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468.50KB ,
资源ID:125084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250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1、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共20分)1(12分)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2)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3)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4)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6)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7)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李清照渔家傲)(8)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孟子富贵不能淫)(9)青林翠竹,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0)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11)春望中写战火连绵,家信难得的句子是:“ , 。

2、”2(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汪曾祺是我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昆明的雨受戒骆驼祥子等。B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传记文学有深远影响。C托尔斯泰是法国著名作家,著有人类群星闪耀时复活战争与和平。D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将要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常见且运用广泛。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某位知名作家到学校做讲座之后,校学生会起草了一封感谢信,请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老师: 您好! 谢请您昨天光临我校做了关于科幻文学的讲座。您的讲座幽默风趣,信息量大。您对科幻作品的分析入木三分,同学们都屏 (Apng Bbng)息敛气,听得(甲) (A全神贯注B

3、恹恹欲睡)。这些年,您笔耕不辍 (AchuBzhu),写作态度(乙) (A,惟妙惟肖B一丝不苟),令人钦佩。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您的教诲。期待您再次莅临指导!此致 敬礼!*中学学生会2018年12月16日(1)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人横线,只填序号。(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4(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的问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

4、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苦闷。B“悠然见南山”写出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体现了心灵的自由惬意。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出了夕阳落山、成群鸟儿纷纷归巢的美好场景。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可以理解为诗人领悟到的自然之趣与人生真谛。(2)请结合诗意谈谈你对“心远”的理解。5(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乙】越因伐吴,败之姑苏,伤吴王阖庐指,军却七里。吴王病伤而死。阖庐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不敢!” 王夫差元年,以大夫伯嚭为太宰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二年,吴王悉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报姑苏也。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注】句践:即勾践。太宰:职同宰相。夫椒:山名,在苏州市西南。(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曾益其所不能曾: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色: 谓曰谓: 以大夫伯嚭为太宰以: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悉/精兵/以伐越B吴王悉/精兵以/伐越C吴王/悉精兵/以伐越

6、D吴王/悉精兵以/伐越(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4)甲文中作者认为国家生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乙文的故事是否印证了甲文的这一观点?联系乙文文本说说你的理由。6(20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五月艾香叶剑秀五月,是个吉祥的月份,也是艾香恣情的季节。艾草,这种略显俗气的野生植物,有着独特的气韵,在人们的血脉里流淌了数千年可谓摇曳生姿、慰藉生灵。每年惊蛰前后,艾芽破土拱出,顶开头上厚实的沃土,开始迎接春风的洗礼。艾草的嫩苗为绿色,半月后呈灰白色。叶片椭圆,形似玉指伸展,饱满莹润。月余时间便长成了,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沟坎河

7、畔、房前屋后、路旁荒郊,随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扛扛、争相拔节。艾草的素幽清香,一直氤氲在遥远的记忆里,并牢固地生长在每位故乡人的心头上。祖先的文字里,早已把艾草与人的生命连在一起。据本草钢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岁时广记中记载:“艾草能灸百病。一名冰台,一名医草,生田野,叶背苗短者为佳。五月五日采曝干作煎。勿令见风,经久方可用。“孟子亦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据说扁鹊、华佗针灸病人时,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病者的穴道,可见用陈艾灸病,效果甚优。艾草是一种最早与人类肌肤相亲的植物。出生三天的婴儿

8、,用艾草熬水洗浴,据说可以祛瘴气禳胎毒、避瘟驱邪。原本弱小的生命,经受人生的这第一次洗礼,一生茁壮少疾。若家中的老人患有眼疾,用五月带露的艾草在锅里煮沸后温熏洗,不几日眼睛便觉清凉舒适,疲倦与模糊也烟消云散。除了药用,艾草还可食用。艾草煮鸡蛋,清香可口,有清火消炎之功效;风寒感冒,用晒干的艾叶熬茶,连续喝上几天,感冒便不日而愈;在缺医少药、囊中羞涩的年代,正是这种野生野长的草科植物为人们除病去灾,成为寻常人家生活中的必备之物。经世流年,岁月如歌,乡下人与艾草的不渝情感,演绎成亘古不变的风俗,延续至今。“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要上山采艾

9、草,回来插于门楣,就像贴上一道灵符,趋利避害、招纳百福。这一插,就是上千年。那一束束斜插在檐下的艾草,卷起暗绿的叶子,露出银白的叶背,散发着草药味的清香,守护一方人平安,保佑一家人健康。神奇的功效赋予艾草一种独特的浪漫情怀。诗经里有如是佳句:“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多么缠绵热烈的爱意啊!想念挚爱的恋人,竟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年之境。这思念里虽有艾草淡淡的清苦,也有艾草执着的醇香原来,艾草竟是清纯浪漫的爱情象征。艾者,爱也。端午插艾,不仅是文化和习俗,更是家乡的味道。那艾香弥漫,恍若散发着母体的奶腥和温馨,从遥远的故乡飘来,浸润着游子的身心。于是,心中

10、深切的祈愿和殷殷的牵挂,凝结成对母爱的期待,在故乡袅袅的炊烟里轻语呼唤。艾香的温丽,不仅让我们记住一个神圣的节日,更有对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草纲目中曾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B艾草因为可食用,可药用,成了现在人们生活的必备品。C艾草淡淡的清苦和执着的醇香象征了清纯浪漫的爱情。D文章题日为五月艾香,是为了强调艾草生长的季节。(2)本文写到了有关艾草的哪些内容?(3)结合语境,品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随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扛扛、争相拔节。(4)作者在文末说:“艾香的温丽,不仅让我们记住一个神圣的节日,

11、更有对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本文第段写到了端午童谣中插艾叶的习俗,请你写一段关于端午“吃粽子”或“看龙舟”的文字。(要求:字数不少于80字)7(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陕北这个沙漠可能快要改名成“森林”中国又要干成一件前无古人的事了,毛乌素沙漠快要被灭了。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因此榆林市也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毛乌素沙漠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降水较多(250400毫米),有利植物生长,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光明日报称

12、,毛乌素沙漠是人造沙漠,它是人类贪欲的儿子,成形不过上千年的历史。其大部在鄂尔多斯草原,并沙蚀陕西、宁夏一些邻近地区。名城古镇陕北榆林,历史上曾被毛乌素沙漠逼得“三迁”。近43000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是中国有名的八大沙漠之一,在现在的鄂尔多斯市域内有35000多平方公里,地理学上也称之为鄂尔多斯沙漠。1959年以来,人们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到了21世纪初,已经有600多万亩沙地被治理,止沙生绿。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据了解,在中国的沙漠中,毛乌素沙漠是降雨最多的。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又将毛乌素沙

13、漠的降雨量同亚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近50个大大小小沙漠的降水量相比较,证明其也是目前世界各地沙漠中降雨量最多的,所以毛乌素沙漠就有了“世界沙漠最强的暴雨中心”称号。由于有良好的降水,许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陕西榆林市在沙漠的腹地种植万亩以上的成片林地,建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4条大型防护林带,造林保存面积1629万亩,林草覆盖率由0.9%提高到25%全市境内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实现了地区性的荒漠化逆转。每年沙尘天气已由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20多天,减少到不足10天。这里诞生了无数植树英雄,比如榆林定边的石光银,他用20多年时间,在63公里

14、长的沙漠边缘种下6公里宽的一个绿带这个“人进沙退”的速度,相当于清末同治年间流沙侵蚀榆林城墙速度的两倍多。陕西全省森林覆盖率有28.8%提高到31%与1999年相比,荒漠化土地地面积减少189万亩,沙化土地减少30万亩,极重度,重度荒漠化面积减少1952万余亩。20世纪60年代,榆林市郊半公里外就是寸草不生的流沙,而21世纪初50公里以内基本上看不到流沙了。在沙漠腹地,榆林市共累计新辟农田160万亩。近些年来,榆林市先后投资上千亿元用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沙漠治理,许多当年的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沙漠变绿洲这一“不可能”,在中国人民的努力下,变成

15、了现实!(选自央视网新闻)(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毛乌素沙漠亦称鄂尔多斯沙漠,是中国有名的八大沙漠之一。B毛乌素沙漠治理,对控制水土流失、黄河输沙量都有重要意义。C陕西榆林市治沙成绩显著,已经实现了地区性的荒漠化逆转。D近年来,榆林市先后投资上千亿元全部用于沙漠治理,成效显著。(2)请说出文章第段画线句子所使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3)文中第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4)有人认为,只要肯下决心,沙漠一定都能变成绿洲。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8(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的问题。【材料一】金庸小说最初发表在报纸上,自出版单

16、行本以来,总发行量已超过3亿册,拥有数亿读者。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漫画、动画、电脑游戏。从上世起五十年代起,港澳地区就出现了“金庸热”,60年来长盛不衰。金庸小说的读者遍布全球,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的流传。【材料二】【材料三】读金庸的小说,我们感动的不止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不止是一个个奇炫缤纷的武侠世界,不止是一个个顶天立地、快意恩仇的英雄人物,最难得的是其中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金庸小说的背后,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传统价值观支撑、这是流淌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与其说金庸小说造就的是一个又一个“武侠梦”,毋宁说他的小说造就的是同一个“中国梦”,这也是很多海外人在让

17、后代学习中国文化时,让他们先从阅读金庸小说开始的原因。在对中国文化的继承上,很少有小说能达到金庸小说的水平,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成语典故,无不是作者创作的灵感源泉。(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金庸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形式,深受大家喜爱。B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港澳地区就出现了“金庸热”。C金庸小说让我们最感动的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D很多海外华人让后代通过阅读金庸小说学习中国文化。(2)根据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简要概括。(3)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人们喜爱阅读金庸作品的原因。9(5分)名著阅读(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红星照耀

18、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军事壮举”。 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斯诺通过采访、实地考察及艺术加工得来的情况。 (2)请结合以下文段说说为什么昆虫记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萤,这些能够发出光亮的小动物,这些本该是心中一片光明的小昆虫,在事实上却是一群心理很黑暗的家伙。它们能够随处产卵。有的时候,产在地面上;有的时候,产在草叶上。而且,在它们产下卵以后,就再也不去注意它们了,随它们自生自灭,自然生长去了。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0分)10(60分)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爱尔兰著名作家巴克莱在花香满径中指出,

19、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能爱人。 请以“能爱人”为话题,自拟题目,扣题作文。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代替。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共20分)1(12分)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

20、行(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7)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富贵不能淫)(9)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0)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11)春望中写战火连绵,家信难得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解答】答案:(1)老骥伏枥(重点字:骥);(2)日暮乡关何处是

21、;(3)长河落日圆;(4)乱花渐欲迷人眼;(5)甲光向日金鳞开(重点字:鳞);(6)无可奈何花落去;(7)蓬舟吹取三山去(重点字:蓬);(8)贫贱不能移;(9)四时俱备;(10)窥谷忘反(重点字:窥);(1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点评】复习时应注意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2(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2、A汪曾祺是我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昆明的雨受戒骆驼祥子等。B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传记文学有深远影响。C托尔斯泰是法国著名作家,著有人类群星闪耀时复活战争与和平。D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将要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常见且运用广泛。【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有误,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作品。B正确。C有误,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作家。D有误,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已经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故选:B。【点评】做好本

23、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某位知名作家到学校做讲座之后,校学生会起草了一封感谢信,请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老师: 您好! 谢请您昨天光临我校做了关于科幻文学的讲座。您的讲座幽默风趣,信息量大。您对科幻作品的分析入木三分,同学们都屏B(Apng Bbng)息敛气,听得(甲)A(A全神贯注B恹恹欲睡)。这些年,您笔耕不辍A(AchuBzhu),写作态度(乙)B(A,惟妙惟肖B一丝不苟),令人钦佩。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您的教诲。期待您再次莅临指导!此致 敬礼!*中学学生会2018年12月16日(1)为文中处加点字

24、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人横线,只填序号。(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根据平时对字音的积累,“屏息敛气”的“屏”读作bng,选B;“笔耕不辍”的“辍”读作chu,选A。(2)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甲处:全神贯注,指全副精神高度集中。恹恹欲睡,形容精神疲乏。从前文的“您的讲座幽默风趣,信息量大”,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老师讲座的喜爱,所以应选择“全神贯注”。乙处:惟妙惟肖,指描摹的非常逼真。一丝不苟,形容做事一点都不马虎。这里用来形容人的写作态度,应选择“一丝不苟”。(3)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阅读句子,

25、可以看出其中的“在心里”与“由衷”表意重复,可将二者删去其一。注意答题时是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写到指定位置。【解答】答案:(1)B;A(2)甲处:A;乙处:B(3)示例1:我们由衷地感谢您的教诲。示例2:我们在心里感谢您的教诲。【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

26、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0分)4(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的问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苦闷。B“悠然见南山”写出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体现了心灵的自由惬意。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出了夕阳落山、成群鸟儿纷纷归巢的美好场景。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可以

27、理解为诗人领悟到的自然之趣与人生真谛。(2)请结合诗意谈谈你对“心远”的理解。【分析】饮酒结庐在人境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在于融情入境,借物达理。诗歌中描写的景物都是田园美景,表现出一片宁静的氛围,然而,在这宁静之中,却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同时,借助于自然界中夜晚鸟儿回归山林,表现自己归隐田园、远离尘世而对自然崇尚的情怀。【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A有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却没有感到车马的喧嚣,表达了作者超脱自在的生活态度。“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苦闷”表述错误;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心

28、远地自偏”句意: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远“之一字在这里不是表示距离,应当为“高远“讲。诗人因为心志高远,所以虽然身在闹市,却心境平和,这是一种心情上的自由境界。答案:(1)A(2)参考要点:“心远”可以理解为心境清远,看淡名利,弃绝官场;也可以理解为心志高远,看破官场的庸俗和虚伪,寄情山水田园。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诗句理解和

29、分析的能力。做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对诗歌内容正确的理解,理解到位,才能做对。理解诗歌要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做题可用比较法、排除法等。5(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乙】越因伐吴,败之姑苏,伤吴王阖庐指,军却七里。吴王病伤而死。阖庐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不敢!” 王夫

30、差元年,以大夫伯嚭为太宰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二年,吴王悉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报姑苏也。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注】句践:即勾践。太宰:职同宰相。夫椒:山名,在苏州市西南。(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色:脸色谓曰谓:对说以大夫伯嚭为太宰以:用(任命、任用)(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吴王悉/精兵/以伐越B吴王悉/精兵以/伐越C吴王/悉精兵/以伐越D吴王/悉精兵以/伐越(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4)甲文中作者认为国家生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乙文

31、的故事是否印证了甲文的这一观点?联系乙文文本说说你的理由。【分析】参考译文:【甲】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

32、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乙】越兵趁势攻击,在姑苏大败吴兵。吴王脚拇指被越军击伤,军队退却七里。吴王此时伤重而死。临死前吴王阖庐命立太子夫差为王,对夫差说“你能忘记句践杀死了你的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吴王夫差元年(前495),任命大夫伯嚭为太宰。吴国坚持军事训练,一直有报复越国之志。二年(前494),吴王出动全部精兵伐越,在夫椒大败越军,终于报了姑苏失败之仇。【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33、句意: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曾:同“增”,增加;句意: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色:脸色;句意:对夫差说。谓:对说;句意:任命大夫伯嚭为太宰。益:用(任命、任用)。(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句子译文为:吴王出动全部精兵伐越。据此可划分节奏为:吴王/悉精兵/以伐越。ABD有误,应为:吴王/悉精兵/以伐越;C正确;故选:C。(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

34、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拂,通“弼”,辅佐。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句意: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重点词有:习,练习,学习。战,战术。射,骑射。以为,把当作。句意:(夫差)学习战术、骑射,经常把向越国报仇作为自己的志向。(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文中作者认为国家生存需要具备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乙】文“越因伐吴,败之姑苏,伤吴王阖庐指,军却七里”“以大夫伯嚭为太宰。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的故事,印证了甲文

35、“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的观点。答案:(1)同“增”,增加 脸色 对说 用(任命、任用)(2)C(3)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夫差)学习战术、骑射,经常把向越国报仇作为自己的志向。(4)示例:甲文:条件: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乙文的故事印证了甲文的观点。夫差在国内有伯嚭等大臣辅佐,国内有越国强敌环伺,他励精图治,最终大败越国,为父亲报仇。【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

36、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6(20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五月艾香叶剑秀五月,是个吉祥的月份,也是艾香恣情的季节。艾草,这种略显俗气的野生植物,有着独特的气韵,在人们的血脉里流淌了数千年可谓摇曳生姿、慰藉生灵。每年惊蛰前后,艾芽破土拱出,顶开头上厚实的沃土,开始迎接春风的洗礼。艾草的嫩苗为绿色,半月后呈灰白色。叶片椭圆,形似玉指伸展,饱满莹润。月余时间便长成了,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沟坎河畔、房前屋后、路旁荒郊,随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37、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扛扛、争相拔节。艾草的素幽清香,一直氤氲在遥远的记忆里,并牢固地生长在每位故乡人的心头上。祖先的文字里,早已把艾草与人的生命连在一起。据本草钢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岁时广记中记载:“艾草能灸百病。一名冰台,一名医草,生田野,叶背苗短者为佳。五月五日采曝干作煎。勿令见风,经久方可用。“孟子亦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据说扁鹊、华佗针灸病人时,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病者的穴道,可见用陈艾灸病,效果甚优。艾草是一种最早与人类肌肤相亲的植物。出生三天的婴儿,用艾草熬水洗浴,据说可以祛瘴气禳胎毒、避瘟驱邪

38、。原本弱小的生命,经受人生的这第一次洗礼,一生茁壮少疾。若家中的老人患有眼疾,用五月带露的艾草在锅里煮沸后温熏洗,不几日眼睛便觉清凉舒适,疲倦与模糊也烟消云散。除了药用,艾草还可食用。艾草煮鸡蛋,清香可口,有清火消炎之功效;风寒感冒,用晒干的艾叶熬茶,连续喝上几天,感冒便不日而愈;在缺医少药、囊中羞涩的年代,正是这种野生野长的草科植物为人们除病去灾,成为寻常人家生活中的必备之物。经世流年,岁月如歌,乡下人与艾草的不渝情感,演绎成亘古不变的风俗,延续至今。“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要上山采艾草,回来插于门楣,就像贴上一道灵符,趋利避害、招

39、纳百福。这一插,就是上千年。那一束束斜插在檐下的艾草,卷起暗绿的叶子,露出银白的叶背,散发着草药味的清香,守护一方人平安,保佑一家人健康。神奇的功效赋予艾草一种独特的浪漫情怀。诗经里有如是佳句:“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多么缠绵热烈的爱意啊!想念挚爱的恋人,竟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年之境。这思念里虽有艾草淡淡的清苦,也有艾草执着的醇香原来,艾草竟是清纯浪漫的爱情象征。艾者,爱也。端午插艾,不仅是文化和习俗,更是家乡的味道。那艾香弥漫,恍若散发着母体的奶腥和温馨,从遥远的故乡飘来,浸润着游子的身心。于是,心中深切的祈愿和殷殷的牵挂,凝结成对母爱的期待,在故

40、乡袅袅的炊烟里轻语呼唤。艾香的温丽,不仅让我们记住一个神圣的节日,更有对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本草纲目中曾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B艾草因为可食用,可药用,成了现在人们生活的必备品。C艾草淡淡的清苦和执着的醇香象征了清纯浪漫的爱情。D文章题日为五月艾香,是为了强调艾草生长的季节。(2)本文写到了有关艾草的哪些内容?(3)结合语境,品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随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扛扛、争相拔节。(4)作者在文末说:“艾香的温丽,不仅让我们记住一个神圣的节日,更有对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

41、这句话的理解。(5)“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本文第段写到了端午童谣中插艾叶的习俗,请你写一段关于端午“吃粽子”或“看龙舟”的文字。(要求:字数不少于80字)【分析】这篇文章赞颂的对象是五月的艾草,介绍了祖先的文字里,早已把艾草与人的生命连在一起;五月的艾草有极大的药用价值,成为寻常人家生活中的必备之物;乡下人与艾草的不渝情感,演绎成亘古不变的风俗,延续至今;诗歌中赋予艾草一种独特的浪漫情怀。喜爱艾草是一种对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与信息的比对。A有误,根据文章第四段内容,可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出自孟子;B有误,根据

42、文章第五段中的“在缺医少药、囊中羞涩的年代,正是这种野生野长的草科植物为人们除病去灾,成为寻常人家生活中的必备之物”一句可知,艾草是因为其药用价值而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品;C正确;D有误,标题为“五月艾草”,不仅是强调了艾草生长的季七,还因为“端午插艾,不仅是文化和习俗,更是家乡的味道”,表达作者对故土地和母亲的眷恋之情。故选:C。(2)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阅读全文,了解大意,可知文章开篇引出抒情的对象,接着第二段主要写了艾草破土而出,争先恐后生长的情态;第三段为过流段,第四段介绍传统医学中艾草的药用价值;第五段写了艾草与寻常人家生活密切相关,成了人们居家必备之物;第六段则介绍端午插艾草

43、的习俗;第七段介绍古人赋予艾草独特的浪漫情怀;后两段则总结抒情,总结全文。去除总起与总结段的内容,将中间段落内容分点表述出来即可。(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一般多从描写、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比如此句,运用了多个叠词“一丛丛,一簇簇,挤挤扛扛”,既写出艾草生长繁盛之态,又让句子具有韵味与节奏感。除此外,这个句子中“挤挤扛扛,争相”赋予艾草以人的情态,是拟人的修辞,也突出了它们生长的繁盛,富有生机。(4)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根据文章第六段内容,可知艾草与五月的端午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天人们要上山采艾草,回来插于门楣,就像贴上一道灵符,趋利避害、招纳

44、百福。这一插,就是上千年”,所以说“艾香的温丽,不仅让我们记住一个神圣的节日”。再根据文章第二至五,七段的内容,可知艾草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巨有极大的药用价值,而且还在文学作品中具有深刻的象征义,可见人们对艾草的喜爱,对故土的喜爱,所以说是“更有对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5)本题考查作文片段的写作。根据题意,从端午时“吃粽子”或“看龙舟”的习俗任选其一,适当借鉴第段,能写出端午“吃粽子”或“看龙舟”的特点,不少于80字即可。答案:(1)C(2)文中写了艾草破土而出,恣情生长的情态;艾草在缺医少药、囊中羞涩的年代为人们除病去灾;艾草与寻常人家生活密切相关;端午插艾草的习俗延续至今;古人赋予艾

45、草独特的浪漫情怀。(3)示例:此处作者使用了连续的叠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丛丛、一簇簇”的叠词渲染了艾草遍地,繁盛茂密的样子。“挤挤扛扛,争相拔节”又以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艾草生机勃勃的情态。(4)示例:在作者笔下,艾草这种常见的野生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千百年来为人类造福,与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成了中国的独特习俗和文化符号。看到艾草,闻到艾香,自然就想起亲人和故乡,想起儿时熟悉亲切的一切。所以,作者喜爱、想念艾草,实际也是表达了对故土和母亲的深深眷恋。(5)示例:今天早上,天气格外晴朗,我和同学早早地就出发去看龙舟赛。当我们来到集美龙舟池畔。哇!到处彩旗飘飘、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我们远远地就看到穿各色衣服的运动员、瘦瘦长长而又形态逼真的龙舟。我们迫不及待往比赛现场跑去。 现在正在进行男子大学生组的比赛,(还有来自台湾的朋友)随着一声令响。五条颜色各异的龙舟像离弦的箭冲了出去。这时候鼓点声、哨子声、加油声响成一片。只看见队员们整齐划一的奋力划桨,扬起一片片拼搏的水花。几条“蛟龙”在水中你追我赶,非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