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核及生物膜系统细胞核及生物膜系统 (时间:30 分钟 满分:50 分) 【运用概念】 1.在核膜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核膜独有的是( ) A.物质交换的功能 B.双层膜结构 C.糖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 D.附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解析 核膜和细胞膜都具有物质交换的功能,二者都是双层膜结构且都附有多种 酶,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糖蛋白是细胞膜特有的。 答案 C 2.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核的结构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质网膜和核膜直接相连 B.图示中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为低等植物或动物 C.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
2、通道,不具有选择性,但核膜具有选择性 D.在核仁中合成的 RNA 是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质网膜和核膜直接相连;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为低 等植物或动物;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也具有选择透过性, 如 DNA 不能从核孔出来;核糖体中的 RNA 来自核仁。 答案 C 3.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DNA 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储存在核仁中 解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3、原核细胞无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另 外原核细胞也不具有核仁、染色质等结构;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的运输通道, 但并不是任何物质都能通过,细胞核内的 DNA 分子一般只在核内储存和复制, 并不进入细胞质;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储存在 DNA 中,染色质是真核生物 DNA 的主要载体。 答案 A 4.科学家用显微技术去掉变形虫的细胞核后,发现其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运动 停止,当重新移入细胞核后,发现变形虫又能够恢复其生命活动。下列选项所述 的实验结论中,最科学的是( ) A.人工去核的细胞,一般不能长久存活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决
4、定性作用 解析 去掉变形虫的细胞核后发现其新陈代谢速率减慢,运动停止,当重新移入 细胞核后,发现变形虫又能恢复各种生命活动,从题意中可以看出细胞核对变形 虫的生命活动的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 D 5.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液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结果发现细胞核呈绿色, 细胞质呈红色。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甲基绿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相同 B.细胞核由 DNA 构成,细胞质由 RNA 构成 C.真核细胞中,DNA 不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RNA 不分布在细胞核中 D.该实验的结果反映了 DNA 和 RNA 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状态 解析 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液对人口
5、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所依据的原理是甲基 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 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 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实验说明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 在细胞质中。 真核细胞中, 细胞质中也有少量的 DNA, 细胞核中也有少量的 RNA。 答案 D 6.对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要由蛋白质、脂质组成 B.磷脂分子是各种生物膜的基本成分 C.不同生物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D.内质网膜能转化为高尔基体膜,说明两者的化学组成完全相同 解析 各种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
6、支 架。不同生物膜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差异导致了功能的差异。内质网膜能转化 为高尔基体膜,说明两者的化学组成相似,但并非完全相同。 答案 D 7.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其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生物膜系统的构成,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是 DNA 和 RNA 的载体 C.与所有 RNA 的合成均直接相关 D.有利于各种物质进出细胞核 解析 是核膜,参与生物膜系统的构成,可以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是 染色质,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是核 仁,与核糖体中 RNA 的合成有关;是核孔,只允许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 核。 答案
7、 A 8.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下列关于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模型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 B.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 C.实物模型的制作要首先考虑是否美观 D.数学模型可以用特定的公式、图表等表示 解析 实物模型应把表达对象的特征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 答案 C 9.(2018 四川眉山期中)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减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物质组成相同 C.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细胞中均有染色体 D.染色体和染色质存在于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 解析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
8、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 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二者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 DNA 和蛋 白质;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染色体,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中 有染色体;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 体解螺旋为染色质,即染色体和染色质存在于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 答案 C 【科学思维】 10.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的去核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 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到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出生小羊的大多数性 状( ) A.难以预测 B.像甲 C.像乙 D.像丙 解析 生物的性状主要受细胞核控制,细胞核是细
9、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出生 小羊的细胞核来自于母羊甲,细胞质来自于母羊乙,母羊丙仅为胚胎发育提供营 养物质和场所。 答案 B 11.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上的方式是( ) A.通过特定运输管道进行膜的转移 B.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膜的转移 C.两种细胞器破裂后膜重新聚集 D.通过形成具有膜的小泡而转移 解析 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是通过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 答案 D 12.如图是一细胞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 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 C.有核孔的细胞 D.有纤维素的细胞 解析 图示细胞有细胞壁、大液泡、线粒体和细胞核,不含叶绿体,故不能进行
10、光合作用。有线粒体可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 A 13.核孔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被称为核孔复合物,它是细 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如图所示,该复合物由一个核心脚手架 组成,其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组成,称为中央 运输蛋白。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核孔复合物与核膜内外的物质交流有关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少,影响到核内外的物质交流 C.核孔复合物的存在,说明核膜也具有选择性 D.中央运输蛋白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解析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无核孔。 答案 B 14.如图是一种动物细胞及其某一生理过程的示意图,研究
11、表明,在用 3H 标记的 精氨酸培养该细胞时,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 2、3、4、5、6、7 和 X 中。试据 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 X 表示_,是由 _合成的。若该细胞代表肠腺细胞,则 物质 X 可能是_。 (2)图中5具有_功能, 图中细胞的“动力工厂”是 _, 从物质 X 排出细胞过程中细胞内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分析,可以说明_ _。 (3)根据细胞内各种生物膜之间的关系,高尔基体在膜的厚度和化学组成上介于内 质网与细胞膜之间的依据是_ _。 解析 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细胞结构主要有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细胞膜等,正是这些细胞结构的分工协作,才能完成一系列
12、正常的生理 活动;在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中,内质网形成具膜小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 体形成的具膜小泡最终与细胞膜融合,说明细胞内的这些膜在结构上是可以相互 转化的。 答案 (1)分泌蛋白 2 核糖体 消化酶 (2)蛋白质的加工和转运 1 线粒体 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 续性、在功能上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协作 (3)在细胞中内质网膜可以转变成高尔基体膜,而高尔基体膜又可转变成细胞膜 【科学探究】 15.为了研究细胞核的作用,一位生物学家研究了 100 个细胞,他把每个细胞都分 成含有细胞核和不含细胞核的两个部分, 然后把这些细胞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 结果如下: 时间/天 1 2
13、 3 4 10 30 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81 62 20 0 0 0 细胞有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79 78 77 74 67 65 (1)此实验可说明细胞核的什么功能? _。 (2)有核部分在 30 天内仍有一定的细胞死亡,其原因是: _; _。 (3)培养一天后的结果,是否能说明在第一天中无核部分的生活力比有核部分的生 活力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_。 (4)细胞核的作用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你能针对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提供一 种合理的解释吗? _ _。 解析 (1)由表中信息可知,无核组培养三天后就全部死亡,而有核组则不会出现 该现象,由此说明细胞核具有控制细胞代谢的作用。(2)
14、有核组在培养 30 天内也 存在着一定细胞的死亡,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受到创伤而死亡;细胞正常衰 老、死亡。(3)培养一天的结果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培养时间太短,统计可能出现 误差,尤其是实验样本数太少。(4)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这与其携带氧、 运输氧的功能相适应,成熟的红细胞失去了细胞核,可以腾出更大的空间容纳血 红蛋白,以提高运输氧的能力。 答案 (1)控制细胞的代谢(细胞核的重要作用) (2)实验操作使部分细胞损伤,进而导致其中一些细胞死亡 部分细胞的正常 衰老、死亡 (3)不能。培养一天后的结果差异,应是统计误差,由统计的样本不够大造成的 (4)红细胞在形成时, 其代谢程序已由有核的造血干细胞确定(或为红细胞含有的血 红蛋白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以加强血红蛋白对氧气的运输)(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