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4.80KB ,
资源ID:11971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197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7.2弹力 教案(含教学反思))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7.2弹力 教案(含教学反思)

1、弹力 新授课整体设计说明本课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有关形变的现象入手从而引出弹性及弹力概念的教学,再根据弹力的概念引出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的教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本节课由弹力、弹簧测力计两部分组成。弹力是三种基本常见力之一,是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力学知识占有重要地位。教法建议本课有两个内容:知道弹力的概念,认识并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上节力的作用效果入手,结合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形变现象引出弹力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以及它的工作原理,设计实验让学生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

2、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这节知识内容较少,第一块知识弹力熟悉抽象,第二块知识弹簧识测力计简单枯燥,如何吸引学生是关键。本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的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扩展学生实践研究的范围,诱发学生主体探究的动机,使学生在深层次的探索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挥;给学生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克服;并从活动中中不断强化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法引导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弹

3、力概念的教学。然后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认识弹簧测力计。明确弹簧测力计的作用以及它的工作原理。这样安排学生学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自然也就加深了理解。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3)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并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2

4、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2分钟)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请同学们思考下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学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个弹簧、一根橡皮筋、一块橡皮泥和一段铜丝。分别请同学上来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挤压橡皮泥和弯折铜丝。松手后,观察他们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弹簧和橡皮筋松手后又恢复了原状;橡皮泥和铜丝松手后不能恢复原状。教师: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类似现象。学生甲:射箭时箭射出后弓会恢复原状;学生乙:跳水运动运在跳板上起跳后跳板会恢复原状;学生丙:面粉团可以捏成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不能

5、够恢复原状。教师: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造成这些不同现象的原因吗?学了这节课之后你们就能够明白了。【设计意图】从力的效果着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发现力的作用效果能使物体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从而引入对新课的教学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讲解(35分钟)1弹力教师:同学们已经观察到了在自然界中有些物体能像橡皮筋一样拉伸后能够恢复原状,这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我们称为弹性;而像橡皮泥一样拉伸后不能够恢复原状的这也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我们称为塑性。弹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弹性,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塑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

6、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塑性,这样的形变叫塑性形变;教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下具有弹性性质的物体。现在老师手上有两个一样的小弹簧,首先请两个同学上来拉伸它,其中一位同学轻轻的拉伸它,另一个同学用你最大的力去拉伸它。台下的同学请观察下两者的不同。学生:轻轻拉伸的弹簧松手后它能够恢复原状,并且它的形变比较小;用力拉伸的弹簧松手后未能恢复原状,并且它的形变很大。教师:可见具有弹性的物体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弹性的,对它来说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可能它就不具有弹性了。那么再请一个同学上来挤压下弹簧,请你告诉同学在挤压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我感受到在挤压过程中弹簧对我的手有力的作用

7、,越往下挤感受到这个力越大。教师:对于这种具有弹性的物体当我们让他们发生弹性形变时我们会感受到一个力,我们把这样的一个力就定义为弹力。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下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学生:首先根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知道产生弹力必定两个物体得相互接触,在没有发生形变时,哪怕两个物体接触也不会感受到弹力。可见弹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教师:弹力在生活中的表现有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那么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中的物品和生活玩具,哪些是利用弹性工作的?学生:弓箭、撑高跳竿、拍打的篮球等都是运用弹力工作的。2弹簧测力计教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弹

8、簧,请一个同学上来用不同的力来拉动弹簧,同学们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呢?学生:在不同的力作用下,弹簧拉伸的长度会不一样长。教师:那么弹簧拉伸的长度到底和它所受的拉力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设计实验来探究下弹簧伸长量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步骤:(1)将弹簧悬挂在支架上,测量出弹簧原长记录在表格中;(2)在弹簧上挂一个50g的钩码,计算出钩码的重力,测算出弹簧的长度,并将拉力,弹簧的长度及伸长的长度填表;(3)在弹簧上加挂一个50g的钩码,重复以上步骤;(4)在弹簧上再加挂一个50g的钩码,重复以上步骤。弹簧原长L(cm)拉力F(N)弹簧长度L(cm)弹簧伸长量L(cm)教师:请同学们分析表格中的数

9、据,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学生:弹簧伸长量与拉力大小成正比。教师:请同学们讨论下能不能根据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大小成正比这一原理制作一个能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呢?活动:学生自制弹簧测力计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1)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2)单位:标识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上方,是“N”(3)量程: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的最大示数分度值:从0N到1N之间有十个小格,每一小格代表0.1N(4)制作原理: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拉力成正比(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便于读数;2观察指针是否在零点,否则要调零;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4测力时,要使弹簧的方向和所测力的

10、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教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分组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的物体,看看哪个小组测得又快又准。三、课堂小结(2分钟)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四、课堂例题(5分钟)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越来越费力,是因为(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因为人是受力的物体,所以感到费力C弹簧越来越紧,阻力大,拉起来费D弹簧的伸长越长,所需拉力越来越大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

11、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3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B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有弹力产生C只要物体发生运动就一定受到弹力作用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五、达标测试(5分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单独完成达标测试的8道题,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六、布置作业(1分钟)完成课后练习题。板书设计1弹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弹性,这样的形变叫弹性形变。2塑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塑性,这样的形变叫塑性形变。3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4弹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5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教学反思本节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室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