; (8)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 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故答案为: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2实验室有一包久置的氢氧化钠样品,小睿想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这包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 数。实验过程如下: 称取干燥后的氢氧化钠样

6、品 20 克,放入 A 装置中,测量 C 装置的质量为 30 克,关闭 ,打开,滴 加稀硫酸直到 A 中不再产生气泡,下一步的操作是_,再测量 C 装置的质量是克。 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出干燥后的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 装置中刚滴加稀硫酸时,不产生气泡,原因是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答案】关闭,打开,通入氮气 64.7% 【解析】根据排净装置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方法来分析;根据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 式计算出所需碳酸钠的质量,利用数据计算出干燥后的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根据反应开始 时,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来分析。解:实验结束后,要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从装置

7、内排出,从 而被装置 C中的碱石灰完全吸收,所以关闭 ,打开,滴加稀硫酸直到 A 中不再产生气泡,下一步 的操作是关闭,打开,通入氮气,再测量 C 装置的质量是克。故填:关闭,打开,通入 氮气;装置 C增重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设生成二氧化 碳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 x,则: X=10.6g 干燥后的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故填:;开始滴加稀硫酸时,硫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 A 装置中刚滴加稀硫 酸时,不产生气泡;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 。 3化学调研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甲组同学取少量

8、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该溶液的 pH ,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 液的温度(如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搅拌。 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酸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计上显 示的数据逐渐升高,由此可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属于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 乙组的同学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 你 认为该方案_(选 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_。 (3)丙组同学用另外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时,当往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 小组同学根据这

9、一现象进行讨论,一致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该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_。为了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你认为可选用的物质是 _(填字母) A稀盐酸 B氢氧化钙溶液 C氯化钙溶液 D氯化钠溶液 (4) 丁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 滴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为无色小金认为溶液显中性。小东认为不一定小东 同学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否定小金的结论,请写出小东设计的实验(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 _ (5)戊组同学拿来丙组同学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欲测定其变质情况,取出 100g

10、 该溶液,向其中逐 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4.6%的稀盐酸,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据 此推测并计算: 该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_(选填完全变质、部分变质) 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_g。 当加入 300g 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结果精确到 0.1%,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减小 放热 不合理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无法判断反应是否放热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B 取样,加入碳酸钙(或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则盐酸过量,溶液显 酸性。(所加试剂合理即可,如可用紫色石蕊溶液、pH 试纸等等

11、) 部分变质 10.6 17.7% 【解析】 (1)由图示可知,酸度计放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发生 中和反应,溶液的碱性减弱,pH减小。温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升高,由此可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属于放热反应。 (2)乙组的同学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 该方案不合理,原因是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无法判断反应是否放热。 (3)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 接触,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2NaOH+CO2= Na2CO3+H2O,选用除杂试剂,要遵循 两个原则,一是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二是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Na2CO

12、3+Ca(OH)2=CaCO3+2NaOH,故选 B。 (4)酚酞溶液遇酸性、中性溶液都不变色,仍为无色, 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滴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为无色,溶液可能是酸 性,也可能是中性。取样,加入碳酸钙(或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则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或 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为红色, 则溶液显酸性或用 pH 试纸测溶液的 pH值, pH7, 溶液显酸性。 ) (5) 根据图像可知,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开始没有产生气体,则是稀盐酸先 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待氢氧化钠反应完以后,稀盐酸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所以氢氧化钠 溶液部分变

13、质。根据图像可知,产生的 4.4g 气体是二氧化碳,设该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 = ,解得 x=10.6g Na2CO3+2HCl=2NaCl+H2O+CO2,NaOH+HCl=NaCl+H2O 所以 HCl-NaCl, 由图像可知,当加入 300g稀盐酸,稀盐酸与混合溶液恰好反应,设生成 NaCl 的质量为 y。 = ,解得 y=70.2g 加入 300g 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00g+300g-4.4g= 395.6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7.7% 4草酸(H2C2O4)又名乙二酸,是一种有机酸易溶于水,广泛存在于植物源食品中,草酸不稳定,在浓硫酸 的

14、催化作用下,草酸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 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CO2+2NaOH=Na2CO3+H20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实验猜想)猜想 1:只有 CO; 猜想 2:只有_(填化学式); 猜想 3:含有 CO 和 CO2。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 3,根据 CO 和 CO2 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A B C D E F (实验探究) (1)观察到 A 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 CO2 气体生成,请写出 A 装置中的化学反应 方程式_ ; (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

15、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 CO; C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_,F 装置中出现浑浊的现象; E 装置中出现_ 的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 3 成立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 。 (问题讨论) (1)B 装置的作用是 _ ; (2)C 装置的作用是 _; (3)该试验装置的设计还有一处明显不足(实验前已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请提出改进措施_ (任写一条) 【答案】 只有 CO2 CO2+Ca(OH)2= CaCO3+H2O 无明显现象 黑色固体变红色 H2C2O4 CO+ CO2+ H2O 除尽草酸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 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解析】实验猜想碳的

16、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根据猜想一和三可知猜想二是只有二氧化碳,故填 只有 CO2;实验探究(1)观察到 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 CO2气体生成,二 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故填 CO2+Ca(OH)2= CaCO3+H2O; (2)利用 装置 B除掉可能存在的二氧化碳,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扰,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然后利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二氧化碳,使 F装置中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说明草酸分解的气 体中含有 CO,故填无明显现象;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装置 E中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也能

17、说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 CO,故填黑色固体变红色; 实验 结论 猜想 3 成立说明草酸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和水, 方程式故填 H2C2O4 CO+ CO2+ H2O; 问题讨论(1)通过装置 A检验草酸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再通过装置 B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以 除尽二氧化碳气体,为一氧化碳检验排除干扰,B装置的作用故填除尽草酸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 (2) 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故填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 (3)一氧化碳有毒,是大气 污染物,实验时应有尾气处理装置,可以在 F 装置的末端加气袋进行收集,或者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改进措施故填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5学校在

18、进行消防演练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模拟灭火演练。化学兴趣小组收集灭火 后残留的白色固体,探究其成分。 (不考虑杂质的影响) (查阅资料) 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 NaHCO3;碳酸氢钠与氯化钙不发生 反应。 请写出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原理:_。 (提出猜想) 猜想一:固体成分为 Na2CO3; 猜想二:固体成分为 NaHCO3; 猜想三:固体成分为_。 (实验验证) 步骤 现象 结论 小明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滴入无 色酚酞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变红 猜想一成 立 (提出质疑)小红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不准确。小红知道 NaHCO3 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19、 推测 NaHCO3 的水溶液可能显_性,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 小明和小红继续实验探究: 步骤 现象 结论 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固体中含有 NaHCO3, 写 出石灰水变浑浊的 化学方程式: _。 2另取少量的白色固体加水溶解,向所得溶 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 _ 固体中含有 Na2CO3,写 出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_。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 (反思交流)师生通过交流又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 步骤 现象 结 论 m 的数值为_g;将注射器内等质 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同时加入 试管中, 关闭弹簧夹, 观察现象。 甲、乙、丙的

20、三支试管中 均有气泡产生,U 型 管右侧液面均升高, 待反应结束后液面由 高到低的顺序为 _。 猜 想 三 成 立 (拓展延伸)掌握和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有利于我们认识化学反应过程,更有助于解决生活、生产 实践中的问题。 【答案】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得到二氧化碳,因而隔离了空气而灭火 NaHCO3和 Na2CO3 碱 Ca (OH) 2+CO2CaCO3+H2O 有白色沉淀生成 Na2CO3+CaCl2CaCO3+2NaCl 0.5 乙 丙甲 【解析】 查阅资料根据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 NaHCO3和, 知道干粉 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得到二氧化碳,因而隔离了空气而灭火;提出猜想

21、由干粉灭火 器的主要成分是 NaHCO3和可知:灭火后残留的白色固体分为三种 可能:NaHCO3全部反应、NaHCO3部分反应、NaHCO3没有反应,所以猜想三固体成分为 NaHCO3和 Na2CO3; 提出质疑NaHCO3和 Na2CO3的水溶液都显碱性,小明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 溶解,再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能证明猜想一成立;取少量白色固体加热,将生 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 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方程式为:;另取少量的白色固体 加水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而碳酸氢钠与氯化钙不发生

22、反,如果固体中含有 Na2CO3, 则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反思 交流根据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不变量之一是物质的质量,得出 m的值为 0.5g;将注射器内等质量分 数的足量稀盐酸同时加入试管中,根据反应方程式: ,相同质量的碳酸钠、 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碳酸氢钠反应生成 最多,其次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最后是碳酸氢钠。所以关闭弹簧夹,甲、乙、丙的三支试 管中均有气泡产生,U型管右侧液面均升高,待反应结束后液面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乙丙甲。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

23、定量的 SO2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 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1)Na2SO3 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Na2SO3+O2=2Na2SO4; (2)Na2SO3 能与酸反应 产生 SO2 气体; (3)SO32-、SO42-均能与 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 可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 1 没有变质,成

24、分是 Na2SO3;猜想 2 完全变质,成分是 Na2SO4;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 3_。 (实验探究 I)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没有变质,还是 Na2SO3 乙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_ 已部分变质 (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 (实验探究) 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 Na2SO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 (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 126g 该样品; (2)实验前称量 C 装置的质量; (3)

25、关闭活塞 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4)打开活塞 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 K; (5)再次称量 C 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 6.4g; D 装置的作用为_。计算出该溶液中 Na2SO3 的质量分数为_。 (解释) 若没有进行第 4 步操作, 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_ (填“偏小”或”偏大”) 。 (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_。 【答案】部分变质,成分是 Na2SO3、Na2SO4 产生白色沉淀,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 含有硫酸钠 和亚硫酸钠的溶液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 C 10% 偏小 密封保存

26、 【解析】作出猜想猜想 1:没有变质,成分是 Na2SO3;猜想 2:完全变质,成分是 Na2SO4;猜想 3:部分 变质,成分是 Na2SO3、Na2SO4。故填:部分变质,成分是 Na2SO3、Na2SO4。实验探究取少量样品 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亚硫酸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 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和亚硫酸 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小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没有变质, 还是 Na2S O3 乙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27、产生白色沉淀,沉淀部分溶 解,产生气泡 已部分变 质 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 理由是含有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的溶液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故填: 含有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的溶液也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实验探究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 C;故填: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 氧化碳进入装置 C;再次称量 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 6.4g,说明反应生成了 6.4g二氧化硫, 设亚硫酸钠质量为 x, 126:64=x:6.4g x=12.6g 该溶液中 Na2SO3的质量分数为:12.6g/126g 100%=10% 故填:10%; 7小红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

28、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他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产生了 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一起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猜想与假设) 小丽猜想:没有变质,只含有氢氧化钠;小明猜想:全部变质,只含有碳酸钠。 小红的猜想:部分变质,含有_。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是_。 (实验探究) 小丽取待测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小丽说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小红 认为她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 请你验证小红的猜想成立,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_溶液。充分反应后 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

29、液。 _ 小红的猜想成立 (拓展提升)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方法是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2NaOH+CO2Na2CO3+H2O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过量氯化钙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 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所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 +H2O 实验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加入氯化钙溶液,先将碳酸钠溶 液转

30、化为沉淀,防止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Na2CO3+CaCl2=CaCO3+2NaCl,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取 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证明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即小红的猜想成立。拓展 提升: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不能生成新的杂质,所以加入适量的 Ca(OH)2溶液, 然后过滤即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8 (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粉末、块状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这几种药品,探究哪两种药品的反 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取 C02。请你参与下列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上述酸和碳酸盐的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制取 C0

31、2? .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与结论) .请你填写实验报告 实 验 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 A 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气泡 反应速率过快,不便收集气体,不宜于实验室 制取二氧化碳 B 产生气泡,速率迅速减慢,反应 几乎停止 无法持续产生二氧化碳,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 二氧化碳 C _; _; .根据探究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完成如下实验。 该同学进行的实验 1、2 两项实验说明了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该同学进行的实验 3、4 两项实验 说明了_。 写出实验 4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若将第四朵

32、小花取出,小心烘烤,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答案】产生大量气泡 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收集气体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 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或碳酸) CO2H2O=H2CO3 变红色的纸花又变成紫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 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稀盐酸和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反应能够产生大量气泡,速率适中且持久, 便于收集,因此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产生大量气泡; (2)由(1)的分析可知,实 验内容为: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收集气体,故答案为: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收集气体; (3)稀

33、盐酸和 大理石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反应的原理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 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不能使石蕊变色,与水反 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或碳酸) ; (5)二氧化碳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答案为:CO2H2O=H2CO3; (6)碳 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酸性消失,因此花由红色变为紫色,故答案为:变红色 的纸花又变成紫色。 9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小军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氢氧化

34、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他做了以 下探究过程。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能溶解 1 体积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小军设计了两个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A软塑料 瓶变瘪,B “瓶吞 鸡蛋”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 导致瓶中气体减少,压 强变小,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_。 小军选用 NaOH 和 Ca(OH)2 两种 溶液分别放入上边装置中的 广口瓶中,通入二氧化碳 C、D 中均无明 显变化。 C 中盛放的溶液是 _。 该实验目的是 _。 (反思交流)小晴认为:小军设计的上述两个实验都有缺陷,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请你 分

35、析: 小军的第一个实验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理由是_。 小明同学针对小晴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_。 小晴用上述小军第二个实验的装置和药品,验证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她的设计方案是:分别量 取 40mLNaOH 和 Ca(OH)2 溶液放入 C、D 中,_,此实验可以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 生了反应。 (实验结论)通过小晴的实验,证明了氢氧化钠可以与盐酸和二氧化碳反应。 【答案】CO2+2NaOHNa2CO3+H2O 氢氧化钠溶液 验证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二氧化碳 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也会使瓶内压强变小 将第 1 个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

36、比实验 通入远大于 40毫升的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溶液仍未变浑浊 【解析】 设计实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故答案: CO2+2NaOHNa2CO3+H2O; C、 D中均无明显变化,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在前,氢氧化钙溶液在后,若氢氧化钙溶液在前,会出现浑浊, 小军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是设计实验的目的,故答案:氢氧化钠溶液 验证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反思交流小军的第一个实验: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也会使瓶内压 强变小,所以单独只做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不足以说明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压强 变小;故答案: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也会使瓶内压

37、强变小,小明同学针对小晴的质疑:为排 除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应补做一个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实验装 置不变,用等体积的水替代氢氧化溶液。故答案:将第 1 个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做对比实验。小晴用上述小军第二个实验的装置和药品,验证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她的设 计方案是: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溶于水时按体积比 1:1 溶解,当通入二氧化碳的体积远大于二氧 化碳溶于 40 毫升水带来的影响时,氢氧化钙溶液仍未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故 答案:通入远大于 40毫升的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溶液仍未变浑浊 10碱石灰是 CaO 与 Na

38、OH 的固体混合物,通常用于吸收 CO2 及干燥气体。某学校小组在实验室取了一定 量的已经使用过的碱石灰样品,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该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 CaO、_(填化学式)、CaCO3、NaOH 和 NaCO3。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的该碱石灰样品,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白色沉 淀出现,甲同学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 CaCO3,你认为甲同学的结论是否严谨? 理由是:_ (2)乙同学进一步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从甲同学的烧杯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 滴加足量_溶液。 有白色沉淀 生成 样品中一定

39、有 NaCO3 。 将操作所得到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 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滤液中不含 有: _。 (实验结论)你认为通过以上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探究,是否可以确定该碱石灰样品的组成成分?若能, 请写出其组成;若不能,请说明理由。_ (实验反思)丙同学进一步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称量 B 装置的质量变化来测定一定量样品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所生成的 CO2 的质量(气密性良好,每步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若丙同学最终测 得的 CO2 质量比实际值小,你认为可能原因是:_ 【答案】 Ca(OH)2 不严谨, 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后新生成的碳酸钙 CaCl2 NaOH 能

40、, CaCO3和 Na2CO3 锥形瓶中残留部分 CO2未被 NaOH 溶液吸收(或锥形瓶中水吸收了部分 CO2) 【解析】 (1)提出猜想通过分析可知:碱石灰是 CaO与 NaOH 的固体混合物,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 干燥气体,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与氢 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 CaO、Ca(OH)2、CaCO3、NaOH 和 Na2CO3;故答案为:Ca(OH)2; (2)设计方案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 2药匙的碱石灰样品,加入 50mL 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该沉淀是 CaCO3,乙同

41、学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 是原样品中如果同时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二者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钙沉淀,就不能确定原来是否一定 有碳酸钙沉淀;乙同学进一步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因为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碳酸钙和氯化钠,因此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是不变红色,因此 没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后新生成的碳酸钙CaCl2;NaOH; (3)实 验结论通过实验及分析,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和碳酸钙; (4)实验反思乙同学设计实验装置,样 品中加入盐酸,通过称量 B装置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来确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从而确定样 品的成分及质量,因

42、锥形瓶中残留的 CO2未被吸收会导致结果偏小,而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及空气中二 氧化碳和水蒸气被吸收则会导致结果偏大;每次实验两种因素综合作用,残留的 CO2质量大于挥发出 来的氯化氢及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质量导致结果偏小,反之则导致偏大 1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帮助老师整理化学实验加试后的药品时,意外发现了实验桌上一瓶敞口放 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是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设计) (1)为了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使用下列试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 A 酚酞试液 B 氧化铜 C 稀盐酸 D 澄清石灰水 (2)通过实验,小组同学得出氢氧化钠

43、溶液已经变质的结论。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 接着小组同学对瓶中溶液含有哪些溶质,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碳酸钠、氢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实验验证)请你参与探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 氯化钙溶液 _ 说明源溶液中含 _(填化学式) 猜想一 正 确 取步骤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 滴加_。 产生蓝色 沉淀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氢氧化钠 (拓展与反思) 反思一:上述实验步骤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_。 反思二:上述实验步骤中能否用澄清的石灰水代替氯化钙溶液?并说明理由:_。 【答案】AB 2NaOH+C

44、O2Na2CO3+H2O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 硫酸铜溶液 使碳酸钠完 全反应 不能,这是因为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解析】 (1)A、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不能用酚酞试 液检验;B、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不能和氧化铜反应,因此不能用氧化铜检验;C、稀盐酸能和氢氧化 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可以用稀盐酸检验;D、澄 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因此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故填:AB。 (2)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

45、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2NaOH+CO2Na2CO3+H2O。实验验证实 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 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 沉淀 说明源溶液中含 Na2CO3 猜想一 正 确 取步骤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 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 沉淀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 有氢氧化钠 拓展与反思反思一:上述实验步骤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使碳酸钠完全反应,排除对检验氢 氧化钠产生干扰。故填:使碳酸钠完全反应。反思二:上述实验步骤中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代替氯 化钙溶液,这是因为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

46、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故填:不能, 这是因为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12化学课上,同学们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他对此提出了如下问题并 进行了相应探究。 问题一:二者之间是否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 (1)下列组合能够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的有_。(填序号) 编号 试剂 A 试剂 B 足量稀硫酸 MgCl2 溶液 足量稀硫酸 铁粉 少量稀硫酸 MgCl2 溶液 少量稀硫酸 铁粉 (2)小兰认为,若选用_,不管加入顺序如何,只需控制加入稀硫酸的量也能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问题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哪些? (猜想假设)猜想一:只有 Na2SO4:猜想二:Na2SO4 和_;猜想三:Na2SO4 和 H2SO4 (查阅资料)Na2SO4 溶液显中性,Na2SO4+BaCl2=Ba2SO4+2NaCl (实验操作)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加入酚酞试液 不变红 猜想一成立 加入少量 BaCl2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少量 Na2CO3 溶 液 _ (填“有”或“无”)气泡产 生 (实验反思)小娜认为,实验_(填实验编号)可省略。 小秋用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