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416KB ,
资源ID:121848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218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29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

1、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1.(2016长春质检)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杂草的水平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D.可通过建构数学模型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解析种群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杂草属于多个种群,故C错误。答案C2.(2016衡阳毕业班联考)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解析“种群”应描述同种

2、生物,D项所述包含“多种生物”,已跨越了种群范畴。答案D3.(2016郑州质检)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进而影响种群数量解析种群密度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年龄组成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故图中分别为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年龄组成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A项错误、C项正确;春节前后,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出率和迁入率,

3、B项错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来控制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数量,D项错误。答案C4.(2016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为探究pH对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pH的稻草培养液培养草履虫,培养的起始密度为5(个mL1),培养时间为2 d,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pH3.04.05.06.07.08.09.010.000153160168172133125A.需保证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等条件相同B.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型增长C.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K值D.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解析每组的温度、培养液体积属

4、于无关变量,各组要相同,A正确;表格中,并不是每组培养液中草履虫数量都呈“S”型增长,pH值为3.0、4.0条件下,酵母菌被杀死,种群数量为0,B错误;K值和环境条件有关,增加培养液的量,可改变草履虫种群K值,C正确;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草履虫对碱的耐受性较强,适宜生活在弱碱性的环境中,D正确。答案B5.(2017湖北省黄石市高三调研)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检测,科研小组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B.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C.调查期间种群蚜种数量的增长曲线呈J型D.长期使

5、用农药防治棉蚜,会使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减小解析棉蚜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所以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A正确;由于棉蚜个体小,运动范围小,所以调查棉蚜种群数量最好采用样方法,B错误;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C错误;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抗药基因得以保存积累,会使抗药基因频率增大,D错误。答案A6.(2016山东淄博模拟)下图甲表示某生物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表示出生率,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甲图中的因素外,还有_。(2)根据甲图给出的信息,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会_(

6、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_,乙图中_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与此类似。(3)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_值,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_。(4)若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乙图的_点可提供最大的持续产量。若甲图的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这两个种群在各自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高低可描述为_。解析(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2)图甲显示:出生率死亡率,所以该生物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大,其数量增长模型为“J”型;乙图在AB时间段内,增长速率不断增大

7、,与甲图所示种群数量的增长类似。(3)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发生重合,此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说明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即K值,与乙图上的C点相对应,因为乙图上的C点种群的增长速率也为0。(4)在B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为K/2值,所以若该生物为某种经济鱼类,种群增长速率维持在乙图的B点可获得种群最大的持续产量;若甲图的分别代表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在相似生态系统中的增长率,且种群的增长率大于种群,说明种群的适应性高于种群。答案(1)迁入率和迁出率(2)增大J型AB(3)最大(K)C(4)B种群的适应性高于种群7.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

8、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a表示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填“a”、“b”或“c”)。(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型曲线增长。(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计数时,需要计样方内以及_的个体数。(4)在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填“多”或“少”)。解析(1)图1中,a、b、c依次表示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和

9、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2)为当年的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前4年,种群的为1,则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基本没有改变。第49年松鼠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第10年时等于1,说明第10年松鼠种群数量与第9年相同,因此第9年或第10年时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不变且大于1,则种群数量最可能呈“J”型增长。(3)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计数时,需要计样方内以及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个体数。(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中个体总数(标志个体总数/重捕个体中所含标志数)重捕个体数。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

10、则会使重捕个体中所含标志数减少,则调查出的种群个体总数要比实际数多。答案(1)性别比例b(2)基本不变9或10“J”(3)随机取样相邻两边及夹角上(4)多1.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反映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我国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C.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2值上下波动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我国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种群数量达到K/2后

11、,其增长速率最大,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K值上下波动,C错误。答案D2.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D点增长速率最大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获得最大可持续捕获量应在E点解析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出生率死亡率,因此增长率为0,A正确;种群增长过程中C点的增长速率最大,B错误;防治蝗灾应该在C点之前进行,C错误;渔业捕捞获得最大可持续捕获量应在C点,获得最大日捕获量应在E点,D错误。答案A3.(2016洛阳统考)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个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2、()A.t0和t2时种群数量相等B.若t0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t2时其为2NC.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解析在t2时种群数量最大,A错误;种群数量在t1时为t2时的一半,故t2时种群数量大于2N,B错误;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先快速增长,后增长减慢到最后稳定,呈“S”型增长,C正确;t1t2时间内,虽然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在增长,D错误。答案C4.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B.0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不为零

13、C.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解析由于a、b点种群起始数量不同,故其增长率未必相同,A错误;ab时间段内,因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C错误;bc时间段内,当出生率/死亡率大于1时,该时间段种群数量应增长,D错误。答案B5.(2016山西高三质量检测)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14、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种群在0t3段,先增大后不变,但开始的一段时间该比值小于1,所以整个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多,而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的数量一直上升,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1且该比值没有变化,表明种群数量呈一定倍数增加,B正确;当1时种群数量都在减少,所以乙种群数量最少的时间在t2之后,C错误;甲种群在t3后1,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D错误。答案B6.稻田中的福寿螺对水稻危害很大。(1)调查单位面积内福寿螺数量的方法是_。在稻田中插入木条,可吸引福寿螺产卵以便集中灭除,从而有效降低福寿螺种群的_。稻田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有_。稻田弃耕后群落

15、的演替类型是_。(2)中华鳖可捕食福寿螺,如图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福寿螺繁殖高峰期在时段_。处理组数量从67月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是_(成年福寿螺/螺卵)数量下降。(3)防治福寿螺时,不用单一品牌而常采用不同品牌的灭螺剂交替使用,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与生物防治相比,灭螺剂防治福寿螺的缺点是_,_。解析(1)样方法适合调查植物以及活动能力不强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福寿螺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在稻田中插入木条,可吸引福寿螺产卵以便集中灭除,从而降低出生率而使种群密度下降;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

16、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分析图中对照组可知在67月福寿螺卵块数处在高峰期,处理组是卵块的急剧下降期,故是成年福寿螺减少造成产卵少;(3)为防止福寿螺种群对单一品牌灭螺剂的抗药性增强,不用单一品牌而常采用不同品牌的灭螺剂交替使用。答案(1)样方法(种群)密度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次生演替(2)67月(6月中旬7月中旬)成年福寿螺(3)福寿螺种群对单一品牌灭螺剂的抗药性会增强(防止福寿螺种群对单一品牌灭螺剂的抗药性增强)导致环境(水质)污染;增加生产成本;使生物多样性降低(答2条即可,合理答案也可)7.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治蝗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广东

17、省昆虫研究所曾在珠三角地区做过一项实验,即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 000只鸭就能把4 000亩地里的蝗虫吃干净,有效控制虫害。为了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某小组尝试构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1)甲图模型属于_(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调节机制。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_进化逐步形成的。(2)乙图中OA时间段,蝗虫每天增加3.5%,并呈“J”型曲线增长,假设最初有3 000只,则15天后种群的数量为N15_(只)。(只写出表达式,不必计算)(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蝗虫

18、属于第_营养级,鸭是_消费者。(4)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_,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利用单一农药进行的化学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_。解析(1)甲图是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所构建的捕食者猎物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2)应用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t,将具体数值带入即可。(3)蝗虫属于第二营养级,鸭是次级消费者。(4)生物防治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利用单一农药进行的化学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因为农药可将蝗虫种群中的抗药个体选择出来,并导致蝗虫种群中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答案(1)数学负反馈共同(2)3 0001.03515(3)二次级(4)生物防治农药可将蝗虫种群中的抗药个体选择出来,并导致蝗虫种群中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