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44.04KB ,
资源ID:12951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295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生物选修三《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生物选修三《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

1、章末检测章末检测(三三)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下列生物不能组成一个种群的是( ) A.某个鱼塘内的不同年龄的鲫鱼 B.寄生在某个 T 细胞内的所有 HIV C.一段腐木上的微生物 D.生活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的所有大熊猫 解析 一段腐木上的微生物含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不属于同一个物种,不能 组成一个种群。 答案 C 2.下列调查生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的是( ) 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物种丰

2、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解析 土壤中小动物的数量多、个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强,进行丰富度调查时一 般不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通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答案 D 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营养、 空间、 气候和无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 NtN0t 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 K 值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 K/2 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 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条件适宜,可能呈“J”型增长,后来由于食 物和空间等限制,可能呈“S”型增长,如果

3、条件不适合其生存则可能灭绝。 答案 B 4.种群密度的大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下列现象主要体现该观点的是( ) A.农业生产中,常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减少害虫的危害 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减少害虫的数量 C.为了维持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在一定的季节进行休渔 D.我国沿海某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剧增,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 解析 A 选项体现了死亡率影响害虫种群密度大小;B 选项体现了性别比例对种 群密度大小的影响;C 选项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幼年个体的数量,使种群处于增长 型,体现了年龄组成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D 选项体现了迁入率对种群密度大 小的影响。 答案 A 5.如图表示某

4、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 3 年时用 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捉 50 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 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 60 只,标志的 20 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 境中的 K 值是( ) A.150 只 B.300 只 C.200 只 D.大于 300 只 解析 题干中关键信息有“种群增长速率”、 “第 3 年”、 “标志重捕法”、 “捕 获未标志的 60 只”、“环境中的 K 值”。依据题干中关键信息可知,在第 3 年 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而此时种群数量应该为 K/2;另外依据标志重 捕法的计算方法可估算出此时种群的数量为

5、50(6020) 20200,由此可知 K 值为 400 大于 300。 答案 D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2010 年,宜昌市的人口出生率为 7.17 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C.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 D.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率比较高 解析 B 选项描述了种群的年龄特征,A、D 选项描述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 选项描述的是种内互助的现象。 答案 C 7.如图为两种生物种群的生长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无 K 值,无种内斗争,增长率始终不变 B.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 A 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长

6、速率为零 C.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B 点时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 值 D.甲曲线的数学模型为 NtN0t,其中 代表增长速率 答案 D 8.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解析 种群不仅具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集群分布等;在 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由于生物逐渐增多,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多;种群 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 D

7、 9.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 地衣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 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解析 在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衣层,这 表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 表明群落又具有水平结构。 答案 A 10.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垂直分布有关

8、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其食性有关 D.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解析 竹林中的竹子是种群,其高低错落有致,不能说明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 现象。 答案 A 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鼎湖山的一对雌雄昆虫能交配繁殖,有可育的后代,则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B.青海一片草原中所有藏羚羊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南海中的海马各年龄段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 D.海南岛的气候适宜种植高产杂交水稻,合理密植水稻时,其数量可以大于 K 值 解析 K 值是指环境对种群的最大容纳量,由于空间和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水稻 种群数量不应超过 K 值。

9、 答案 D 12.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 1 到 8 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 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群落 种 1 种 2 种 3 种 4 种 5 种 6 种 7 种 8 甲 92 4 0 0 1 1 1 1 乙 0 25 20 20 20 5 0 0 丙 0 65 20 10 3 2 0 0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10、 解析 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的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 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 A、B 选 项正确;分析群落丙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形,最可能的关系是捕 食关系。 答案 C 13.如图表示鹞鹰攻击不同鸽群时取得成功的概率, 也能表示鸽群防御能力的大小, 请据图分析以下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单独的鸽子比在鸽群中的鸽子被鹞鹰抓住的概率更小 鹞鹰攻击较大的鸽群时,不太容易成功 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 鹞鹰攻击鸽群成功的比例与鸽子的数量成反比 A. B. C. D. 解析 由图像可知, 鹞鹰在攻击鸽群时, 鸽子数量越多, 鹞鹰

11、取胜的机会就越小, 可见,鹞鹰攻击成功率与鸽群数量成反比。 答案 C 14.广州增城出入境检疫局曾从进口物品中截获入侵红火蚁, 若红火蚁流入境内适 宜的环境中,刚开始一段时间内,其种群增长率曲线将是( ) 解析 入侵物种在入侵地适宜的环境中, 由于缺少天敌等, 刚开始, 种群数量呈“J” 型曲线增长,表达式 NtN0t中,t 为自变量,种群增长率是一个常数。 答案 A 15.如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 这两条曲线分别表 示( ) A.a 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 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B.a 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 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C.a 表示土壤中腐殖质

12、总量,b 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D.a 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 表示食肉类的生物量 解析 在初生演替过程中,生物总量是逐渐增加的。先驱物种一般是较为低等的 植食性昆虫,但某个阶段的生物种类数量在演替到这个阶段时逐渐增加,由此阶 段向另一个阶段演替时逐渐减少。故选 A。 答案 A 16.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 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该生态系统在此演替过程中,相关变 化趋势正确的是( ) 解析 生态系统演替的结果是使不稳定的、生产量低、营养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 逐步达到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和光能利用相对稳定的生态

13、系统,故选项 B、C、D 所示的生态演替的趋势都应该与选项 A 中的趋势相同。 答案 A 1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 5 米种植 解析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 分布。A、C、D 都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B 为对种群密度的描述。 答案 B 18.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资料如下: 年份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种群数量/只 50 80 捕捉标志数/只 80 80 80

14、 80 第二次重捕数/只 80 80 80 80 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 只 16 8 10 13 那么 19701975 年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是( ) 解析 首先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分别计算出 1972、1973、1974、1975 这四个年 份的种群数量,即 400、800、640、约 492;然后以时间作为横坐标,种群数量 作为纵坐标绘制出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 C。 答案 C 19.研究土壤小动物时,错误的做法是( ) A.取样用的塑料袋上标明地点和时间 B.可用诱虫器收集小动物 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蚯蚓的种群密度 D.不知名的动物标记为“待鉴定” 解析 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

15、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合用样方 法或标志重捕法。 答案 C 20.调查某片草原上野兔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 A.第 17 年,野兔数量增长较慢的主要原因是天敌较多 B.第 614 年,野兔增长率较大,说明此阶段野兔的出生率最大 C.从第 14 年开始,野兔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大较大有关 D.第 1418 年,该草原上野兔增长率达到最大值 解析 第 17 年, 野兔数量增长较慢的主要原因是野兔适应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 A 错误;第 614 年,野兔增长率较大,说明此阶段野兔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对环境较为适应,且天敌不足,B 错误;从第 14 年开始,

16、野兔增长率的下降与种 群密度较大有关,C 正确;该草原上野兔增长率最大值出现于 614 年之间,D 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0 分) 21.(8 分)如果是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可以采用_调查。 (1)首先确定调查的_。 (2)若选择的是一个长方形地块,将该地块按_(填“长度”或“宽度”)划 分成 10 等份,每等份的_划一个_的正方形。 (3)计数正方形内该种群的数量,做好记录。 (4)计算各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的_。 (5)该地区的该种群的密度值是_。 如果是动物,则通常可以用_法进行调查。 解析 通常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时首先要确定调查的对象,

17、如调 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在取样方时一定要注意选该种群分布比较 均匀的地块。然后按长度等距划分成 10 份,在每等份的中央划一个 1 m2的正方 形。计算各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的平均值,则该地区所调查种群的密度是所有样 方内被调查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答案 样方法 (1)对象 (2)长度 中央 长宽各为 1 m (4)平均值 (5)各样方内该种群数量的平均值 标志重捕 22.(8 分)连续 6 年调查某块 2 km2的稻田,发现东亚飞蝗的数量(只)连续 6 年依次 为 100、260、320、400、402、395。 (1)该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

18、, 第一、 二年分别为_只/km2、 _只/km2。 (2)该东亚飞蝗种群的增长曲线是什么类型?_。 (3)东亚飞蝗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_决定。 若在稻田中增加适量的青蛙(东亚 飞蝗的天敌),则东亚飞蝗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 _。 解析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第一年和第二年 的种群密度依次为 100/250 只/km2和 260/2130 只/km2。由此可见,同一物 种的种群密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自然条件下,个体生活的空间和食物都是有限 的,但种群数量增大到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 K 值上下 波动。种群的这种增长方式用坐标图表示出来,就绘成“S”型曲

19、线。种群的大小是 由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加入天敌后,东亚飞蝗的生存压 力加大,种群数量会降低,然后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答案 (1)50 130 (2)“S”型 (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逐渐降低然后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23.(10 分)“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 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 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 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 查样方总面积为 2 hm2(1 hm21

20、0 000 m2),随机布设 100 个鼠笼,放置一夜后, 统计所捕获的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 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 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 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 数/只 雄性个体 数/只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 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 的计算公式: _。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 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_。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 (4)在上述调

21、查的同时, 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 这一种鼠), 平均每100 m2有 3.6 个洞口, 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 解析 (1)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标记个体数,即 NMn/m。(2)从表格中知,第一次捕获数是 32 只,第二次捕获数是 36 只,第二 次捕获标记个体数是 4 只,将它们代入公式 NMn/m,计算得 N288(只)。所以 平均种群密度为 288 只 2 hm2144 只/hm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 捉,所以表中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比实际情况少,这样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 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高。(3

22、)两次捕获的雌鼠数为 141832(只),雄 鼠数为 181836(只),所以323689。(4)洞口数210 000 m23.6 个/100 m2720(个),所以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720288 2.51。 答案 (1)NMn/m (2)144 高 (3)8/9(或 32/36) (4)2.51 24.(14 分)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 题: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 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 (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 是_。 (3)请绘制生产者呼吸量

23、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坐标曲线图。 (4)下图是 19531996 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 据图你可以得出 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_ _。 (5)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_法对植物物种丰富 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 (1)从题干信息可知:群落演替的起点不是原始裸地,而是从原来的植物群 落所发生的演替,故为次生演替,演替的结果是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2)从表 格数据可看出在演替过程中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也增加。 (4)生物量演变的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 定。(5)

24、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样方法对植物丰富度进行 调查,对不同物种空间分布情况的调查可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 (1)次生演替 逐渐增加 (2)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利用率升高(或 正相关) (3)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描点、连线如下图: (4)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 最终趋于稳定 (5)样方 空间上 的分布(分层) 25.(10 分)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物种丰富度” 的结果(物种数:种;密度:个/m2)。请分析回答: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_进行采集、 调查, 而不适宜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_

25、,而且身体微小;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 两种:一是记名计数法;二是_;鉴定动物时最好使用_观察。 (2)收集土壤小动物时采用白炽灯照射土壤,这是利用土壤动物的_的 特性。 (3)在有机肥田中,这几类动物与其他生物组成该生态系统的_,其中跳虫 类种群数为_个。 (4)小动物类群物种丰富度越大,土壤通气状况越好,越有利于作物根细胞的呼吸 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化肥作用快而持续时间短,有机肥作用慢而持续时间长。 联系生产实践,你会如何根据土壤小动物类群物种丰富度的情况指导农民施肥? _ _。 解析 动物类群物种丰富度大的土壤,土壤通气状况较好,为了使植物在短期内 吸收更多的无机盐,可以适当使用化肥;在物种丰富度小的土壤,要多使用有机 肥,因为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中动物类群的物种丰富度,使土壤通气状况好转, 以利于根的呼吸作用,吸收更多的无机盐。 答案 (1)取样器取样法 活动能力较强 目测估算法 放大镜(或实体镜) (2)趋暗、怕热 (3)生物群落 10 (4)在小动物类群物种丰富度大的土壤,可适当使用化肥;在小动物类群物种丰富 度小的土壤,要多使用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