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8 ,大小:794.90KB ,
资源ID:123436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234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必修2同步巩固练习解析:3-4基本营养物质(第2课时))为本站会员(ya****8)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必修2同步巩固练习解析:3-4基本营养物质(第2课时)

1、第 3 章第 4 节第 2 课时课时 一、选择题 1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均可用(C6H10O5)n表示,因此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 D脂肪能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钠 【解析】 淀粉和纤维素都可用(C6H10O5)n表示,但 n 值不同,分子式也不同。不属于 同分异构体。 【答案】 A 2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 ,通常选用的方法是( ) A滴加浓硝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 D火焰上灼烧 【解析】 蚕丝是蛋白质,“

2、人造丝”是纤维素。 鉴别蛋白质的依据主要有有些蛋白质分子(有苯环存在)跟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蛋 白质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常以此来区别毛纺织品和棉纺织品)。 【答案】 D 【点拨】 不了解蚕丝与“人造丝”的本质区别,本题会盲目解答。 3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油脂是混合物 B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所生成的酯 C油脂是酯的一种 D油脂都不使溴水褪色 【解析】 A 项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而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B 项从油脂的概念 和结构上分析是对的;D 项油脂中烃基有些是不饱和的,具有双键,可使溴水褪色。 【答案】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 (

3、 ) A不含其他杂质的天然油脂属于纯净物 B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都比在纯水中易水解 C油脂的烃基部分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低 2 D各种油脂水解后的产物中都有甘油 【解析】 天然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是混合物,酸、碱均可做催化剂使其 水解,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为脂肪,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为油,故 A、C 错误。 【答案】 B、D 5青少年长期偏食会导致营养不良。这是由于体内缺乏( ) A葡萄糖 B脂肪酸 C必需氨基酸 D无机盐 【解析】 人体内的必需氨基酸不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 只能通过食物摄取, 青少 年长期偏食,会导致体内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数量不足,比例失调,从而影响

4、蛋白质的 合成。而葡萄糖、脂肪酸、无机盐等通过食物一般能满足机体需要。 【答案】 C 6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 是( ) 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解析】 植物油分子里有的烃基上有(烯键)碳碳双键,这样的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 碳溶液褪色。 【答案】 B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有机物都只含 C、H、O、N 四种元素 B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C所有烷烃和蛋白质中都存在碳碳单键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

5、糖 【答案】 D 8实验室制取 1 mL 乙酸乙酯后,沿壁器加入 0.5 mL 紫色石蕊试液,这时石蕊试液将 存在于饱和碳酸钠层和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对可能出现的现象,叙述正 确的是( ) A液体分两层,石蕊层仍为紫色,有机层呈无色 B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蓝、紫、红色 C石蕊层有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为蓝色 3 D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红、紫、蓝色 【解析】 乙酸乙酯层浮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上, 其中溶有的乙酸使紫色石蕊试液的上层 变红,下层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因水解而显碱性,使紫色石蕊试液的下层变蓝,故选 D。 【答案】 D 9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它是构成细胞的基

6、础物质。下列事实与蛋白质的性 质密切相关且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对健康至关重要的一种营养物质,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在胃、肠等 消化器官中受蛋白质酶的作用水解生成各种氨基酸, 这些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 重新结合成 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以上事实也体现出了蛋白质是由多种多样的氨基酸混合构成的, 因此,可以说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石 B在非典期间,人们对“病毒、消毒、消毒剂”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由于细菌、病 毒等也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因此,病毒灭活也是从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的角度来考虑的, 如用“84”溶液(NaClO 溶液)、过氧乙酸、漂白粉等杀死环境中的病毒 ,高温蒸煮可杀死 衣物、

7、餐具、医疗器械上的病毒,紫外线照射可杀死居室及家具等器物上的病毒,口服铅汞 制剂可杀死人体内的病毒等 C“甲醛”是近年来媒体关注程度极高的一个名词,不知何时它与“环境” 、“健康”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化纤地毯挥发出甲醛,木制家具及居室装修导致室内甲醛气体超标, 新购汽车内甲醛超标,不法商贩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如鱿鱼等)以防止其变质这一切 都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甲醛对人体的危害, 主要是使人体中各种功能的蛋白质发生不可 逆性聚沉,从而失去其相应的生理活性,从而使人生病 D人们在使用浓硝酸时,有时不慎将之沾在皮肤上,皮肤会出现黄色的斑块,这主要 是浓硝酸与皮肤(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发生显色反

8、应的缘故 【解析】 蛋白质组成和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1)A 中所叙述的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是正确的。从结构上讲,蛋白质是由各种 氨基酸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式经聚合形成的复杂化合物,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础, 但蛋 白质中并不存在氨基酸, 只存在由氨基酸形成的一系列链节, 故本小题中有关氨基酸构成蛋 白质的描述是错误的。 (2)消毒是使病毒的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的过程,但对不同的消毒主体所采用的方法是 不尽相同的, 如人口服含重金属离子的消毒剂当然能杀死肠胃中的病毒, 但人体内的各种功 能蛋白同时也会遭遇灭顶之灾,从而使人中毒甚至死亡。B 选项错误。 (3)甲醛有毒,能

9、使蛋白质失去其生理活性,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油漆、黏合剂、溶剂等 4 的添加材料,目前,有关甲醛中毒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人们应了解有关知识 ,提高防止 甲醛中毒的意识。C 选项正确。 (4)D 所描述的是蛋白质的显色反应,在这类蛋白质的分子链中,往往含有苯环结构。D 选项正确。 【答案】 C、D 10下列关于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各种饮用酒中都含有酒精;酒精有加快人体血液循环和使人兴奋的作用;酒精在 人体不需要经消化作用可直接被肠胃吸收 ;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作用,绝大部分发生在肝脏 中 ; 短时间内饮用大量酒精,过量的酒精在各器官特别是肝脏和大脑内积蓄,损害人的许 多器官。 A B C D 【

10、解析】 本题考查乙醇的生理作用。扩散作用 : 进入血液,分布至全身各器官,主要 在肝脏和大脑中。代谢作用:酒精进入肝脏乙醛(有毒)乙酸(营养成 酶 酶 分)CO2和 H2O。酒精中毒: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是有限的,如果超量饮酒,酒精 就会在肝脏和大脑中积蓄使人体出现中毒症状。通过比较排除选 D。 【答案】 D 11人们曾做过下述三个实验 用肥肉喂狗一段时间,其体内血糖含量基本稳定 用谷类食物饲养北京鸭,能迅速育盈 用蛋白质饲养患糖尿病的狗和正常狗,发现患糖尿病的狗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上述能证明物质转化关系的图是( ) 【解析】 实验说明脂肪可转化为葡萄糖, 实验说明谷物水解产物葡萄糖能转化为

11、脂肪,即葡萄糖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实验说明蛋白质(或氨基酸)可转化为葡萄糖。根据 5 以上信息,本题选 B。 【答案】 B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豆浆中加入少量的石膏,能使豆浆凝结为豆腐 B温度越高,酶的催化活性越强 C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毛织物和棉织物 D浓硝酸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了显色反应 【解析】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酶的催化活性越强,但超过一定温度,温度 越高,酶的催化活性越低,甚至完全丧失活性,B 项是错误的。A 项中实际是在蛋白质和水 的混合体系中加入无机盐,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形成凝胶,而蛋白质的生理活性没有发 生变化。C 项中毛织物的主要成

12、分是天然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织物的主要成 分是纤维素,灼烧时,无明显的气味。D 项叙述是正确的。 【答案】 B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了蛋白质的特性及鉴别方法。 二、非选择题 13某天然油脂 A 的化学式为 C57H106O6。1 摩尔该油脂水解可得到 1 摩尔甘油、1 摩 尔不饱和脂肪酸 B 和 2 摩尔直链饱和脂肪酸 C。 经测定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0, 原子个数 比为 C:H:O9:16:1。 (1)写出 B 的分子式 _。 (2)写出 C 的结构简式: _; C 的名称是 _ _。 【解析】 .假设 B 的分子式为 C9nH16nOn,有 129n116n16n28

13、0,求得 n 2,所以 B 的分子式为 C18H32O2,A 的水解可以表示成:C57H106O63H2OC3H8O3(甘 油)C18H32O22C,根据原子守恒可知 C 的分子式为:C18H36O2,结合 C 是直链饱和脂肪 酸,可知 C 的结构简式为: CH3(CH2)16COOH,是硬脂酸。 6 【答案】 (1)C18H32O2 (2)CH3(CH2)16COOH 硬脂酸(或十八烷酸、十八酸) 14科学家发现某药物 M 能治疗心血管疾病是因为它在人体内能释放出一种“信使分 子”D,并阐明了 D 在人体内的作用原理。为此他们荣获了 1998 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4、)已知 M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27,由 C、H、O、N 四种元素组成,C、H、N 的质量分 数依次为 15.86%、2.20%和 18.50%,则 M 的分子式是_。D 是双原子分子,相对 分子质量为 30,则 D 的分子式为 _。 (2)油脂 A 经下列途径可得到 M 图中的提示: C2H5OHHONO2C2H5ONO2H2O 浓硫酸 硝酸 硝酸乙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_。 (3)C 是 B 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 134,写出 C 所有 可能的结构简式 _ _ _。 (4)若将 0.1 mol B 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则需消

15、耗_g 金属钠。 【解析】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之和为 100%,已知 M 中 C、H、N 的质量分 数,则 O 的质量分数为: 100%15.86%2.20%18.50%63.44%。 1 mol M 含 C:227 g15.86%12 g/mol3 mol。 7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可得,1 mol M 中含 H、N、O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5 mol、3 mol、9 mol,则 M 的分子式是 C3H5O9N3。 D 是由 C3H5O9N3释放出来的,又是相对分子质量为 30 的双原子分子,则 D 的分子式 是 NO。 (2)A 是油脂,它反应的生成物之一是硬脂酸,则 B 是甘油(丙

16、三醇)。图中的提示是说 硝酸也能跟醇发生酯化反应, 并给出了反应前后物质分子组成变化的实例, 则反应是甘油 跟硝酸以物质的量比 13 的关系发生酯化反应。 (3)B 是甘油,C 是 B 和 CH3COOH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则 C 是甘油和乙 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C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34,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92,C 与甘油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 1349242。 C 是甘油与乙酸按物质的量之比 11 发生酯化反应生 成的酯,其分子结构有两种。 (4)1 个甘油分子里有 3 个OH 原子团,则 1 mol 甘油能跟 3 mol Na 反应。 【答案】 (1)C3H5O9N

17、3,NO 8 (4)6.9 【点拨】 油脂分子结构中含有 3 个酯基官能团。1 mol 油脂发生皂化反应时,消耗 3 mol NaOH,而组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中的烃基中每有 1 mol 碳碳双键,则可与 1 mol H2发 生加成反应,因此,充分利用上述量的转化关系可确定油脂的分子结构。 15从蛋白质水解产物中分离出一种氨基酸,经分析分子中只含有 1 个氮原子。0.19 g 此种氨基酸完全燃烧生成 15.95 mL N2(标准状况),求该氨基酸的含氮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 由题给条件可求出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 氨基酸,摩尔质量为: 133.4 gmol1, 0.19 g 0.01595 L 22.4 Lmol1 2 即 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 133.4,氮元素在分子中所占质量分数为100% 14 133.4 10.5%。 【答案】 10.5%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