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2分)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羁(j)绊 烦锁 出类拔萃(chu) 漫不经心B龟(gu)裂 晦暗 风雪载(zi)途 嘎然而止C翌(y )日 狩猎 相辅(f)相成 轻歌曼舞D蓦(m)然 喧腾 接踵(zhng)而至 纷至踏来2(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B实验过程中,袖手旁观是不可能得到知识的。C这件衣服做工精巧,堪称一绝,真可谓是天衣无缝啊!D听了老师细致的讲解,他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这道证明题的解题思路
2、。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B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吉安的城市特色。C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D三个学校的老师为这次的送课下乡活动各奉献了一节生动高效的示范课。4(2分)下列几个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孩童时期就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比如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就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
3、书情趣的培养。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ABCD5(2分)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B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C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D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6(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注释】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后。隅:
4、角落。乍:忽然。干戈:指战争。徂(c):逝去。(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倦夜”为题,突出表现诗人因为“竹凉侵卧内”彻夜难眠,表达了忧国忧 民和报国无门的感慨。B诗歌首联以“竹凉”“野月”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C诗歌颈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来描写秋夜破晓前的景色。D诗歌从两个方面体现诗人的“倦”意: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夜 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分外生凉的秋气。B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
5、胸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报 国无门之情。C诗歌颈联中暗飞自照的流萤、相呼结伴的水鸟,更鲜明地衬托出诗人的孤寂心情。D诗歌的最后两句对全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诗人万念俱灰的悲观情感。7(1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
6、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注释】长:执掌。赞:帮助,辅佐。起居注:官职名。广信:地名。廉:察考。(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B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C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D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延 书 亵 (3)翻译下列句子。陈友谅屡胁之,不应。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4)联系选文内容,说说熊鼎是个怎样的人。8(8分)古诗文积累。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土地平旷, 。 (2)坐观垂钓者, 。(3) ,君子好逑。(4)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7、(5) ,讲信修睦。(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7)可怜身上衣正单, 。(8)安得广厦千万间, !三、现代文阅读(30分)9(1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端午的香味李明阳“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在我的心里,端午节是那么亲近,各种香味洋溢在我童年的梦里。“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看见地里的麦子逐渐泛黄。知道端午节就要来了,心就止不住扑扑地跳。 骄阳似火,农民们戴着草帽,脖子上围条毛巾,挥镰收割。为赶在端午节吃上新面,大家把收割上来的麦子挑到场地上,铺开,在太阳底下曝晒。正午时分,麦子晒得焦干,大家站成两排,面对面,挥舞着连枷,你进我退、你起
8、我落,嘭、嘭、嘭、嘭地打麦子。 再把脱下来的麦子扬净、晒干,然后连天带夜用石磨磨,雪白的、带着香味的面粉从磨盘间 纷纷落下,成为端午节制作点心的原料。这天,母亲会把面和好,用小勺子一舀,放到滚油锅里炸面点;或者把面发好、切成条、绕成辫子状、放在油锅里炸油条,让孩子放开量,吃个够。一大早,村子里、镇子上,到处飘着 油香。讲究的人家端午是要包粽子的。讲到粽子便想起老家一位卖粽子、凉粉的汪老奶奶。 汪奶奶夏天在街道的屋檐下卖凉粉。端午节快来时,小方桌旁边又多一只小木桶,装的是刚从 深井里打上来冰凉冰凉的水,水里浸着清凌凌的粽子。粽子不大,包得有棱有角。那时的粽子 不像今天的里面有馅,而是纯米的,一解
9、开,雪白,散发着米香和粽叶的清香,蘸些白糖,味道好极了。当时只觉着老奶奶卖的粽子好吃,后来读了书,才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有说法, 。端午节来了,家家户户都会买一把艾叶,把艾叶悬挂在自家的门头上,说是能辟邪。 其实不一定能辟邪,倒是能驱病。艾叶是药草,芳香,可以苦燥辛散;艾叶烟熏是一种简易的防疫法,对很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端午是个收获的时节,与麦子一道成熟的还有新鲜蔬菜,黄瓜、瓠子、辣椒那时 的蔬菜感觉比今天新鲜,吃的菜有的就是头天晚上甚至早上现摘的,还带着藤叶的清香和泥 土的痕迹。菜也好吃,黄瓜是黄瓜味、辣椒是辣椒味。新上市的还有杏子,装在小竹篮里卖,
10、黄的、青的、半青半黄的都有,酸酸甜甜,味道特正。我喜欢端午节母亲做的饭菜。那时家里用的还是烧柴火的灶,我烧火,母亲炒菜。母 亲让我把火烧得旺旺的,在锅里倒进菜油,待铁锅冒起青烟,便把勾芡过豆粉的肉丝“嗞啦”一声倒进锅里,迅速放进切成丝的青椒,再放上醋、酱油、盐,立刻满屋喷香。母亲切黄瓜片又快又薄,拌上佐料,吃起来脆而且有味;母亲炒的苋菜汤汁红红的,浇在饭上,饭粒也染成红色的了,软软的,特别好吃。老家的小厨房不大,有时菜的热气、饭的热气竟使小厨房 里热气腾腾,热气透过小木格窗户,飘向屋外端午节也随父母喝点酒,酒喝得微醺时,便感觉这端午的阳光比平时似乎更黄、更亮、更温馨、更亲昵,让人感到一种惬意的
11、慵懒,甚至莫名的惆怅和殷殷的期盼,而且这种少年 时的感觉一直延续至今。是源自儿时对父母的依恋,还是少年时爱情的萌动,是壮年时事业 未成的惆怅,抑或是今天老之将至的感慨呢?一直没想清,也讲不清。前不久读到唐人殷尧藩端午日诗,说:“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 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仔细想去,似有所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文中作者主要写了儿时端午的哪几种香味?(2)第段中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3)根据你所了解的端午习俗的内涵,在第段横线处填补合适的文字。(15 字以内)(4)第段中,作者调动多
12、种感官描写母亲端午做的饭菜,请从中提取有关语句,完成下面 的填空。(各举一例即可。)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 (5)文章结尾,作者引用唐人殷尧藩的端午日诗有什么作用?10(1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 题。那飘着泥土香味的“宝贝”“烧饭不变色,肉不变味,煎药不变性”这是人们对砂器诸多益处的精练总结。“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就是讲求饮食文化的国度。饮食文化包含的范围很广,其中,饮食用器作为饮食文化的标识,是显示饮餐者身份和修养的标志之一,清代乾隆时期学者袁枚写了一本叫随园食单的饮食专著,其中就对饮食用器作过这样的评述:“大抵物贵者器 宜大,物贱者器宜小;煎炒宜盘,汤羹宜碗;煎炒宜铁锅,
13、煨煮宜砂罐。”这里的“砂罐”即 指砂器。从科学的角度看,砂器具有良好的热导性和耐高温性,在高温使用过程中热膨胀系数小,对急热、急冷具有一定抗应变性能。对酸、碱性溶液的抗腐蚀性较强,具有优良的化学 稳定性。砂器在生活中多用来盛饭。过去,如果把剩饭和成品饭食放在铁器里盛,时隔不久,就会变味,被称作“铁腥气”,而如果放在砂器里,在一定时间内,饭食依然可以保鲜保质。其实,所谓“炖肉不变味”,应该指的是“炖肉无异味”。在实践中已经发现用铁锅煮 肉,会有一种“铁腥味”出来;用铝制品煮肉,虽没有铁味,但煮熟的肉也失去了鲜浓的色 泽;而如果用砂锅煮肉,不但没有异味,而且能够保持肉质鲜浓。因此,人们炖肉常常选择
14、 砂锅。因为具有保鲜保质的效果,凡生产砂器的地方,炖肉都用砂锅。这方面文学作品多有 描述。如水浒第三回的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中,鲁智深在小酒店猛闻得一阵肉香,走出空地上看时,只见墙边砂锅里煮着一只狗在那里。智深道:“你家见有狗肉,如何不卖与俺 吃?”由此惹出了“大闹五台山”的事端来。红楼梦本身蕴藏着养生和美食的大学问,其中也写到了许多食法都是以砂具为器的。现在的厨房里,铁器已经被铝器淘汰,砂器其实也不多见了。但唯独没有变化的,就是用砂器煎制中药,这已经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共识。科学证明,在高温下,铁、铝器容易发 生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容易发生药性的改变。因此,自古以来,砂器作为熬药锅从未改变。 傅青
15、主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医学家,在他的傅青主女科里,许多处方都有用砂锅煎药 的要求。不久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规定医院的中药 煎药室禁用铁制等易腐蚀器皿作为煎药容器,而且强调煎药容器以砂锅和陶罐为最好,并指出:“这是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由于铜、铁、铝等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与中药 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如铁易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药液颜色加深,并会使药液带有铁锈味,影响药效的发挥;铝与有机酸反应,形成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蓄积在肝、肾等脏器组织中,会对人体造成损害;铜器受热易氧化生成对人体有害的铜绿。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 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16、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砂器熬药已经成为科学用药的正确选择。(1)文章以“那飘着泥土香味的宝贝”为题有何作用?(2)本文围绕“宝贝”砂器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知识?(3)第段的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4)本文第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11(6分)综合性学习。我们学过不少“诸子百家”的作品,初步领略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在儒家的孔 子和孟子、道家的庄子和列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等“诸子百家”的作品中,你最 喜欢哪一句话或哪一种思想?为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100150 字。)写作。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2(50分
17、)题目:阅读优美的文章会令我们怦然心动,为之倾心赞叹;阅读神秘的作者会让我们读出高傲孤洁的个性,清风明月般的情愫。我们的生活、自然、四季以及父母、严师、诤友,甚至我们自己,不都是一本内涵丰富的书吗?不都需要我们用心去阅读品悟吗?请以“读你”为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13题目:微博、微信现今的社交平台非常丰富,由于其极大的开放性,能够与读者 进行互动,越来越受到网民,特别是年轻人的喜欢。许多人都会把自己的行踪、心情等,晒在网上,向朋友、亲人
18、、粉丝展示自己的生活。请以“晒晒我的 ”为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017-2018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2分)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羁(j)绊 烦锁 出类拔萃(chu) 漫不经心B龟(gu)裂 晦暗 风雪载(zi)途 嘎然而止C翌(y )日 狩猎 相辅(f)相成 轻歌曼舞D蓦(m)然 喧腾 接踵(zhng)而
19、至 纷至踏来【分析】此题不仅考查学生对汉字读音的掌握,而且考查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音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解答】A“烦锁”的“锁”应为“琐”,“出类拔萃”的“萃”应读“cu”;B“龟裂”的“龟”应读“jn”,“嘎然而止”的“嘎”应为“戛”;C全部正确;D“蓦然”的“蓦”应读“m”,“纷至踏来”的“踏”应为“沓”。故选:C。【点评】做这类题,就得注意平时积累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2(2分)下列句中
20、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B实验过程中,袖手旁观是不可能得到知识的。C这件衣服做工精巧,堪称一绝,真可谓是天衣无缝啊!D听了老师细致的讲解,他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这道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BD使用正确;C使用不正确,“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不能用来形容衣服。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
21、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B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吉安的城市特色。C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D三个学校的老师为这次的送课下乡活动各奉献了一节生动高效的示范课。【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结合病句常见类型及通过读来辨析作答。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包括: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
22、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否定不当、成分赘余等。【解答】A语序不当,应该是先“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后“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B缺少宾语中心语,在“爱读书”之后加上“的习惯”;C没有语病;D句子歧义,是“三个学校”还是“三个老师”表达不明白。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学生头脑中必须有常见病句类型的知识储备,并能准确判断出病句,采用排除法,把病句排除,确定正确答案。4(2分)下列几个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孩童时期就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比如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就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
23、书教育有直接关系。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ABCD【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做此题首先要粗读知大意,将句子粗略地读一遍,了解所有句子的意思。是总起句,描述了读书的关键要素。排在第一位。指出童年时期是培养读
24、书习惯,提高读书能力,培养读书情趣的最佳时期,此句排第二位。再次强调童年具备读书的关键要素,排第三位。指出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举钱钟书的例子,作为例证。故选:B。【点评】句子排列的步骤:1、粗读知大意将句子粗略地读一遍,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2、细读找顺序仔细地读几遍,根据其意找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如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顺序、方位顺序)3、精读巧排列我们读句子时,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来巧妙排列。4、朗读细审定我们要将排列好的句子朗读几遍,边读边想:句子大意是否通畅、顺序是否正确。5(2分)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
25、睡中苏醒过来。B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C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D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分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必须要掌握各种修辞的特点,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难度不大。【解答】A拟人,通过“苏醒”一词,可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排比,“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语气一致,构成排比句;C夸张、比喻,“涛声”比作“隐隐如雷”,把“河”比作“一锅正沸着的水”,同时是夸张的修辞手法;D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故选:D。【点评】修辞手法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
26、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等。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6(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注释】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后。隅:角落。乍:忽然。干戈:指战争。徂(c):逝去。(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诗歌以“倦夜”为题,突出表现诗人因为“竹凉侵卧内”彻夜难眠,表达了忧国忧 民和报国无门的感慨。B诗歌首联以“竹凉”“野月”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C诗歌颈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来描写秋夜破晓前的
27、景色。D诗歌从两个方面体现诗人的“倦”意: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夜 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分外生凉的秋气。B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报 国无门之情。C诗歌颈联中暗飞自照的流萤、相呼结伴的水鸟,更鲜明地衬托出诗人的孤寂心情。D诗歌的最后两句对全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诗人万念俱灰的悲观情感。【分析】把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如在目前。表面看,这六句全写自然景色,单纯写“夜”,没有
28、一字写“倦”;但仔细一看,读者从这幅“秋夜图”中,不仅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读者仿佛看到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这一夜从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彻夜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这样就有了这些疑问:如此清静、凉爽的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缠住他的心?【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揣摩选项正误。A“表现诗人
29、因为竹凉侵卧内彻夜难眠”表述错误,读者从这幅“秋夜图”中,不仅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读者仿佛看到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不是真实竹凉侵卧内;BCD都对。故选:A。(2)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通读诗歌,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ABC都对;D“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这一夜作者杜甫思考着千桩万桩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诗人是多么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时,报国无门的思想感情。但没有“万念俱灰”。故选:D。答案:(1)A(2)D译文: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好一个
30、清秋月夜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像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这已经是深夜了。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看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已经睡醒,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迎接新的一天。 这一夜作者杜甫思考着千桩万桩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诗人是多么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7(1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
31、列各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注释】长:执掌。赞:帮助,辅佐。起居注:官职名。广信:地名。廉:察考。(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A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32、B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C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 D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延邀请、延请书命令亵亵渎,轻慢,亲近而不庄重(3)翻译下列句子。陈友谅屡胁之,不应。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4)联系选文内容,说说熊鼎是个怎样的人。【分析】参考译文: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时乡试中举,执掌龙溪书院。江西发生寇乱,熊鼎集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邓愈镇抚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惊异于他的才华,向皇上推荐。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说母亲年老需要赡养,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参与辅佐军事。母亲死后守孝期满,皇帝召他到京城,授官德清县丞。后松江平民钱鹤皋
33、反叛,邻近地区大为惊扰,熊鼎镇抚他们而恢复平静。升任起居注,奉诏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来,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御史去察访。而当时已经颁发大赦令,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暂时不派御史,皇帝不听,熊鼎偕同给事中尹正进言说:“朝廷广布信用于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没有派御史去。【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舍人耿
34、忠出使广信回来。本句陈述的对象(主语)是“舍人耿忠”,陈述的内容(谓语)是“使广信还”,主谓之间一般划分节奏。故选:B(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句意:多次召请他来相见。延:邀请、延请;句意:而当时已经颁发大赦令。书:命令句意为:而且亵渎天威。亵:亵渎,轻慢,亲近而不庄重(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
35、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屡:多次句意: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重点词有:以:用;乃:于是,就;赞:帮助,辅佐句意为: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说母亲年老需要赡养,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参与辅佐军事。(4)阅读全文,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归纳出三件事,分析其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品质,加以概括。面对母亲已老,熊鼎辞官归家,奉行孝道,说明他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面对平民反叛,熊鼎从容应对,平定叛乱,说明他是一个处变不惊的人;面对皇上旨意,熊鼎抓住要害,直陈利弊,说明他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答案:(1)B (本句陈述的对象(主语)是“舍人耿忠”,陈述的内容
36、(谓语)是“使广信还”,主谓之间一般划分节奏)(2)邀请、延请 写,书写 亵渎,轻慢,亲近而不庄重(3)(1)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2)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说母亲年老需要赡养,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参与辅佐军事。(4)示例:面对母亲已老,熊鼎辞官归家,奉行孝道,说明他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面对平民反叛,熊鼎从容应对,平定叛乱,说明他是一个处变不惊的人;面对皇上旨意,熊鼎抓住要害,直陈利弊,说明他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若未联系短文内容分析酌情扣分)【点评】在平时学习中,需要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用法,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还要用现代汉语准确的翻译文章
37、;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8(8分)古诗文积累。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4)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5)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7)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文默写能力。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空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
38、,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解答】答案:(1)屋舍俨然;(注意“俨然”的正确书写。)(2)徒有羡鱼情;(注意“徒”“羡”的正确书写。)(3)窈窕淑女;(注意“窈窕”的正确书写。)(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注意“抟”的正确写法。)(5)选贤与能;(注意“与”不能写成“举”。)(6)教然后知困;(7)心忧炭贱愿天寒;(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注意“庇”的正确书写。)【点评】解答此题,平时积累是关键,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通过抓重点字词多练写,多积累三、现代文阅读(30分)9(17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端午的香味李明阳“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儿端阳
39、,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在我的心里,端午节是那么亲近,各种香味洋溢在我童年的梦里。“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看见地里的麦子逐渐泛黄。知道端午节就要来了,心就止不住扑扑地跳。 骄阳似火,农民们戴着草帽,脖子上围条毛巾,挥镰收割。为赶在端午节吃上新面,大家把收割上来的麦子挑到场地上,铺开,在太阳底下曝晒。正午时分,麦子晒得焦干,大家站成两排,面对面,挥舞着连枷,你进我退、你起我落,嘭、嘭、嘭、嘭地打麦子。 再把脱下来的麦子扬净、晒干,然后连天带夜用石磨磨,雪白的、带着香味的面粉从磨盘间 纷纷落下,成为端午节制作点心的原料。这天,母亲会把面和好,用小勺子一舀,放到滚油锅里炸面点;或者把面发好、切
40、成条、绕成辫子状、放在油锅里炸油条,让孩子放开量,吃个够。一大早,村子里、镇子上,到处飘着 油香。讲究的人家端午是要包粽子的。讲到粽子便想起老家一位卖粽子、凉粉的汪老奶奶。 汪奶奶夏天在街道的屋檐下卖凉粉。端午节快来时,小方桌旁边又多一只小木桶,装的是刚从 深井里打上来冰凉冰凉的水,水里浸着清凌凌的粽子。粽子不大,包得有棱有角。那时的粽子 不像今天的里面有馅,而是纯米的,一解开,雪白,散发着米香和粽叶的清香,蘸些白糖,味道好极了。当时只觉着老奶奶卖的粽子好吃,后来读了书,才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有说法,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端午节来了,家家户户都会买一把艾叶,把艾叶悬挂在自家的门头上,说是能辟邪。
41、其实不一定能辟邪,倒是能驱病。艾叶是药草,芳香,可以苦燥辛散;艾叶烟熏是一种简易的防疫法,对很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端午是个收获的时节,与麦子一道成熟的还有新鲜蔬菜,黄瓜、瓠子、辣椒那时 的蔬菜感觉比今天新鲜,吃的菜有的就是头天晚上甚至早上现摘的,还带着藤叶的清香和泥 土的痕迹。菜也好吃,黄瓜是黄瓜味、辣椒是辣椒味。新上市的还有杏子,装在小竹篮里卖,黄的、青的、半青半黄的都有,酸酸甜甜,味道特正。我喜欢端午节母亲做的饭菜。那时家里用的还是烧柴火的灶,我烧火,母亲炒菜。母 亲让我把火烧得旺旺的,在锅里倒进菜油,待铁锅冒起青烟,便把勾芡过豆粉的肉丝“嗞啦
42、”一声倒进锅里,迅速放进切成丝的青椒,再放上醋、酱油、盐,立刻满屋喷香。母亲切黄瓜片又快又薄,拌上佐料,吃起来脆而且有味;母亲炒的苋菜汤汁红红的,浇在饭上,饭粒也染成红色的了,软软的,特别好吃。老家的小厨房不大,有时菜的热气、饭的热气竟使小厨房 里热气腾腾,热气透过小木格窗户,飘向屋外端午节也随父母喝点酒,酒喝得微醺时,便感觉这端午的阳光比平时似乎更黄、更亮、更温馨、更亲昵,让人感到一种惬意的慵懒,甚至莫名的惆怅和殷殷的期盼,而且这种少年 时的感觉一直延续至今。是源自儿时对父母的依恋,还是少年时爱情的萌动,是壮年时事业 未成的惆怅,抑或是今天老之将至的感慨呢?一直没想清,也讲不清。前不久读到唐
43、人殷尧藩端午日诗,说:“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 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仔细想去,似有所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文中作者主要写了儿时端午的哪几种香味?(2)第段中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3)根据你所了解的端午习俗的内涵,在第段横线处填补合适的文字。(15 字以内)(4)第段中,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母亲端午做的饭菜,请从中提取有关语句,完成下面 的填空。(各举一例即可。)视觉:母亲炒的苋菜汤汁红红的,浇在饭上,饭粒也染成红色的了。听觉:便把勾芡过豆粉的肉丝“嗞啦”一声倒进锅里。嗅觉:再放上
44、醋、酱油、盐,立刻满屋喷香。触觉:有时菜的热气、饭的热气竟使小厨房 里热气腾腾(5)文章结尾,作者引用唐人殷尧藩的端午日诗有什么作用?【分析】作者在文中回忆了与端午有关的几种香味:油炸点心的香味,粽子的香味。艾叶的香味,新鲜蔬菜瓜果的香味,母亲做饭炒菜时的香味等。表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回忆,对年华易逝的感慨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可得:油炸点心的香味,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可得:粽子的香味,根据第五段的内容可得:艾叶的香味,根据第六段的内容可得:新鲜蔬菜瓜果的香味,根据第七段的内容可得:母亲做饭炒菜时的香味。(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细读本句可知,“心就止不住扑
45、扑地跳”是对我的心理描写。结合“端午节就要来了”可知这处心理表现了我对端午节的期待与喜悦之情。(3)本题考查文化积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所以可补写为: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意近即可。(4)本题考查赏析描写的角度。细读第七段可知,“母亲炒的苋菜汤汁红红的,浇在饭上,饭粒也染成红色的了。”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的。“便把勾芡过豆粉的肉丝嗞啦一声倒进锅里。”是从听觉角度描写的。“再放上醋、酱油、盐,立刻满屋喷香”是从嗅觉角度描写的。“有时菜的热气、饭的热气竟使小厨房 里热气腾腾”是从触觉角度描写的。(5)本题考查对文本中引用诗句的赏析。结合诗句内容可知,这处引用解释了自己为什么对端午节一直情有独钟。“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同时,引用诗句,也深化了文章主题,从端午的香味深入到了端午的情愫与思考当中。答案:(1)油炸点心的香味,粽子的香味,艾叶的香味,新鲜蔬菜瓜果的香味,母亲做饭炒菜时的香味等。(2)心理描写,表达了我因为端午节即将到来时的激动喜悦之情。(3)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4)视觉:母亲炒的苋菜汤汁红红的,浇在饭上,饭粒也染成红色的了。听觉:便把勾芡过豆粉的肉丝“嗞啦”一声倒进锅里。嗅觉:再放上醋、酱油、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