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65.50KB ,
资源ID:131878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318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裘公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裘公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1、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分) 1 (10 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 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长河落目圆” (王维使至塞上 ) 山随平野尽,   。 (李白渡荆门送别 )   ,终为土灰。 (曹操龟虽寿 )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三峡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   ,   。 答谢中书书 中表现日暮时分, 山谷间灵动的生命气息的句子是: &nb

2、sp; ,   。  2 (9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不可 wi 背的原则,否则,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 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视尊严为敝履,执拗于强权,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 而根缘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高贵者绝不空有健全的躯壳,他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 人,安老怀少,给人以温暖,他的自尊也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高 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蝼蚁?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wi   背   执拗 躯壳 (2) 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

3、别字的一个词是 “   ” ,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 。  (3) “安老怀少”在文中的意思应为   。 (4)最后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 3 (4 分)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作者是   ,小说中人物性 格鲜明,祥子的妻子   是一个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人物。 (2) 朝花夕拾中保姆阿长把山海经误读成“   ”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 第 2 页(共 23 页) 情感是   。 4 (12 分)综合性

4、学习。 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 日,和亲人度过一年又一年的。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 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 【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 名称。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节日:    (2) 【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 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   节日习俗:    (3) 【节日论坛】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西方节日很感兴趣,万圣节、圣诞节、情人节 等掀起一波波热潮。相反,中华传统节日却备受冷遇。面对这种情况,你认为,我们该 如何对待传统节日呢? 二、阅读(二、阅读(55 分)分) 5 (21 分) 雪,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 雪落下来了,纷纷乱乱,错错落落,好像暮春

6、时节漫天飞舞的花瓣,非常轻,一点点 风,就随着飞扬回旋,在空中聚散离合。 每年冬天,我都来这座城市看母亲,却从没遇到这么大的雪。 在南方亚热带岛屿长大的我,完全没有见过雪。小时候我就喜欢搜集西洋圣诞节的卡 片,因为上面常有白皑皑的雪景。 母亲是地道的北方人。和她提起雪景,她却没有很好的评价。她拉起裤管,指着小腿 近足踝处一个小铜钱般的疤,对我说: “这就是小时候生冻疮留下的。雪里走路,可不好 受。 ” 中学时为了看雪,我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等不到雪,我们只好穿着雪鞋, 第 3 页(共 23 页) 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摆出各种滑雪的姿势。 大学时,有一年冬天,新闻报道台北近郊竹子湖附近的山上

7、飘雪。那天教秦汉史的傅 老师也是北方人,谈起雪,大概是勾起了他的乡愁吧,便怂恿大伙儿一起上山賞雪。学 生当然雀跃响应,于是便停了一课,师生步行上山去寻雪。 还没到竹子湖,半山腰上,一堆堆的游客,围了围巾,穿起羽绒衣,彼此笑闹推挤, 比台北市中心还热闹嘈杂,好像过年一样。偶然飘下来一点像精制盐一样的细粉,大家 就伸手去接,惊叫欢呼“雪!雪” ,赶紧把手伸给别人看。但是凑到眼前,什么都没有了。  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 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也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 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 ,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  母亲因患糖尿病,一星期

8、洗 3 次肾。洗肾回来,母亲睡了一觉,不知被什么惊醒,有 些怀疑地问我: “下雪了吗?” 我说: “是。 ” 我扶她从床上坐起,问她: “要看吗?” 她点点头。 母亲的头发全灰白了,剪得很短,干干地贴在头上,像一蓬沾了雪的枯草。 我扶她坐上轮椅,替她围了条毯子,把轮椅推到客厅的窗前,拉开窗帘。外面的雪下 得更大了。一刹那,树枝上,草地上,屋顶上,都积了厚厚的雪。除了马路上被车轮惊 扰的痕迹,到处都是很纯粹洁净的白。雪使一切复杂的物象统一在单纯的白色里了。 “好看吗?” 我靠在轮椅旁,指给母亲看繁花一样漫天飞扬的雪。 母亲没有回答。她睡着了。她的头低垂到胸前,裹在厚厚的红色毛毯里,看起来像沉 浸

9、在童年的梦里。 没有什么能吵醒她,没有什么能惊扰她。她好像一心在听自己故乡落雪的声音。 “啊”母亲在睡梦中长长地叹了一声。她的额头、眉眼四周、嘴角、两颊、下巴、 颈项各处都是皱纹,像雪地上的辙痕,一道一道,一条一条。 大雪持续了一整天。地上的雪堆得有半尺高了。小树丛的顶端也顶着一堆雪,像蘑菇 的帽子。 入夜以后, 雪还在落, 我扶母亲上床睡了。 临睡前她叮咛我: “床头留一盏灯, 不要关。 ”  我独自靠在窗边看雪。客厅的灯都熄了,只有母亲卧室床头那一点幽微遥远的光,反 映在玻璃上。室外因此显得很亮,白花花、澄净的雪,好像明亮的月光。 第 4 页(共 23 页) 没有想到下雪的夜晚户

10、外是这么明亮,看起来像宋人画的雪景。宋人画雪不常用锌白、 铅粉这些颜料,只是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渲染,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 蕾上的白。 白,到了是空白。白,就仿佛不再是色彩,不再是实体的存在。白,变成了一种心境, 一种看尽繁华之后生命终极的领悟。 唐人张若虚,看江水,看月光,看空中飞霜飘落,看沙渚上的鸥鸟,看到最后,都只 是白,都只是空白。他说: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白,是看不见的,只能是一种领悟。 远处街角有一盏路灯,照着雪花飞扬,像舞台上特别打的灯光。远远听到母亲熟睡时 缓慢悠长的鼻息,像一片一片雪花,轻轻沉落到地上。 (1)文中作者围绕“雪” ,回忆了哪些

11、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阅读第段画横线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完成括号里的任务。 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 (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也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 , 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 (赏析该句中“落花”一词的妙 处) (3)第段写母亲对雪“没有很好的评价” ,与后文母亲在病中也要去看雪似乎矛盾。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述观点和理由。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写“我”多次欲看雪而不得与母亲对雪的不甚满意的评价,欲扬先抑,使后 文大雪降

12、临、母亲看雪的情节更加真挚可感,令人印象深刻。 B文章写母子之间的交流,虽只有寥寥数笔,却通过细腻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 现出深沉而又含蓄的亲情。 C “像蘑菇的帽子”从积雪的厚度写出雪势之大,既形象地写出树顶积雪的形态,又暗 合上文关于“童年的梦”的比喻,温馨可爱,富有童趣。 D引用唐人张若虚的诗句,深化了关于“白”与“空白”的思考对人生的真谛只能 用心领悟;既升华了主旨,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采。 E本文写雪,由飘雪写到积雪,再写到夜晚户外的雪光,层层深入,由此自然而然转向 对光阴易逝的领悟,即是对自然的描摹,也是对生命的礼赞。 6 (19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第 5 页

13、(共 23 页)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_地坐在藤 椅里,依然那么乙_,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 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 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 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

14、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 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 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 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 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 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

15、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 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 锅沿。 ”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 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 “仔细 第 6 页(共 23 页) 听着:麻

16、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 “朝哪里猜?” 母亲说: “朝吃的猜。 ”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 “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 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将“安详“、 “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 月光下,母亲为我 唱 民 歌     说 谜 语 (3

17、)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 她那芳香的音韵。 (4)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5)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 哪一个好?为什么? 7 (15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

18、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 末, 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 “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由是如挂钩之鱼, 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 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第 7 页(共 23 页) (苏轼记游松风亭 ) 【注释】木末:树梢。死敌:死于敌手。死法:死于军法。恁么:如此,

19、这 样。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念 无与为乐者    盖 竹柏影也    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余尝 寓居惠州嘉祐寺    思欲就 亭止息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 【甲】 【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 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4) 【甲】 【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异同?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写作(三、写作(

20、55 分)分) 8 (55 分)题目:   ,我成长中的一座桥 要求: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母爱“ “师恩“ “友谊“ “赞美“ “挫折“等,将 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 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 8 页(共 23 页) 2019-2020 学年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裘公中学八年级(上)期中学年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裘公中学八年级(上)期中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分) 1 (10 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

21、句。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 (崔颢黄鹤楼 )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目圆” (王维使至塞上 )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 (李白渡荆门送别 )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曹操龟虽寿 )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三峡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 , 不见曦月 。 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日暮时分,山谷间灵动的生命气息的句子是: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

22、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 牧人驱犊返 芳草萋萋鹦鹉洲 浅草才能没马蹄 大漠孤烟直 江入 大荒流 腾蛇乘雾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第 9 页(共 23 页)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 (9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不可 wi 背的原则,否则

23、,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 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视尊严为敝履,执拗于强权,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 而根缘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高贵者绝不空有健全的躯壳,他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 人,安老怀少,给人以温暖,他的自尊也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高 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蝼蚁?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wi 违 背   执拗 ni 躯壳 qio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振撼 ”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震 撼 ” 。 (3) “安老怀少”在文中的意思应为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

24、年轻人,使其信服 。  (4)最后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 、 反问 。 【分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写作“违” ,第二个字读作“ni” ,第三个字 读作“qio” 。 (2)本题考查查找错字并改正。 “振撼”应写作“震撼” 。 (3)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安老怀少”的意思是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 其信服。 故选:C (4)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细读最后一句可知,这个句子把“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比 作是“精神蝼蚁” ,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由“岂不是”这个反问词可判断是反问句。 【解答】答案: (1)违  ni  qio (2)振撼;震撼

25、(3)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4)比喻;反问 【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 ,考查学生的审题 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 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 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 第 10 页(共 23 页) 自己的见解。 3 (4 分)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作者是 老舍 ,小说中人物 性格鲜明,祥子的妻子 虎妞 是一个大胆泼

26、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人物。 (2) 朝花夕拾中保姆阿长把山海经误读成“ 三哼经 ”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 要情感是 表达了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 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答案: (1)老舍;虎妞; (2)三哼经;表达了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 籍等必须熟记。 4 (12 分)综合性学习。 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

27、依旧的节 日,和亲人度过一年又一年的。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 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 【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 名称。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节日: 中秋节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重阳节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节日: 清明节  (2) 【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

28、含的人物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 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 屈原 节日习俗: 吃粽子、插艾叶  (3) 【节日论坛】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西方节日很感兴趣,万圣节、圣诞节、情人节 等掀起一波波热潮。相反,中华传统节日却备受冷遇。面对这种情况,你认为,我们该 第 11 页(共 23 页) 如何对待传统节日呢? 【分析】 (1)本题考查古诗句中传统节日的判断。 A 句,根据句中的“月明” “秋思” ,可知写的是中秋节; B 句,根据句中的“登高” “插茱萸” ,可知写的是重阳节。 C 句,

29、根据句中的“杏花” ,可知写的是清明节。 (2)本题考查传统节日习俗的积累。从文字中的“汩罗江” “粽叶”等关键词,可知写 的人物是屈原,以及与其相关的端午节,根据我们当地的生活写出习俗即可。 (3)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能力。表达观点类的题一般比较灵活,即根据材料或题目要求 针对某一现象、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本题围绕着重视传统文化的意 义来阐述观点即可。 【解答】答案: (1)A 中秋节 B重阳节 C清明节 (2)屈原;吃粽子、插艾叶。 (3) 【示例】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我们要重视传统节日,学习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 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让人能得到文

30、化的熏陶、精神的 洗礼。 【点评】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弄清题意,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 以免张冠李戴,词不达意。 合理发挥,见解独特。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 上,展开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 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 二、阅读(二、阅读(55 分)分) 5 (21 分) 雪,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 雪落下来了,纷纷乱乱,错错落落,好像暮春时节漫天飞舞的花瓣,非常轻,一点点 风,就随着飞扬回旋,在空中聚散离合。 每年冬天,我都来这座城市看母亲,却从没遇到这么大的雪。

31、 在南方亚热带岛屿长大的我,完全没有见过雪。小时候我就喜欢搜集西洋圣诞节的卡 片,因为上面常有白皑皑的雪景。 第 12 页(共 23 页) 母亲是地道的北方人。和她提起雪景,她却没有很好的评价。她拉起裤管,指着小腿 近足踝处一个小铜钱般的疤,对我说: “这就是小时候生冻疮留下的。雪里走路,可不好 受。 ” 中学时为了看雪,我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等不到雪,我们只好穿着雪鞋, 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摆出各种滑雪的姿势。 大学时,有一年冬天,新闻报道台北近郊竹子湖附近的山上飘雪。那天教秦汉史的傅 老师也是北方人,谈起雪,大概是勾起了他的乡愁吧,便怂恿大伙儿一起上山賞雪。学 生当然雀跃响应,于是便停

32、了一课,师生步行上山去寻雪。 还没到竹子湖,半山腰上,一堆堆的游客,围了围巾,穿起羽绒衣,彼此笑闹推挤, 比台北市中心还热闹嘈杂,好像过年一样。偶然飘下来一点像精制盐一样的细粉,大家 就伸手去接,惊叫欢呼“雪!雪” ,赶紧把手伸给别人看。但是凑到眼前,什么都没有了。  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 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也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 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 ,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  母亲因患糖尿病,一星期洗 3 次肾。洗肾回来,母亲睡了一觉,不知被什么惊醒,有 些怀疑地问我: “下雪了吗?” 我说: “是。 ” 我扶她从床上坐起

33、,问她: “要看吗?” 她点点头。 母亲的头发全灰白了,剪得很短,干干地贴在头上,像一蓬沾了雪的枯草。 我扶她坐上轮椅,替她围了条毯子,把轮椅推到客厅的窗前,拉开窗帘。外面的雪下 得更大了。一刹那,树枝上,草地上,屋顶上,都积了厚厚的雪。除了马路上被车轮惊 扰的痕迹,到处都是很纯粹洁净的白。雪使一切复杂的物象统一在单纯的白色里了。 “好看吗?” 我靠在轮椅旁,指给母亲看繁花一样漫天飞扬的雪。 母亲没有回答。她睡着了。她的头低垂到胸前,裹在厚厚的红色毛毯里,看起来像沉 浸在童年的梦里。 没有什么能吵醒她,没有什么能惊扰她。她好像一心在听自己故乡落雪的声音。 “啊”母亲在睡梦中长长地叹了一声。她的

34、额头、眉眼四周、嘴角、两颊、下巴、 颈项各处都是皱纹,像雪地上的辙痕,一道一道,一条一条。 大雪持续了一整天。地上的雪堆得有半尺高了。小树丛的顶端也顶着一堆雪,像蘑菇 第 13 页(共 23 页) 的帽子。 入夜以后, 雪还在落, 我扶母亲上床睡了。 临睡前她叮咛我: “床头留一盏灯, 不要关。 ”  我独自靠在窗边看雪。客厅的灯都熄了,只有母亲卧室床头那一点幽微遥远的光,反 映在玻璃上。室外因此显得很亮,白花花、澄净的雪,好像明亮的月光。 没有想到下雪的夜晚户外是这么明亮,看起来像宋人画的雪景。宋人画雪不常用锌白、 铅粉这些颜料,只是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渲染,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

35、白,甚至花 蕾上的白。 白,到了是空白。白,就仿佛不再是色彩,不再是实体的存在。白,变成了一种心境, 一种看尽繁华之后生命终极的领悟。 唐人张若虚,看江水,看月光,看空中飞霜飘落,看沙渚上的鸥鸟,看到最后,都只 是白,都只是空白。他说: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白,是看不见的,只能是一种领悟。 远处街角有一盏路灯,照着雪花飞扬,像舞台上特别打的灯光。远远听到母亲熟睡时 缓慢悠长的鼻息,像一片一片雪花,轻轻沉落到地上。 (1)文中作者围绕“雪” ,回忆了哪些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阅读第段画横线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完成括号里的任务。 没有想到真正的雪是这样下的。

36、 (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一连下了几个小时也不停,像撕碎的鹅毛,像扯散的棉絮,像久远梦里的一次落花 , 无边无际,无休无止。这样富丽繁华,又这样朴素沉静。 (赏析该句中“落花”一词的妙 处) (3)第段写母亲对雪“没有很好的评价” ,与后文母亲在病中也要去看雪似乎矛盾。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述观点和理由。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D  A文章开头写“我”多次欲看雪而不得与母亲对雪的不甚满意的评价,欲扬先抑,使后 文大雪降临、母亲看雪的情节更加真挚可感,令人印象深刻。 B文章写母子之间的交流,虽只有寥寥数笔,却通过细腻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 现出

37、深沉而又含蓄的亲情。 C “像蘑菇的帽子”从积雪的厚度写出雪势之大,既形象地写出树顶积雪的形态,又暗 合上文关于“童年的梦”的比喻,温馨可爱,富有童趣。 D引用唐人张若虚的诗句,深化了关于“白”与“空白”的思考对人生的真谛只能 第 14 页(共 23 页) 用心领悟;既升华了主旨,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采。 E本文写雪,由飘雪写到积雪,再写到夜晚户外的雪光,层层深入,由此自然而然转向 对光阴易逝的领悟,即是对自然的描摹,也是对生命的礼赞。 【分析】本文以“雪”为线索,写了童年身边无雪、少年参训盼雪、青年上山寻雪、中 年探母遇雪、陪母看雪、窗边悟雪等情节,借雪发出了对人生的感悟看尽繁华之后

38、的宁静空旷。 【解答】 (1)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此题先要找出回忆“雪”的段落,再 以简洁语言进行概括。第段回忆了童年时身边无雪,就喜欢搜集西洋圣诞节的卡片。 第段回忆了中学时为了看雪,参加了合欢山的滑雪冬训活动。第段写大学时,老 师带大家上山寻雪。 (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第题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这一句承接上 文没有看过大雪的内容,引出下文对看望母亲时遇到的大雪景色的描写,在结构上是承 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这一句表现了“我”多年盼雪而不得,终于看到大雪时的惊 喜之情。第题可从修辞角度赏析其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效果。将雪比喻为“落花” , 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39、,营造了落雪时富丽繁华又朴素沉静的意境, “久远梦里的”也 表达出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3)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此题要结合对全文的理解来进行。 母亲年老患病, 根据“看起来像沉浸在童年的梦里” 、 “她好像一心在听自己故乡落雪的声音”等语句, 可体会到母亲有怀念故乡、怀念往事的情感。由此可知,母亲原来对雪“没有很好的评 价” ,是因为“这就是小时候生冻疮留下的。雪里走路,可不好受” ;如今年老患病,心 生对故乡、往事的思念,雪就是她思念的载体。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赏析。 A正确。 B有误, “神态描写”说法错误,没有神态描写; C有误,童年的梦不是比喻; D正确。 E有误

40、,不是对光阴易逝的感悟,而是人生繁华逝去的感伤。 故选:A D 答案: (1)小时候因为身边无雪,所以喜欢搜集带雪景的圣诞卡片;中学时,参加冬训 第 15 页(共 23 页) 时等雪;大学时,老师带大家上山寻雪。 (2)从结构上看,这句话起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对求“雪”经历的回忆,引出对下文 大雪景象的描写。从内容上看,表达了“我”终于看到“真正的雪” 、圆了“寻雪”梦的 惊喜之情。 以“落花”喻“飞雪”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飞雪纷纷扬扬飘落的状态,又营造了“富丽 繁华” “朴素沉静”的唯美境界;将“落花”置于一场“久远的梦”中,流露出作者对往 事、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不矛盾,母亲是北方人,

41、雪对她而言是司空见惯的,因为小时候受过雪“伤” ,所 以没有很好的评价也是正常的。但到了晚年,母亲远离家乡,雪成了故乡的代表,是她 思乡的载体,母亲看雪,实际上看的是故乡。 (4)A D 【点评】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就是对文章进行有一定阅读目的的分析,按照要求 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选出来。筛选, 即确定对象,针对题干中的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查找对应的信息源,是在阅读 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在答题中是去伪存真的过程,辨析正误;整合,即“调整组合” , 是将提取出来的零散的信息,按要求分类,经过加工,形成比较系统的内容的认知的过 程。 “筛

42、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全面。 6 (19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_地坐在藤 椅里,依然那么乙_,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 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 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43、。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 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 第 16 页(共 23 页)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 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 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 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

44、民 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 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 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 锅沿。 ”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 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 民歌童谣唱

45、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 “仔细 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 “朝哪里猜?” 母亲说: “朝吃的猜。 ”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 “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 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将“安详“、 “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安详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慈祥 。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 月光下,母亲为我

46、唱 民 歌 讲故事 唱童谣 说 谜 语 第 17 页(共 23 页) (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 她那芳香的音韵。 (4)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D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5)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 哪一个好

47、?为什么? 【分析】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我”小时候,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她用智慧和才华陪 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对母爱的理解。 【解答】 (1)本题考查的是用恰当的词语填空。这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去分析。这就要求 我们能够掌握这两个词语本身的意思,再找出它们的区别,就容易分析该题了。 “安详” 的意思是指神色、动作从容不迫,多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慈祥”的意思是指老年人 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那么我们就可以依据意思去分析填空,甲处就应该填写“安详” , 意思是母亲神态平静地坐在藤椅里,乙处应该填写“慈祥” ,是指母亲神色和蔼安详。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

48、的理解。要结合文章的情节去分析。这篇文章讲述了母亲 跟“我”在月光下的事,详细描写了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民歌,讲故事,唱童谣,说谜 语的事,我们可以根据给出的“唱民歌” “说谜语”这样的短语来总结概括主要内容,这 样比较工整,前后都要保持一致,意思相近即可。 (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赏析语句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特点 等入手。该划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母亲的歌声比作三月的和风,小溪的 流水,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写出了母亲嗓音的轻柔、甜美。回答时要说出赏析角 度、表达效果、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4)本题考查文章的标题理解。文章的标题一般会有点明文章的

49、内容或主旨,激发读者 的阅读兴趣的作用,同时,还需要保证文题要有文采。本文这些童谣多是在月夜里为我 唱的,用“月光启蒙”更能表现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 的想象和诗情和母爱如月光般美好、伟大、永恒。故选:D (5)本题考查结尾句的辨析。要结合文章内容,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对原句和题 第 18 页(共 23 页) 干中给的句子进行对比,根据两句表达的异同,分析其是好还是不好。本题的回答可是 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从内容、结构、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甲:安详  乙:慈祥 (2)讲故事  唱童谣 (3)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嗓音的轻柔、甜美。 (4)D (5)示例 1:原句好。理由:意境更含蓄;结构呼应更紧密;内容上突出了诗 情;语言上具有诗歌的韵味。 示例 2:改句好。理由:直接点明母爱主旨,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呼应 开头。 【点评】赏析语句的方法: 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 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 句子的方法 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 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