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一、选择题1.(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这()A.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D.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体制是在1983年撤销的,故C项错误;1973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材料内容出现在“左”倾错误严重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不能系统纠正农村的
2、“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B2.(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A.城市 B.农村 C.沿海 D.内地解析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始于1984年,故A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首先在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B项正确;沿海和内地一词不能体现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领域,故C、D项错误。答案B3.(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80年代初期农村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这反映出
3、()A.下放权利解放了生产力B.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市场经济兼顾各方利益D.土地流转有利于致富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放陆续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获得农业经营自主权的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正确。答案A4.(2018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1984年,是中国改革的小高潮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级合作社在全国推行开来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解析高级合作社是在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推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于1978年开始实施,与
4、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84年中国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项错误。答案C5.(2017河北张家口期末)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的宣传标语。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时对这句标语表示了肯定。这表明()A.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得以改变D.计划经济下的价值观被冲破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谈效率观念、金钱观念。A项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排除B项;题干所述事实不能反
5、映单一公有制的改变,故排除C项。答案D6.(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一改革()A.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C.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D.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主要是给予企业一定生产经营自主权,故A项正确。答案A7.(2018四川德阳高一下学期期中)以下是国务院从1992年起颁布和实施了的部分新政策。这表明,我国政府着力(
6、)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1992.12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1993.2关于坚决制止乱集资和加强债券发行管理的通知1993.4关于严格审批和认真清理各类开发区的通知1994.7A.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开放范围C.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D.构建经济法律体系解析政府加强干预经济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通知与扩大开放范围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通知反映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增强,故C项错误;材料是行政通知与经济法律体系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8.(2018四川资阳高一下学期期中)下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7、)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8.1%17.9%18.5%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解析A项与国民经济成分无关,故A项错误;B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C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D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9.(2017湖北枣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
8、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1 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1 500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800元以上。”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评述材料中关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型属于观点评述题,即对观点进行判断后论证。这类题型的特点是:要
9、么给出一个人的观点,让学生进行对与错的判断,要么给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观点,让学生选择其一进行论证。无论怎样都属于开放型的答题。就这类试题要注意三步:第一步,进行选择或者判断。即亮出观点;第二步进行论证,如果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直接论证。如若不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则要先亮出自己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第三步是分析对与错的原因。答案观点一:“包产到户”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依据:“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二:“包产到户”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机械化。依据:“包产到户”使农业经营较为分散,不利于现代机械化生产,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导致农民生产力量较为薄弱,不利于农业集约化和现代化。(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三:兼顾以上两种观点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