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461.50KB ,
资源ID:134748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347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巢湖一中、合肥八中、淮南二中等高中十校联盟2018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巢湖一中、合肥八中、淮南二中等高中十校联盟2018届高三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1、安徽省巢湖一中、合肥八中、淮南二中等高中十校联盟安徽省巢湖一中、合肥八中、淮南二中等高中十校联盟 20182018 届高三摸届高三摸 底考试生物试题底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内四种重要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蛋亡质:所有成熟细胞内都能合成的含氮有机物 B. DNA: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也是能源物质 C. 水:代谢活跃的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较高 D. 无机盐:在细胞内含量少且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能合成含氮有机物,A 项错误;DNA 仅是细胞内的遗传 物质,不是能源物质,B项错误;自由水含量较多

2、,有利于物质的运输,细胞代谢活跃,C 项正确;大多数 无机盐在细胞内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项错误。 2.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含有 DNA B. 都能产生 ATP C. 都能产生H D. 都存在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 【答案】D 【解析】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 DNA,A 项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二者 都能产生 ATP,都能产生H,B项、C项正确;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不存在叶绿体,D项错误。 3.如图所示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或运出有关物质的图解, 其中钠泵是一种载体, 能逆浓度梯度运输钠钾离子。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

3、的是 A. 细胞膜上运输同一种物质的载体相同 B. 细胞膜上同一种载体运输的物质可能不同 C. 钠泵运输 Na +和 K+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D. 细胞呼吸强度对需要载体的跨膜运输都有影响 【答案】B 【解析】 据图可知,细胞膜上有两种运输 Na+的载体,A项错误;细胞膜上同一种载体可运输 Na+和氨基酸,B项正 确;钠泵逆浓度梯度运输钠钾离子,需要消耗能量,C 项错误;细胞呼吸强度对需要载体的被动运输没有影 响,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K+主要分布在细胞内,进而根据图中信息理解葡 萄糖和氨基酸借助 Na+的顺浓度运输进入细胞内,属于协助扩散方式。 4

4、.下列关于酶和 ATP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都属于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 C. 细胞内酶和 ATP 的合成场所相同 D. 细胞内 ATP 的水解需要酶的参与 【答案】D 【解析】 酶和 ATP 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 项错误;ATP 不属于大分子,B 项错误;细胞内酶的合成场所主要是 核糖体,ATP 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中合成,C 项错误;细胞内 ATP 的水解需要酶的参与,D 项 正确。 5.如图所示过程可发生在人体肌细胞内,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和过程发生的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 B. 图中和过程涉及的酶与有氧呼吸的酶均不同 C. 图中过程释放的能

5、量均用于合成 ATP D. 人体其他细胞内不能进行图中的和过程 【答案】A 【解析】 过程表示无氧呼吸,发生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A 线正确;图中过程涉及的酶与有氧呼吸的酶相同, B项错误;图中过程释放的能量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 项错误;人体其他细胞内可以进行图中的和 过程,D项错误。 6.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实验 1)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实验 2 )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实验 1 为对照实验,实验 2 为对比实验 B. 实验 1 中提取色素所用试剂为层析液 C. 实验 2 中有氧组和无氧组的澄清石灰水都会变浑浊 D. 实验 2 中酵母菌的培养液中含有直接供能

6、的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不需要设计对照,A项错误;实验 1中提取色素所用试剂为无水乙醇,不能用 作层析液,B 项错误;实验 2中有氧组和无氧组均会产生二氧化碳,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项正确; 直接能源物质是 ATP,D项错误。 7.下列有关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质经过复制形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形成染色单体 B. 染色单体的形成、消失分别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末期 C. 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序发生改变 D. 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 1 条或 2 条 X 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着丝点分裂后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A

7、项错误;染色单体消失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B项错误;染色体片 段增添或缺失会使染色体上基因数目变化,倒位和易位会导致基因排序发生改变,C项正确;果蝇的次级精 母细胞中含有 1 条或 2 条 X或 Y染色体,D项错误。 8.如图所示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 5 个时期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时期 2 的细胞内含有 4 个中心粒 B. 时期 3 的细胞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 C. 时期 4 的细胞内核糖体较为活跃 D. 时期 5 的细胞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B 【解析】 时期 2 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含有 2 个中心体,4 个中心粒,A项正确;时期 3 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 期,含有

8、4 个染色体组,B项错误;时期 4 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需要合成较多的蛋白质,核糖体较为 活跃,C项正确;时期 5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缢缩,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项正确。 9.如图是神经细胞形成、衰老和凋亡过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 B. 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均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衰老神经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减小、细胞体积增大 D. 某个神经细胞衰老并不意味着动物组织、器官的衰老 【答案】C 【解析】 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A项正确;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均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 达,B项正确;衰老神经细胞的

9、细胞膜通透性增大,细胞体积减小,C项错误;某个细胞衰老并不意味着动 物组织、器官的衰老,D项正确。 10.菟丝子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是一种营寄生生活的高等植物。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在生态系统中菟丝子属于生产者 B. 菟丝子的细胞内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C. 菟丝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离不开细胞膜上的受体 D. 菟丝子具有补肾益精之功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生态系统中菟丝子属于消费者,A项错误;菟丝子属于高等植物,细胞内无中心体,B 项错误;菟丝子细胞间信息交流可以通过胞间连丝,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C 项错误;菟丝子的药 用价

10、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项正确。 11.现有一个由 AA、Aa、aa 三种基因型个体组成的动物种群,已知该种群中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间通过随机 交配进行繁殖,而 aa 个体不具有繁殖能力。该种群繁殖一代,若子一代中 AA:Aa:aa=9:6:1,则亲代中 AA、Aa 和 aa 的数量比可能为 A. 4: 4: 1 B. 4:3:2 C. 4: 2: 3 D. 4:1:4 【答案】A 【解析】 设该种群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 AA所占比例为 x,则 Aa所占比例为(1x) ,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间通过 随机交配进行繁殖,后代中 aa 个体所占比例为(1/4) (1x)2=1/(9+6+1)=1

11、/16,则 1/2,即设该种群具 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 AA和 Aa所占比例均为 1/2,选项 A 符合题意。 12.某种昆虫的翅有斑点和无斑点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 和 B-b)控制,雄性个体中 A 和 B 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斑点翅,其他情况均为无斑点翅,而雌性个体均表现为无斑点翅。下列亲本杂 交,子代不能通过翅有无斑点辨别性别的是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答案】B 【解析】 后代中同时存在A和B基因时雄性个体表现为斑点翅, 雌性个体表现为无斑点翅。 AABB aabb、 AAbb aaBB、 AA

12、Bb AaBB 的后代会同时出现 A 和 B基因,AaBb AABb 的后代不一定含有 B。选 B。 13.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有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等科学家。下列 关于对他们所做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B.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 DNA 是 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C. 艾弗里的实验中加入 S 型细菌 DNA 的培养基上只出现 S 型活菌 D.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使用普通培养基不能标记 T2噬菌体 【答案】D 【解析】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通过分别研究蛋白质和 DNA

13、的作用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 法,A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 DNA是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 DNA是大肠杆菌的 遗传物质,B项错误;艾弗里的实验中加入 S型细菌 DNA 的培养基上同时出现 S 型和 R 型活菌,C 项错误; 病毒专性寄生,使用普通培养基不能标记 T2噬菌体,D 项正确。 1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类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甲与细胞乙都有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线粒体等 B. 根据多肽链的长短可判断核糖体从 mRNA 的 5端向 3端移动 C. 图中过程有碱基配对现象,而过程没有碱基配对现象 D. 细胞中和乙

14、中每条 DNA 上含有的游离磷酸基团数目相等 【答案】B 【解析】 细胞甲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应为原核细胞,细胞乙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A项错误;较长的 肽链先开始合成,核糖体从 mRNA 的 5端向 3端移动,B 项正确;转录、翻译过程均有碱基配对现象, C项错误;细胞甲中 DNA为环状,没有游离磷酸基团,乙中 DNA为链状,每条 DNA 上含有 2 条单链,含 有 2个游离磷酸基团,D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根据图示或根据知识储备, 原核细胞的 DNA为环状 DNA; 而真核细胞核 DNA 为链状。 15.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长翅(T)对残翅(t)

15、为显性,其中 W-w 位于 X 染色体上,T-t 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雄果蝇与一只红眼长翅雌果蝇交配,若子代的红眼长翅雄果蝇占 3/16, 则子代中 A. 红眼长翅果蝇占 9/16 B. 白眼长翅雄果蝇占 3/8 C. 红眼残翅果蝇占 3/8 D. 白眼残翅雌果蝇占 1/16 【答案】A 【解析】 红眼长翅雄果蝇与红眼长翅雌果蝇交配,子代的红眼长翅雄果蝇占 3/16=(1/4) (3/4) ,可推知双亲基因 型为 XWXwTt和 XWYTt,子代中红眼长翅果蝇占(3/4) (3/4)=9/16,A项正确;白眼长翅雄果蝇占(1/4) (3/4)=3/16,B项错误;红眼残翅果蝇占(3

16、/4) (1/4)=3/16,C项错误;白眼残翅雌果蝇占 0 (1/4) =0,D项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选 D 项,错因在于审题不细,把 D项看做“白眼残翅果蝇占 1/16”。 16.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杂交育种:可获得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 B. 基因工程育种:能让一个物种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中 C. 单倍体育种:秋水仙素处理的是单倍体幼苗或萌发的种子 D. 多倍体育种:需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B 【解析】 杂交育种不能获得新的基因,A 项错误;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能让一个物种的基 因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中,B项正确;单倍体高度不育,难以结出种子,

17、秋水仙素处理的应是单倍体幼苗,C 项错误;多倍体育种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芽尖分生组织,不需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项错误。 17.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B. 通过基因重组和突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适应环境的性状,其对应的基因频率可通过自然选择逐渐增大 D. 杀虫剂可定向地诱发某害虫的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答案】C 【解析】 存活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一定越强,A项错误;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项错误;适应环境的性状, 其对应的基因频率可通过自然选择逐渐增

18、大, C项正确; 杀虫剂不能定向诱发基因突变,但可定向地选择某害虫的抗药基因,D项错误。 18.如图所示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该遗传病不可能是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答案】C 【解析】 若该病为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父亲患病,女儿应当患病,与系谱矛盾,因此该病不可能是 X染色体 显性遗传病。选 C。 1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内液和内环境的物质种类相同 B. 在寒冷环境中,恒温动物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大量饮水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D. 细

19、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答案】D 【解析】 细胞内液和内环境的物质种类不完全相同,A项错误;在寒冷环境中,恒温动物的产热量等于于散热量,B 项错误;大量饮水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C项错误;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 的含量有关,D项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 B 项。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体温平衡的实质,体温平衡是产热和散热大致相等的结 果。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将导致体温的升高。 20.如图所示为某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分别刺激 a 点和 b 点均能引起效应器反应,但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 B. 给 a 点一次有效刺激后,a 点的

20、膜外电位变化情况是正负正 C. 刺激 a 点后,b 点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说明兴奋传递是单向的 D. 刺激 b 点,膜外大量 Na +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答案】C 【解析】 反射应通过完整的的反射弧实现,刺激 a 点和 b点能引起效应器反应,但未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 射,A项正确;静息状态下,膜外电位表现为正,给 a点一次有效刺激后,a点的膜外电位变化情况是正 负正,B 项正确;刺激 a 点后,b 点能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只能说明兴奋可以由 a 传到 b,不能说明兴奋 是否能由 b 传到 a,不能说明兴奋传递是单向的,C项错误;刺激 b 点,膜外大量 Na+通过协助扩散

21、的方式 内流,D项正确。 【点睛】本题易判断 C 项正确。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兴奋传递是单向的”。说明该结论,实验应说明 兴奋可以由 a传到 b,但不能由 b 传到 a。 21.下列关于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长素类似物与生长素具有相似生理效应 B. 植物顶芽细胞内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C.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需设计预实验 D.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答案】D 【解析】 生长素类似物与生长素具有相似的生理效应, A 项正确; 植物顶芽细胞内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 长素,B项正确;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

22、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需设计预实验,以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C项正确;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D项错误。 2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同病毒再次感染人体时,记忆细胞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B. 侵人靶细胞内的病毒可被效应 T 细胞直接杀死 C. 抗生素杀死人体内环境中的细菌属于体液免疫 D. DNA 疫苗(化学本质为 DNA)不能直接诱发机体特异性免疫 【答案】D 【解析】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 A项错误; 效应 T细胞裂解靶细胞, 释放出的抗原通过体液免疫被彻底清除, B项错误; 抗生素杀死人体内环境中的细菌不具有特异性,不属于体液免疫,C项错误;DNA疫苗(DNA片段

23、)通过 控制抗原蛋白质的和合成诱发机体特异性免疫,D项正确。 23.如图所示为某种群(经济鱼类)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种群呈“S”型增长,图中 a 点对应种群数量约K/2 B. 了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图中 a-e 中 d 点最适合捕捞 C. 该种群的增长模式有 K 值,并且环境阻力始终存在 D. 图中 t1t2,该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答案】A 【解析】 种群数量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K/2 时,增长速率最大,图中 c点对应种群数量约为 K/2,A项错误;d点时捕 捞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又可以使种群保持较高的生长速率,B 项正确;该种群呈“S”型增

24、长,该种群的增 长有 K值,并且环境阻力始终存在,C项正确;图中 t1t2,该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D 项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 D 项。错因在于混淆了种群增长速率和种群增长量。种群增长速率下降时,种群数量 仍增加,而不是下降。 24.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及其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 一块玉米地中玉米有高有矮,可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 C. 群落是由种群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组成 D. 弃耕的农田,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会演替到森林阶段 【答案】A 【解析】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项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

25、各种生物,而不是同 一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状况,B 项错误;群落不包括无机环境,C 项错误;受干旱等因素影响,群落 演替不一定会演替到森林阶段,D项错误。 25.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稳定性的影响,利远小于弊。人类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才能走可 持续发展之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温室效应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 B. 我国人口有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 建立风景名胜旅游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 生物圈中氮可以循环利用,但每年农田依然要施加氮肥 【答案】D 【解析】 温室效应的出现主要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A项错误;我国人口有上升趋势,其主

26、要原因是出生率大于 死亡率,B项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而不是风景名胜旅游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项错误; 生物圈中氮可以循环利用,但每年农田由于输出粮食等,依然要施加氮肥,D项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 C 项,错因在于混淆“风景名胜旅游区”和“自然保护区”。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26.现有同种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植物 A 和 B,将植株 A 置于透明的密闭玻璃罩内,植株 B 置于自然条件下 (如图甲、乙所示) ,测得一昼夜中两植株氧气释放速率,结果依次如图丙、丁曲线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丙和图丁的结果及差异,可知影响植株 A 和 B 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 (

27、2)6:0018:00,植株 A 和 B 积累有机物较多的是_。 (3)图丁中,导致 e 点光合速率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此时,植株 B 的总光合 速率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 (4)图丙和图丁中,a、c 和 e 两植株氧气释放速率相等,_(填“能”或“不能”)反映该三 个时间点两植株的总光合速率相等,理由是_。 【答案】 (1). 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 (2). 植株 B (3). 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 少 (4). 大于 (5). 不能 (6). 三个时间点的温度不同,植株的呼吸速率也就不同,进而总光合速率 不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

28、,考查对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理解。解答本题,应注意区分表观光合速 率和实际光合速率的不同表示方法。 (1)光照下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使密闭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明显下降,进而导致光合速率的降低。 (2)6:0018:00,图丁中植株 B氧气释放速率与时间围成的面积较大,积累有机物较多。 (3)图丁中 e点时,蒸腾作用过强,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速率降低,此时,植株 B氧气释放速率大于 0,说明总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4)图丙和图丁中,a、c和 e两植株氧气释放速率相等,但三个时间点的温度不同,植株的呼吸速率不同, 因而总光合速率不同。 27.药物 X 能有效增加白细胞数量,但

29、会使血液中 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偏高。为了验证药物 X 的作用,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 实验材料:大小相近的健康小鼠若干只、药物 X 溶液(用 10%葡萄糖溶液配制而成) 、10%葡萄糖溶液、注射 器等。 (要求与说明:实验分甲乙两组、测白细胞数量和 AST 浓度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1) 实验思路: 先将小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 培养一段时间后采集血液, 测定小鼠的白细胞数量和和 AST 浓度,并统计记录;然后,_。 (2)分析与讨论:在实验思路中,要先测定小鼠的白细胞数量和 AST 浓度,并统计记录,其目的是 _。 (3)实验结果预测:_。 【答案】 (1

30、). 给甲组、乙组小鼠分别注射适量且等量的 10%葡萄糖溶液和药物 X 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 采集血液,测定并比较两组小鼠的白细胞数目和 AST 浓度 (2). 便于进行前后对照 (3). 注射药物 X 组(乙组)小鼠的白细胞数目和 AST 浓度高于注射等量的 10%葡萄糖溶液组(甲组)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实验与探究,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解答此题,应根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自 变量、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适宜且相同。 (1)验证药物 X的作用,应对小鼠进行注射药物 X和不注射药物 X的对照实验,检测注射前后小鼠的白 细胞数量和和 AST浓度。注射溶液的量等因素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

31、且适宜。 (2)注射前先测定小鼠的白细胞数量和 AST 浓度,其目的是便于进行注射前后的对照。 (3)该实验为验证试验,注射药物 X组(乙组)小鼠的白细胞数目和 AST浓度应高于注射等量的 10%葡 萄糖溶液组(甲组) 。 【点睛】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预测的不同: (1)探究性试验:实验结果有多种可能。 (2)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只有一种可能。 28.在果蝇中,翻翅(M)对正常翅(m)为显性,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同源区段;红眼(E)对粉眼(e)为显 性,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注:体细胞中无等位基因的个体均为纯合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对基因的遗传_(填“遵循”或“不遵

32、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 (2)若只考虑翻翅和正常翅这对相对性状,雄果蝇的基因型有 X MYM、_。 (3)为了判断果蝇眼色基因(Ee)位于 XY 染色体同源区段还是 X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将一只纯合的红 眼雄果蝇与一只粉眼雌果蝇杂交。预测和分析实验结果: 若子代雌性为红眼,雄性为粉眼,则_; 若子代_,则该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同源区段。 (4)若果蝇红眼(E) 、粉眼(e)的眼色基因位于 X 非同源区段,X e配子有活性,但个体基因纯合致死_ (填“能”或“不能”) 选择出某种基因组合, 使后代只有雌性个体, 原因是_。 【答案】 (1). 不遵循 (2). 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

33、色体上 (3). X MYm、XmYM、XmYm (4). 该基 因位于 X 染色体非同源区段 (5). 雌雄个全红眼 (6). 不能 (7). 因为雄果蝇只有 X EY 基因型, 雌 果蝇有 X EXE、XEXe基因型,所以不能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考查伴性遗传的规律和应用。解答遗传实验题,一般可根据实验可能的结 论预测实验结果。 (1)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翻翅(M)对正常翅(m)基因位于 XY染色体同源区段,雄果蝇的基因型有 XMYM、XMYm、XmYM、 XmYm。 (3)将纯合的红眼雄果蝇与粉眼雌果蝇杂交, 若该基因位于 X

34、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则子代雄性为红眼,雄性为粉眼; 若该基因位于 XY染色体同源区段则,子代雌雄个全为红眼。 (4)由于雄果蝇只有 XEY基因型,雌果蝇有 XEXE、XEXe革因型,雌雄个体杂交,后代一定会会出现 XEY, 因此不能选择出某种基因组合,使后代只有雌性个体。 29.分析回答下列与血糖调节相关的问题: (1)在人体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具有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人体大量运动后,血 糖浓度下降,胰岛 A 细胞分泌_增多,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信息分子有_、_。 (2)去甲肾上腺素由肾交感神经元分泌即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由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即为激素;去甲肾上 腺素与突触后膜上_结合,促进 Na

35、+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若肾交感神经元内环境中 Na+浓度偏 高,则肾交感神经动作电位峰值会_。 (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作用途径是通过_;作用范围较为_。 【答案】 (1).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 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2). 胰高血糖素 (3). 神经递质 (4). 葡萄糖 (5). 受体 (6). 增大 (7). 体液运输 (8). 广泛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血糖调节,考查对兴奋传导机理、血糖调节途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 点的理解。 (1)胰岛素具有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人体大量运动后,血糖浓度下降,胰岛 A细 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血

36、糖调节途径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血糖浓度可直接调节胰岛细胞的分泌, 参与血糖调节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葡萄糖。 (2)去甲肾上腺素作为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促进 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肾交感神经元内环 境中 Na+浓度偏高,则细胞内外 Na+浓度差增大,肾交感神经动作电位峰值会增大。 (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作用途径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范围较为广泛。 30.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 af 表示能量数值。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太阳能(a)植物同化(b)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形式依次是光能_有机物中稳定 的化学能;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

37、递效率为_。 (2)蜣螂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_,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 (3)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两个流向: 一是_;二是_。 (4)该生态系统遭受虫害、鼠害、鸟害,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 其中利用性引诱剂诱捕同种异性个体属于_防治。 【答案】 (1).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2). e/b100% (3). 分解者 (4). 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 物排遗物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5). 用于呼吸作用产生热能 (6). 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7). 生物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考查对能量流动过程的理解。解答本题,应明确能量传递效率是指 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 (1)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首先转变为(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然后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该 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二者同化量的比值,为. e/b 100%。 (2)蜣螂以动物粪便为营养源,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将 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3)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产生热能;二是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4)利用性引诱剂诱捕同种异性个体属于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