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32.45KB ,
资源ID:11425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142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4课 后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4课 后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1、第14课后赤壁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巉岩(chn)蒙茸(rn)黄泥之坂(bn)B冯夷(fn) 栖鹘(h) 戛然长鸣()C缟衣(o) 临皋(o) 羽衣翩跹(pin xin)D揖予(y) 虬龙(qi) 松江之鲈(l)答案B解析“冯”读pn,“戛”读ji。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今者薄暮薄:迫近C履巉岩履:经过,踩踏D攀栖鹘之危巢危:危险答案D解析危: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予乃摄衣而上B横江东来C掠予舟而西也D羽衣翩跹答案B解析B项“东”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为名词用作动词

2、。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顾而乐之A顾安所得酒乎B四顾寂寥C三顾茅庐D念父母,顾妻子答案B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看”的意思。A项只是,C项拜访,D项顾念。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而:表顺承,表转折。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

3、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曾日月之几何:_(2)予乃摄衣而上:_(3)披蒙茸:_(4)予亦悄然而悲:答案(1)才,刚刚(2)撩起(3)拨开(4)忧伤的样子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予乃摄衣而上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A和相同,和不同B和相同,和也相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也不同答案D解析乎:相当于“然”,相当于“于”。乃:于是,竟。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译文:

4、_(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译文:_答案(1)直登到猛禽筑巢的高处,俯瞰水神冯夷的深宫。(2)于是我们回到船上,在大江中心任凭其漂流,船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9结合所学过的前赤壁赋,比较两篇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前赋是新秋游赤壁,典型的意象是“_、_”,后赋是初冬游赤壁,相应的景象是“_、_”;前赋写的是月下泛舟的故事,后赋则用道士化鹤来印证前赋中“_”的虚幻故事,从而抒发作者超脱的情怀。答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羽化而登仙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龙洞山记元张养浩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

5、。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

6、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

7、;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注胜国:前朝。劣:仅仅,才。磬折:弯腰。较然:明显的样子。吊:悲伤。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所导火灭会:适逢B意其穴竟于是意:料想C尝疑许事未必有尝:曾经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虞:欺骗答案D解析虞:忧虑,担忧。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惟 导 者 一 人 年 稚 形 瘠 小 先 出 若 无 所 苦 见 众 皆 病 亦 阳 慑 为 殆答案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初焉,若高阔可步。译文:_(2)闻者

8、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译文:_答案(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13作者为什么写下这篇“记”?答:_答案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参考译文济南有很多有名的山水,龙洞山尤其突出。龙洞山距离城东南三十里,以前的名称是禹登山。按照九域志里的记载,大禹治水来到这座山上,因此得名。洞中有潭,有时冒出云气,天旱的时候祈祷就能降雨,前朝曾经封它的神为灵惠公。洞的前面,山峰层峦,耸立云端,有锦屏,有独秀,有三秀,佛家一类的人居住在此处。从锦屏到佛刹山,陡峭的岩石环绕相合,飞鸟仅仅能飞到它

9、的半山腰。登上山有佛龛屋子,深广可容下十多人,周围镌刻着很多佛像。世上发生战乱,逃乱的人大多来到这个地方。依傍山势有上下两个洞穴,下边的洞穴在旁边,可蜿蜒向东,被称作龙洞的就是这个洞穴,望去幽深遥远。(我)私下里想和一同前来的几个人进去观看。有人说这里面特别黑暗,没有火炬是不能前往的,于是吩咐仆从点燃干草在前面引路。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不一会儿,就只能低头前行了;过了一会儿,就只能弯腰前行了;又过了一会儿,就只能屈膝前行了;又过了一会儿,就只能匍匐前行了;又过了一会儿,就只能全身趴在地上像蛇一样前行了。正赶上引路的火种熄灭了,烟雾弥漫在整个洞里。想要退出,身体不允许;想要前行,

10、前面更加狭小,并且烟雾也更浓,于是闭口不说话,抑制鼻子呼吸,屏气。内心十分害怕恐惧,自认为性命就要了结在此处,不能再出去了。我大声疾呼奋力前行,大家因为烟雾的缘故,没有出声回应我的,我内心更加恐惧。我正好在队伍前面,忽然看见些许光亮,料想这洞穴就到这里为止,(于是)极力使身体奋勇向前,像鱼儿纵身一跃,终于脱险出来了。像这样行走,仅仅走了一里多路。等到大家相聚,有哭泣的,有生气的,有大声辱骂的,有相互讥笑的,有跺脚说后悔的,有耸肩不停喘息的,有庆幸自己生还用手拂拭额头的,有摘下帽子露出头展现自己狼狈不堪的样子的。只有引导的人年纪尚小,形体瘦弱,先出来了,好像没有受什么苦,看到众人都困苦不堪,也假

11、装害怕,身体疲惫。那些在外边饮酒的人,就举起酒杯敬进入洞穴的人每人两杯。即使儒雅不喝酒之人,也一定让他把酒洒在地上,称其为定心饮。我因此暗地里回忆原先韩文公登华山,登上绝顶,道路阻塞不能返回,一连几天都放声大哭。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我曾经怀疑这件事情未必有过。从今天的情形来看,韩文公放声大哭也不是荒诞不合理的了。唉,不登高山,不临深渊,古代圣贤的训诫(虽然)明显,我等众人却认为是娱乐,让父母给我们的身体几乎被埋没也不(知道)悲伤。这作为警诫,岂止是身体死亡不可忘记。(我)私下里担心后代的子孙来到这个地方或许不知道情形,误入此地,所以记下这件事情来告诫他们。到洞中游览的有七人,是做什么官的某人;在洞外坐着饮酒的有四人,也是做什么官的某人,共有十一人。当时是延祐龙集丁巳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