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1.32KB ,
资源ID:11698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169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时作业(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课时作业(含答案)

1、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选择题1.(2017山东枣庄一中月考)“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A.周王 B.贵族 C.平民 D.奴隶解析根据“方里而井”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井田制的状况,井田的所有权属于国王,但主要由诸侯占有,是国有制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其实际占有者是贵族,故选B项。答案B2.(2017山东潍坊期中)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时()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B.诸侯权力增强C.税收制度

2、得到国家确认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解析“初税亩”承认土地的私有,材料中描述的是在初税亩实行后,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一些规定,因此这实质上表明了当时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答案D3.(2017福建莆田期中)阅读下列改革措施,据此判断它们共同的历史意义()时间改革措施管仲在齐国改革(公元前七世纪中期)相地而衰征鲁宣公改革(公元前594年)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商鞅变法(公元前四世纪中期)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A.直接瓦解了分封制B.土地私有权得到了诸侯国法律承认C.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为争霸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解析A项“直接”错误;B、D项都只有商鞅变法符合,排

3、除;三者不同程度上肯定了土地私有,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C项正确。答案C4.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A.“公田”转化为私田B.土地兼并C.由于军功而获赏赐土D.政府的“均田”解析在封建社会里,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答案B5.(2017江苏徐州期中)在封建社会一度出现过“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A.富者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B.贫者生产积极性不高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国家支持富者兼并土地解析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允许土地买卖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A、B、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答案C6.(2017山东

4、德州期中)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由“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A.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确立B.鼓励土地买卖C.尊重业主对土地的所有权D.禁止开垦荒地解析A、D项明显错误,土地私有是在战国时期确立,材料明确指出可以开垦荒地;B项鼓励土地买卖材料中并未反映,材料反映的是“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从材料“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可以看出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注重以地契界定土地所有权,土地是由神话人物手中买来,那么,人们尊重神,自然会尊重买卖土地的结果,C项正确。答案C7.

5、(2017江苏镇江期中)宋元之际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写道:“故秦、汉以来,官不复可授田,遂为庶人之私有,亦其势然也。虽其间如元魏之泰和,李唐之贞观,稍欲复三代之规,然不久而其制遂隳(毁坏)者,盖以不封建而井田不可复行故也。”由此看来,马端临认为()A.秦汉以后土地私有已是历史趋势B.北魏、李唐一度恢复井田制C.土地私有加剧了土地兼并D.中央集权制具有稳定性解析材料的核心观点是“秦、汉以来,官不复可授田,遂为庶人之私有,亦其势然也”,即官方不再授田,土地私有是一种历史趋势。题干中的后半部分材料“虽其间如”是为了证明材料的核心观点的。故本题选A项。北魏至李唐时一度实行均田制,并非恢复井田制

6、,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到了土地私有,但没有体现土地兼并现象,故可排除C项;D项也未能在材料中体现。答案A8.(2016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清初,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佃田者不输租”已经“积以成习”,地主在出租土地时,往往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租约期满再行返还。这从侧面说明()A.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佃农风险意识增强C.江南小农经济衰退 D.清初土地兼并严重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地主出租土地的时候要求佃农缴纳押金的原因在于“佃田者不输租”“积以成习”,因此这一举措是受佃田者习惯的影响,从侧面反映了佃农身份、地位的提高,也表明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故A项正确;材料中有风险意识的是地主,故B项错误

7、;材料不能说明小农经济衰退,故C项错误;清初土地兼并严重也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9.(2017河北沧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杨文弱先生全集材料二先代有限田之议,均田之制,口分世业之法,宜仿其制而乘除之,亦因时救弊之政也。胶滨语录材料三徒党不下数千,始则占耕民田,后遂攻打郡县。王文成公全书(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后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2)对于这一社会问题,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问题是否得到了根本解决?原因何在?(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解析第(1)问要根据材料一中“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中提到的“限田”“均田”等关键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第(3)问对材料三描述进行归纳概括,注意语言科学,用语规范。答案(1)土地兼并严重(或土地高度集中)。(2)借鉴先代限田制、均田制等措施,限制土地兼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原因:土地兼并问题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统治者的改革,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3)土地兼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进行反抗斗争,力图通过暴力手段改变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