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587.71KB ,
资源ID:13255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325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3.2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h****3)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3.2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学案(含答案)

1、第二节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情景导入 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1.掌握反射弧的构成。 2.理解突触和突触间的传递。 3.了解反射中枢。 关键术语 反射与反射弧 神经中枢 突触与神经递质 单向传递、突触延搁 反射弧的构成 基础梳理 1反射弧的构成 2反射的一般过程 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 经纤维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机体产生某一运动。 思维激活 1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就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吗? 提示 不是。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思维激活 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

2、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至少需要几个? 提示 不能。至少需要 2 个。 合作探究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胞体:内含细胞核 突起 轴突:一条,较长、分支较少 树突:数条,较短、分支较多 2反射弧组成及相应功能比较 结 构 组 成 功 能 结构破坏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 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 经纤维 传入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 至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神经 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 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 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 经纤维 传出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 出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3、等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应 答反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 完整性 特别提醒反射弧中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的判断 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C)的是传入神经纤维(B)。 根据突触结构判断: 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纤维(B), 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纤维(E)。 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 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纤维,反之则为传出神经纤维。 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纤维,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 的为传入神经纤

4、维。 3反射的类型及联系 (1)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将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使无关刺 激转化成条件刺激后才形成。条件反射应不断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才能稳定,否则将不断减弱 甚至消退。 4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 时间 生来就有 后天获得 刺激 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 神经 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中枢 大脑皮层 神经 联系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 定,反射不消退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 易消退,需强化 意义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大大提高人和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 力 举例

5、缩手反射、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巩固 1如图为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s 是感受器,m 是效应器 s 是效应器,m 是感受器 a 是传入神经纤维,c 是传出神 经纤维 a 是传出神经纤维, c 是传入神经纤维 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sabcm 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mcbas 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sabcm或mcbas ABCD 解析 根据突触结构和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出 s 是感受器,m 是效应器,a 是传入神经纤 维,c 是传出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 答案 A 突触和突触传递以及反射中枢 基础梳理 1突触和突触传递 (1)突触的结构 突触 A

6、.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其他结构:D.轴突末端、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2)突触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突触小体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 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2反射中枢 (1)作用:分析、归纳和整理神经冲动,是反射弧的核心。 (2)组成 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传出神经元构成,如膝跳反射的 反射弧。 三元反射弧:在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神经元,如缩手反射的反射 弧。 具有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绝大多数反射弧属于此类,中间神经元越精细复杂,反射 中枢分

7、析和综合能力就越强。 思维激活 3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是依赖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吗?为什么? 提示 不是。释放方式为细胞膜的外排作用,依赖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思维激活 4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为什么只能是单方向的? 提示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 触后膜上。 合作探究 1突触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 由此可分为两类: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神经冲动的传导,如下图所示: (1)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 (2)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信号转换

8、: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兴奋传导过程: 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 个神经元)。 (5)突触传递的特点 单向传递: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突触延搁:冲动在突触前末梢部分传导速度较慢。 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 过程。 特别提醒注意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二者范围不同、位置不同,但都包括突触前膜;突 触后膜一般是下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部分,也可能是肌肉或腺体。 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 递质释放的过程为外排, 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膜

9、) 上的糖蛋白识别。 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含量较多。 拓展延伸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神经末梢兴奋时释放的能传递神经冲动的特殊化学物质,使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 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1)供体: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2)传递途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受体:与轴突末梢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上的糖蛋白。 (4)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5)种类:有兴奋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 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谷氨酸等,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氨基丁酸等,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 (6)去向:神经递质传递完兴奋后

10、,迅速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 为下一次兴奋传递做好准备。若神经递质不能被分解或运走,将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性地兴 奋或抑制。 巩固 2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解析 突触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前膜 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 奋或抑制,该过程是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由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过程。

11、由于递 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 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 是不同步的。 答案 D 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例 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元,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思维导图 答案 A 反思总结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递方向是: 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结构的任何一个部分 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将不

12、能完成。 突触和突触传递 【例 2】图 1 是当 A 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 F 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 2 为图 1 中 D 结构的 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 2 的结构名称是_。结构的名称是_。 (2)神经纤维 B 在 A 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用针刺 A 时,引起 F 收缩的现象被称为 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 B 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 (4)如果在图 2 中和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处发生的变化是_(兴奋、抑制), 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_的变化。 思维导图 解析 由图可知,B 为传入神经元,A 为感受器。包括痛觉在内的感觉均

13、产生于大脑皮层。 神经纤维某一部分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内正外负。乙酰胆 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所以间隙注入乙酰胆碱可引起膜电位变化而产生兴奋。 答案 (1)突触 突触后膜 (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反射 大脑皮层 (3)内正外负 (4)兴奋 膜电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解析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结构。突触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和下一神经元的树突 或胞体形成的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当兴奋传至突触

14、时,由突触前 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答案 A 2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 兴奋的过程中( )。 ANa 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K 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Na 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K 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解析 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是 Na 内流的结果,Na内流是 Na经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的一 个协助扩散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 A 3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 反射弧的( )。 传入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感受器 神经

15、中枢 效应器 A B C D 解析 该病人有感觉,说明其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完好无损。若下肢运动的反射弧的任何一 个环节受损,都能导致下肢运动障碍。由于该病人是腰椎部位受伤造成的,可排除效应器, 因而最可能是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和传出神经元受损。 答案 A 4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 右肢趾部的_中,神经中枢位于_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所 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 立即

16、刺激 A 端_(能、 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 B 端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 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_。 解析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 的规律性的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 经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的。(1)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部分,左后肢趾 部皮肤中有感觉神经末梢。神经中枢指脑和脊髓,此题中用除去脑但保留脊髓的蛙作材料, 因此该反射活动的中枢位于脊髓。(2)反射弧一般由多个神经元组成,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突 触单向传递,这是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的。(3)由题图可知,在 AB 之间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 传出神经元,刺激 A 端,由于兴奋可传到左后肢,因而能看到左后肢收缩;而刺激 B 端,因 兴奋不能传到左后肢,故不能看到左后肢的收缩。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由 于反射弧不完整而不能称为反射活动。 答案 (1)皮肤 脊髓 (2)突触的结构(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3)能 不能 不能 反射弧 的结构不完整(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