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 -2020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学年第二学期高三 5 月调研月调研语文语文试题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在常人的意念中,时间是_的,我们人人都有一颗听时心。我们早已习惯于过去、现在、未来一 维延伸的秩序,感受冬去春来、阴惨阳舒的四季流变,_于日月相替、朝昏相参的生命过程。正因这 种意念_,所以人们很容易被时间所驱使、所碾压,成为时间的奴隶。 A无可置辩 徘徊 根深蒂固 B无可置疑 徘徊 坚如磐石 C无可置辩 徜徉 坚如磐石 D无可置疑 徜徉 根深蒂固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2、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 草。_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印,登峰造极。 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 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 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 从头至尾,一气呵成 一点一拂皆有情趣 又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于虚真 A B C D 3、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C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D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4、下列与“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以现在为渊源”一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3
3、分) A一拉动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B现在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坦然面对未来。 C一个时代的思潮,不单纯只由这个时代而产生。 D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已经发生的就让它过去。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 曾巩 公讳益,字舜良。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 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 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 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 其然,干没无所忌。
4、 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部中肃然。诸豪大吏见公皆侧 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去,知新繁县。县有宿 奸数人,公 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 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 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 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 狱,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 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
5、有余,遂以无 事。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父卫尉府君忧,服除,通判江 宁府,改都官员外郎。 宝元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官,享年四十六。 吾尝闻乡里长老言,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 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 吾所书是也,其大可知。则家行最笃已,先人尝从公游,其言亦然。而吾又与其子安石友,故得知公事最 详。其将葬也,遂为之铭。 (选自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有删减) 5、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吏乘 其然 乘
6、:趁着 B县有宿 奸数人 宿:平素 C即日断 流之 断:禁绝 D然狱 讼最多 狱:案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氏的祖先是太原人,家族很早就迁往外地。王公年轻时,当地人很轻视他,等到看了他做的事, 都十分敬畏佩服。 B王公担任建安主簿时,他督缴赋税不逼迫贫苦百姓,建安人特别喜爱王公,有一次他生病,全县 人为他祭神祈福。 C王公任临江军判官一职时,军中有很多豪强大族,他们肆意放纵,为非作歹。王公到任后,拷打 责罚,使得他们不能有所放纵。 D王公执掌韶州之际,端正作风,为政以德,及时消除兵变隐患,凭借自己的才能从容治理,于是 地方安定无事。 7、将下列语句
7、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5 分) (2)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吾所书是也,其大可知。(5 分) 8、请依据选文第五小节,概括作者“为之铭”的原因。(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910 题。 初出真州泛大江作 欧阳修 孤舟日日去无穷,行色苍茫杳霭中。山浦转帆迷向背,夜江看斗辨西东。 滮 田渐下云间雁,霜日初丹水上枫。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 【注】该诗作于作者贬官夷陵的路途中。水流的样子。 9、请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5 分) 10、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
8、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舞幽壑之潜蛟,_。(苏轼赤壁赋) (2) 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3)淇则有岸,_。(诗经氓) (4) _,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夜深忽梦少年事,_。(白居易琵琶行) (6) _,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7)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_。(论语) (8)丛菊两开他日泪,_。(杜甫秋兴八首)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 1214 题 攀登者 阿来 一九六年五月。 凌晨四点。狂风稍息,光线昏暗。 三个人沿着山脊向上摸索前行。暗淡的
9、星光照出隐隐约约的山峰坡面。 王五洲说:“再坚持一下,从第二台阶上来都四个多小时了,应该快到了。” 曲松林:“我要准备摄影机了。” 多杰贡布:“天这么黑,人都看不见,机器看得见吗?” 曲松林还是从背包里拿出摄影机,再重新把背包背上。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用去了好几分钟时间。 前面两个人冻得瑟瑟发抖。曲松林终于又迈开了步伐。他终于和前面两个人站在了一起。 王五洲抖抖结组绳,重新迈开了步子。多杰贡布紧紧跟随。他必须跟得很紧,他的眼睛因为雪盲,看 不清路。他必须让自己听得见王五洲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呼吸。 曲松林站住,打开摄影机。镜头前一片模糊。影影绰绰的雪坡,两个挣扎着前行的模糊身影。曲松林 操纵摄影机
10、时,放下了冰镐,这使他的身体失去了支撑。当他重新迈开步子时,趔趄一下,身体倒地,他 惊呼一声,顺着冰坡迅速下滑。 王五洲听到这声惊呼,下意识地把冰镐猛一下插进身前的冰雪中,并将整个身体扑了上去。 曲松林继续下滑,绷直的结组绳猛然一顿,王五洲手下的冰镐险些被拔了出来。 多杰贡布也被绳子拉倒。他倒下时,奋力扑在了王五洲身上,两个人的体重,才使松动的冰镐又插回 了地面。 曲松林一只手紧抓着摄影机,头冲下挂在悬崖边缘。 上面传来喊声:“抓紧绳子,不要松手!” 曲松林嘶哑着嗓子:“把摄影机拉上去,不要管我了!” “不行,老曲,坚持住!” “我不行了。你们两个定要上去啊!” 上面没有回音,似乎默认了他的决
11、定。 但结组绳紧紧地绷着,曲松林一手紧抓摄影机,另一只手试图解开拴在腰间的结组绳,却怎么也解不 开。何况,要是绳结解开,摄影机也会同他一起坠落深谷。 “曲松林!曲松林!”上面又传来了喊声。 曲松林的声音都带上了哭腔:“想死都不行啊!你们拉吧。” 他横着身子,奋力用脚上的冰爪踢开冰面,找到一个支撑点,把倒悬的身子正了过来。 曲松林松了一口气:“好了,你们拉吧。” 但是,无论上面怎么用力,绳子都纹丝不动。曲松林也感觉不到一点点上升的力量。 王五洲让多杰贡布把稳冰锥,自己顺着绳索,在冰坡上摸索而下。原来,是保护绳深深地嵌入一道岩 缝中,紧紧卡住了。王五洲试图把绳索从岩缝中拉起来,但没有丝毫作用。 曲
12、松林绝望地闭上眼睛。 一条绳子从上面悬垂下来,在曲松林面前摇摆。 曲松林试图把摄影机绑上,一只手不行,但悬坠在半空中的他又无法腾出两只手来。 王五洲:“老曲,抓住绳子!” 曲松林:“摄影机怎么办?” 王五洲沉默。 曲松林:“你快想个办法!” 王五洲:“人重要还是机器重要?!” 曲松林用尽力气用脚在陡峭的冰面上又踢出一个支点,支撑着身体尽力向上。终于接近了王五洲。他 把摄影机推到王五洲手边,王五洲不接。王五洲把绳子递到他手上。 曲松林:“队长说过,摄影机就是性命我们要用摄影机证明中国人登上了峰顶。” 王五洲:“没有人,怎么登上峰顶?老曲,十几个人冲顶,死的死、伤的伤,眼下就剩我们三个人了, 不上
13、去,对不起他们啊!” 曲松林:“为这机器,已经牺牲一个同志了!” 王五洲:“多一个人,就多一分登顶的希望。我是代理队长,我命令你扔掉机器!” 曲松林松手,腾出手来抓住绳索,摄影机从他手上滑落坠下了深谷。机器下落,和山壁碰撞,发出巨 大的回响。 王五洲:“曲松林!曲松林!” 曲松林在下面声音微弱:“摄影机掉下去了。” 当他脱离危险时,三个人都倒在了山脊上什么话都没有,只有粗重无比的喘息。 王五洲翻身起来,摸索着检查了曲松林腰间的绳子,又手持着冰镐继续前进了。 好一阵艰难的攀登,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的他们只是在机械地挪动脚步。 终于,王五洲一脚踏空,上坡的路从脚下消失了。他摔倒了,摔在山的另一边。
14、“下坡?怎么下坡了?”王五洲躺在地上问。 多杰贡布和曲松林也都爬上了峰顶。那就是一块两米见方的冰雪地面。两个人跪在地上,伸出手向着 四面摸索。确实,每一面都是下坡再没有往上的地方了。 两个人把跌在峰顶另一边的王五洲拉回到峰顶上。 他们都拉下氧气面罩。 “真的上来了?” “真的上来了!” “我们登顶成功了?” “我们登顶成功了!” 三个人拥抱到一起。臃肿的登山服、背上的登山包和氧气瓶并不能让他们真正完成拥抱的动作。 虽然没有人会看见,甚至星光稀薄的天空也不能看见,但他们仍然展开了五星红旗。风中,旗帜猎猎 振动,三个人齐声呼喊:“万岁!祖国万岁!”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
15、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交代攀登珠峰的具体时间,说明这个时间具有重要意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曲松林不断提及“摄影机”,并为保护“摄影机”而不惜牺牲生命,因为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个人 荣誉高于生命。 C曲松林脱离危险后,三个人都倒在山脊上,什么话都没有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更能让读者感受 到攀登者经历生死后的复杂心情。 D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星光,形成了呼应关系,但是作用和意义并不相同,引人深思。 13、文中画线语句富有特色,请分析其表达效果。(6 分) 14、小说以“攀登者”为题,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
16、 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 詹石窗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当然,太 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 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 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 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 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 上帝,亲载未
17、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秦汉以来,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退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增加新内容。尤其是从 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 “爆竹”“桃符”“门神”等。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 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 时避凶迎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 水”崇拜的
18、“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 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 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 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比如,在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 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吕氏春秋本生说:“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 也。”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物。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 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
19、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 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 从生存角度讲, 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 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 而且付诸行动。 吕 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 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 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 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 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 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是说: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
20、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 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人之所以重视“立春”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对生活具 有重要的意义。 B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的天子率领大臣举行迎春、躬耕等春节礼俗,根本原因是万物是衣食 父母,人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 C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随着桃符、爆竹的流 行,在民间扎下了根。 D春节礼俗在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依旧有利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 国家治理。 16、下列关于原文内
21、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引经据典、脉络分明,论述了春节礼俗的变迁及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并指出其对 当下具有现实意义。 B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岁旦”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增加,是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退化的主要原 因。 C人们在春节时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等习俗表现,主要是表达人们避凶迎祥,延续幸福生活的 渴望。 D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却 是客观存在的。 17、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春节礼俗蕴含的文化精神。(6 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820 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数字经
22、济具有强渗透性和融合性,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形成数字经济条 件下的新型实体经济形态,发展就有了新动能。白酒是四川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泸州老窖厂区,工厂 对关键环节的指标和参数进行分析,实现了智能化拌和、上甑,推动生产智能化、摘酒自动化,减轻了员 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四川,不只白酒,网约车、共享单车、外卖平台等新兴业态,都通过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川作为全国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始终紧跟信息技术步伐。围绕高质量发展,提出着力构建 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 5 个万亿元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
23、的“5 1”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就是要发挥这个“1”的撬动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 合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数字潮起 川蜀潮生,光明日报2019 年 11 月 19 日) 材料三: 当前,网络购物、在线外卖、手机支付等数字化消费场景,已像柴米油盐一样,进入老百姓日常生活; 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等数字化融合场景,持续产生着“化学反应”,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是 大势所趋,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中国作为世界网络大国和数字经济大国,更加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24、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 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要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出产业互联网、 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数字化产业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站上数字化高地。 5G 通信将打破信息传输的带宽限制,数字技术的驱动引领效应将更加明显,数字经济将不断开辟新 赛道。积极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发挥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的优势,不断提高数字技术研发 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就会更加强劲。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人民日报2019 年 10 月 21 日) 材料四: 当前,数字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如火如茶。工业和信
25、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 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层面,需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稳步提升对通信网络建设以及大 数据、人工智能、5G 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要高标准、高起点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积 极构建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高数字资源的交互效果,为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 字化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要采取更多措施、投入更多资源,加快中西部欠发达省份特别是“三区 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发展数字经济,人才是关键。需着眼长远,通过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中心等大力培养数字经济专业 化人才,重点突出对人才原创性、基础性技术研发能力的培
26、养,着力打造一批基础理论功底深厚、研发技 术过硬的数字经济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 (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的现实路径,经济日报2020 年 02 月 18 日)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 2014 年到 2018 年的五年里,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占 GDP 比重也在持 续上升。 B数字经济发展规模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关性。东北、西经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一 定程度上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C数字经济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助力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D中国将通过发展 5G 通信,积极抓住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
27、,不断提高数字技术发能力和 产业创新能力。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8 年,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规模远大于其他地区,珠三角地区次之,这两个地区数字经济总量 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一半以上。 B在四川,数字经济将白酒,网约车、共享单车、外卖平台等新兴业态,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催 生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C中国作为世界数字经济大国,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 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D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到位导致“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 进程缓慢。 20、我国在数字经济的发展方面已取得的
28、成绩有哪些?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6 分) 八,作文(7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柔弱,不是台前装扮得强大,退回幕后出汗。柔弱是种敬慕的心情,是种静聆的姿态唯其柔弱而 犹勇敢,才显出生命的尊严。 对这段话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92019- -20202020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学年第二学期高三 5 5 月调研语文试题月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解析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在常人的意念中,时间是_的,我们
29、人人都有一颗听时心。我们早已习惯于过去、现在、未来一 维延伸的秩序,感受冬去春来、阴惨阳舒的四季流变,_于日月相替、朝昏相参的生命过程。正因这 种意念_,所以人们很容易被时间所驱使、所碾压,成为时间的奴隶。 A无可置辩 徘徊 根深蒂固 B无可置疑 徘徊 坚如磐石 C无可置辩 徜徉 坚如磐石 D无可置疑 徜徉 根深蒂固 D 无可置辩,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表示确凿无疑。无可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 怀疑的。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徜徉, 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
30、 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 草。_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印,登峰造极。 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 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 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 从头至尾,一气呵成 一点一拂皆有情趣 又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于虚真 A B C D B (为领起句,紧承上文,承,后文阐释的“点画”。) 3、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B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C东风又作无情计,艳
31、粉娇红吹满地 D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C (拟人,其他均为比喻。) 4、下列与“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以现在为渊源”一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3 分) A一拉动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B现在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坦然面对未来。 C一个时代的思潮,不单纯只由这个时代而产生。 D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已经发生的就让它过去。 A (B、D 只解释了一方面,C“思潮”缩小了范围。)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 曾巩 公讳益,字舜良。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
32、。 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 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 王氏的祖先是太原人,家族很早就迁往外地,如今在抚州的临川安家。公名益,字舜良。祥符八年王 益参加科举考中进士,起初担任建安主簿一职。王公当时还年轻,当地人很轻视他,等到看了他做的事, 才都十分敬畏佩服。他督查赋税,不曾逼迫贫苦百姓。有时也有拷打责罚,只是针对强横凶狠的官吏罢了。 因此建安人特别喜爱王公。有一次他生病了,全县人为他祭神祈福。 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 其然,干没无所忌。 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
33、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部中肃然。诸豪大吏见公皆侧 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去,知新繁县。县有宿 奸数人,公 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后来王公)改任临江军判官一职。军中有很多豪强大族,他们依仗财力肆意放纵,为非作歹。而知 州也(因为)有所依仗而行不法之事,下面的官吏趁这样的情势,无所顾忌地侵吞他人财物。王公到任后, 用道义纠正了知州的做法, 使得他不能有所放纵, 以此让官吏们有所明晓有所畏惧, 使他们不敢有所动作。 没多久,临江军上下秩序井然。豪强大官们见到王公都不敢正视他,以至于用轻蔑的言词评价他:“这个 人是不能欺侮
34、的。”最终无可奈何,采用其他办法将他排挤出临江军。 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 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 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 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 狱,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 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 事。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父卫尉府君忧,服除,通判江 宁府,改都官员外郎。 王公后来回去管理韶州,改任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属县
35、翁源一带虎多为患,王公让当地属员 捕捉。县令想要献媚于王公,说老虎自己死了五只,用车将它们运到州府,献给王公以此歌颂他。王公让 他们把老虎抬回去,说:“为政之道在于德行而不在于歪门邪道。”韶州有驻兵五百人,接替的士卒久久 不到,他们想谋划发动兵变。事情暴露,全郡人都很惊恐。王公镇定自若,只逮捕了那五个首领,当天就 判决流放了他们。有人主张将他们关入监狱,王公没有听。不久就听他们的同伙说:“如果这五个人被捕 入狱,当夜我们就要去劫狱。”这之后众人方才钦服。韶州位于南方,虽说是个小地方,但案件诉讼最多, 号称难以治理。王公凭自己的才能治理得从从容容,于是地方无事。他又趁百姓空闲的时候,让他们整理
36、营驿,给街巷集市作好标记,让它们都能够长久地为后人带来便利。(后来)他返回家乡为父守丧,守丧 期满后,改任江宁府通判,又改任都官员外郎。 宝元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官,享年四十六。 宝元元年二月二十三日因病死于任上,享年四十六岁。 吾尝闻乡里长老言,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 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 吾所书是也,其大可知。则家行最笃已,先人尝从公游,其言亦然。而吾又与其子安石友,故得知公事最 详。其将葬也,遂为之铭。 (选自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有删减) 我曾经听乡里年纪
37、大的人说,王公为人洒脱,胸怀大志。在外面遇到事情总是果敢决断,英武不屈。 等回到家里,敛容谦恭,对父母恪尽孝道,对族人奉行友爱,曲意迁就,顺从遵奉,一概用感恩之心来约 束自己。他目前的职位不能让他的抱负完全施展出来,所以在家外所表现的,只是小部分(才能)罢了, 现在我写的这些内容, 可了解他的主要品行。 那么家内的行为最可信了, 我的父亲曾经跟随王公外出求学, 他说的也是这样。而我又与他的儿子王安石是朋友,因此得知王公的事情最详实。他将要下葬,于是为他 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5、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吏乘 其然 乘:趁着 B县有宿 奸数人 宿:平素 C即日断 流
38、之 断:禁绝 D然狱 讼最多 狱:案件 C 判决(此处断流,指判决流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氏的祖先是太原人,家族很早就迁往外地。王公年轻时,当地人很轻视他,等到看了他做的事, 都十分敬畏佩服。 B王公担任建安主簿时,他督缴赋税不逼迫贫苦百姓,建安人特别喜爱王公,有一次他生病,全县 人为他祭神祈福。 C王公任临江军判官一职时,军中有很多豪强大族,他们肆意放纵,为非作歹。王公到任后,拷打 责罚,使得他们不能有所放纵。 D王公执掌韶州之际,端正作风,为政以德,及时消除兵变隐患,凭借自己的才能从容治理,于是 地方安定无事。 C 故意曲解,没有拷打责罚。
39、 7、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5 分) (他)又趁百姓空闲的时候,让他们整理营驿,给街巷集市作好标记,让它们都能够长久地为后人带 来便利。 (每句 1 分,补充主语 1 分) (2)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吾所书是也,其大可知。(5 分) 他目前的职位不能满足自己的心愿,所以在外做官所施行的方法,只是体现在小的方面罢了,现在我 写的这些内容,他大的方面就可以知晓了。 (每句 1 分) 8、请依据选文第五小节,概括作者“为之铭”的原因。(4 分) (1)为人胸怀大志、做事果断 (2)恪尽孝道,友
40、爱族人 (3)让人全面了解他 (4)先人及我与王氏皆有往来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910 题。 初出真州泛大江作 欧阳修 孤舟日日去无穷,行色苍茫杳霭中。山浦转帆迷向背,夜江看斗辨西东。 滮 田渐下云间雁,霜日初丹水上枫。莼菜鲈鱼方有味,远来犹喜及秋风。 【注】该诗作于作者贬官夷陵的路途中。水流的样子。 9、请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5 分) 选取典型景物(意象),描写大江的特有景色; 写景富有层次,远近结合,高低有序。从写“山浦”转到“大江”从写“誘田”到“霜日”等。 色彩丰富,白帆、黑夜、明星、丹枫等富有画面感; 寓情于景,把作者羁旅中的冷清与孤寂寓于景
41、物之。 评分建议:1 点 1 分,2 点 3 分,3 点 5 分,意思对即可。 10、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 分) 从夜里迷失方向的孤寂、迷惘,到观赏水田飞雁、秋日红枫的欣喜,再通过借用典故表现人生的开朗 豁达。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舞幽壑之潜蛟,_。(苏轼赤壁赋) (2) 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3)淇则有岸,_。(诗经氓) (4) _,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夜深忽梦少年事,_。(白居易琵琶行) (6) _,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7)
42、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_。(论语) (8)丛菊两开他日泪,_。(杜甫秋兴八首) (1)泣孤舟之嫠妇 (2)连峰去天不盈尺 (3)隰则有泮 (4)俄顷风定云墨色 (5)梦啼妆泪红阑干 (6)日星隐曜 (7)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8)孤舟一系故园心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 1214 题 攀登者 阿来 一九六年五月。 凌晨四点。狂风稍息,光线昏暗。 三个人沿着山脊向上摸索前行。暗淡的星光照出隐隐约约的山峰坡面。 王五洲说:“再坚持一下,从第二台阶上来都四个多小时了,应该快到了。” 曲松林:“我要准备摄影机了。” 多杰贡布:“天这么黑,人都看不见,机器看得见吗?” 曲松林还
43、是从背包里拿出摄影机,再重新把背包背上。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用去了好几分钟时间。 前面两个人冻得瑟瑟发抖。曲松林终于又迈开了步伐。他终于和前面两个人站在了一起。 王五洲抖抖结组绳,重新迈开了步子。多杰贡布紧紧跟随。他必须跟得很紧,他的眼睛因为雪盲,看 不清路。他必须让自己听得见王五洲的脚步声和粗重的呼吸。 曲松林站住,打开摄影机。镜头前一片模糊。影影绰绰的雪坡,两个挣扎着前行的模糊身影。曲松林 操纵摄影机时,放下了冰镐,这使他的身体失去了支撑。当他重新迈开步子时,趔趄一下,身体倒地,他 惊呼一声,顺着冰坡迅速下滑。 王五洲听到这声惊呼,下意识地把冰镐猛一下插进身前的冰雪中,并将整个身体扑了上去
44、。 曲松林继续下滑,绷直的结组绳猛然一顿,王五洲手下的冰镐险些被拔了出来。 多杰贡布也被绳子拉倒。他倒下时,奋力扑在了王五洲身上,两个人的体重,才使松动的冰镐又插回 了地面。 曲松林一只手紧抓着摄影机,头冲下挂在悬崖边缘。 上面传来喊声:“抓紧绳子,不要松手!” 曲松林嘶哑着嗓子:“把摄影机拉上去,不要管我了!” “不行,老曲,坚持住!” “我不行了。你们两个定要上去啊!” 上面没有回音,似乎默认了他的决定。 但结组绳紧紧地绷着,曲松林一手紧抓摄影机,另一只手试图解开拴在腰间的结组绳,却怎么也解不 开。何况,要是绳结解开,摄影机也会同他一起坠落深谷。 “曲松林!曲松林!”上面又传来了喊声。 曲
45、松林的声音都带上了哭腔:“想死都不行啊!你们拉吧。” 他横着身子,奋力用脚上的冰爪踢开冰面,找到一个支撑点,把倒悬的身子正了过来。 曲松林松了一口气:“好了,你们拉吧。” 但是,无论上面怎么用力,绳子都纹丝不动。曲松林也感觉不到一点点上升的力量。 王五洲让多杰贡布把稳冰锥,自己顺着绳索,在冰坡上摸索而下。原来,是保护绳深深地嵌入一道岩 缝中,紧紧卡住了。王五洲试图把绳索从岩缝中拉起来,但没有丝毫作用。 曲松林绝望地闭上眼睛。 一条绳子从上面悬垂下来,在曲松林面前摇摆。 曲松林试图把摄影机绑上,一只手不行,但悬坠在半空中的他又无法腾出两只手来。 王五洲:“老曲,抓住绳子!” 曲松林:“摄影机怎么
46、办?” 王五洲沉默。 曲松林:“你快想个办法!” 王五洲:“人重要还是机器重要?!” 曲松林用尽力气用脚在陡峭的冰面上又踢出一个支点,支撑着身体尽力向上。终于接近了王五洲。他 把摄影机推到王五洲手边,王五洲不接。王五洲把绳子递到他手上。 曲松林:“队长说过,摄影机就是性命我们要用摄影机证明中国人登上了峰顶。” 王五洲:“没有人,怎么登上峰顶?老曲,十几个人冲顶,死的死、伤的伤,眼下就剩我们三个人了, 不上去,对不起他们啊!” 曲松林:“为这机器,已经牺牲一个同志了!” 王五洲:“多一个人,就多一分登顶的希望。我是代理队长,我命令你扔掉机器!” 曲松林松手,腾出手来抓住绳索,摄影机从他手上滑落坠
47、下了深谷。机器下落,和山壁碰撞,发出巨 大的回响。 王五洲:“曲松林!曲松林!” 曲松林在下面声音微弱:“摄影机掉下去了。” 当他脱离危险时,三个人都倒在了山脊上什么话都没有,只有粗重无比的喘息。 王五洲翻身起来,摸索着检查了曲松林腰间的绳子,又手持着冰镐继续前进了。 好一阵艰难的攀登,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的他们只是在机械地挪动脚步。 终于,王五洲一脚踏空,上坡的路从脚下消失了。他摔倒了,摔在山的另一边。 “下坡?怎么下坡了?”王五洲躺在地上问。 多杰贡布和曲松林也都爬上了峰顶。那就是一块两米见方的冰雪地面。两个人跪在地上,伸出手向着 四面摸索。确实,每一面都是下坡再没有往上的地方了。 两个人把跌在峰顶另一边的王五洲拉回到峰顶上。 他们都拉下氧气面罩。 “真的上来了?” “真的上来了!” “我们登顶成功了?” “我们登顶成功了!” 三个人拥抱到一起。臃肿的登山服、背上的登山包和氧气瓶并不能让他们真正完成拥抱的动作。 虽然没有人会看见,甚至星光稀薄的天空也不能看见,但他们仍然展开了五星红旗。风中,旗帜猎猎 振动,三个人齐声呼喊:“万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