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360KB ,
资源ID:138968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389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含详细解答))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含详细解答)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医生用“B 超”观察身体是否有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大冶中心城区 4 月 30 日实施“禁鞭令” ,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2 (3 分)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 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3 (3 分)下列语句中加点部分描绘

2、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 (3 分)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变化正确的是( ) A一铁块加热后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向轮胎里充气的过程中,轮胎里的气体质量和密度均增大 C对一零件进行切削加工过程中,零件的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第 2 页(共 27 页) D一粒种子从地球带入月球,质量和密度均变小 5 (3 分)如图所示 A、B 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两物体的边长之比是 LA:LB 2:1,重力之比为 GA:GB3:2,则 A 地面压强与 B 对地面

3、的压强之比为( ) A3:8 B3:1 C2:3 D3:4 6 (3 分)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 C甲物质在 46min 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 610min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7 (3 分)为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某中学课外学习如图所示,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 置的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8 (3 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 A、B 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 体静止时,A 漂浮,B 悬浮,且两液面相平

4、,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 p甲、p乙, 物体 A、B 所受浮力分別为 FA、FB则( ) 第 3 页(共 27 页) Ap甲p乙,FAFB Bp甲p乙,FAFB Cp甲p乙,FAFB Dp甲p乙,FAFB 9 (3 分)如图所示,小物块 A 和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向 左移动物块 A 并压缩弹簧至 B 处,静止释放物块 A,此后物块的动能( ) A一直变大 B一直不变 C先变大后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10(3 分) 一个孩子从滑梯上匀速滑下, 其臀部有灼热的感觉, 这一过程中, 小孩子的 ( ) A动能增大,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5、 C动能增大,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内能增大 D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小题,共 15.0 分)分) 11 (3 分)如图,用 6N 的力握住总重为 1.5N 的水杯静止不动,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 小为 N;若握力增大到 8N,则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将 (选填“变 大” 、 “变小”或“不变” ) 。 12 (3 分)投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做曲线运动。分析原因:一方面实心球具有 ,继 续向前运动,另一方面实心球由于受到 作用而下落。假如小球在下落过程中所受 外力突然消失,它将 。 13(3 分) 已知 c铝c铁c铜,

6、将质量相等的铝、 铁、 铜三种金属吸收相同的热量后, 的 温度升高得最多。若它们降低相同的温度, 放出的热量最多。 第 4 页(共 27 页) 14(3分) 将重为6N物体全部压入水中, 物体排开的水重为8N, 放开物体, 物体将 (选 填“上浮” 、 “下沉”或“悬浮” ) ;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 N。 15 (3 分)如图所示,一装满水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其倒置后,水平桌面受 到的压力将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 16 (3 分)在水平桌面上,将重为 20N 的木块沿直线匀速向前推了 5m,所用的推力为 4N, 撤去推力后,木块由于惯

7、性又前进了 1m,则推力所做的功是 J,重力所做的功为 J。 17 (3 分)将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 81g 水从大烧杯中溢出;将其 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 72g 酒精从大烧杯中溢出,已知 酒精0.8 103kg/m3,则可判断物块在水中处于 状态(选填“漂浮” 、 “悬浮” 、 “沉底” ) ,物 块的密度是 kg/m3。 三、作图题(本三、作图题(本大题共大题共 2 小题,共小题,共 5.0 分)分) 18有一个木球静止在水面上,在图中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19如图所示,将一个单摆小球拉至 A 点放手后,经最低点 B 荡至另一侧的 C 点,若不考 虑能量

8、损失,请在图中画出 C 点所在位置和小球在 C 点时所受重力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小题,共 32.0 分)分) 20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 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第 5 页(共 27 页) (1)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的关系 (2)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 (选填“A”或“B” )的动能,该动能是由 能转化而来的。 (3)该实验中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 A 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 B 碰撞时 (选填 “碰前 A” 、 “碰后 A” 、 “碰前 B”或“碰后 B” )的速度,它是通过 (选填“高 度”或“质量” )来

9、改变的。 (4)若在实验中,由于木板较短,物体 B 碰后滑出木板,在不改变原有器材的情况下, 如何保证碰后物体 B 能始终在木板上滑行?方法是 。 (5)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 )达到探究目的。理由 是: 。 (6)在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时,小明认为物体 B 应该尽量靠近斜面底部,小华认为不需 要,你认为说的有理,理由是: 。 (7)此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 。 21如图甲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1)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 步骤 C 和 可以测出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 的浮力 F浮 N,步骤 B 和 可以测出物块排开的水所受重力 G排;比较

10、 F 浮与 G排,可以得到结论是 。 (2)图乙是物块缓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F 随浸入深度 h 变化的关系图象。分 析图象,可得关于浮力大小的初步结论: 物块浸没前, ,物块所受的浮力越大; 第 6 页(共 27 页) 物块浸没后,所受的浮力大小与 无关。 (3)此物块的密度是 g/cm3。 22 在 用 压 强 计 “ 探 究 影 响 液 体 内 部 压 强 大 小 的 因 素 ” 实 验 时 ; (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 U 形管中两侧液柱的高度差来反映 。使用前应检查 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 U 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 说明装置 (漏气/不漏气)

11、 。 (2)增大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时,可以观察到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 , 说明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 ; (增大/不变/减小) (3)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时, 小明根据乙、 丙两图所示情形, (能 /不能)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理由是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小题,共 18.0 分)分) 2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底面积为 1.510 2m2 的圆柱形容器,容器中水深 40cm, 一个边长为 10cm 的正方体物块通过一裉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 细线受到的拉力为 4N(g 取 10N/kg)求: (1)此时容

12、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 (2)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和物块的质量。 (3)细线剪断后,物块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 24如图甲所示,重 500N 的小车受到 80N 的水平推力,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其距离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小车运动的速度多大? (2)10s 内重力对小车做多少功? (3)10s 内人对小车做多少功?功率是多大? 第 7 页(共 27 页) 第 8 页(共 27 页) 2019-2020 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实验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 质检物理试卷质检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

13、题共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小题,共 30.0 分)分) 1 (3 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医生用“B 超”观察身体是否有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大冶中心城区 4 月 30 日实施“禁鞭令” ,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分析】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医生利用 B

14、超诊病,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振动不一定听到声音。 【解答】解: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故错误;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 正确; 用 B 超诊病,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正确。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故错误; “禁鞭”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正确; 耳朵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 2020000Hz,所以物体振动时,人不一

15、定能听到声 音,故错误。 故有 3 个正确, 故选:B。 第 9 页(共 27 页)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特点以及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一道综合题。 2 (3 分)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 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反射光线,然后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 根据法线和镜面之间的关系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使用平面镜是为了让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即反射光线是 竖直向下的;所以,作图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

16、过入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 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正好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所以第二步作 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 由于法线垂直于镜面,所以第三步作出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故选:B。 【点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解决有关光的反射内容的基础,由关计算及作图都要用到光 的反射定律,要熟练掌握。 3 (3 分)下列语句中加点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第 10 页(共 27 页)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分析】研究物

17、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 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 A、 “两岸青山相对出”是相对于船来说的,以船为参照物,故 A 错误; B、 “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的,故 B 错误; C、 “看山恰似走来迎”选择的参照物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故 C 错误; D、 “轻舟已过万重山” ,舟的运动应是相对于山;故诗人选取的参照物为山及两边的岸, 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通过古诗句考查同学们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 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

18、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 正确的结论。 4 (3 分)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变化正确的是( ) A一铁块加热后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向轮胎里充气的过程中,轮胎里的气体质量和密度均增大 C对一零件进行切削加工过程中,零件的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D一粒种子从地球带入月球,质量和密度均变小 【分析】 (1)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质量,且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 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差别。 【解答】解:A、给铁球不断加热的过程中,铁球的质量不变,由于受热膨胀,体积会变 大;根据公式 可以知道,质量不变,体积变

19、大,因此其密度会变小,故 A 错误; B、给自行车打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质量增加,体积也变大,但体积的变化不如质量 变化大,所以密度还变大,故 B 正确; C、对一零件进行切削加工过程中,零件的质量减小,密度不变,故 C 错误; D、一粒种子从地球带入月球,质量和密度都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熟知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是解此类题的基础,同时还要准确分析题目中 第 11 页(共 27 页) 所举的实例中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哪些量的变化, 再进一步分析这种变化是否会引起体积、 质量和密度的改变。 5 (3 分)如图所示 A、B 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两物体的边长之比是 L

20、A:LB 2:1,重力之比为 GA:GB3:2,则 A 地面压强与 B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3:8 B3:1 C2:3 D3:4 【分析】物体放置水平地面上,压力等于其重力,由边长之比可得受力面积之比,然后 根据 p分析即可。 【解答】解:LA:LB2:1,所以 SA:SB4:1; 因为在水平地面,所以 FG,则 FA:FBGA:GB3:2; 所以 pA:pB:3:8。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要搞清压力之比与重力之比的关系,受 力面积之比与边长之比的关系,代入数据时细心便可。 6 (3 分)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

21、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80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60 C甲物质在 46min 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 610min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分析】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第 12 页(共 27 页) 【解答】解:AB、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 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 AB 错误; C、甲物质在 46min 内,温度升高,一定持续吸收热量,故 C 正确; D、由于不能确定图象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 610min 内 的状态,故 D 错误

22、。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7 (3 分)为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某中学课外学习如图所示,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 置的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分析】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gh 进行分析。判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不变,就看 h 变不变。要清楚 h 是指液面到试管底部的垂直距离。 【解答】解: 由图可知,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过程中,液面到试管底部的深度在变大,根 据 pgh 可知,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将变大。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掌握和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

23、有 关。解题的关键是要清楚深度是指液面到底部的垂直距离。 8 (3 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 A、B 分别放到甲、乙两种液体中。物 体静止时,A 漂浮,B 悬浮,且两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 p甲、p乙, 物体 A、B 所受浮力分別为 FA、FB则( ) Ap甲p乙,FAFB Bp甲p乙,FAFB 第 13 页(共 27 页) Cp甲p乙,FAFB Dp甲p乙,FAFB 【分析】 (1)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浮沉条件是:当 G物F浮,物体上浮;当 G物F浮, 物体下沉;当 G物F浮,物体处于悬浮;漂浮时 G物F浮。 (2)两个物体完全相同,根据漂浮和悬浮时液体密度和球

24、的密度关系,找出两种液体的 密度关系,又知道两容器液面等高(深度 h 相同) ,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两种液体对容 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 (1)由于 A、B 完全相同,则重力相等,由图可知:A 在甲液体中漂浮,B 在乙液体中悬浮, 由物体的漂浮、悬浮条件可知:FAG,FBG,所以 FAFB。 (2)甲液体中的 A 漂浮, 甲液A, 乙液体中的 B 悬浮, 乙液B, 两种液体的密度: 甲液乙液; 又因为两容器液面等高, 所以由 pgh 可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 p甲p乙故 C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漂浮条件、悬浮条件、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根据物 体的浮

25、沉(悬浮、漂浮)确定 A、B 与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本题的关键。 9 (3 分)如图所示,小物块 A 和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向 左移动物块 A 并压缩弹簧至 B 处,静止释放物块 A,此后物块的动能( ) A一直变大 B一直不变 C先变大后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分析】压缩的弹簧具有弹性势能,在转化为动能时,使物块获得一定的速度,离开弹 簧后物块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它的受力情况。物体若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 14 页(共 27 页) 【解答】解:如图所示,当压缩弹簧时,弹簧具有弹性势能,在恢复形变时,弹性势能 转化为动能,使物块获得一定的速度,且在物块离开弹簧时

26、,速度达到最大;物块离开 弹簧后,因水平面光滑,它在水平方向不受力,故物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综上所述, 静止释放物块 A,此后物块的运动是先加速后匀速。所以动能的变化是先增加后不变。 故选:C。 【点评】本题解答时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在弹簧恢复形变时,物块是做加速运动; 二是在离开弹簧后,物块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10(3 分) 一个孩子从滑梯上匀速滑下, 其臀部有灼热的感觉, 这一过程中, 小孩子的 ( ) A动能增大,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C动能增大,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内能增大 D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 【分析】本题判断动能和重力势

27、能大小的变化,从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考虑。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 大。 (3)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发生弹性形变的难易程度。弹性 形变越大,发生弹性形变越难,弹性势能越大。在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时,不考虑弹 性势能。 (4)机械能动能+势能。 【解答】解:一个孩子从滑梯上匀速滑下,小孩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 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小孩在下滑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具有弹性势能。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动能不变,重力势能

28、减小,机械能减小,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内能增大。 故选:D。 【点评】通过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能判断动能、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小题,共 15.0 分)分) 11 (3 分)如图,用 6N 的力握住总重为 1.5N 的水杯静止不动,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 第 15 页(共 27 页) 小为 1.5 N;若握力增大到 8N,则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 大” 、 “变小”或“不变” ) 。 【分析】瓶子静止悬在空中,处于平衡状态,瓶子受到竖直方向上的摩擦力和重力是一 对平衡力,

29、符合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 物体上。据此求解。 【解答】解:瓶子静止、处于平衡状态, 瓶子受到的摩擦力等于瓶子的重力, 手的握力增大,瓶子重不变, 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握力增大到 8N,水杯仍然静止不动,瓶子受到的摩擦力等于瓶子和水的总重,大小为 1.5N。 故答案为:1.5;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理清思路:物体处平衡状态(静止状态) 受平衡力(在竖直方向受平衡力)知道一个力求另一个力。 12 (3 分)投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做曲线运动。分析原因:一方面实心球具有 惯性 , 继续向前运动,另一方面实心球由于受到 重力 作

30、用而下落。假如小球在下落过程中 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它将 做匀速直线运动 。 【分析】解决本题应掌握: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地球附近的一 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静止 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投出去的实心球离开手后,由于实心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所以继续前进,但同时实心球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所以 投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做曲线运动。 假如小球在下落过程中所受外力突然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将做匀速直线运 动。 故答案为:惯性;重力;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 16 页(共 27 页

3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惯性和重力的有关知识以及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要知道一 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但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改变了运动状态。 13 (3 分)已知 c铝c铁c铜,将质量相等的铝、铁、铜三种金属吸收相同的热量后, 铜 的温度升高得最多。若它们降低相同的温度, 铝 放出的热量最多。 【分析】 (1)由吸热公式 Q吸cmt 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 热容大的温度升高的少,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的多; (2)由放热公式 Q放cmt 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 的放出的热量多,比热容小的放出的热量少。 【解答】解: (1)质量相等的

32、铝、铁、铜三种金属,因为 c铝c铁c铜,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由 Q吸 cmt 可知,t铝t铁t铜,即:铜的温度升高得最多; (2)质量相等的铝、铁、铜三种金属,因为 c铝c铁c铜,降低相同的温度,由 Q放 cmt 可知,Q铝放Q铁放Q铜放,即:铝放出的热量多; 故答案为:铜;铝。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放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属于基础题目。 14 (3 分)将重为 6N 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 8N,放开物体,物体将 上 浮 (选填“上浮” 、 “下沉”或“悬浮” ) ;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 6 N。 【分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物体的浮

33、沉条件是:浮力大于重力,上浮;浮力等于重力,悬浮;浮力小于重力,下 沉。 【解答】解:用手将物体全部压入水中时,已知物体排开的水重为 8N,由阿基米德原理 知:此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也为 8N; 放手后,物体受到的浮力 8N 大于物体的自重 6N,因此物体要上浮。 待物体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所受浮力等于本身的重力,即为 6N。 故答案为:上浮;6。 【点评】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的作用,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 体的重力。 15 (3 分)如图所示,一装满水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其倒置后,水平桌面受 到的压力将 不变

34、,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 不变 (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 。 第 17 页(共 27 页) 【分析】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内液体的总重力,根据容器和水质量的变化 情况,可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变化; 因容器倒置后,液面深度不变,由液体压强公式 pgh 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 情况。 【解答】解:装满水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水 的总重力, 将其倒置后,水的质量不变,容器和水的总重不变, 所以,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将不变; 将其倒置后,水的深度不变, 根据 pgh 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不变。 【点评】本

35、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比较,关键是知道容 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内液体的总重力。 16 (3 分)在水平桌面上,将重为 20N 的木块沿直线匀速向前推了 5m,所用的推力为 4N, 撤去推力后,木块由于惯性又前进了 1m,则推力所做的功是 20 J,重力所做的功为 0 J。 【分析】根据做功的条件可知,物体在推力作用下移动的 5m 是做功过程,靠惯性移动 的 1m 不做功,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 【解答】解:W推FS4N5m20J W重20N0m0J 故答案为:20、0。 【点评】这类题目,要紧扣做功的条件,F 和 S 的方向要一致,否则不

36、做功。 17 (3 分)将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 81g 水从大烧杯中溢出;将其 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 72g 酒精从大烧杯中溢出,已知 酒精0.8 103kg/m3,则可判断物块在水中处于 漂浮 状态(选填“漂浮” 、 “悬浮” 、 “沉底” ) , 物块的密度是 0.9103 kg/m3。 【分析】分三种情况(大于等于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小于等于酒 精的密度)分析,得出物体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而确定物体在水 第 18 页(共 27 页) 中漂浮,根据漂浮条件求出物体重,再根据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求出物体的体积,利用 密度公

37、式求物体的密度。 【解答】解:假设 物水,物体将在水中悬浮或下沉在杯底,在酒精中下沉在杯底, 此时排开水或酒精的体积相同,根据 F浮液V排g 可知受到的浮力关系为 5:4, 而现在根据 F浮G排G溢m溢g 可知浮力关系为 9:8,所以 物水不可行; 假设 物酒精,物体将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漂浮或悬浮,这样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 于自重,但是实际受到的浮力不相等,所以 物酒精不可行; 可见物体的密度一定是大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物体在水中会漂浮,而在 酒精中下沉到杯底: 物体在水中漂浮, F浮G物m物g, F浮G排G溢m溢g, m物m溢81g, 物体在酒精中下沉,酒精0.8103kg/m

38、30.8g/cm3, V物V排90cm3, 物体的密度: 0.9g/cm30.9103kg/m3。 故答案为:漂浮;0.9103。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 和运用,判断出物体密度的取值范围是本题的关键。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三、作图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小题,共 5.0 分)分) 18有一个木球静止在水面上,在图中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分析】木球在水中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浮力的方向竖直向 上,由于木球漂浮,因此受到的力是平衡力,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 【解答】解:木球漂浮在水面上,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

39、等、方向相反、 第 19 页(共 27 页)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过木球的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 并分别用 G 和 F浮表示,注意这两条线段长度应相等,如下图所示: 。 【点评】画力的示意图时要考虑到物体的运动状态,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 受到的力就是平衡力。 19如图所示,将一个单摆小球拉至 A 点放手后,经最低点 B 荡至另一侧的 C 点,若不考 虑能量损失,请在图中画出 C 点所在位置和小球在 C 点时所受重力示意图。 【分析】 (1)不考虑能量损失,小球经最低点 B 荡至另一侧的 C 点,C 点与 A 点关于小 球在 B 时的竖直线对称; (2)小球

40、在 A 点时重力竖直向下,重力的示意图起点在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 【解答】解: (1)小球从 A 到 B 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 B 到 C 的过程中,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不计能量损失,小球在 C 点和在 A 点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所以 C 点与 A 点在同一水平线。画出小球在 A 位置时的悬挂点关于竖直线的对称位置,这一 位置就是 C 的位置,如图所示。 (2)小球在 A 点受的重力竖直向下,用一条竖直向下且带箭头的线段表示重力,起点表 示重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方向,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第 20 页(共 27 页) 【点评】1、知道 C 点与 A 点对称是作图的前提

41、与关键。 2、 作出某一个力的示意图, 要先弄清楚这个力的三要素, 再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小题,共 32.0 分)分) 20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 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速度 的关系 (2)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 A (选填“A”或“B” )的动能,该动能是由 重 力势 能转化而来的。 (3) 该实验中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 A 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 B 碰撞时 碰前 A (选 填“碰前 A”

42、、 “碰后 A” 、 “碰前 B”或“碰后 B” )的速度,它是通过 高度 (选填“高 度”或“质量” )来改变的。 (4)若在实验中,由于木板较短,物体 B 碰后滑出木板,在不改变原有器材的情况下, 如何保证碰后物体 B 能始终在木板上滑行?方法是 降低 A 的高度 。 (5)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 )达到探究目的。理 由是: 木块将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 (6)在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时,小明认为物体 B 应该尽量靠近斜面底部,小华认为不需 要,你认为说的有理,理由是: 物体 A 在相同的水平面上通过相同的距离时,消耗的 机械能相同 。 (7)此实验中用到的研

43、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有: 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 【分析】 (1)动能的决定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要利用控制变量法去研究; 第 21 页(共 27 页) (2)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物体 B 被推动移动的距离体现的;小球从斜面上滚下,重力 势能转化为动能; (3)实验中探究小球碰撞前的动能和小车碰撞前的速度的关系,所以物体的速度是指球 车从斜面上静止滑下,与木块碰撞时,碰撞前小球的速度。小球的速度是通过改变高度 来实现的; (4)物体 A 速度的大小是通过改变物体在斜面上的高度实现的; (5)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体现的,比较铁球的动能大小,即比较木 块通过的距离。由于木块永远运动,

44、所以距离的大小无法比较,即动能就无法比较; (6)物体 A 动能的大小是通过物体 B 被撞后移动的距离来体现的,据此进行分析; (7)实验中把物体具有动能的大小转换为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距离越远表明小球 的动能越大,该实验过程要采用了转换法; 动能的决定因素有两个,所以实验常用了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 (1)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 由于这一实验中只有一个物体 A 从斜面 上滑下,质量不能改变,所以本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2)该实验研究的主体是物体 A,研究的是物体 A 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物体 A 在斜面上时,具有重力势能,在滑下的过程

45、中,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3)该实验物体 A 的速度是指物体 A 从斜面上静止滑下与物体 B 碰撞时碰撞前 A 的速 度,这个速度的大小是通过控制物体在斜面上的高度改变的; (4)若在实验中,物体 B 碰后滑出木板,在不改变原有器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降低物 体 A 的高度来减小物体 A 的速度,从而减小物体 A 的动能,减小对物体 B 做功的多少, 减小物体 A 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保证碰后物体 B 能始终在木板上滑行; (5)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多次让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同一高 度上静止滚下时,控制了小球的速度相同,应改变物体 A 的质量。 若水平面光滑,木块不受摩擦

46、力,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木块将永远运动下去,木块通过 的距离无法确定,做功的多少也无法确定,所以铁球动能的大小就无法比较; (6)物体 A 动能的大小是通过物体 B 被撞后移动的距离来体现的,物体 A 在相同的水 平面上通过相同的距离时,消耗的机械能相同,所以只要每次保持木块到斜面的距离相 同即可; (7)在该实验中我们用到了转换的方法,即将小球动能的大小转换为其对木块做功的多 第 22 页(共 27 页) 少来比较,动能的决定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要利用控制变量法去研究。 故答案为: (1)速度; (2)A;重力势; (3)碰前 A;高度; (4)降低 A 的高度; (5) 不能;木块将一直

47、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6)物体 A 在相同的水平面上通过相同的距离时, 消耗的机械能相同; (7)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种物理学方法的使用:由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远近来体 现球的动能多少,是一种转换法;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实验时用控制变量 法分别探究。 21如图甲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DCAB ,步骤 C 和 A 可以测出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 到的浮力 F浮 1.2 N,步骤 B 和 D 可以测出物块排开的水所受重力 G排;比较 F 浮与 G排,可以得到结论是 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水所受重力大小相等 。 (2)图乙是物块

48、缓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F 随浸入深度 h 变化的关系图象。分 析图象,可得关于浮力大小的初步结论: 物块浸没前, 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 ,物块所受的浮力越大; 物块浸没后,所受的浮力大小与 浸没的深度 无关。 (3)此物块的密度是 2.5 g/cm3。 【分析】 (1)要先测物块的重力和空桶的重力,然后再把物块没入水中,测出物块受到 的浮力,最后再测出桶和溢出水的重力;分析几步实验的相同因素和不同因素,就可知 道这几步是探究哪个因素对浮力的影响,并根据测力计示数计算出每步浮力的大小,从 而得出结论。 (2)乙图中物体已全部浸入了水中,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读随 h 的增大 F 不变的一 段的示数,利用称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