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82.50KB ,
资源ID:125816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258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1、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33分)1(12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1)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2)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3) ,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其二)(4)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5)八方各异气, 。(曹植梁甫行)(6)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7)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8)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9)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1)晓雾将歇, ;夕

2、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在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制那。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放风般的空中转休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萧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地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lio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

3、字注音。翘 首而望屏息敛 声眼花lio乱 (2)文中画线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沉静自若”中,“自若”的意思是 。(4)选文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3(4分)名著阅读。 材料一 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胡愈之 材料二 1936,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1)材料中的“他”是谁?(2)“他”写成的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曾易名为什么?4(8分)综合性学习:新闻。【知媒体】某中学校报在莫言

4、获得诺贝尔奖后,对全校师生开展了“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知莫言获奖”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表:媒体传统媒体新兴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比例12.7%1.6%30.5%56.2%(1)根据表格内容,请将该问卷调查的结论补充完整:从新闻的获知途径上来看, 。【话标题】莫言获奖后,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莫言获奖的相关消息,以下是部分新闻媒体报道的标题:谁给了莫言奖金?莫言悟到了诺奖密码莫言代言天价香烟 诺奖只是过眼烟云诺奖颁奖礼10日举行 莫言启程赴瑞典领诺奖莫言作品遭抢凸显诺奖效应 过度消费折射社会心态(2)请根据上面新闻标题,结合新闻的相关知识,探究新闻标题的特点: (答一点即可)【用新闻】获知莫

5、言获奖后,学校校报主编向校报指导教师提供了三个出报方案:方案一:立即出报,转载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上的消息。方案分析:方案二:不着急出报,先收集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然后做一期“莫言获奖”的专题,进行综合报道。方案分析:方案三:采访本校的老师、同学,根据采访内容做一期“身边人看莫言获奖”的专题报道。方案分析:能结合身边实际,可读性增强,但缺乏权威性和推广价值。(3)请运用新闻相关知识,为校报主编补写出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方案分析”。方案一分析: 。方案二分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7分)5(7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6、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

7、,请选择一个角度,品一品其妙处。三、阅读(50分)6(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钢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

8、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清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呼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

9、三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 ,“导语”部分是第 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 句(只填序号)。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 。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 。(2)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要求“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点议论。选文即从 , 两个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3)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现具体数字的词语?(4)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应填的词语分别是 、 、 ,并从语言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10、子。(5)这则消息在报道渡江战役时三路大军哪路大军详写?为什么这样安排?7(14分)阅读新闻,完成相关题目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呜,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

11、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 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联系

1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一一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正方兴未艾。(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文中引用了很多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的原话,有什么作用?(4)中国诗词大会) 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回答。8(16分)甲、乙对比阅读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3、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沿溯阻绝绝: A断绝B极、最C缺乏 D穿过有时朝发白帝

14、发: A射出。B揭露C启发D出发水落而石出者而: A如果B表承接C表转折D通“尔”(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C良多趣味:实在有很多趣味D飞漱其间:在那里飞流冲荡(4)乙文第二段在写夏季江水的特点时,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5)甲乙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甲 乙 四、写作(60分)9(60分)请以“我爱 季”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要抓住所选季节的特点,尤其是鲜明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2)要把对所选季节的喜爱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做到寓

15、情于景,情景交融。(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内容的充实,卷面整洁,结构合理,不少于600字。2018-2019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四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文积累和综合运用(33分)1(12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1)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庭中有奇树)(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3)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其二)(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5)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曹

16、植梁甫行)(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分析】本题考查的诗句均是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解答时要结合诗句的引申义理解作答。【解答】答案:(1)绿叶发华滋(重点字:滋)(2)老骥伏枥(重点字:骥)(3)风声一何盛(4)长歌怀采薇(重点字:薇)(5)千里殊风雨(6)日暮乡关何处是(重点字:暮)

17、(7)大漠孤烟直(8)江入大荒流(9)谁家新燕啄春泥(重点字:啄)(10)盖竹柏影也(1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重点字:鳞)【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2(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在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制那。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放风般的空中转休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萧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地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

18、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lio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翘qio首而望屏息敛lin声眼花lio乱缭(2)文中画线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萧晒”,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潇洒”(3)“沉静自若”中,“自若”的意思是不慌不忙,沉着镇静。(4)选文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第一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二题考查查找错字并改正。第三题考查词语翻译,第四题考查修辞手法。【解答】(1)第一个字读作qio,第二个字读作lin,第三个字写作缭。(2)细读材

19、料中的划线句可知,“萧晒”应写作“潇洒”。(3)自,自己。若,如。自若的意思是不慌不忙,沉着镇静。(4)细读材料可以发现,第三段把这位运动员比作轻盈的、笔直的箭,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答案:(1)qio、lin、缭;(2)萧晒 潇洒(3)自若:不慌不忙,沉着镇定。(4)比喻【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3(4分)

20、名著阅读。 材料一 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胡愈之 材料二 1936,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1)材料中的“他”是谁?(2)“他”写成的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曾易名为什么?【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解答】(1)根据材料一中给出的提示语可知,此处的他指是著名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2)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10月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在英国伦敦公开出版,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

21、答案:(1)埃德加。斯诺(2)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点评】名著阅读是中考常见题型。对于规定名著,一定要认真诵读,对于其中的出现的人物和主要情节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方可完成此类题目。4(8分)综合性学习:新闻。【知媒体】某中学校报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对全校师生开展了“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知莫言获奖”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表:媒体传统媒体新兴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比例12.7%1.6%30.5%56.2%(1)根据表格内容,请将该问卷调查的结论补充完整:从新闻的获知途径上来看,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知新闻的主要途径。【话标题】莫言获奖后,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莫言获奖的相关消息,以下是部分新

22、闻媒体报道的标题:谁给了莫言奖金?莫言悟到了诺奖密码莫言代言天价香烟 诺奖只是过眼烟云诺奖颁奖礼10日举行 莫言启程赴瑞典领诺奖莫言作品遭抢凸显诺奖效应 过度消费折射社会心态(2)请根据上面新闻标题,结合新闻的相关知识,探究新闻标题的特点:吸引读者(答一点即可)【用新闻】获知莫言获奖后,学校校报主编向校报指导教师提供了三个出报方案:方案一:立即出报,转载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上的消息。方案分析:方案二:不着急出报,先收集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然后做一期“莫言获奖”的专题,进行综合报道。方案分析:方案三:采访本校的老师、同学,根据采访内容做一期“身边人看莫言获奖”的专题报道。方案分析:

23、能结合身边实际,可读性增强,但缺乏权威性和推广价值。(3)请运用新闻相关知识,为校报主编补写出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方案分析”。方案一分析:及时、迅速,但时间短促,难以做到深刻全面。方案二分析:能查阅、参考各种资料,做到深刻、全面(或“详实”“权威”),但相对延迟,滞后。【分析】本题中第一小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第二小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标题的理解跟掌握。第三小题考查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作答时,联系图表的标题,结合图表中的文字和数据,即可作答。(2)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标题的理解与掌握,新闻标题一般具有吸引读者注意,提示内容,表达立场的作用。据此即可作答。(

24、3)本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真阅读这两个方案可知,第一个方案虽然比较及时,但不能做到深刻全面。第二个方案虽然深刻全面,但相对滞后。答案:(1)(2分)示例一: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知新闻的主要途径 示例二:新兴媒体已经全面压倒传统媒体 示例三: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经全面压倒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示例四:传统媒体已经被新兴媒体超越 示例五: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已不再是人们获知新闻的主要媒体(2)(2分)吸引读者(或“提示内容,使读者在阅读之前对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或“评价内容,表达报纸的立场及态度”)(意思对即可)(3)(4分)方案一:及时、迅速,但时间短促,难以做到深刻全

25、面。 方案二:能查阅、参考各种资料,做到深刻、全面(或“详实”“权威”),但相对延迟,滞后。(每点2分“优点”“不足”各1分)(意思对即可)【点评】在作答材料分析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结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二、阅读下面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7分)5(7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

26、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选择一个角度,品一品其妙处。【分析】钱唐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

27、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解答】(1)本题考查了对诗句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类客观题应从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ABD赏析正确;C赏析不正确,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春花正在开放,小草刚刚没过马蹄,还不是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翠绿如茵的景象;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重点语句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是: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

28、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答案:(1)C(2)乱花写出了花的多而秘,浅草写出了草的柔而嫩,突出了早春的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平,白云低垂。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

29、掩映的白沙堤。【点评】解答诗词赏析题,需要我们熟练赏析句子、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意象意境、描绘画面、赏析表现手法等知识,灵活运用,即可解决问题。三、阅读(50分)6(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钢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

30、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清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呼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

31、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三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导语”部分是第12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317 句(只填序号)。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锐不可当。(2)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要求“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适当地穿

32、插一点议论。选文即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国民党反对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两个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3)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现具体数字的词语?(4)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应填的词语分别是占领、控制、封锁,并从语言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5)这则消息在报道渡江战役时三路大军哪路大军详写?为什么这样安排?【分析】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新闻的特点是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其中最重要的是真实性。本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解答】(1)此题考查了新闻的结构的分析

33、。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开始还有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交代发布的时间、地点,增强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导语对整篇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导语中的信息量很重要。第一句话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锐不可当”。(2)考查了学生对表达方式的运用的能力。结合全文,来理解句子。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要求“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点议论,选文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和国民党反对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两个方面议

34、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3)考查了学生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掌握新闻的特点。文中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现具体数字的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严谨,增加了新闻的具体性和真实性,体现了新闻的时间性和时效性,因为事件仍在发展变化,这样写可以避免作者发稿时与读者看到新闻时,事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误解。(4)考查了学生句子理解和赏析语言的能力。结合全文,来理解句子。“歼灭”“击溃”“占领”“控制”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气概。尤其是“控制”这个动词的运用,十分准确地表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纵,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达到了意想不

35、到、震撼人心的效果。(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者在创作时,一定要注意材料的详略,与主题相关的,一定要详写,与主题关系不是很大,就一定要略写。据此可作答。这是因为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东路军的战斗最为激烈,意义最重要,最能体现我军的英勇,所以要详写。答案:(1)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12,317,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锐不可当(2)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国民党反对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3)增加了新闻的具体性和真实性,体现了新闻的时间性和时效性,因为事件仍在发展变

36、化,这样写可以避免作者发稿时与读者看到新闻时而产生的误解。(4)占领、控制、封锁,连续几个动词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达到意想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5)因为东路军所遇情敌与中西路军不同,是“较为顽强”,因而战斗激烈,最能体现我军的锐不可当,所以详写东路军,【点评】新闻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7(14分)阅读新闻,完成相关题目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诗词文化的魅

37、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呜,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 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

38、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一一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

39、会落幕,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正方兴未艾。(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文中引用了很多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的原话,有什么作用?(4)中国诗词大会) 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简要回答。【分析】本题所给的是中青在线记者对诗词大会主创团队的专访,从主创者的角度阐述了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专访先道出中国诗词大会的作用,然后指出传统诗词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起着着拉近这个距离的作用。最后指出诗词对于部分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部分,即使诗词大会落幕,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也正方兴未艾,达到了举办这一节目的

40、预期目的。【解答】(1)本题考查新闻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了解新闻大意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句来概括。因为此新闻的篇幅较长,所以要读懂每一部分内容方能概括。这篇专访先道出中国诗词大会的作用,然后指出传统诗词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起着着拉近这个距离的作用。最后指出诗词对于部分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部分,即使诗词大会落幕,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也正方兴未艾,达到了举办这一节目的预期目的。所以可简洁地概括为:从主创者的角度阐述了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2)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结合新闻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传统诗词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是从时间的角度来阐

41、述的,表现传统诗词中记述的生活,表达的情感等内容都与现代人相差甚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意思是说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可以让现代人了解古诗词,了解古人的生活与情感。(3)本题考查新闻内容的理解与作用。新闻具有三大特点:时效性、真实性与客观性。从这角度来看,文中引用人物的原话,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新闻的真实性。(4)本题考查新闻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解答此题根据其中的“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呜,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等句子来提炼概

42、括即可。答案:(1)从主创者的角度阐述了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2)传统诗词产生于古代,诗人们的生活情景、思想情感与我们现代人相差甚远,所以说,“遥远”,但是,诗词大会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利用诗词本身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去热爱它,朗读它,传承它,让更多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所以说,“正在拉近这个距离”。(3)本则报道是新闻采访,引用人物原话更真实,给人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也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严谨性的特点。(4)中国诗词大会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国诗词大会的题目颇“接地气”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

43、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中国诗词大会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滋养了人们的心灵,还引发了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点评】新闻要求报道真实的事实。人们通过这样的真实事实,可以洞察宇宙万象的恢弘,社会发展的趋向、生活演进的动态。新闻中所列举的真实事实还必须是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本质和主流的真实事实。8(16分)甲、乙对比阅读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

4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沿溯阻绝绝:AA断绝B极、最C缺乏 D穿过有时朝发白帝发:DA射出。B揭露C启发D出发水落而石出者而:BA如果B表承接C表转折D通“尔”(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B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

45、雾气散开了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C良多趣味:实在有很多趣味D飞漱其间:在那里飞流冲荡(4)乙文第二段在写夏季江水的特点时,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5)甲乙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甲风霜高洁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分析】参考译文:【甲】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乙】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