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A黯然()执拗()寥落() 攒射()B菲薄() 噩耗()绯红() 恪守()答案:A.nniliocunBfifik2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字。A长歌_哭 洗_旧迹数见不_ 不屈不_B销行寥_ 殒身不_而不舍 殚精竭_答案:A.当涤鲜挠B落恤锲虑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菲薄:_(2)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广有羽翼:_(3)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桀骜:_(4)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喋血:_(5)殒身不恤的事实殒身不恤:_答案:(1)微薄(2)到处都有帮凶(3)形容性情倔强(4)流血满地(5)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鲁迅(1
2、8811936),原名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有小说集_、_,历史小说集_,散文诗集_,散文集_,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中篇小说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2)陶潜(365427),字_,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_(时代)诗人,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位_诗人。有_、_、五柳先生传、饮酒等著名作品。答案:(1)周树人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阿Q正传(2)元亮东晋田园桃花源记归园田居5将下列空缺处补充完整。(1)真的猛士,_,_。_?(2)惨象,_;流言,_。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_。沉默呵,沉默呵!_,_。答案:(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
3、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2)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尤使我耳不忍闻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长歌当哭(dng) 菲薄(fi)寥落(lio) 赁屋(ln)B桀骜锋利(o) 莽原(mng)殒身不恤(xn) 攒射(cun)C折本(zh) 威慑(sh)立仆(p) 惩创(chung)D抚恤(x) 山阿()陶潜(qin) 尸骸(hi)解析:B项殒yn;C项折sh;D项潜qin。答案:A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踌躇造化和霭依稀B淋漓流言编辑惨淡C洗涤喋血诧异廖落D屠戳噩耗黯然羽翼解析:A项“和霭”应为“和蔼
4、”,C项“廖落”应为“寥落”,D项“屠戳”应为“屠戮”。答案:B3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_于死者毫不相干,_在生者,_大抵只能如此而已。_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A尽管但却倘使B尽管但却虽然C虽然但也倘使D虽然但却倘使解析:“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虽然”表示承认某种事实,根据句意应是承认,所以用“虽然”;根据句意应用“倘使”表假设。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B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
5、与条件,因为十分欣赏他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C在电影落叶归根里,郭德纲因扮演劫匪操着一口河南腔,险被网友骂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很受伤”的河南人更是出离愤怒,要求郭德纲给个解释。D刘和珍等人是在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解析:A项,“长歌当哭”指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B项,“广有羽翼”指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用于此处形容清正廉洁的王安石,感情色彩不当;C项,“出离愤怒”指愤怒到了极点,使用恰当;D项,“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应该用“骇人听闻”。答案:C5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组是()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
6、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复)B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反语)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D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比喻)解析:这句话并没有正意反说。用了比喻,“流言的种子”比喻流言的材料。答案: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
7、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三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
8、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6结合文本回答“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一句中“这样的世上”是个怎样的世界。_解析:“
9、这样”所指代的内容应在前文,概括出前文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描述即可。答案:“这样的世上”是个“似人非人的世界”,是既有“猛士”又多“庸人”的世界,是“造化”易于使人“暂得偷生”的世界。7如何理解“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和“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两句话?_解析:句子含义的理解应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句中关键词。如第一句中“也早觉得”,并且紧接在“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之后出现。第二句紧接在“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之后出现。答案:“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为了促醒“庸人”,使不知“何时是一个尽头”的世界早日到它的“尽头”,这就正有写“一点东西”来揭露暴行、揭露“流言”的必要。“我
10、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惨案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烈士的鲜血就这样白流了吗?敌人欠下的血债就不讨还了吗?因此有必要写“一点东西”,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士的鲜血,要总结教训。8鲁迅先生说“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时为什么踌躇了?_解析:后文中说“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可见,作者主要是拿自己和刘和珍相比之后对其作出的较高评价,这句话是鲁迅对刘和珍的一种赞扬。答案:在鲁迅先生看来,刘和珍是真的猛士,是中国杰出青年的代表,自己的“苟活”和刘和珍的勇毅是不能相比的,鲁迅先生给了刘和珍极高的评价,借此表达了对她深深的敬意。9刘和珍“始终
11、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两次,这是作者的失误吗?请谈谈你的看法。_解析:反复出现意在强调。回答本题应结合文章主旨来考虑。答案:不是作者的失误。刘和珍始终面带微笑,说明她的性格是柔弱的,她不是一个暴徒,然而性情这样温和的人竟然被反对派残酷杀害,足以说明反动当局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和爱国青年的凶残,足以揭露反动当局用武力和阴险的流言来对待爱国青年的卑鄙。10把下面这个句子改成三个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添加必要的词语)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_答案:中国女子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
12、,但她们的勇毅最终也没有消亡。这一回她们在弹雨中互相救助,殒身不恤。这一事实足为这勇毅没有消亡的明证了。11阅读下面一则微博,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不超过60个字)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师”一词已扩大了语境,不再局限于教育行业,人们已经习惯称“夸父老师”、“嫦娥老师”、“赵匡胤老师”、“武则天老师”、“萨达姆老师”、“金正恩老师”、“科比老师”、“李娜老师”、“李宇春老师”、“曾轶可老师”我们的“老师”遍天下。_答案:示例一:反对将“老师”这一名称泛化。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称呼政坛、文艺界、体育界等各界的人为老师,是对“老师”这个名称的曲解。示例二:赞同称呼各界人士为“老师
13、”的做法。各行各业都有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们在某些方面胜过我们,称其为“老师”是可以的;同时这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40分)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6分)洗涤()赁屋()不惮()踌躇() 尸骸() 转辗()屠戮() 攒射() 虐杀()寥落() 绯红() 桀骜()答案:dlndn chu/chhizhnlcunnliofio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6分)(1)立仆()女仆()(2)干练() 毫不相干()(3)血痕() 血淋淋()(4)觉醒() 一觉醒来()(5)薄弱() 薄荷()薄饼()(6)寥落() 落忍()丢三落四()答案:(1)pp(2)nn(3)xux
14、i(4)jujio(5)bbbo(6)lulol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1)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_(2)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_(3)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_(4)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_(5)虽殒身不恤的事实_(6)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_答案:(1)这里是微薄的意思 (2)到处都有帮凶 (3)形容性情倔强 (4)流血满地 (5)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6)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4文学常识填空。(4分)(1)鲁迅(18811936),原名_,字_,_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2)鲁迅主要作品有
15、小说集_、_,历史小说集_,散文诗集_,散文集_,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答案:(1)周树人豫才浙江绍兴狂人日记(2)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5名句默写。 (4分)(1)真的猛士,_,_。_?(2)惨象,_;流言,_。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_。沉默呵,沉默呵!_,_。(3)横眉冷对千夫指,_。(4)寄意寒星荃不察,_。答案:(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2)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尤使我耳不忍闻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3)俯首甘为孺子牛(4)我以我血荐轩辕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这
16、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_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_前往的。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_至于泣下。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_而前行。A欣然奋然毅然黯然B欣然毅然黯然奋然C毅然奋然欣然黯然D毅然欣然黯然奋然解析:毅然:坚决地;毫不犹疑地。欣然:愉快的样子。黯然:忧伤的样子。奋然:形容振奋的样子。答案:D7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17、了,这_于死者毫不相干,_在生者,_大抵只能如此而已。_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_,现在,_只能如此而已。A假使但却倘若但是就B即使但也如果那么就C虽然但却倘使但是却D虽然但也如果可是而解析:注意分析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可先根据第一个空与第二个空之间的转折关系,排除A、B两项,然后再根据最后一空前后两句的转折关系,排除D项。答案:C8下面的挽联是当年刘和珍的未婚夫方其道写的,请从备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句子,将序号填到横线上。(3分)上联:生未同衾,_,_,_。下联:外抗强权,_,_,_。备选:疆场空有约死难同穴劳燕惜分飞六载订婚成一梦白宫溅血泣黄泉内除国贼解析:
18、本题中的对联属于“悼”类。答题时应注意上下联字数对称,结构相似,内容相对(相关),平仄不做要求。答案:(上联)(下联)9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下列句子的含意。(5分)(1)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3分)_(2)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2分)_答案:(1)从“师生关系”角度讲,刘和珍是鲁迅的学生,老师应受到学生的尊敬。从“革命精神”角度讲,刘和珍为了中国的未来而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作者自己却“苟活到现在”,难
19、以为学生做出表率,所以“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这段话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刘和珍为革命牺牲的精神的敬佩。(2)“向来”一词强调了作者这种认识的深刻性和一贯性。以“不惮”和“不料”写认识与事实、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说明现实的黑暗远远超出了作者的想象,突出了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凶残下劣。(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凝望那道横眉卞毓方 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围剿鲁迅曾是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鲁迅生前曾想出一本围剿集,展览一下“阴面的战法的五花八门”,供读者和他的文章对照了看。但由于精力不济或形势变化,始终没能完成。鲁迅生前的热望变成了遗愿,而这遗愿又一直拖到近年,拖到当事诸君大多魂归
20、道山、化作乔木,才得以实现。出一本汇编要等一个花甲,那么五千年历史之长之久,又能编出几多拷贝真实、剪辑世象的奇书? 如今才得以对照了看。也正由于当事人纷纷仙去,我们才能平心静气,不带一丝感情色彩。然而,我左看,右看,正看,反看,还是觉得鲁迅的文章最具时代光彩。这是因为我武断地认为他们,至少是他们中的多数,既没有像鲁迅那样,从异域盗来火种煮自己的肉,也没有像鲁迅那样,反复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既没有鲁迅那种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入骨的忧患意识。因此,就难以接受鲁迅的歌、哭、怒、骂,更无法吃透他那充满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复仇。这就自然分出了高下轩轾。我们说,元气就是元气,
21、虚火就是虚火,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倒是因此而引发的鲁迅的驳诘,却如同刻刀于石,任怎么刮也去不掉。 镜头闪跃。复兴门外大街,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的客厅。对面墙上是一幅油画肖像:鲁迅一手夹烟,一边眯眼盯着前方出神;他的视线的尽头,是那首“灵台无计逃神矢”的小诗。油画下方,搁着许广平和海婴的照片;海婴的那道横眉,看上去,和鲁迅的一模一样。往事如海,涌动着岁月的波浪,倏忽在我的心头弥漫开一片片烟波。我突然想到:在这世界上,谁最了解鲁迅? 海婴吗?许广平吗?周作人吗?瞿秋白吗?毛泽东吗?不是,统统不是。“对于某些超凡卓绝的人物,真正了解他的,不是他的门生,不是
22、他的亲友,也不是他的追随者、崇拜者,而是他的对手。”凝望着对面墙上鲁迅先生的画像,我想到了十年前写下的这段札记。 而谁又是鲁迅先生的真正对手呢?鲁迅直接的有形的对手,固然包括上述论敌,进而言之,还包括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国民党右派。在角斗场上血战过的,当能体会,常常是对手有多强大,逼得你也有多强大。鲁迅卓荦的文化品格和人格力量,正是在与对手的搏杀中脱颖而出的。但人们一般还是误读,或者片面理解了鲁迅。鲁迅毕生仇恨最烈、用力最专、下手最辣的,却是绵亘数千年的黑暗;是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是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是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
23、量;是混沌一团的国民性假若“黑暗”会说话,当会告诉你,它非常非常地痛恨鲁迅,比那些有形对手的痛恨要强过百倍、千倍!那些有形的对手,莫不祈祷鲁迅的文章速朽,以为那样一来,旧账全部勾销,怨鬼销声匿迹,世事从此归于太平。他们毕竟还算懵懂的。唯“黑暗”心知肚明,天下最希望鲁迅文章速朽的,不是别人,正是鲁迅自己。因为鲁迅文章速朽的前提,必定是“光明”遍布尘寰,“黑暗”遁入地狱,万劫不复。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A鲁迅生前曾想针对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别人对自己的围剿写一本围剿集,但由于种种原因,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B在
24、作者看来,围剿鲁迅的人的文章之所以不如鲁迅的文章有光彩,是因为他们没有反复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也没有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入骨的忧患意识。C“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在表明围剿鲁迅的人的文章内容肤浅,不具备时代光彩。D鲁迅的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所有这些便是鲁迅的全部对手。E鲁迅的论敌希望鲁迅文章速朽,而鲁迅本人也同样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但二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解析:A项,张冠李戴,由原文中的“始终没能完成”可知,“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表述错误。汇编者不是鲁迅,而是另有他人。D项,以偏概
25、全,根据原文可知,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是鲁迅的有形的对手,另外他还有“绵亘数千年的黑暗”“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混沌一团的国民性”等无形的对手。答案:AD2第2段中加点的“他们”指的是谁?作者在本段中着重写“他们”有何用意?(5分)_解析:此题第一问要结合文章第一、二段内容来理解,第一段“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围剿鲁迅曾是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第二段“如今才得以对照了看还是觉得鲁迅的文章最具时代光彩”,由这两处内容可知,“他们”就是指二三十年代“围剿鲁迅”的人。第二问要注
26、意分析着重写“他们”的作用,由第二段“还是觉得鲁迅的文章最具时代光彩”及后面文字描述可知,作者是把他们的文章同鲁迅的进行对比,以“波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之肤浅,来反衬“刻刀于石,任怎么刮也去不掉”之深刻。答案:“他们”是指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围剿鲁迅”的人。着重写“他们”,意在以“他们”文章的肤浅来反衬鲁迅文章的深刻和永恒。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3段的作用。(5分)_解析: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在内容上,要结合对鲁迅的外貌特点的描写来分析鲁迅的形象及精神。在结构上,这段对鲁迅外貌的描写与题目“横眉”相照应;由这段的最后一句与下文的内容关系看,起着引出下文的作用。答案:首先,这段话通过一幅油画刻画了鲁迅的外貌,虽寥寥数笔,却十分传神地展现了鲁迅的精神特质。其次,在外貌描写时,重点强调了鲁迅的“横眉”这一特点,照应了文章题目。最后,引出下文对“谁最了解鲁迅”的论述。4文章的结尾说:“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_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这是对鲁迅的评价,要抓住“毒”字来理解。“毒”是什么意思,鲁迅在哪些方面比较“毒”,如对社会的认识、对“黑暗”的剖析力度等方面,围绕这些内容阐述即可。答案:作者是运用了反语的手法来评价鲁迅。这里的“毒”字,更加突出了鲁迅对社会的认识之深,对“黑暗”剖析的力度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