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303.50KB ,
资源ID:131154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311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市直)历史试题(解析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市直)历史试题(解析版)

1、 大同市大同市 20202020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 (市直市直) ) 历史历史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 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 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 关系等。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C.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D.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

2、根据材料“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 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结合所学可知该制度为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明确了尊卑等 级,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秩序,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宗法制度先于儒家思 想产生,排除。C 项,宗法制度后来遭到破坏,故排除。D 项,宗法制度是社会等级形成的根源,而非表现, 排除。 2.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秦王请群臣议。李斯曰:“今 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纳其 言。下列表述最准确

3、的是 A. 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 B. 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 C. 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 D. 战国时已普遍推行郡县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文字“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 之术也”表明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其主张被秦王采纳,在全国实行郡县制,B 正确;郡县制在秦以前的战 国时期已经存在,排除 A;C 与材料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战国是否实行郡县制的信 息,排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 易制,则安宁之术也”,联系所学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史

4、实分析解答。 3.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见下图)最为有名,这种冰裂纹瓷器应当属于 A. 青瓷系列 B. 白瓷系列 C. 青花瓷系列 D. 珐琅瓷系列 【答案】A 【解析】 【详解】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出产青瓷,冰裂纹瓷器应当属于青瓷系列。故答案为 A 项。北宋名窑中 北方的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排除 B 项;青花瓷在元朝时出现,排除 C 项;珐琅瓷在清朝时出现,排除 D 项。 4.两宋时期,人口迅速增长,土地使用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加剧了土地用养矛盾。对养地投入需求的增加 推动了长期租佃制的逐渐盛行。南宋时期农民逐渐拥有了土地的永佃权,且可将租佃权在土地市场上交换 转让。土地租佃制

5、的发展 A. 减少了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 B. 消除了土地用养的矛盾 C. 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D. 加剧了地主和农民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租佃制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从长佃到永佃的发展,可以使农民更好地去协调用地与养地的矛盾,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实行短期契约的分租制带来的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故 A 项正确。但是土 地租佃制的发展不能消除土地用养矛盾,故 B 项错误;农民长期甚至永久租种土地,并且可以转让租佃权, 会使得农民对土地的使用自主性增强,有利于弱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有利于缓解地主和农民矛盾, 故 C、D 两项错误。 5.由于中国的自然河流多由西部山脉流向东

6、部平原地区, 因此对于政府而言促进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战是安排 南北向的水路运输问题。隋朝挖掘的大运河成为元、明两朝南北交通的核心。但在明朝前期,大运河的枢 纽地位却经历了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 A. 元末农民战争的破坏 B. 明初政治中心的变迁 C. 东南地区市镇的兴盛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明朝政治中心在南京,后来搬迁到北京,这一政治中心的转移是导致大运河的枢纽地位却经历了 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原因,B 正确;元末农民战争的破坏不是主要原因,A 错误;东南地区市镇的兴盛与材 料中信息无关,C 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明朝中后期出现,错误。 6.明

7、大学士李东阳疏言“内阁与瑾(宦官刘瑾),职掌相关,凡调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径自窜改,或持归 私室,假手他人。臣虽委曲匡持,而因循隐忍,所损已多。”李东阳所述主要是由于 A. 内阁只是内侍机构 B. 宦官职掌裁定权 C. 皇帝专制皇权至上 D. 丞相制度被废除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明朝宦官专权的现象,内阁的地位、性质与宦官专权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 A 错误;宦官没有 裁定权,裁决权属于皇帝,故 B 错误;宦官专权是皇帝专制皇权至上的产物,故 C 正确;丞相制度被废除 与宦官专权之间也没有因果关系,故 D 错误。故选 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宦官刘瑾职掌相关

8、,凡调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 径自窜改,或持归私室,假手他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宦官专权的根源出发,即可得出“君主专 制”的结论。 7.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 部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据此可知,“御门听政” A. 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 B. 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 C. 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 D. 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部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 商定”可知,“御门听政”减少了处理政务的环节,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

9、 B 正确;内阁没有决策权,A 错误;“御门听政”和减轻君主政务负担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C;D 表述太绝对,“御门听政”不能保证决 策的正确性,D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部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 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8.下表为有关军机处成立时间的记载,据此可知 A. 上述史料均不是第一手史料,没有研究价值 B. 军需房、军机房均为军机处的早期名称,职能相同 C. 军机处的保密性很强,无法通过文献史料梳理考证其成立时间 D. 理顺军需房、军机房与军机处的关系,利于考订军机处成立时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

10、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军机处成立的时间和职能变化的理解和认识。表格中列举了四个与军机处成 立时间相关的记载,结合所学我们发现:军机处的名称前后有所变化,其职能范围也与所变化,这一点必 须要清楚,故 D项说法正确;虽然表中的记载来源不是一手史料,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 A项说法错 误,排除;军需房和军机房的职能显然不同,故 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的说法太过绝对,排除。 9.章太炎曾说: “船山(王夫之)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 近代倡义诸公, 皆闻风而起者, 水源木本, 端在于斯。 ” 其原因是王夫之的学说 A. 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B. 冲击了宋明理学僵化体系 C. 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D

11、. 为民主革命思想提供启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材料体现了王夫之的思想对近代民主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故 D 正确;王夫之的思想仍然属于封建儒 家思想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排除 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宋明理学”,排除 B;新文化运动动摇 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C 不符合题意,排除。 10.在 19 世纪后半叶中国市场上,棉纺织品始终是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 年至 1894 年 20 年间,洋 布进口值增长 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 986.7%。以上现象表明 A. 男耕女织的自然

12、经济被彻底破坏 B. 外国棉纺织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C. 洋布倾销遭到传统手工业的抵制 D. 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 从“1874 年至 1894 年 20 年间, 洋布进口值增长 88.4%, 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 986.7%” 的统计中,显示出洋纱的进口远远超过了洋布,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洋布倾销遭到中国传统手工业的 抵制, C 项正确; 当时中国的自然经济远未被“彻底”破坏, 外国的棉纺织品还不能“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只有进口统计,不能得出“中国”棉纺织业有较快发展,ABD 三项错误。 11.雷颐的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说,太平天

13、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 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 深远的意义所在。材料中的“乌托邦”是 A. 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 B. 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 C. 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 D. 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太平天国的理想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可以看出,论者是在农 民不切实际的空想这一点上认为太平天国是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故 C 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不 是空想社会主义,这种做法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排除 A;太平天国的“乌托邦”是“无处不均匀,无 人不饱暖”

14、的理想社会,不是指关于资本主义的设想,排除 B;“乌托邦”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并非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排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太平天国的理想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联系所学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分析解答。 12.下表为 19281935 年中国轮船统计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 国民政府日益重视发展海洋经济 B. 表明外国侵略由沿海转向内陆 C. 国家经济建设促进轮船业的发展 D. 表明工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背景的理解和认识。表格中的时间是 19281935 年

15、,属 于国民政府统治的前期,该时期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政府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 C 项说 法正确;国民政府日益重视发展海洋经济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 A项说法错误,排除;早在 19 世纪末,列 强侵略的触角即已伸入中国内地,故 B 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近代中国的工业属于畸形发展状态,地区 分布、行业分布均不合理,故 D项说法错误,排除。 13.据统计, 从 1919 年 5 月到 1920 年 12 月, 前后有 20 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 总数达到 1900 人次左右。 各省频频举办欢送会和“出国指导讲座”,大型报刊也纷纷报道,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这表 明当时 A

16、.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 B. 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 C. 五四运动激发青年探求真理 D. 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的共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读材料信息可知,从 1919 年 5 月到 1920 年 12 月,中国有一大批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 因为 1919 年五四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年自由平等的思想和爱国思潮,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青年 到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勤工俭学,故选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广大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而不是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故排除 A 项;材料只反映

17、了广大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不能得出“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 觉醒”的结论,故排除 B 项;D 项的“社会的共识”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D 项。 14.1906 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 年, 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A. 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C. 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D. 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国民革命的内涵由英雄革命转向革命必须联合工农 才能取得胜利,可见孙

18、中山在五四运动之后逐渐意识到工农大众的力量,选项 C 正确;1919 年五四运动无 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材料中时间为 1924年,选项 A排除;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只 是依靠的力量有所转变,选项 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与广大民众无关,选项 D 排除。 15.如表为 1949 年后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部分)。关于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注:空白项表示数据暂缺) A. 1958 年招生人数超过毕业生数是“一五”计划的需要 B. 1962 年录取率较低说明高等院校的教学秩序走向混乱 C. 1973 年招生方式变化是“左”倾错误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D.

19、 1977 年参考生人数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决策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后教育状况的了解和认识。表格中的 1973年属于文革时期,教育基本上 废止,与表中的高考人数和毕业人数一致,故 C项说法正确;一五计划是 19531957年,故 A项的说法不 正确,排除;1962 年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高校的教育秩序并未混乱,故 B 项说法错误,排除;十 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1978年,故 D 项说法错误,排除。 16.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 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

20、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答案】C 【解析】 “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说明平民和贵族之间有矛盾,结合所学可知,在罗马共和国时 期,一开始贵族是享有很多特权的,而平民没有,所以平民就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 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达到“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终确定了 双方平等的地位,故选 C;“贵族的特权被取消”本身说法错误,A 排除。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标志是 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民法大全 ,而题干

21、讲的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 B 与题干时间 不符,所以排除;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马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故 D 不符合题 意,排除。 名师点睛:古代罗马为人类文明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其法律,既体现了法律的权威,也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这样一种理念,这是通过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与贵族进行斗争才逐渐实现的。法律表面看来是冰 冷的,但所蕴含的却是人们对理性的追求。它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体现的是对人权和人道的尊重, 这是古罗马法律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一题就考查了罗马法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属于主干知识,涉及到 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个重要的历史核心素养。 17.从公元 12 世纪

22、开始,欧洲流行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高耸削瘦、冷峻深沉.表达出神秘、哀婉和崇高的 情感。文艺复兴后,哥特式建筑衰落,新时代的建筑师喜欢使用古希腊的柱式结构和古罗马的穹顶拱门, 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 欧洲建筑美学深受新教的影响 B. 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 复古思潮深刻改变建筑美学 D. 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建筑采用希腊和罗马的风格,是为了“欢快充实”,而这正是市民阶层追求 世俗化生活体验的反映,D 项符合题意。新建筑风格是受文艺复兴影响而不是宗教改革,也不是受几何学影 响,A、B 两项不符合题意。学

23、习古希腊和古罗马是借古希腊罗马之名进行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而不 是纯粹的复古,C 项不符合题意。 18.“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 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 A. 美国南北战争 B. 法国启蒙运动 C. 欧洲宗教改革 D. 英国光荣革命 【答案】B 【解析】 “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是说要想结束国王的独裁就一定 要放弃对上帝的信仰,结合所学可知,法国的启蒙运动将这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故选 B;美国南北战 争发生在 19世纪 60年代,当时这

24、种诉求早已经有了,故排除 A;欧洲宗教改革和英国光荣革命时对上帝的 信仰还处于比较盛行的时代,故排除 CD。 19.1832 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 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 的通过表明 A. 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 上院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 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答案】C 【解析】 “反对派议员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 1832 年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保 守派最终做出了让步,故 C 项正确

25、。此时的英国国王已经是“统而不治”,故 A 项错误;英国上院是贵族 院,没有实权,故 B 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的标志是 1689 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故 D 项错 误。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 年英国议会选举改 革 点睛: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 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后来,随着责任制内 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0.美国宪法规定国会两院通过的法案需要提交给总统予以批准,总统

26、能够否决或者威胁否决他认为有问题 的立法。除此之外,联邦宪法第二条第三条款还规定总统“负责法律得到忠诚的执行”。这些规定 A. 体现了分权与相互制衡原则 B. 旨在保障美国的宪政民主 C.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D. 表明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读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宪法规定国会通过的法案必须经过总统的批准、总统“负责法律得到忠诚的执 行”,这些规定是为了防止国会滥用立法权,从而维护美国的民主政治,故选 B 项;材料反映的是总统对 国会立法权的制约,未体现国会对总统行政权

27、的限制,故“相互制衡”不成立,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行 政权力加强的信息,故排除 C 项;单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美国“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的结论,故排除 D 项。 21.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 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 A.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B. 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 C. 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D. 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 为一

28、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可知材料中恩格斯 强调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对法国工人运动的积极影响,故 A 项正确;材料描述法国工人可以组织一 个政党,而非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B 项错误;C 项无法从材料中判断,排除;材料反映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的建立对法国工人运动的积极影响,并非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排除 D 项。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 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 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分

29、析解答。 22.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 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A. 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B. 继续战争的政策 C. 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 D. 通过了和平法令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指 的就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失去民心,遭到人民的反抗,而人民反抗的原因之一就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故选 B;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二月革命后,继续参加世界大战,失

30、去民 心,人民并不反对推翻罗曼诺夫王朝,排除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二月革命后,继续参加世界大战,失去 民心,并非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失去民心,排除 C;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布尔什维克党通过了和平法令 ,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 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联系所学二月革命后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策分 析解答。 2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更多发展中国家和前计划经济国家开始拥抱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分工并从中分 享贸易、跨国投资和技术外溢的收益

31、。目前构成全球贸易总额 84的 164 个 WTO 缔约成员国中,超过半数 是在 1995 年 1 月 1 日确定的创始成员国之后加入的。这表明 A. 全球化扩大了多边治理体系范围 B. 世界格局变化冲击了旧的经济秩序 C.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 世界经济格局和权重发生显著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读材料信息可知,20 世纪 90 年代 以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前计划经济国家拥抱经济全球化,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来 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找到了自己在全球价值链中特定的位置,积极融入多边治理体系,这扩大了多边

32、治理体 系范围,故选 A 项;材料信息未体现旧的经济秩序受到冲击,故排除 B 项;经济全球化虽然为发展中国家 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但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扩大,故排除 C 项;D 项中的“权重发生显著变化”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D 项。 24.1836 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 ,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 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 A. 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 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 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 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答案】B 【解析】 1836年的俄国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俄国

33、还依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钦差大臣里的情节反映的 是小官吏被误认为是钦差大臣而备受巴结和奉承以至于行贿,这是沙俄腐朽的专制体制的产物,故选 B;当 时的俄国处于封建制时代,故 A 中的“资本主义政治”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剧作表现的是现实主义创 作的风格,故 C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题干没有反映拜金主义,故排除 D。 名师点睛:这一题以俄国著名戏剧家的作品入题,考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考生要具备一 定的俄国时代特征知识才可以准确判断每个选项的正误,既要有时间概念,又要有对俄国历史的总体把握 能力,体现了对考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2

3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无论是夏代发端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还是商的“当于民监”,无论是西周的天命来自 于民众的意志,还是孔子的“仁者,人也”,或是孟子的“仁者爱人”等等,都说明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 是在中国古代国家保留了原始氏族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同样,中国古代独有的社会结构,即社会关系 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结成的五伦关系,社会被一层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的纱幕所笼罩,保持 着一种天然的“亲亲”和“尊尊”的宗法联系. 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已经发现了, 中国不能再走西方的老路.所以他吸收了全世界最新的思想理念、 知识, 又结合

35、了中国传统的东西.如论语中“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它就包含了均富、以民为 本的思想.孙中山先生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也处处体现在三民主义中,如民族、民权、 民生都是以民为本.而且,孙中山先生考虑新建国家,名称不叫共和国,叫做民国,这里还是以民为本. 黄明同三民主义中的民本思想来源于传统文化 材料三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转型以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实 现美好生活为价值旨归,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等言论均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着眼于实现

36、 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话语转向. 王永贵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倡导“民本”思想的目的,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民本”思想的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着眼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依据。 【答案】(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家天下”的统治局面. 原因:血缘氏族关系的浓厚;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悠久稳定的农耕文明;儒家思想的浓厚伦理色彩. (2)来源: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 影响:继承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调动人民

37、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3)依据: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发 展的需要;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答出其中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的目的可以从材料中的“本固邦宁中国古代独有的社会结构保持着一种天然 的“亲亲”和“尊尊”的宗法联系”等处看出,其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家天下”的统治局面。第 二小问的原因可以从材料中的“西周的天命古代国家保留了原始氏族血缘关系的基础中国古代独 有的社会结构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宗法联系”等几处提炼出来,具体概括为:血缘氏族关系的浓 厚;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悠久

38、稳定的农耕文明;儒家思想的浓厚伦理色彩等。 (2)第一小问:孙中山的思想来源可以从材料一中的“他吸收了全世界最新的思想理念、知识,又结合了中 国传统的东西”一处即可看出,他主要是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第二问属于外延型试 题,回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尽可能全面,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发展进行概括,例如:继承发展了优秀传统 文化;有利于调动人民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3)该题属于外延型试题,回答时一方面要紧扣材料,两一方面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的“进入新世 纪以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实现美好生活为价值旨归着眼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话语转向”等 处可以看出此依据主要是以人

39、民群众的利益为前提,例如: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等。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9 年 11 月 7 日,爱因斯坦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决定性的转折。在此之前,他基本上过着一 种平静的、很少受到社会公众搅扰的生活。现在,他很快将见识到 20 世纪除科研和技术之外的另一种产生 了巨大影响的力量大众传媒。一向以矜持克制和客观冷静的绅士风度闻名于世的伦敦泰晤士报编 辑部却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报道了“科学中的革命”。报道所援引的消息五个月之前进行的一次天文观 测证实了爱因斯坦在四年前建立的“宇宙新理

40、论”,这个 11 月早晨的报道点燃了连锁反应的导火索。尽管 如此,无论在 11 月 7 日还是在随后的日子里,柏林都没有拿它当一回事。德国首都的老百姓所关心的是另 外一些事情。多数人正在忍饥挨饿,几乎所有东西都处于紧缺状态。 摘编自【德】于尔根奈佛爱因斯坦传 根据材料,分别指出英国伦敦和德国柏林的媒体对爱因斯坦及其理论报道的态度,你更侧重于哪种态度? 请选择其中一种态度,并结合所学,按以下要求作答。 选择英国伦敦的态度,从爱因斯坦理论及其贡献的角度,用一段话解释其态度的成因。 选择德国柏林的态度,结合相关史实,阐释其态度形成的社会环境。 【答案】态度:英国“激情报道”,认为是“科学中的革命”;

41、德国“不当回事”或基本不报道。 选择.1916 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预言“在引力中传播的光线要发生弯曲”,1919 年英国天文 学家在观测中证实其预言。广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是对近代物理学框架的重大突破(现代物 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之一),形成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对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深远影响。 选择.1914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9 年 6 月,德国与协约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重新 划定德国疆界、德国全部放弃海外殖民地、向战胜国支付赔款等,导致了德国经济崩溃、物资紧缺和百姓 生活困难 【解析】 【详解】作为论述题,首先要通过阅读材料,明确伦敦、

42、柏林媒体对爱因斯坦及其理论报道的态度,根据 材料“泰晤士报编辑部却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报道了科学中的革命”,“柏林都没有拿它当一回事。 德国首都的老百姓所关心的是另外一些事情”简明归纳出所要论证的观点,这里是伦敦和柏林媒体的态度; 然后根据个人掌握知识的情况从两种态度中选取一种;最后根据爱因斯坦理论、贡献等,结合英德两国国 情和时代特征,用一段话进行分析。注意论从史出,严谨规范。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府兵制是和均田制紧密结合的兵役制度。军人按均田令受田,免除租调,平时生产,每年有 一定的时间轮番宿卫。府兵需要自备一部分装具和兵器,因为可以分配到足够的土地,有一定的经济保证, 能够

43、以优良的装备出现在战场上。 材料二 自(唐)高宗以后,国有土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经济地位 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难以自备资粮和武器服役,国家不能保证按规定加以奖赏,打击了军人的战斗积极 性。 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部分地分担了农民的劳役负担。士 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 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 摘自杨宁一: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朝兵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募兵制可能导致的问题。 【答案】(1

44、)原因: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的,它的实施是因为有均田制的保障。随着均田制的破 坏,府兵制难以为继,被募兵制取代成为必然。 意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兵役和徭役负担;士兵成为职业军人而没有后顾之忧;军事力量得到了增 强。 (2)募兵制实现了职业军人和专门将领的结合,容易形成军阀势力;事实上,当时唐朝的藩镇割据已经比较 严重,募兵制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藩镇割据,严重威胁了唐朝中央的统治。 【解析】 第(1)问,原因,材料一“府兵制是和均田制紧密结合的兵役制度”,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材料 二“自(唐)高宗以后,国有土地不足,立功将士又日益增加,使府兵得不到足额田地”,随着均田制的破坏

45、, 府兵制难以为继。意义,材料二“在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免除了兵役”,因此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兵役和徭 役负担;“士兵由朝廷招募而来,长期服役,军器衣粮均由朝廷供给”,士兵成为职业军人而没有后顾之忧; “一旦为兵,终身仰食官府,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提高了军队的 战斗力。 第(2)问,募兵制可能导致的问题,材料二“由专门将领统御,改变了府兵制下将不专兵,兵不识将的现象”, 容易形成军阀势力;结合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比较严重的史实,募兵制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藩镇割据,严重威 胁了唐朝中央的统治。 【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唐朝兵

46、制改革的原因,材料一很明显的能找 到“府兵制是和均田制紧密结合的兵役制度”,材料二“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可以看出前面内容也是 原因,进行归纳即可;意义:应从“中唐以降,募兵制取代府兵制”以后的内容总结,兵制改革作用一般都有 增强军事力量、增强战斗力的作用。第二问,根据材料中兵制改革后的内容思考回答,募兵制可能导致的 问题也要联系唐朝后期的具体历史知识回答,不能只局限于材料。 28.【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 年 9 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1942 年 6 月,苏美和苏英发表联合公报,达成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充分

47、谅解和共识。7 月,英美伦敦会议,决定 1942 年秋在北非登陆。1943 年上半年,苏德战形势非常严峻,苏联强烈要求英美在欧洲发动登陆作战。5 月,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 1944 年 5 月在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代号“霸王 行动”)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速法 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都起了重要作用。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盟军实施代号“霸王行动”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作用。 【答案】(1)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苏德战场形势严峻,苏联的强烈要求;

48、反法西斯同盟召开重 要国际会议,达成共识;北非战场的胜利,法西斯同盟瓦解。 (2)影响:开辟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对德国进行了战略夹击,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绝境;减轻了 苏军的压力,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加快了“二战”胜利的步伐。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1941年9月, 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 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苏联强烈要求开辟第二战场;由材料“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 1944 年 5 月 在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可知反法西斯同盟达成了共识;由材料“1942 年秋在北非登陆”可 知北非战场的胜利

49、,法西斯同盟瓦解。 (2)由材料“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 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都起了重要作用”可知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 入两面夹击的困境,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加快了二战的胜利。 2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17 年 5 月 6 日, 黄炎培与蔡元培、 张元济等 48 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研究、 试验、 推行职业教育的全国性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 年 8 月 20 日,在上海南市陆家浜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 这个学校开设的科目与一般学校大不同,设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并附设工厂。后来又添设土木、 留法勤工俭学、染织、师范、商业等科。这些专业大都是社会所急需,也是热门专业。 肖伟俐大家风苑 材料二 “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第 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 ”“(中国的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 所学非所用, 所用非所学”, “(改 良之道)不独须从方法上研究,更须在思想上研究”。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