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学期第 1 章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1) 一机械运动(共一机械运动(共 4 小题)小题) 1自然界中没有绝对 的物体,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 之中。 2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总要经过一定的路线,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 机械运动分为 运动和 运动。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分类,可分为 和 两类,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 是相等的。 4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它是物体沿着直线且 不变的运动。 二参照物及其选择(共二参照物及其
2、选择(共 3 小题)小题) 5宋代诗人陈与义在襄邑道中一诗中写道: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 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关于诗中所描述的运动及参照物, “云不动”是以 为参照物的, “云与我俱东”是以 为参照物的。 6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时向西行进,他们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以甲同学 为参照物乙同学向 ,图中的 a 点表示 。 7中国古籍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 ,这是 对运动和静止的 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 为参照物的。湖面上的 海鸥飞离湖面时,海鸥在湖面所成的像大小 ( “逐渐变大”或“不变”或“逐渐 变小” )
3、。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共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共 4 小题)小题) 8201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阅兵活动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如图 所示是 “直8B” 运输直升机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直8B” 运输直升机相对于国旗来说,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 。地面观众看“直 8B”运输直升机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 。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9一列车正以 54km/h 的速度由东向西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正好竖直下落 至地面。这一现象说明今天刮风的风向为 风,风速是 m/s。 10 如图是 “神舟八号”
4、飞船与 “天官一号” 目标飞行器对接时的情景。 对接时 “神舟八号” 相对“天宫一号”的速度很 (选填: “大”或“小” ) ;对接后, “神舟八号”相对 “天官一号”是 (选填: “运动的”或“静止的” ) 。 11如图小芳乘坐的是火车甲,窗外看到的是火车乙,以窗外的乙火车为参照物,小芳是 的,如果以 为参照物,小芳是静止的,物理学中把小芳运动的这种性质称为运动 的 。 四时间的估测(共四时间的估测(共 1 小题)小题) 12小明上学路上用了 15min,合 h,我校一节课的时间为 40min,合 S。 五时间的测量(共五时间的测量(共 2 小题)小题) 13图中停表的读数为 s。 14如图
5、所示,秒表显示的时间是 。 六长度的估测(共六长度的估测(共 2 小题)小题) 15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 ,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 7 倍。小 明同学穿 40 码的鞋子,鞋码与长度的换算关系是:鞋长(公式中鞋码单位 为码,鞋长单位为 cm) ,则小明的鞋长为 cm,小明的身高是 m。 16填写适当的单位:教室高为 300 ;头发的直径为 65 ;一元硬币的厚度为 0.0011 。 七长度的测量(共七长度的测量(共 3 小题)小题) 17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图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cm如图乙 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min s。 18 如 图 甲 所 示 所 测 圆
6、 柱 体 的 直 径 为 cm ; 如 图 乙 所 示 的 时 间 为 s 19 如 图 所 示 , 木 块 的 长 度 为 cm ; 该 刻 度 尺 的 分 度 值 是 mm 八刻度尺的使用(共八刻度尺的使用(共 2 小题)小题) 20 如图所示, 在测物体的长度时, 两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 “甲” 或 “乙” ) 图,物体的长度应读为 cm。 21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 或“B” ) ,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小明还用同一把刻度尺的不同部位对该物体 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记录为物体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九误差及其减小方
7、法(共九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共 2 小题)小题) 22如果说理论是物理的国王,那实验就是物理的王后;实验误差不可避免,但是减少误差 方法很多。例如选用精密测量工具; ; 等。 23 和 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 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 的。 一十速度与物体运动(共一十速度与物体运动(共 2 小题)小题) 24课外活动中,用闪光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相机每隔 0.2s 曝光一次,小 明所在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 填“不变” 、 “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 。纸锥下落到 B 点的速度
8、为 cm/s。 25 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辆汽车运动时的速度是 14 米/秒,读作 14 ,它的物理意义是汽车 。 一十一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共一十一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共 2 小题)小题) 26 甲、 乙两人同时、 同地向东运动。 他们运动的路程 s 和时间 t 的关系如图 4 所示。 则甲、 乙两人的速度之比 v甲:v乙 ;5s 之后两人相距 m以甲为参照物,乙 (选填“静止” “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 。 27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 0.5s。在某次试 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 72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
9、况到汽 车停止,行驶距离 35m,则经过 m 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 驾车,同样以 72km/h 的速度在同样的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 离 4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 s。 一十二速度的计算(共一十二速度的计算(共 3 小题)小题) 28如图所示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 是 3000s,步长是 0.5m,则他总走了 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 m/s。 29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 ,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 用时 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 km/h,小汽车 (选填“已经“或“没
10、有” ) 超速。 30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 是 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一十三运动快慢的比较(共一十三运动快慢的比较(共 2 小题)小题) 31 如图是某中学运动会上百米比赛时的情景, 场下坐席上的观众认为最前面的同学跑得最 快,这是采用了相同 ,比较 的方法;小阳和小光分别是两个小组的百米 第一,若要比较他俩谁更快,就要采用比较 的方法。 (以上三空选填“时间”或 “路程” ) 32如图所示是两种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方法。方法甲是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 乙是 。速度公式 v的定义方法与日常方法 (
11、选填“甲”或“乙” )是 相同的。 一十四匀速直线运动(共一十四匀速直线运动(共 3 小题)小题) 33 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由图象可知: 前 2s 物体做 运动; 第 26s 物体做 运动;第 67s 物体做 运动;7s 后物体停止运动。 (均选 填“减速” “匀速”或“加速” ) 。 34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 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若甲、乙两车以如图所示的速度做匀速 直线运动,则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 。 35周末,小关和小超分别与家人驾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前往宜兴市森林公园游玩,如图是两
12、小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图象,由图可知,两小车都在做 (加速/匀速)直 线运动;小超家车速 (大于/小于)小关家车速。 一十五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共一十五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共 3 小题)小题) 36 2019 年 12 月 1 日上午 10: 41, G7731 次列车停靠临泉站, 从此临泉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临泉高铁站到阜阳高铁站铁路线长约 42km,乘坐 G7787 次列车从临泉到阜阳仅需 14 分 钟,G7787 次列车在临泉站到阜阳高铁站的平均速度约为 km/h,坐在列车中的小 红看到站台在向后退,小红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37 在物理学中, 我们用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德江到沿
13、河的高速公路长大的 60km, 客车行驶的时间大约 45min。则客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km/h。 38一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它在前 10s 内通过的路程为 16m,在后 10s 内通过的路程 为 20m,则整个 20s 的平均速度为 m/s。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机械运动(共一机械运动(共 4 小题)小题) 1自然界中没有绝对 静止 的物体,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 在 运动 之中。 【分析】 (1)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发展当 中,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都在运动之中;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宇宙中绝对
14、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解答】解: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 小到分子、 原子, 都处在运动之中; 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机械运动的理解,知道宇宙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的,注意理解机械运动和生命运动两个不同的概念。 2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总要经过一定的路线,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 机械运动分为 直线 运动和 曲线 运动。 【分析】经过的路径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解答】解:根据运动路线的
15、形状,可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故答案为:直线;曲线。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按照运动路线的形状对运动的分类情况的了解和认识, 识记性题目,比较简单。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分类,可分为 曲线运动 和 直线运动 两类,物体在做匀速直 线运动时,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 是相等的。 【分析】运动状态包括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根据路线又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解答】解: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分类,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根据 svt 可得,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曲线运动; 直线运
16、动;路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掌握情况,需要根据基本概念来解答。 4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 时间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 动,它是物体沿着直线且 速度大小和方向 不变的运动。 【分析】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是宇宙中的一种普遍运动形式。物体沿直线快 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故答案为:时间;速度大小和方向。 【点评】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和匀速直线运
17、动,是一道识记题,比较简单。 二参照物及其选择(共二参照物及其选择(共 3 小题)小题) 5宋代诗人陈与义在襄邑道中一诗中写道: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 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关于诗中所描述的运动及参照物, “云不动”是以 船 为参照物的, “云与我俱东”是以 榆树 为参照物的。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位 置发生了变化, 物体就是运动的; 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物体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 诗句“卧看满天云不动”是说明诗人乘坐的船和云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相同,以诗人 (船)为参照物,云是静止的; 由诗句
18、“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榆树(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 故答案:船;榆树。 【点评】此题通过古诗句考查同学们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 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 正确的结论。 6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时向西行进,他们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以甲同学 为参照物乙同学向 东 ,图中的 a 点表示 甲乙相遇 。 【分析】 (1)结合图象,可比较通过相同路程二人所用的时间,可得出两同学的速度大 小,再结合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可比较乙同学相对于甲同学的运动方向; (2)图中的 a 点表示两人通过路程相等,由此
19、分析其表示的含义。 【解答】解: (1)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 5s 时,甲同学运动 25m,乙车运动 25m10m15m; 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又因为两人同时向西行进, 故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向东运动; (2)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运动,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 0m 出 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 10m,两人相距的距离为 10m; 由图象可知,图中的 a 点表示两人路程相等,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即甲、乙相遇。 故答案为:东;甲乙相遇。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 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
20、而得出结论。 7中国古籍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 ,这是 对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 河岸 为参照物的。湖面 上的海鸥飞离湖面时, 海鸥在湖面所成的像大小 不变 ( “逐渐变大” 或 “不变” 或 “逐 渐变小” ) 。 【分析】 (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来讲的,这是物体运动 和静止的相对性。 舟运动, 一定选择一个和舟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 人不觉说明人是静止的, 一定选择一个和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解: (1)舟行,舟和河岸之
21、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河岸为参照物,舟是运动 的; 人不觉,人和船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人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舟行和人不觉都是相对参照物来讲的,没有参照物,不能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这是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海鸥在湖面所成的像, 是平面镜成像现象,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 海鸥飞离湖面时, 海鸥在湖面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相对性;河岸;不变。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及平面 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读懂“人在大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含义是解 答的基础。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共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共 4 小题)小
22、题) 8201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阅兵活动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如图 所示是 “直8B” 运输直升机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直8B” 运输直升机相对于国旗来说,是 静止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 。地面观众看“直 8B”运输直升机是 运动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 。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是 相对 的。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作标准的 物体叫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 性。 【解答】解: “直8B”运输直升机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飞过
23、天安门上空时, “直8B”运输直 升机与国旗的位置没有变化, “直8B”运输直升机相对于国旗来说,是静止; “直8B”运输直升机与地面观众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地面观众看“直8B”运输直 升机是运动的;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相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 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 论。 9一列车正以 54km/h 的速度由东向西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正好竖直下落 至地面。这一现象说明今天刮风的风向为 东
24、风,风速是 15 m/s。 【分析】 (1)速度单位换算关系是:1m/s3.6km/h;将列车的速度进行单位换算; (2)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正在由北向南行驶,乘客看到的雨正好竖直下落至地面是以列 车为参照物的,这说明雨与列车保持相对静止,运动快慢与方向都相同,根据以上分析 判断风向及风速。 【解答】解: (1)根据 1m/s3.6km/h 可得:54km/h15m/s; (2)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正在由东向西; 以列车为参照物雨竖直下落,雨与列车保持相对静止; 以地面为参照物雨向西运动,所以风向西刮,即刮东风;风速与车速相同。 故答案为:东;15。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单位换算、 参照物的
25、选取、 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与掌握, 难点是判断雨的运动状态,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 是不同的。 10 如图是 “神舟八号” 飞船与 “天官一号” 目标飞行器对接时的情景。 对接时 “神舟八号” 相对“天宫一号”的速度很 小 (选填: “大”或“小” ) ;对接后, “神舟八号”相对 “天官一号”是 静止的 (选填: “运动的”或“静止的” ) 。 【分析】两个高速飞行的航天器在对接时,必须保持相对速度很小,对接后一起运动, 其相对位置不再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 【解答】解:对接时,两个航天器之间必须保持相对较小的运动速度,这样才能便于操 作; 对接后,两个航
26、天器的相对位置不变,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一起飞行,因此是相对静止 的。 故答案为:小;静止的。 【点评】以最新的科技成果为研究对象,考查了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与静止,常见题目难 度不大。 11 如图小芳乘坐的是火车甲, 窗外看到的是火车乙, 以窗外的乙火车为参照物, 小芳是 运 动 的,如果以 火车甲 为参照物,小芳是静止的,物理学中把小芳运动的这种性质 称为运动的 相对性 。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与参照 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小芳乘坐的是火车甲,窗外看到的是火车乙,以窗外的乙火车为参照物
27、, 小芳和乙火车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小芳是运动的;而小芳和火车甲之间的位置并 没有发生变化,如果以火车甲为参照物,则小芳是静止的;物理学中把小芳运动的这种 性质称为运动的相对性。 故答案是:运动;火车甲;相对性。 【点评】由该题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 也是可能改变的。 四时间的估测(共四时间的估测(共 1 小题)小题) 12小明上学路上用了 15min,合 0.25 h,我校一节课的时间为 40min,合 2400 S。 【分析】本题根据时间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 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解答】解: 1minh,
28、15min15h0.25h; 1min60s,40min4060s2400s。 故答案为:0.25;2400。 【点评】物理量单位换算时,注意“先换后算”先换单位,再算结果。 五时间的测量(共五时间的测量(共 2 小题)小题) 13图中停表的读数为 200 s。 【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 数之和。 【解答】解:由图可知: 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在“3” 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3min;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
29、1s,指针在 20s 处,所以 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20s;即停表的读数为 3min20s200s。 故答案为:200。 【点评】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 簧测力计、 温度计等, 任何一种工具, 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 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 值即可。 14如图所示,秒表显示的时间是 188.3s 。 【分析】 (1)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 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30、 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3min;在秒 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1s,指针在 8.3s 处,所以秒针 指示的时间为 8.3s,即秒表的读数为 3min8s188.3s。 故答案为:188.3s。 【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 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 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六长度的估测(共六长度的估测(共 2 小题)小题) 15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 ,
31、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 7 倍。小 明同学穿 40 码的鞋子,鞋码与长度的换算关系是:鞋长(公式中鞋码单位 为码,鞋长单位为 cm) ,则小明的鞋长为 25 cm,小明的身高是 1.75 m。 【分析】根据题干中的长度关系,代入数值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40 码的鞋子,鞋长(公式中鞋码单位为码,鞋长单位为 cm) , 故鞋长为 25cm。 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 7 倍,故身高为 25cm7175cm1.75m。 故答案为:25;1.75。 【点评】结合对生活中长度的了解,运用题目中的关系式、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可解答 此题。 16填写适当的单位:教室高为 300 cm
32、 ;头发的直径为 65 m ;一元硬币的厚度为 0.0011 m 。 【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结合对生活实际的认识, 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教室的高度约 3m,即 300cm,故填 cm 符合实际; 头发的直径远小于 1mm,故填 65m 符合实际;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 1.1mm,即 0.0011m,故填 0.0011m 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cm;m;m 【点评】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 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 填入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 七长度的测量(共七长度的测量(共 3 小题)小题) 17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33、 1mm ,图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2.70 cm如图乙 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 min 48.7 s。 【分析】 (1)分度值是相邻两刻度线代表的数值;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 对齐,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读数时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 下一位;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 和。 【解答】解: (1)图甲刻度尺上,一个大格为 1cm,一个大格分为 10 个小格,则一个小格为 1mm, 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木块起始位置对齐的刻度线为 1.00cm,末端对齐的刻度线为 3.70cm,则木块的长度是 3.70cm
34、1.00cm2.70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在 “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3min;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1s,指针在 48.7s 处,所 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48.7s,即停表的读数为 3min48.7s。 故答案为:1mm;2.70;3;48.7。 【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 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 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
35、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18 如 图 甲 所 示 所 测 圆 柱 体 的 直 径 为 1.20 cm; 如 图 乙 所 示 的 时 间 为 92 s 【分析】 (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 0 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 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 0 刻度线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 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 和。 【解答】解: (1)图中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一个小格的长度是 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 度值为 0.1cm; 圆柱左侧与
36、 8.00cm 对齐, 右侧示数 9.20cm, 所以圆柱的直径为 L9.20cm 8.00cm1.20cm;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 和,由图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 0.5min,指针在 1min 和 2min 之间,靠近 2min;大盘的 分度值是 0.5s,而大盘指针在 32s,因此秒表读数为 1min32s92s。 故答案为:1.20;92。 【点评】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 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19 如 图 所 示 , 木 块 的 长 度 为 2.43 cm
37、 ; 该 刻 度 尺 的 分 度 值 是 1 mm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 0 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 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 0 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 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由图可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1mm,即刻度尺的分度 值为 1mm; 木块左端与 7.00cm 对齐,右端与 9.43cm 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L9.43cm7.00cm 2.43cm。 故答案为:2.43;1。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
38、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 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八刻度尺的使用(共八刻度尺的使用(共 2 小题)小题) 20如图所示,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是 乙 (选填“甲”或“乙” ) 图,物体的长度应读为 3.40 cm。 【分析】在对刻度尺进行读数时,应看清分度值,视线应与尺的末端刻度垂直,最终的 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由图可知,甲图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甲是错误的,乙 是正确的;图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其示数为 3.40cm。 故答案为:乙; 3.40。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
39、的正确使用与读数,是一道基础题。 21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 “B” ) , 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1.35 cm,小明还用同一把刻度尺的不同部位对该物体的 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记录为物体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减小误差 。 【分析】 (1)刻度尺的使用要注意其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 0 刻度线开始,读出末端 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 (2)在实验中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注意平均值中的小数位数应 该和给出数据中的小数位数相同。 【解答】解: (1)
40、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尺的刻线相垂直,由图可知 B 方法是正确的; 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即此刻度尺 的分度值位 1mm;物体左侧与 0 刻度线对齐,右侧与 1.35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1.35cm; (2)实验中把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是为了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B;1.35;减小误差。 【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 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 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九误
41、差及其减小方法(共九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共 2 小题)小题) 22如果说理论是物理的国王,那实验就是物理的王后;实验误差不可避免,但是减少误差 方法很多。例如选用精密测量工具;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改进实验方法, 提高测量技能 等。 【分析】减小误差的办法有: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 提高测量技能。 【解答】解: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可以减小,减小误差的办法有:选用精密的测量仪 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技能。 故答案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技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小误差的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3 测量
42、值 和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 避免 的。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可以减小,但不 能避免。 【解答】解:所谓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所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由于人的眼睛不能估得非常准,所以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 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避 免的。 故答案为:测量值;真实值;避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错误与误差的区别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一十速度与物体运动(共一十
43、速度与物体运动(共 2 小题)小题) 24课外活动中,用闪光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相机每隔 0.2s 曝光一次,小 明所在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先变大后 不变 (选填“不变” 、 “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 ) 。纸锥下落到 B 点的速度为 40 cm/s。 【分析】 (1)从照片中两个纸锥之间的间距判断物体运动快慢,间距越大,速度越快; (2)刻度尺读出 AB 之间的距离,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利用 v计算速 度的大小。 【解答】解: (1)由图可知,纸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 大后不变; (2
44、) 由图可知,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 则 A、 B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 36.0cm20.0cm 16.0cm,A、B 间的时间为 0.4s, 在 A、B 间纸锥的速度(即下落到 B 点的速度) :v40cm/s。 故答案为:先变大后不变;40。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快慢的比较、刻度尺的读数、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关键是知 道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5 速度 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辆汽车运动时的速度是 14 米/秒,读作 14 米每秒 ,它的物理意义是汽车 1 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14 米 。 【分析】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其物理意义是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
45、程。 【解答】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辆汽车运动时的速度是 14 米/秒,读作 14 米每秒,表示汽车 1 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14 米。 故答案为:速度;米每秒;1 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14 米。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概念、单位读法,速度单位表示的物理意义,属于基础知识考 查。 一十一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共一十一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共 2 小题)小题) 26 甲、 乙两人同时、 同地向东运动。 他们运动的路程 s 和时间 t 的关系如图 4 所示。 则甲、 乙两人的速度之比 v甲:v乙 6:1 ;5s 之后两人相距 25 m以甲为参照物,乙 向西运动 (选填“静止” “向东运动”或
46、“向西运动” ) 。 【分析】 (1)根据图象判断出甲、乙两人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读出一组数据,根据 v 求出两人的速度,然后得出速度之比; (2)由题意可知,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根据 svt 求出 5s 之后两人的距 离,然后比较两人的速度得出以甲为参照物时乙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 (1)由图象可知,甲、乙的 st 图象均为过原点的斜直线,则甲、乙两人均做匀速直线 运动, 由图象知,t甲3s 时 s甲18m,t乙10s 时 s乙10m, 则 v甲6m/s,v乙1m/s, 所以,v甲:v乙6m/s:1m/s6:1; (2)因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 所以,5s 之后两人相距:
47、 s(v甲v乙)t(6m/s1m/s)5s25m; 由 v甲v乙可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故答案为:6:1; 25; 向西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是关键。 27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 0.5s。在某次试 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 72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 车停止,行驶距离 35m,则经过 10 m 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 驾车,同样以 72km/h 的速度在同样的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 离 49m,此时志愿者的
48、刹车反应时间是 1.2 s。 【分析】 (1)知道汽车行驶的速度和反应时间,根据 svt 求出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减速的 距离,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减去反应过程中的距离即为刹车时的距离; (2)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且汽车速度不变时,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减速的距离等于发现 情况到汽车停止距离减去刹车时的距离,根据 t求出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 【解答】解: (1)汽车行驶的速度: v72km/h20m/s, 由 v可得,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减速的距离: s1vt120m/s0.5s10m; 则汽车开始减速到停下来的距离: s2ss135m10m25m; (2)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且汽车速度不变时,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减速的距离: s3ss249m25m24m, 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 t21.2s。 故答案为:10;1.2。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要注意汽车速度不变时刹车过程中的运动距 离不变。 一十二速度的计算(共一十二速度的计算(共 3 小题)小题) 28如图所示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