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2 ,大小:4.60MB ,
资源ID:124973      下载积分:3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249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掌握3大高考题型力争34分)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讲练: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掌握3大高考题型力争34分

1、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真题体验】(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2、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

3、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1(文言断句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解析“于郡中”是介词结构,前面有谓语动词“

4、闻”,“闻于郡中”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D项。“吴廷尉”是“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项。“门下”是状语,应为“置(于)门下”,“甚幸爱”的主语是“吴廷尉”,而非“门下”,故“甚幸爱”前应断开,排除B项。故选C。答案C2(文化知识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

5、统治管理。解析“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在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答案A3(内容理解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

6、。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解析“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错,事件顺序颠倒,从原文来看,是孝文帝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答案C4(文言翻译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译文:_(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译文:_解析(1)“短”“擅权”“纷乱”各1分,句意2分。“短”翻译为“说坏话、诽谤”,“擅权”翻译为“独揽权力”,“纷乱”翻译为“使复杂混

7、乱”。(2)“数(第一个)”“稍”“削”各1分,句意2分。“数”翻译为“多次、屡次”,“稍”翻译为“逐渐、渐渐”,“削”翻译为“削减”。答案(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参考译文】贾生名为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招来置于自己门下,非常器重他。孝文帝刚即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治下政治清明,为全国第一,(吴公)以前和李斯是同乡,又经常向李斯学习做事,于是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说贾谊

8、虽年轻,却很精通诸子百家的典籍。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纪才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孝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诸生因此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谊。孝文帝也非常高兴,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孝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设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初步制定了所有这些事项的礼仪法度,崇尚黄色,官印数字用五,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制。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各项法令的修改审定,以及诸侯全都到自己的封地

9、上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出的。于是孝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于是,孝文帝后来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而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向孝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刚刚接受过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接见贾谊)。孝文帝因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趁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

10、觉地)在座席上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孝文帝说:“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让贾谊当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孝文帝没有听从。过了几年,梁怀王骑马时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挖空训练】贾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名谊(名是供长辈呼唤;字,又称“表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

11、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洛阳人也(句式:判断句)年十八以(因为。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能诵诗属(zh,连缀。见张衡传“衡少善属文”)书闻(闻名,出名。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于郡中(句式:状语后置句)吴廷尉为河南守(即太守,是郡守的尊称,古代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闻(听说。见荆轲刺秦王“乃今得闻教”)其秀才(指优秀人才。见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召(招呼。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召群臣议”)置(安放。见逍遥游“置杯焉则胶”)门下(在某人的门庭之下)甚幸爱(欣赏

12、)孝文皇帝(孝文皇帝是汉文帝的谥号。谥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指为官的政绩)为天下第一,故(从前。见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为厨”)与李斯同邑(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而常(通“尝”,曾经)学事(为做事)焉(代词,代李斯),乃征(征召,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见张衡传“征拜尚书”)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很。见过小孤山大孤山“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省略句,应为“以(之)为”)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

13、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是时(这个时候。见荆轲刺秦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都。见赤壁赋“肴核既尽”)为之对(应答),人人各如(好像。见赤壁赋“如怨如慕”)其意所欲出。诸(各位)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比得上。见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孝文帝说(通“悦”,喜欢)之,超迁(超级提拔),一岁(年)中至太中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贾生以为(认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和平融洽),而固(确实)当改正朔(一年的第一天。正,一年的开始;朔,一月的开始。

14、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表示“应天承运”,须重定正朔,改正朔,就是改定历法),易(改变)服色(指车马服饰的颜色),法(订立)制度,定官名,兴(振兴)礼乐,乃悉(都。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召群臣议”)草具(草拟)其事仪法,色尚(崇尚。贾谊认为汉朝是土德,土,黄色,所以尚黄)黄,数用五(即“五行之说”),为官名,悉更(改变。见荆轲刺秦王“愿足下更虑之”)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刚刚登上帝位),谦让未遑(无暇,指没有时间。见采薇“不遑启居”)也。诸律令所更(更改)定,及(以及)列侯悉就(接近,走近。见劝学“金就砺则利”)国(列侯悉就国:要求诸侯都要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因当时有不少宗室功臣受封之后,依然不离

15、京城),其说(思想,观点。如“著书立说”)皆自贾生发(产生。见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之。于是天子议(商议)以为贾生任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掌管或爵位的称谓)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即之类,指这些人。见过秦论“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尽害(嫉妒)之,乃短(说坏话)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独揽,独有)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疏远,不亲近)之,不用(采用)其议(提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之后,已经)辞(告辞,辞别。见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16、为”)往行,及(等到。见过秦论“及至始皇”)渡湘水,为赋(即辞赋,古代写景抒情的一种文体。见滕王阁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以吊(悼念死者)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被征召)见(拜见)。孝文帝方(正。见苏武传“方欲发使送武等”)受釐(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行祀或郡国祭祀之后,皆以祭余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釐),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放在脚后跟上)宣室(宫殿名,在未央宫中,是皇帝斋戒的地方)。上因(因为)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本源)。贾生因(就)具(详细地。见鸿门宴“具告以事”)道(讲解。见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所以然(这样)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古人席

17、地而坐,前席指在座席上往前移动,这是亲近的表示)。既罢(完毕后。见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超过。见项羽之死“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之,今不及(比得上。见师说“其贤不及孔子”)也。”居(度过一段时间)顷之(不久),拜(任命。见廉颇蔺相如列传“取阳晋,拜为上卿”)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给当老师)之。文帝复封(指帝王赏赐)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列侯不是侯爵,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个等级,公侯伯子男为第一、二品,县侯为三品,乡侯为四品,亭侯为五品)。贾生谏(指规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以为患之兴(兴起。见劝学“风雨

18、兴焉”)自(从)此起(开始。见鸿门宴“项庄拔剑起舞”)矣。贾生数(多次)上疏(奏章。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如陈情表),言诸侯或连(接连。见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数郡,非(违背。见论语“非礼勿听”)古之制,可稍(渐渐。见苏武传“稍迁至栘中厩监”)削(削减)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后代)。贾生自伤(悲痛,感慨)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考情聚焦】选文上选文以人物传记为主,文本通常选自“二十四史”。选文表现的都是人物的正面形象,都是从国家、民族的角度突出人物恪尽职守

19、、坚持正义、正直守节、不畏权贵、公私分明等高尚的精神品质,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有契合。题目上断句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一般选项停顿8处左右,其中4个选项只有12处不同,绝大多数断句处相同。古文化常识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查的内容多与课本相关联,个别与课本关联不大的往往是正确选项。概括分析题,一直是新课标全国卷的必考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往往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一般“概括”无错,“分析”有瑕。设误方式常为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关系错乱等。翻译题,一直是新课标全国卷的必考题型,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2个小题,每个小题的采分点往往是关键词占3分或4分,大意占2分或1分。

20、针对清单1文言文选择题精心备考3大题型(一)文言断句题通读选项,多方推断第一步:通读选项及前后文,了解大意初判断。因为4个选项仅有12处不同,所以通读4个选项,明确相同点,便于把握文意。而前后文语境与所断句关系密切,通过前后文语境,把握文脉,便于理解推断所断句的文意,做到心中有数,甚至可以初步排除部分选项。第二步:针对断句的不同点,多方推断定答案。在断句时,要善于抓住标志词、句式,利用语法、修辞等来合理断句。1词语标志2.句式标志判断句式“者,也”,“为、乃、即、则”构成的句式等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之有

21、”“无乃乎”“有以”“无以”“以为”“孰若”“然则”等3.修辞标志排比、对偶、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四六句较多,可据这一特点断句。4语法知识语法知识主要根据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来切分句子,这在一轮语法知识中已有专门讲解,不再赘述。(二)文化知识题联系语境,分析推断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从命题方式看,其实不主张“死记硬背”,因为考题放在文本中考查,而不是单独命制一个知识小题;加点的词语均与前后文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根据语境,分析推断。方法有三:1看语境。解题时,我们要联系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内容,将考查到的知识点置于具体语境之中,结合语境做出判断。2识陷阱。高考文化常识题错误选项的设置

22、思路往往与概括分析题错误选项的设置思路大同小异,干扰手段无外乎望文生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范围失当、偷换概念等。要注意辨析这些易误点。3巧排除。文化常识涵盖内容繁多,答题时我们可以先锁定熟悉的知识点,排除已知选项,接下来对未知选项的判定便容易多了。(三)内容理解题细化选项,细心比对1整体阅读,注重圈点阅读时,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全文内容,紧扣品质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做出初步的分析评价;对重要人物、关键事件和评论性语句要做好圈点,为后面做题打好基础。2细化选项,文题对应试题中拟设的四个选项是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也就是选文四个方面的内容要点。答题时,要将每个选项还原到文中的对应区间

23、,选项中的每一个内容都应该找到信息源;最好用笔划出区间,用斜线隔开,并标明A/B/C/D。3细心比对,排除干扰即把选项和文本中对应的语句,详加细读,在比对中发现选项中的干扰因素。选项的干扰因素一般有如下类型:错位信息这是高考设错常用的形式,常常是非此人的行为当作此人的行为,非此时间的事情当作此时间的事情等。如2019年全国卷T12C项应该是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错解词语有些选项是直接对文中某些存在重点词语的句子的间接翻译,表述时将重点词语的意思故意弄错(曲解文意)因果混乱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却强加了这种关系或将这种关系倒置无中生有原文中没有透露这

24、种信息而无端地增加了这种信息颠倒是非将文中或然的信息说成必然,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已然比对时尤其要重视细节之处的仔细对照,看有无迷惑性、欺骗性的曲解。针对清单2文言文翻译题强化文言文翻译4个意识(一)人物意识理清人物关系和人事关系1根据以往阅卷的经验,在翻译句子时,有好多同学居然经常把人物名字,尤其是长而怪的少数民族的人物名字,当作实词甚至虚词来理解,闹出了不少笑话。如缅甸土司传中的卜刺浪、莽得刺、马者速、那罗塔等人名。2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有时在行文过程中,根据人物表述,还会改用“名”或“字”来代指人物,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籍”就是项

25、羽的名,很多学生缺少人物意识,不知“籍”为何意,造成理解障碍。强化人物意识,可以弄清人物关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有利于所译句子的翻译。(二)语境意识揣摩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主要是利用一个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之内的语句表述连贯、语意密切的特点来翻译句子。需要强调的是,语境有小、大之分。最小的语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语境是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即文段中所有与该词语相关的文句。有时候,对词语的解释符合小语境,甚至还符合上下句构成的语境,但不符合完整的大语境。这种符合局部语境,但与完整语境不符的情况极具迷惑性,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须要在完整的语境中揣

26、摩其含意。1利用语境补出省略成分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比较常见,量词、主谓宾,甚至句子都可能被省略,成分被省略的句子如果要求翻译,语境能提示我们补出这些省略成分。2利用语境获取“大意分”高考文言文翻译评分标准中,把握句子大意一般有2分的分值。如果所译句子句意晦涩难懂,我们无法破解采分点,语境能帮助我们理解并翻译句子的大意,进而获得大意分。3利用语境突破难点词翻译句子的关键,在于难点字词的把握,只要难点字词攻克,其他词义就能迎刃而解,语境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文章表述的大意及侧重点。(三)采点意识聚焦实词、虚词和句式主要是利用一个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之内的语句表述连贯、语意密切的特

27、点来翻译句子。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含有关键词语和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的句子来考查,并将其作为评卷的“采分点”。高考常见的3大采分点是: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考生翻译时必须要强化“采分点”意识,能判断出“采分点”并将其落实到位,这样翻译才最有价值和意义。(四)连贯意识活用留、换、调、删、补、变翻译句子时,如果其中出现不合现代语法的词语搭配、句子不通的现象,要根据所学翻译技巧(留、换、调、删、补、变,一轮已做详细讲解,不再赘述),让句子更加通顺合理。【特别提示】依据4种意识确立考场翻译答题步骤:能在1分钟内在心里快速了解所译句子的前后语境。

28、能在2分钟内准确锁定关键字、词、句,并依据语境及所学知识准确翻译。能依据关键字、词、句在2分钟内流畅翻译所考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29、。”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如畏然。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30、!”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作此以诫成王。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史记鲁周公世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B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C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31、/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D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解析此题根据名词代词“我”“发”“士”“天下之贤人”“子”“鲁”“人”,虚词“以”“之”,“一沐三捉发”和“一饭三吐哺”结构相同,在“一饭三吐哺”前后断开,排除B、D两项。“子”为代词,意思是“你”,作“之鲁”的主语,意思是“你到鲁国”,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前后断开,排除A项。故选C。答案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古代的爵位名称,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B崩,指帝王的离世。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

32、,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古代社会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C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阼”就是走上阼阶主位。后来引申为天子登基,即位。D世家,即世世代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古代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司马迁撰写史记时用“世家”来记述王侯诸国及大臣之事。解析D项,“司马迁撰写史记时用世家来记述王侯诸国及大臣之事”错误,“世家”记述王侯诸国之事,大臣之事一般出现在“列传”中。故选D。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灭殷商后武王大封功臣,把辅政有功的弟弟旦封到曲阜,称为鲁公,但是旦没有到封地去,而是留下来继续辅佐武王。B成王长大

33、后周公就把朝政治理权归还给成王,自己面向北回到臣子的位置上,谦恭谨慎,不再接受其他臣子的朝拜了。C虽然天下安定了,但是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没有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制定了官吏职责次序,天下的百姓得以便利,很高兴。D周公去世后,成王并没有按照周公的遗嘱把他葬在成周,而是把他葬在毕邑伴随文王,表明自己并不敢把周公当作臣子。解析C项,“周公制定了官吏职责次序,天下的百姓得以便利,很高兴”错误,根据文章可知,“百姓说”是因为周公“作立政,以便百姓”。故选C。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译文:_(2)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

34、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译文:_解析重点注意:(1)“所以”,的原因。“弗”,不;“摄”,代理;“畔”,通“叛”,背叛;“无以”,无法,没有用来的办法。(2)“为业”,创业;“骄奢”,骄奢淫逸;“之”,代指祖先创业的困苦;“以”,以致;“慎”,谨慎。答案(1)我不避嫌疑代理国政的原因,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2)做父母的,经历很长时间创业成功,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以致毁败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参考译文】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从文王还在世时,旦作为儿子非常孝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到武王即位,旦经常佐助辅弼武王,处理很多政务。

35、武王九年,武王亲自东征至盟津,周公随军辅助。十一年,周军讨伐殷纣,军至牧野,周公佐助武王,发布了动员战斗的牧誓。周军攻破殷都,进入殷王宫。杀殷纣以后,周公手持大钺,召公手持小钺,左右夹辅武王,举行衅社之礼,向上天与殷民昭布纣之罪状。遍封功臣、同姓及亲戚。封周公于少昊故墟曲阜,这就是鲁公。但周公没有去自己的封国,而是留在朝廷辅佐武王。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几个弟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说:“我不避嫌疑代理国政的原因,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

36、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这样。”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为有国土而骄慢于人。”成王长大,能够处理国事了。于是周公就把政权还给成王,成王临朝听政。过去周公代替成王治天下时,面向南方,背对扆壁,接受诸侯朝拜。七年之后,还政于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仍谨慎恭敬如

37、履薄冰。到成王临朝后,周公怕成王年轻,为政荒淫放荡,就写了多士毋逸。毋逸说:“做父母的,经历很长时间创业成功,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以致毁败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多士说:“自汤至帝乙,殷代诸王无不遵循礼制去祭祀,勉力向德,都能上配天命。后来到殷纣时,大为荒淫逸乐,不顾天意民心。万民都认为他该杀。”周公写了这些用来告诫成王。成王居于丰京,当时天下虽已安定,但周朝的官职制度尚未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写了周官,划定百官职责;写了立政,以利百姓,百姓欢悦。周公在丰京患病,临终时说:“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也谦让,最后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来表示成王

38、不敢以周公为臣。【挖空训练】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笃实而仁厚),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辅佐,辅助)武王,用事(指当权执政。行事、办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辅助正使行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用手握住)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杀牲取血以祭社神),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遍封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臣子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通“墟”。故城;废址;废墟;荒地)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受封),留佐武王。其后武王既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

39、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通“叛”。背叛;叛变),周公乃践阼(亦作“践胙”“践祚”。即位;登基)代成王摄(代理)行政当国(执政;主持国事)。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通“避”。回避,躲避)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没有办法)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指时间在先,和“迟”相对)终,成王少,将以成(完成,成就)周,我所以为之若(像)此。”于是卒(最终)相(辅佐,辅助)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代替)就封于鲁。周公戒(告诫)伯禽

40、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但是)我一沐(洗头发)三捉发一饭(吃饭)三吐哺起以待(对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到)鲁慎(务必、千万)无以国骄(骄纵)人。”成王长,能听(判断;治理)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上朝处理国事)。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朝会时背对天子座后的斧文屏风)以朝(使动用法,使朝拜)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归于)臣位,匔匔如畏然。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同“淫逸”,纵欲放荡),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使动用法)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

41、祀(祭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荒唐的;不实在的;不合情理的)淫厥(其;他的;她的)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作此以诫成王。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官职制度)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区分;辨别)其宜(合适;适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通“悦”)。周公在丰,病,将没(通“殁”。死),曰:“必葬我成周,以明(表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已经)卒,成王亦让(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意动用法)周公也。(史记鲁周公世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

42、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迁翼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白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迁琅邪

43、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皆斥罢诸病吏,白巾走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史,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史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史,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

44、。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B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C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D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解析根据一些标志性词语如“亦何忧”是问句,“

45、然”不能放在问句结尾,可以用在句首表转折,只能在“然”前断开,排除C、D两项;“亦”可以作句首虚词,“人事”应作主语,“其”指“三尺律令”,所以“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之间必须断开。故选B。答案B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管治安和管理民事。刘邦就曾为泗水亭长。B二千石,汉代郡守的俸禄数,即月俸一百二十斛,因此“二千石”也成为郡守的代称。C墨绶,结在印纽上的黑色丝带,后世把它作为县官及其职权的象征。D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作者是西汉时的班固,续书为其妹班昭、妹夫马续所写。解析D项,“作者是西汉时的班固”错误,班固为

46、东汉人。故选D。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然后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解析B项,“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理解不正确,根据原文“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可知,“解散了投诉者”在先,“斩杀了组织者”在后。故选B。答案B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译文:_(2)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译文: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