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温的平衡体温的平衡 学考达标 知识点一 体温的相对稳定和人体的产热散热 1下列有关体温相对稳定及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就是测量口腔的温度 B个体之间的体温存在差异,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 1 C就体温来讲,儿童成年人男性 D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对人体是有益的 答案 D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B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和内脏,安静状态下的产热器官是内脏 C人体产热的 90%以上经皮肤散发到外界 D皮肤散热的方式包括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 答案 B 3人体体温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是( ) A适应较低环境温度的能
2、力强 B适应高温的能力强 C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 D37 是高于一般环境的温度,能大幅度促进新陈代谢速率 答案 C 知识点二 体温的调节和调节障碍 4在寒冷条件下,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产热量一定高于散热量 B下丘脑不仅是体温调节中枢,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D效应器有皮肤血管、骨骼肌等 答案 D 解析 在寒冷环境中,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尽量地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此时的 产热量和散热量几乎相等,A 错误;下丘脑是体温的调节中枢,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B 错误;寒冷环境中为增强新陈代谢,人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C
3、错误;效应 器有皮肤血管和骨骼肌等,D 正确。 5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中 B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处于寒冷环境中,人的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增加 D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是汗腺分泌减少,降低新陈代谢 答案 C 解析 人体的外周温度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内脏中,中枢温度感受器存在于脊髓、脑 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等部位;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人在炎热环境中,皮肤汗腺分 泌增加,血管舒张,皮肤的血流量增加,从而使散热量增加。 6某同学感冒发热 39 ,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 A呼
4、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 ATP 大量积累 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 Na 浓度降低 C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D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答案 C 解析 细胞中 ATP 不能大量积累,发热是因为机体代谢加强,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使得体温 上升,糖原合成减弱。此时汗液会分泌减少,尿量也会减少。 高考提能 7冬季来临,人们在匆匆换上冬装的同时,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A体温下降,酶的活性下降 B人们的产热量远远高于散热量 C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D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 答案 C 解析 在外界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人主要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
5、维持体温的恒定,比如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流经体表的血量减少,从而减少散热。另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分泌量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但总的来说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 8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 25 降到 5 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加、增加、减少 B减少、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增加 D增加、增加、增加 答案 A 解析 人所处的环境温度降低,对冷刺激敏感的温度感受器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细胞 代谢增强,产热增加,耗氧量增加。在寒冷环境中,排汗减少,尿量增加,抗利尿激素减少。 9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 a 时
6、 刻,室内温度由 15 突升至 40 ,在 b 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 a 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 B在 ab 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 ab 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 bc 段时间内高 D在 bc 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答案 D 解析 在 a 时刻,室内温度由 15 突升至 40 ,外界环境温度变高,皮肤血管会舒张,单 位时间血流量变大;在 ab 段时间内,人体仍然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人体内酶的活性不变;在 bc 段时间内,外界环境温度低,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进人体代谢,多产
7、热,以维持 体温恒定。 10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B时间 t1t2,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 C时间 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 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答案 D 解析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来维持体 温恒定,A 正确;人体体温恒定,正常情况下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时间 t3后产热量也是等于 散热量,D 错误。 11下图为寒冷条件下,人体皮肤结构与生理变化解剖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体内产热量将_,产生的热量增加的部分主要来自_。 (
8、2)在此环境中, 皮肤血管_, 汗腺_, 以减少_。 (3)写出在此条件下,皮肤血管产生变化的反射弧:_ _。 (4) 参 与 该 过 程 调 节 的 激 素 为 _ , 其 生 理 作 用 为 _。 答案 (1)增加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2)2 收缩 3 分泌减少 热量散失 (3)对冷敏感的 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交感)神经皮肤血管收缩 (4)肾上腺素 使代谢活动加强,增加产热 解析 人体在寒冷时,皮肤的反应为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活动减弱。参与体温调节的激 素主要为肾上腺素,可以使代谢活动加强,增加产热。 12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
9、弧的各种环节上看,和属于_,属于_,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_。 (2)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会_,同时骨骼肌会_,在肾上腺素的作用 下,人体的代谢活动_,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 (3)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 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是以_调节为主。 (4)人体的体温之所以保持相对恒定,是_和_两个过程相对平衡的结果。 答案 (1)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下丘脑 (2)收缩 不自主战栗 加强 (3)神经 (4)产热 散热 解析 、是连接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之间的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下丘脑。 个性拓展 13小白鼠是恒温动物,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如果破坏了小白鼠的下丘脑,它就不再有
10、维 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 (1)这个实验说明了_, 本 实验的对照是_。 (2)正常小白鼠的体温调节类型和图中所示的_相同。 (3)研究者确定实验动物体温是否相对稳定的方法是_。 若研究者 要对实验鼠被破坏下丘脑之前 24 h 和破坏下丘脑之后 24 h 的体温分别进行测量记录(测量间 隔时间为 4 h),请你为该实验设计一个合理的体温记录表。 (4)若研究者仅根据一只小白鼠实验的结果便得出了前面的结论,你认为该结论可靠吗?为什 么? _ _ _。 (5)有人认为脊髓也参与了体温调节,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实验并简要说明。 _ _ _。 答案 (1)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实验前动物的
11、状态(或小白鼠被破坏下丘脑之前的 状态) (2)甲 (3)多次等时间间隔测量动物体温 记录表如下: 测量时间 (间隔 4 h)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处理前小白 鼠体温 处理后小白 鼠体温 (4)不可靠。因为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若均得到相同的结果,上述结 论才具有说服力 (5)另取几只小白鼠,分别只破坏脊髓,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稳定 解析 本题是一道自身前后对照实验题,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随着环境温度 的降低,小白鼠机体为了维持体温,会通过增加耗氧量,加快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来增加产 热量,这个过程是在下丘脑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下完成的。因此,小白鼠的下丘脑被破坏以后 就失去了这一调节功能。由此也证明了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本实验以多次等时间间隔 测量动物体温来作为体温是否相对稳定的依据,遵循了科学性原则,使得到的结论更具有说 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