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26.72KB ,
资源ID:13026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302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年苏教版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32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苏教版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32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1、第第 32 讲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1.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根据种群密度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的生殖次数决定的 D.动物数量达到 K 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解析 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雌雄同体或无性别的动物就不具有 性别比例,A 正确;种群密度只能在一定时期反映种群的数量,年龄组成可以预 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 错误;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因此自然 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C 错误;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种群的

2、年龄组成 为稳定型,D 错误。 答案 A 2.(2019 湖南江西十四校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一般不可用样方法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外来入侵生物种群增长曲线一直呈“J”型 D.可以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解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遗传特征和空间特征,A 错误;一般不可用样 方法调查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B 正确;外来入侵生物种群增长曲线最终也趋 于平衡,不会一直呈“J”型,C 错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一般采用取 样器取样法,D 错误。 答案 B 3.(2018 云南师大附中调研)某种群的数量达到 K 值后,

3、 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 中,错误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种群密度会处于波动中 D.种内斗争最激烈 解析 由于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后, 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所以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且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A 正确,B 错误。 答案 B 4.(2019 长春市质检)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J”型曲线数学模型公式中 代表的是增长率 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某些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的种群密度 解析 一片草地属于同一区域,灰喜鹊属于同种个体,因此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

4、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A 正确;“J”型曲线数学模型公式中 表示当年的种群 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B 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可 提高一些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 正确;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且个体大 小合适,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 正确。 答案 B 5.(2019 福建永春一中、培元等四校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 述中,正确的是( ) 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B.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通过改变种群年龄结构达到控制害虫 数量的目的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 当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

5、鲜艳时均会 增大误差 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 K 值 解析 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但无 法比较增长型种群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A 错误;用性引诱剂 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属于改变种群性别比例,B 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 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 第二 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当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影响第二次捕 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导致误差增大,C 正确;K 值是环境容纳量,当环境因素 包括温度、食物、天敌等改变时,K 值会发生改变,D 错误。 答案 C 6.(201

6、9 安徽马鞍山质检)研究人员连续若干年对我国特有物种攀枝花苏铁进行 了实地考察,调查了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为干扰可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调查攀枝花苏铁种群密度时,出现的最大值即为 K 值 D.泽兰入侵可能占据攀枝花苏铁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种子的萌发 解析 人类活动会使群落的演替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 正确;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直接因素,B 正确;K 值是指在 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因此调查攀

7、 枝花苏铁种群密度时,出现的最大值不是 K 值,C 错误;泽兰入侵后,攀枝花苏 铁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据此可推知: 泽兰入侵可能占据攀枝花苏铁的生存环境, 影响其种子的萌发,D 正确。 答案 C 7.下列为小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_,表示_。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_等。 (3)利用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 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 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这里运用的防治方法是_(填“化学防 治

8、”或“生物防治”)。 (5)在自然条件下, 动植物在种群空间特征上差异较大, 动物常常表现出_ 分布。 答案 (1)出生率或迁入率 年龄组成 (2)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3)偏大 (4)性别比例 生物防治 (5)集群 8.(2019 南宁联考)假设某些条件下,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中 a、 b1、 b2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空间充足,种群数量增长一定如曲线 a 所示 B.当某害虫种群数量达到 K/2 时,进行杀虫效果最佳 C.若曲线 b1变成曲线 b2,说明该种群生存环境变得恶劣 D.据曲线 b1推测,当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解析 a 为“J”型增长曲线

9、,是在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等理想条件 下的动态变化,A 错误;K/2 时害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害虫数量增长最快,此 时进行杀虫不利于防治虫害,对于害虫的防治越早越好,B 错误;b1曲线的 K 值大于 b2曲线的,若曲线 b1变成曲线 b2,说明种群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如天 敌侵害或环境骤变等,C 正确;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后,种群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 上下波动,并非不再变化,D 错误。 答案 C 9.(2019 天津一中摸底)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 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曲线,t 年种群数量/(t1) 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

10、是( ) A.在第 1 年至第 3 年期间种群呈“J”型增长 B.在第 4 年初至第 5 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 C.第 3 年末种群数量与第 5 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 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 4 年末达到最大 解析 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第 13 年期间, 的数值接近 1,说明该时间段种群数量基本不变,A 错误;在第 4 年初到第五年末, 开始 时大于 1,后来小于 1,说明种群数量是先增加后减少,B 正确;从第 3 年末到 第 5 年中期, 一直大于 1,种群数量一直增加,C 错误;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 5 年中期达到最大值,D 错误。 答案 B 10.(2019 武汉调研)磷虾

11、是一种具有垂直迁移习性的海洋动物,其主要摄取浮游 植物和小型浮游动物,磷虾的天敌主要在白天活动,研究人员在一天中的不同时 间对某海域的磷虾进行捕捞采样,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虾的垂直迁移是种群密度过大引起的 B.夜晚黑暗时磷虾上升到水层表层,清晨则下降 C.垂直迁移有利于磷虾增加食物摄取和躲避天敌 D.磷虾能促进海洋中不同水层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解析 磷虾的垂直迁移与它的食物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动物所处的位置有关, 也 受它的天敌(白天活动)的影响,导致磷虾夜晚在其食物所处的位置处种群数量多, 水面数量少, 白天则主要分布在深层, A 错误; 由于磷虾的天敌主要在白天活动,

12、 故夜晚黑暗时,磷虾会上升到水层表层,但清晨有光照后则下降,B 正确;根据 对 A 项的分析,可知垂直迁移有利于磷虾增加食物摄取和躲避天敌,C 正确; 磷虾的垂直迁移有利于海洋中不同水层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D 正确。 答案 A 11.(2019 广东茂名五校联考)如图是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以及在 A 点之后的三条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呈“J”型增长的种群而言, 其 值(当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的大小 与种群密度_(填“有关”或“无关”)。 (2)A 点之后,、和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_, 做出该判断的理由是_。 (3)图中 AB 段,不考

13、虑迁入、迁出,种群的出生率_(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死亡率。 (4)捕捞经济性鱼类时,剩余量应在 K/2 左右,理由是_。 解析 (1)对“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而言,其 值不变,但种群密度在不断增大, 所以二者没有直接关系。 (2)由题图分析可知,图中曲线是环境条件变得更好所致,曲线是环境条件 变得更差所致,曲线是环境受到破坏使种群无法适应而逐渐遭到淘汰,由此推 断三条曲线所对应的环境条件的优越程度是依次减小,其判断的关键依据在 K 值的变化。 (3)种群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若不考虑迁入率和迁出 率,当种群处于图中 AB 段时,其种群数量不断减小,说明种群的出生

14、率小于死 亡率。 (4)捕捞经济性鱼类时,为了持续获得高产,则希望经济鱼类的增长速率始终维 持在最大,即剩余量应在 K/2 左右,捕捞后的鱼类数量恢复速度最快。 答案 (1)无关 (2) K 值越大,说明环境就越优越 (3)小于 (4)K/2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最快 12.(科学探究)如图甲所示为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 回答下 列问题: (1)图甲中种植的各种植物的分布体现了湿地群落的_结构。对湖水净化 过程体现了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进行。 (2)若要调查该湖中鲤鱼种群的数量,应采用的方法为_,一段时间内决 定其数量波动的直接因素有

15、_。 (3)如图乙表示某种鱼迁入该湖泊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请分析回答: A、 B 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的是_(填字母)图中的曲线。 这种鱼在 t2之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原因之一是_有限, 种内竞争加剧, 使种群数量的增长停止。 若在 t2时种群数量为 N,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捕捞后这种 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左右。 解析 (1)图中人工种植的几种植物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体现的是湿地群落的水 平结构。 对湖水净化过程体现了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 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由于鲤鱼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大,若要调查其种 群密

16、度,应采用的方法为标志重捕法。一段时间内决定鲤鱼种群数量波动的直接 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3)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 线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值 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直至降为零,说明在有限的环境条件 下,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因此,该种鱼迁入该湖泊生态系统后,能反映其 种群数量变化的是 B 图中的曲线。该种鱼在 t2 之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原 因是在食物(或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 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 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17、时, 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在t2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此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N)达到环境容纳量,即 K 值。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 持续增长,应使捕捞后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K/2 左右,即保持在 N/2 左右。 答案 (1)水平 速度和方向 (2)标志重捕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 率 (3)B 食物(或资源)和空间 N/2 亮剑高考 20 种群的增长曲线 (时间:15 分钟) 规律方法 1.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判断 (1)根据条件进行判断:若题干中告知的条件是“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条件 下”“外来物种入侵的早期阶段”或“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条件适宜且没 有敌害”等,则该种

18、群数量呈“J”型增长;若题干中告知的条件是“有环境阻力” “自然条件下” “自然界中”或“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等,则该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 (2)根据曲线进行判断:若曲线中有 K 值,则为“S”型增长;若曲线中没有 K 值, 且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则为“J”型增长。 2.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 在渔业捕捞或养殖业方面:应在种群数量略大于 K/2 时进行捕捞或出栏,捕捞或 出栏后应使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左右,因为此时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在对有害 生物的控制方面:应降低其生存条件,从而降低其 K 值,且应在其种群数量达 到 K/2 前进行预防或猎杀。 方法体验 1.(2019 四

19、川成都实验中学调研)如图甲表示某环境的条件变化情况,乙、丙表示 该环境中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丙两种动物是捕食关系 B.t1t2乙、丙种群数量的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C.从 t0t4的不同时间段内,乙种群的 K 值保持不变 D.t3t4乙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环境条件制约 解析 t1t2乙、丙两种群呈现此消彼长的数量关系,且 t2后乙种群数量增加, 丙种群数量减少直至消失,则两者应为竞争关系,A 错误;t1t2乙、丙种群数 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B 正确;由于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在 t0t4 的不同时间段内,乙种群的 K 值是变化的,C 错误;种群数

20、量的增长会受外界环 境的影响,D 错误。 答案 B 2.(2019 安徽蚌埠模拟)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 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 Nt1表示第 t1 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在 0t3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 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 t2时种群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 t3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 解析 若 Nt1/Nt1,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若 Nt1/Nt1,种群数量增加。由此可知甲种群在 0t3段,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A 错误

21、;乙种群在 0t1段,Nt1/Nt1 且不变,说明乙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 正 确;乙种群在 t3时种群数量最少,因为 t2t3段,乙种群的数量在不断减少,C 错误;甲种群在 t3后 Nt1/Nt1 且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 错误。 答案 B 3.(2019 江西新余期末)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 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其中 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 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中田鼠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分布 B.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 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田鼠种群数量在 ad 之间经历

22、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 cd 期间一直在下降 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 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 增长型和衰退型 解析 田鼠属于一个群,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A 错误;据图 分析可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先大于 1 后小于 1,说明种群的增长速 率先大于 0,后小于 0,则 d 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 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田鼠种群数量在 ad 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 cd 期间一直在下降,C 正确;图中 a、b 两点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D 错误。 答案 C 4.(2018 山西长治、运城、大同、朔州、阳泉五地市一模)在弃耕农田演替为森林 的某

23、一阶段,对双子叶植物甲的种群进行调查,(某段时间种群的个体数量与上 一段时间种群数量的比值)的变化如图所示。在 0t4时间段内( ) A.甲的种群密度在 t1时最大、t3时最小 B.群落的空间结构、物种丰富度等发生改变 C.群落的反馈调节能力减弱,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D.甲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适应环境的能力减弱 解析 为某段时间种群的个体数量与上一段时间种群数量的比值,1,种群 数量增加.1,种群数量稳定,1,种群数量减少,故可判断出该种群密度在 t2时最大,t4时最小,t4时达到相对稳定状态,A 错误;弃耕农田演替为森林过 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群落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群落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强,

24、 恢复力稳定性减弱,B 正确、C 错误;t4时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甲适应环境的能 力没有减弱,D 错误。 答案 B 5.(2018 安徽六柳毅教育研究会二模)自然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假设某自然 种群的数量为 N,环境容纳量为 K,S1S5是“S”型曲线上的 5 个点。根据下表 所示数据,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曲线上的点 种群数量 (KN)/K S1 20 0.90 S2 50 0.75 S3 100 0.50 S4 150 0.25 S5 180 0.10 A.该种群的 K 值为 200 B.S5不是该种群内斗争最激烈的时刻 C.若该种群为蝗虫种群,则防治蝗虫应在 S3之前 D.(KN)

25、/K 的比值越小,种群增长速率越小 解析 种群数量在 S3时,(KN)/K0.5,说明此时的种群数量处于 K/2,因此 该种群的 K 值为 200,A 正确;S5时,(KN)/K0.1,说明种群数量还在增加, 因此该点不是该种群内斗争最激烈的时刻,B 正确;若该种群为蝗虫种群,则防 治蝗虫应在 S3之前,C 正确;根据表格分析可知,(KN)/K 的比值为 0.5 时,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过大或者过小时,种群增长速率都较小,D 错误。 答案 D 6.(2019 山西名校期末)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_的基本单位,种群密 度是种群

26、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以及_。 (2)若某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将 _(填“增大”“变小”或“不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 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3)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计后绘 制成的曲线,则 a 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_。 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法。 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绘制成这种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模型。 解析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

27、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 与迁入率、迁出率。(2)“J”型曲线中的增长率为定值,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 力使生物减少的数量,这种变化可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物 进化。(3)甲曲线是一个生物小组对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统 计后绘制成的曲线, 则 a 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营养物质的减 少。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血细胞计数板法)。将酵母 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数学模型。 答案 (1)(生物)进化 出生率与死亡率 迁入率与迁出率 (2)不变 基因频率 (3)营养物质的减少 抽样检测(血细胞计数板法)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