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253KB ,
资源ID:116269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162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提高训练卷:物质的构成)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提高训练卷:物质的构成

1、物质的构成考点一:原子的结构1.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8,则硒原子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之差为()A10B34C44D78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3.如图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钠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钠离子B氯原子形成氯离子时,质子数发生了改变C该变化过程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D生成的氯化钠固体中,离子是静止不动的4.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1)如图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B(填标号,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C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D。图2为镓(Ga)原

2、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 18;“38”指的是质子数 ;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Ga2+ (填离子符号)。(2)图3是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运动的示意图。A、B和C中,通过比较 BC(填标号),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从图中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的种类 有关。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考点二:分子与原子1.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指数原理是温度升高分子间间增大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3、是由于分子运动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2.下列对宏观和微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可以用高锰酸钾来加热分解制取氧气,是因为高锰酸钾中含有氧气分子B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后,水分子变大了C夏天汽车轮胎更容易爆胎,是因为夏天天气炎热,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且分子间的间隔增大D气态二氧化碳变成固态二氧化碳后,其分子不再运动3.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水、氯化钠、铜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如上图,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物质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

4、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的是 原子,表示的是分子 。(2)铁是由铁原子 构成的。5.氨水是氨气(化学式为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是一种常见的实验药品,它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1)氨水中的哪种物质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探究方案如下(请填写表中的空白):(2)有人认为该同学的探究不严密,应补充的实验是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水,证明水能否使酚酞变红,你认为该补充实验有无必要? 无(填“有”或“无”)(3)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胶头滴管 实验中可以观察

5、到:酚酞试液从右 往左 依次变红,这说明了氨分子不断运动(或氨分子运动到滤纸上,使酚酞溶液变红) (用分子的观点解答)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反衬作用(或衬托、对比等) 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氨水和酚酞试液的位置滴加错了 6.为探究微粒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小然同学进行如图1下列实验:实验一:如图甲,烧杯B中加入2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往小试管中加入5mL浓氨水并置于烧杯A中,再用一个大烧杯将A、B罩在一起(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中溶液的颜色逐渐由无色变成红色(2)该现象说

6、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 不断运动 的性质,请你简述烧杯B中酚酞溶液变色的原因由于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从小试管中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后使酚酞变成红色 实验二:先往图乙装置烧杯A中装入30蒸馏水20mL,往图丙装置烧杯A中装入70蒸馏水20mL,再进行实验(乙、丙装置其余操作同实验一)实验时发现乙装置烧杯B中溶液颜色完全变化的时间比丙装置的时间长(3)该实验研究温度 对微粒运动快慢的影响(4)根据实验二的现象,小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实验三:如图2所示,小然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并向水中放入一块蔗糖,然后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5)小然用玻璃棒搅拌,过一会儿发现

7、糖块溶解,则现在的液面比原来划的水平线下降 (填“上升”或“下降”)了请你解释这一现象其中的原因构成蔗糖的分子扩散到水中,使总体积变小 考点三:元素1.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铈属于非金属元素B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8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Z形成的离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B核外电子数:X=YCY和Z处于同一周期D核电荷数ZY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

8、蓝色的火焰B图1实验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终停在1刻度处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D图2实验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到试管底部依次变红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C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D氮原子核外电子数是7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所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14号元素属于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3)所示元素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Cl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

9、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 周期;(5)每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参考答案考点一:原子的结构1.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8,则硒原子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之差为()A10B34C44D78【答案】A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答案】A3.如图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钠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钠离子B氯原子形成氯离子时,质子数发生了改变C该变化过程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D生成的氯化钠固体中,离子是静止不动的【答案】C4.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1)如图为几种

10、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B(填标号,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C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D。图2为镓(Ga)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 18;“38”指的是质子数 ;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Ga2+ (填离子符号)。(2)图3是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运动的示意图。A、B和C中,通过比较 BC(填标号),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从图中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的种类 有关。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答案】(1)B;AC;AD;18;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原

11、子序数等合理答案);Ga2+;(2)BC;分子的种类(大小、体积);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或其他合理答案,但要有高低温的比较)。考点二:分子与原子1.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指数原理是温度升高分子间间增大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是由于分子运动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答案】C2.下列对宏观和微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可以用高锰酸钾来加热分解制取氧气,是因为高锰酸钾中含有氧气分子B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后,水分子变大了C夏天汽车轮胎更容

12、易爆胎,是因为夏天天气炎热,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且分子间的间隔增大D气态二氧化碳变成固态二氧化碳后,其分子不再运动【答案】C3.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水、氯化钠、铜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如上图,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物质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答案】A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的是 原子,表示的是分子 。(2)铁是由铁原子 构成的。【答案】(1)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即表示原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即表示分子;故填:原子;分子;(2)铁是金属单质,是

13、由原子构成的,故填:铁原子。5.氨水是氨气(化学式为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是一种常见的实验药品,它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1)氨水中的哪种物质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探究方案如下(请填写表中的空白):(2)有人认为该同学的探究不严密,应补充的实验是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水,证明水能否使酚酞变红,你认为该补充实验有无必要? 无(填“有”或“无”)(3)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胶头滴管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酚酞试液从右 往左 依次变红,这说明了氨分子不断运动(或氨分子运动到滤纸上,使酚酞溶液变红

14、) (用分子的观点解答)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反衬作用(或衬托、对比等) 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氨水和酚酞试液的位置滴加错了 【答案】(1)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润湿后滤纸变红(2)无;(3)胶头滴管;右,左,氨分子不断运动(或氨分子运动到滤纸上,使酚酞溶液变红);反衬作用(或衬托、对比等);氨水和酚酞试液的位置滴加错了6.为探究微粒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小然同学进行如图1下列实验:实验一:如图甲,烧杯B中加入2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往小试管中加入5mL浓氨

15、水并置于烧杯A中,再用一个大烧杯将A、B罩在一起(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中溶液的颜色逐渐由无色变成红色(2)该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 不断运动 的性质,请你简述烧杯B中酚酞溶液变色的原因由于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从小试管中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后使酚酞变成红色 实验二:先往图乙装置烧杯A中装入30蒸馏水20mL,往图丙装置烧杯A中装入70蒸馏水20mL,再进行实验(乙、丙装置其余操作同实验一)实验时发现乙装置烧杯B中溶液颜色完全变化的时间比丙装置的时间长(3)该实验研究温度 对微粒运动快慢的影响(4)根据实验二的现象,小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实验三:如图2所示,小然在

16、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并向水中放入一块蔗糖,然后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5)小然用玻璃棒搅拌,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则现在的液面比原来划的水平线下降 (填“上升”或“下降”)了请你解释这一现象其中的原因构成蔗糖的分子扩散到水中,使总体积变小 【答案】实验一:氨水呈碱性,滴入酚酞显红色,因为浓氨水在小试管中它具有挥发性,氨水分子就会运动到烧杯B溶液里面,酚酞溶液遇到碱性的氨水就会变红故答案:不断运动; 由于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从小试管中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后使酚酞变成红色;实验二: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内能越大,运动时候转化为动能越大,速度越快故答案

17、: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实验三:开始向水中加入一块蔗糖时,蔗糖还未溶解,液面要上升,所以,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在原来那条线的上方;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过一会儿,蔗糖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水中去了,使总体积变小,这是画的水平线比原来水平线降低故答为:下降;构成蔗糖的分子扩散到水中,使总体积变小考点三:元素1.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铈属于非金属元素B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D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8【答案】A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

18、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Z形成的离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B核外电子数:X=YCY和Z处于同一周期D核电荷数ZY【答案】B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B图1实验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终停在1刻度处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D图2实验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到试管底部依次变红【答案】D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C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D氮原子核外电子数是7【答案】A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所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14号元素属于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3)所示元素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Cl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 周期;(5)每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答案】:(1);非金属;(2)8;(3)NaCl;(4)三;(5)原子序数逐渐增大(或质子数逐渐增大等,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