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32.16KB ,
资源ID:12091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209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凉山州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一)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凉山州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卷(一)含答案

1、四川省凉山州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其内涵可以从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四个层面进行解读。汲取其合理成分,可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古代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明道传道”“发扬学术”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本,修身为要;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教育理念。书院大儒朱熹曾言:“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朱熹朱子全书)简言之,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因此,当前大

2、学或可借鉴传统书院的精神文化,坚守德育为先的理念,从思想上将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知识的同时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 书院选址体现着体验感悟的治学精神,书院建筑布局体现着传道授业的理想追求,书院景观体现着修身济世的远大志向。而传统书院物质文化可弥补当前大学校园建设的不足:如,大学的选址要兼顾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努力营造浓郁的建筑文化氛围;借鉴书院“中轴线”的设计原则,凸显图书馆和教学楼的中心地位,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和学校的主要功能;校园景观设计中,多种植梅兰竹菊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尽量给学生创造环境幽雅和人文情怀兼具的场景等。 书院由德行“足为多士模范”的“山长”主持教学、引领学术

3、。参与管理者多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根据学生主体需要和内在潜能制定了师生共同遵守的学规,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规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内容涵盖阅读目的、进德立品、修身养性、阅读技法等方面。针对当代高校的制度文化困境,我们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采用积极地“劝谕式”话语,制度设计应以师生发展为本,达成刚柔并济的管理。 书院主要有三种活动形式。讲会指大家集中共同探讨,平等开展学术交流和争鸣,有问题可当面请教老师。而公元 1167年,朱熹专程从福建崇安去访问湖南岳麓书院的张栻,则开创了中国书院史

4、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书院山长还经常带领生徒离开课堂去游历,“绝其尘香,存其道气”,使生徒“聆清幽之胜,踵明贤之迹,兴尚友之思”,强化社会责任感。以此为鉴,高校教学应运用启发式、探究式、问题式等方法;在学术交流中应直面问题,客观公正地评价;师生关系要平等和谐,形成尊师重道、敬业爱生 的氛围。 (摘编自张晓婧传统书院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价值)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书院作为历史上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教育组织,独具特色,有当代借鉴的合理性。 B传统书院的教育理念与古代圣贤教人为学之意相合,把德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C书院的物质文化体现着治学精神、理想追求、远大志向

5、,表现出很强的人文情怀。 D朱熹跨省访问不同学派的名师,通过讲会的形式平等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探讨。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文章先总后分,论述了传统书院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价值,论证结构清晰。 B二至五段分别分析传统书院在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等内涵的四个层面的合理处。 C文章就传统书院的物质和行为文化分别从三方面分析,均采用例证法、引证法。 D二至五段介绍传统书院的文化价值和管理特色,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借鉴。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 A当前高校在选址、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方面因重视文化氛围,所以注重人文情怀。 B书院注重师生发展,尤其注重学生的自觉性和

6、主动性,据此制定了学则、学规等。 C书院不仅在课堂内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还经常由山长带领生徒们走出课堂游历。 D传统书院是由学生承担管理责任,当代高校也可借鉴此形式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答案】【小题1】D【小题2】C【小题3】C【解析】(1)D偷换概念,朱熹的活动形式是“会讲”,而非“讲会”,这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最后一段“讲会指大家集中共同探讨,平等开展学术交流和争鸣,有问题可当面请教老师。” (2)C错辨方法,分析传统书院的物质文化并未采用引证法。 (3)A因果颠倒,原文第三段说“兼顾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努力营造浓郁的建筑文化氛围”,即“注重人文精神”是因,“营造文化氛围”是果,因果表述

7、颠倒;B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注重学生发展,没有明确注重“师生”发展,第四段“参与管理者多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根据学生主体需要和内在潜能制定了师生共同遵守的学规,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D以偏概全,“传统书院是由学生承担管理责任”错,原文第四段只是说“参与管理者多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即多由学生参与管理,不是只由学生承担管理责任。 答案: (1)D (2)C (3)C(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测。 (2

8、)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首先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

9、于各方军阀的混战,各种政权此起彼伏,但思想领域也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人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同时,先进刊物的发表给中华大地时常刮来新思想的浪潮,这些都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独特的进步青年。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这些青年们走上街头抗议,不仅仅表达他们对腐败无能的统治者的不满,对列强侵占国土的强烈谴责,更是在发出他们这一代人对于这个残破的国家的呐喊,向人们昭告着这个时代的进步青年们对这个国

10、家还有希望,他们还在为这个国家的存亡殚精竭虑,他们还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抱有美好的希冀!这场运动留下一个非常可贵的精神财富 -希望,正是这笔精神财富支撑着后来的先烈们去战斗、开辟与探索。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勇敢追求未来的精神值得一百年后我们的青年和学生思考与学习。 (“前尘尽后”微博2018年11月12日,有删改)材料二: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1915

11、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他租住的上海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即今天的南昌路100弄2号,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撰写发刊词敬告青年。同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决定给中国的青年办本杂志。36岁的他,满腔热情地将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一代新青年身上。他在发刊词中列举“新青年的六大标准”,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100多年后的今天,伫立在两层小楼前,重读这篇3000多字的敬告青年,仍有振聋发聩之感:先有新青年,才有新国家,青年才是国家未来的主人。 如今,青年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聆听历史深处那热烈的憧憬、热情的冀望。

12、“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独立、进取、开放、脚踏实地、富于理性的一代人,正在为了新时代的光荣和梦想,奋发前行。 (光明日报2018年11月08日,有删改)材料三: 1896年10月,高君宇出生在当地一个有名望的封建大户人家。受父亲的影响,他思想活跃,接纳新生事物,向往变革与革命。 1916年,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学,参加各种进步社团,广泛接触有进步思想的老师和学生,在北大崭露头角,成为学生领袖。1919年参加并领导了五四运动,带领学生上街游行,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组织各校罢课,发表革命文章。高君宇也以其“弘毅果敢”的爱国壮举,被誉为“中国青年革命之健将”。

13、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高君宇是全国50余名党员之一。 1924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 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时年29岁。 伟大的信仰让高君宇充满力量,他因奔波不息积劳成疾,却不顾个人安危,随时准备为革命付出自己的生命。他如同闪电一般,划破旧世界的黑暗,悄然点亮中国的未来。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是高君宇写在自己照片上的一首言志诗,也是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人民日报2018年04月18日,有删改)材料四: 2018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与腾讯QQ联合发布00后画像报告。1. (中青在线

14、2018年05月07日,有删改)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在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等影响下,北京大学学生拥有了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 B陈独秀将国家希望寄托在一代新青年身上,在杂志的发刊词中提出理想中的青年的标准,强调了新青年对于新国家的意义所在。 C高君宇思想活跃,考进北大后参加各种进步社团,成为学生领袖,参加并领导了五四运动。 D对于“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现代化强国”,约八成的00后受访者表示知情,约三成00后受访者表示要“发奋努力,为实现强国目标尽力”。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 A五四运动中,学生和青年走上街头抗议,表达愤怒,发

15、出呐喊,表明了学生和青年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B高君宇冲破家庭阻碍,积极投身革命,参与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是那个时代青年的杰出代表。 C绝大多数00后积极向上,认识到个人努力对成功的重要性,同时,其中一些人也相信个人天赋和良好机遇的作用。 D前三则都淡及20世纪前期的中国青年,他们在国家民族的危急存亡关头的英勇事迹和可贵精神,给现代中国的青年树立了榜样。结合前三则材料,分析要让新时代的青年,在时代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答案】【小题1】A【小题2】C【小题3】【解析】(1)A曲解文意。原文是讲“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人等被聘请

16、于北大任教。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且谈到“同时,先进刊物的发表给中华大地时常刮来新思想的浪潮,这些都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独特的进步青年”,说明是独特的进步青年,不单是李大钊等人的影响,还包括北大的教育理念及先进刊物的作用。选项表述以偏概全。故选A。 (2)A曲解文意。原文说,这些青年们走上街头抗议,是“向人们昭告着这个时代的进步青年们对这个国家还有希望,他们还在为这个国家的存亡殚精竭虑,他们还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抱有美好的希冀!”而不是说“表明了学生和青年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才”的意思是表明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除了学生和青年,没有他人。这

17、于情理不合,表意绝对。B曲解文意。原文中说,高君宇参加过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选项认为他“参与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把“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的原因和“参与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直接联系在一起,是强加因果。C联系材料四图表内容可以推知正确。D材料二提到的是陈独秀撰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的基本内容及意义,并没有提及“中国青年,他们在国家民族的危急存亡关头的英勇事迹和可贵精神”选项认为“前三则都谈及”,表意范围扩大,理解错误。故选C。 (3)结合前三则材料,分析要让新时代的青年,在时代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需要从文中找与信息相

18、关的关键句,再进行概括。比如材料一中介绍了“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这些都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独特的进步青年”,这强调的是导师的引领作用;材料结尾处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勇敢追求未来的精神值得一百年后我们的青年和学生思考与学习”,这提示的是要借助榜样的力量。这两点都是教育的引领。材料二写及胡适的敬告青年,提到了“新青年的六大标准”,这可作为努力的方向,比如“自主”“进步”“进取”等。材料三高君宇的事例,让我们看到的是信仰的力量,随时准备为革命付出自己的生命的担当。材料四通过00后画像报告,可以肯定他们靠努力奋斗追求成功的意识,但在建设社会主义

19、强国的问题上还要注意引导更多人关注国家民族的未来,投身社会实践。根据分析,需要列角度分点作答。 答案: (1)A (2)C (3)教育引领:借助导师和榜样的力量,让自己明确发展的方向,敢于作为。精神塑造: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热爱祖国,勇于担当。投身社会实践:关注国家民族的未来,不断地进取、追求,脚踏实地、勇于实践。(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主

20、要考查理解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仔细地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把握答题方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

21、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22、;(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呼兰河传萧红冯歪嘴子把小孩搬到磨房南头那草棚子里去了。 那小孩哭的声音很大,好像他并不是刚刚出生,好像他已经长大了的样子。 那草房里吵得不得了,我想去看看。 这回那女人坐起来了,身上披着被子,很长的大辫子垂在背后,面朝里,坐在一堆草上不知在干什么,她一听门响,一回头。我看出来了,她就是我们同院住着的老王家的大姑娘,我们都叫她王大姐。 这可奇怪,怎么就是她呢?她一回头几乎是把我吓了一跳。 我转身就想往

23、家里跑。跑到家里好赶快地告诉祖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大姐看是我,就先向我一笑,她有很大的脸孔,很尖的鼻子,每笑时,她的鼻梁上就皱了一堆的褶。今天她的笑法还是和从前的一样,鼻梁处堆满了皱褶。 她是很能说能笑的人,她是很响亮的人,她和别人相见之下,她问别人: “你吃饭了吗?” 那声音才大呢,好像房顶上落了喜鹊似的。 她的父亲是赶车的,她牵着马到井上去饮水,她打起水来,比她父亲打得更快,三绕两绕就是一桶。别人看了都说: “这姑娘将来是个兴家立业好手!” 她在我家后园里摘菜,摘完临走的时候,常常就折一朵马蛇菜花戴在头上。 她那辫子梳得才光呢,红辫根,绿辫梢,干干净净,又加上一朵马蛇菜花戴在鬓角上,

24、非常好看。她提着筐子前边走了,后边的人就都指指划划地说她的好处。 老厨子说她大头子大眼睛长得怪好。 有二伯说她膀大腰圆的带点福相。 母亲说她: “我没有这么大的儿子,有儿子就娶她,这姑娘真响亮。” 同院住的老周家三奶奶则说: “哟哟,这姑娘真是一棵大葵花,又高又大,你今年十几啦?” 每逢一问,王大姐也总是说: “二十了。” “二十了,可得给说一个媒了。”再不然就是,“看谁家有这么大的福气,看吧。” 隔院的杨家的老太太,扒着墙头一看见王大姐就说; “这姑娘的脸红得像一盆火似的。” 现在 王大姐一笑还是一皱鼻子,不过她的脸有一点清瘦,颜色发白了许多。 她怀里抱着小孩。我看一看她,她也不好意思了,我

25、也不好意思了。 我就站在那里静静地站了一会,我看她用草把小孩盖了起来,把小孩放到坑上去。其实也看不见什么是炕,乌七八糟的都是草,地上是草,炕上也是草,草捆子堆得房梁上去了,小炕叫草捆子给占满了。那小孩也就在草中偎了个草窝,铺着草盖着草就睡着了。 我越看越觉得好玩,好像小孩睡在喜鹊窝里了似的。 等到了晚上在煤油灯的下边,我家全体的人都聚集了的时候,那才热闹呢! 有二伯说: “好好的一个姑娘,自己看上一个磨房的磨倌,介个年头是啥年头!” 老厨子说: “男子要长个粗壮,女子要长个秀气。没见过一个姑娘长得和一个抗大个的抗工似的。” 有二伯也就接着说; “对呀!老爷像老爷,娘娘像娘娘,你没四月十八去逛过

26、庙吗?那老爷庙上的老爷,威风八面,娘娘庙上的娘娘,温柔典雅。” 这事情一发,全院子的人给王大姑娘做论的做论,做传的做传,还有给她做日记的。 做传的说,她从小就在外祖母家里养着,一天尽和男孩子在一块,没男没女。有一天她竞拿着烧火的又子把她的表弟给打伤了。又是一天她在河沟子里边采菱角,她自己采的少,她就把别人的菱角倒在她的筐里了,就说是她采的,说她强横得不得了 自从团圆媳妇死了,院子里似乎寂寞了很长的一个时期,现在虽然不能说十分热闹,但大家都总要尽力地鼓吹一番。于是吹风的,把眼的,跑线的,绝对的不辞辛苦,在飘着白白的大雪的夜里,也就戴着皮帽子,穿着大毡靴,站在冯歪嘴子的窗户外边,在那里守候着,为的

27、是偷听一点什么消息。 七月的晚霞,红得像火似的,奇奇怪怪的,老虎、大狮子、马头、狗群。一到了八月,那满天红洞洞的,那满天金黄的,满天绛紫的,满天朱砂色的云彩,一齐都没有了。八月的天空是静悄悄的,一丝不挂。白天就是黄金的太阳,夜里就是雪白的月亮。 晚饭之后,乘凉的人没有了。院子里显得冷清寂寞了许多。 鸡鸭都上架去了,猪也进了猪栏,狗也进了狗窝。院子里的蒿草,因为没有风,就都一动不动地站着,因为没有云,大昴星一出来就亮得和一盏小灯似的了。 在这样的一个夜里,冯歪嘴子的女人死了。 (有删改)注呼兰河传写作于20世纪40年代。呼兰河是一个北方小城。小说中的“我”是个孩子。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

28、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小说写“王大姐一笑还是一皱鼻子”,王大姐的笑容没有改变,王大姐淳朴善良的本性没有变,但清瘦发白的脸影射出底层人的生活状况。 B小说多从侧面描写王大姐年轻漂亮、淳朴善良、健壮能干,或借用乡人的言语夸赞,或通过“我”的见闻叙说,很少从正面着墨刻画。 C小说前半部分写人们对王大姑娘的夸赞,后半部分写大家对她的揶揄讽刺,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乡人的态度转变及爱憎分明、立场鲜明的特点。 D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烘托渲染了寂静凄清的氛围,而王大姐敢于抗争,追求婚姻自由的形象像“大昴星”一样出来照亮整座死寂的呼兰河城。这篇小说很有特点,请结合文本,从散文化语言、儿童叙述视角两个方面简要

29、分析。小说结尾写王大姐死了,应该算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结合文本,分析产生悲剧的原因。【答案】【小题1】C【小题2】【小题3】【解析】(1)C“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乡人的态度转变及爱憎分明、立场鲜明的特点”错,属于小说主题不明朗,小说对于呼兰河城的人持有批评否定的态度,所以说乡人“爱憎分明、立场鲜明”很明显错误,这也不符合萧红作品要表达的对国民团体盲目、愚味、麻木、残忍等等劣根性的忧愤和悲悯。故选C。 (2)从散文化语言角度看,文中倒数第四段的景物描写从色彩、形态等角度,运用比喻、对偶、拟人等手法,使画面形象生动,充满浓浓画意。从儿童叙述视角看,文下注释“小说中的我是个孩子”,可见文章采用第一人称

30、的表达视角,站在孩子的立场,用一尘不染的孩童眼光去讲述故事就取得了和成人不同的效果,使故事叙述更接近真实。 (3)从环境描写“她用草把小孩盖了起来,把小孩放到坑上去。其实也看不见什么是炕,乌七八糟的都是草,地上是草,炕上也是草,草捆子堆得房梁上去了,小炕叫草捆子给占满了。那小孩也就在草中偎了个草窝,铺着草盖着草就睡着了”可知生活困苦。从“好好的一个姑娘,自己看上一个磨房的磨倌,介个年头是啥年头!”可知不被理解。从“全院子的人给王大姑娘做论的做论,做传的做传,还有给她做日记的”人们的随意编排和“于是吹风的,把眼的,跑线的,绝对的不辞辛苦,在飘着白白的大雪的夜里,也就戴着皮帽子,穿着大毡靴,站在冯

31、歪嘴子的窗户外边,在那里守候着,为的是偷听一点什么消息”的行为,可见人们的冷漠。 答案: (1)C (2)散文化语言,小说中有大量的散文式的景物描写,如文章结尾对七月晚霞的描写,“红得像火似的,奇奇怪怪的,老虎、大狮子、马头、狗群”“那满天红洞洞的,那满天金黄的,满天绛紫的,满天朱砂色的云彩”,色彩斑斓,形状奇异,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儿童叙述视角。小说采用儿童(“我”)的视角叙写故事,儿童感受到的世界往往更能接近事物的真相,能看到成人看不到或不愿看到的隐秘世界,也能看到被成人忽略或遮蔽的生活细节。 (3)生活贫苦,王大姐住的是“草棚子”,给孩子铺的盖的也只是草,足以见生活的贫苦,冷酷人群。王

32、大姐自己选择与磨倌冯歪嘴子结合,封建意识根深蒂固的人们无法认同和接受这一事实,他们认为王大姐伤风败俗,他们的冷酷间接造成悲剧。(1)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2)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把握能力,要结合题干要求,确定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仔细辨别并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对小说中重点情节的分析把握能力,要从内容、情节、主旨等角度进行分析,自圆其说并注意积累方法。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

33、等,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

34、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 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

35、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B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C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D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36、项是 _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

37、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 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答案】【小题1】A【小题2】C【小题3】C【小题4】【解析】(1)根据句意断句。“泄水入曹娥江”指将湖水泄入曹娥江,句意完整,前后断句,排

38、除BC“窜”的宾语是“他境”,要连在一起,排除D故选A译文: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2)C“有司”只是“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不能用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3)C错误在于“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的说法。根据文本“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的叙述,可知“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

39、。 (4)“尝”,曾经;“亡”,丢失;“诘盗”,诘查盗贼;“殆”,恐怕。译文:曾经有过客丢失囊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内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寻”,不久;“不豫”,身体不适;“宴”,设宴。译文:(曾公亮)不久兼任户部尚书。皇帝(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来了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 答案: (1)A (2)C (3)C (4)曾经有过客丢失囊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内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曾公亮)不久兼任户部尚书。皇帝(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来了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

40、不愿赴宴。 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

41、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

42、赴宴。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

43、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

44、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

45、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4.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州桥王安石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州桥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注】州桥:位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所作。山椒:山顶。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州桥:与王诗所永为同一座桥。此诗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诗人奉命出使金国经过当时被金占领的汴京时所作。下列对两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6、_ A王诗先写于州桥踏月,思念家乡,后写在家乡赏月,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而忆及汴京。 B王诗中两次写到州桥和溪流,时空转换,交叉渲染,写出了人事的变迁和情感的变化。 C范诗通过两个典型细节“等”“询”,将强烈感情浓缩于此,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 D范诗末句用一个“真”字作结,真切写出了被金占领区“父老”的哀怨、思念与失望。这两首诗虽内容各异,但都体现了一个“思”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思”的异同。【答案】【小题1】A【小题2】【解析】(1)A“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而忆及汴京”错误,“旧呜咽”指当年想象中家乡的溪声。 (2)王安石诗歌中的“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写的是自己在京时对

47、家乡的思念,后写晚年回到家乡后对京都的思念以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想,感情极其丰富,细致,展现出一种无限的悲愁。“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通过写中原父老的故国之思,暗含了自己的亡国之痛,突出对朝廷的不满。两首诗歌表现出的都是一种对家国命运的担忧,突显出人生的悲愁之感。 答案: (1)A (2)同: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思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异:王诗先写自己在京时对家乡的思念,后写晚年回到家乡后对京都的思念以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想,虚实结合,感情丰富深沉;范诗主要写中原父老的故国之思,暗含了自己的亡国之痛,隐晦地流露出对议和政策的不满。 译文: 王安石:当年我在州桥上散步赏月,遥想金陵的钟山;山中凄切急速的泉水声,似乎近在耳畔。今天我在金陵,听着呜咽的泉水潺潺;看着明月,又想起在州桥赏月的那晚。 范成大:州桥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父老伫足南望,他们年年盼望王师返回。哭不成声,强忍泪水询问使者:什么时候真有我们朝廷的军队过来? 王安石: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回忆往昔的作品,抒写了州桥夜景和自己的感受,表面上是消遣之作,其实抒发的是深沉、含蓄的爱国之情。 范成大:此诗为过汴京时所作,作者以白描手法,撷取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