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03MB ,
资源ID:11384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138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7课《高祖本纪》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7课《高祖本纪》学案(含答案)

1、第7课高祖本纪驾驭“三杰”的高皇帝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重点是名词与形容词的活用。2.思维:认识刘邦性格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体会“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3.审美:刻画人物的手法及史记独有的“互见法”。学法点拨1.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叙事性强,故事生动,而且文言基础知识丰富、全面。宜全面把握丰富、全面的语言知识,揣摩课文,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2.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之一。可以把理解刘邦形象作为学习重点,去把握他性格的复杂性,去认识他成功的原因,走近他的内心世界;去赏析司马迁在刘邦身上表现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精神,领悟司马迁塑造刘邦的艺术手法

2、,尤其是“互见法”的运用。3.本文与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在内容上相关相通,宜打通学习,以便更完整地认识刘邦形象。诗美晨读过歌风台元张昱世间快意哪有此?亭长还乡作天子。沛宫不乐复何为,诸母父兄知旧事。酒酣起舞和儿歌,眼中尽是汉山河。韩彭受诛黥布戮,且喜壮士今无多。纵酒极欢留十日,感慨伤怀涕沾臆。万乘旌旗不自尊,魂魄犹为故乡惜。从来乐极自生哀,泗水东流不再回。万岁千秋谁不念?古之帝王安在哉!莓苔石刻今如许,几度秋风灞陵雨。汉家社稷四百年,荒台犹是开基处。注歌风台:台名,相传是刘邦还乡作歌处,故址在江苏沛县泗水西岸。灞陵:本作“霸陵”,汉文帝陵墓,在陕西长安县东。赏析该诗共五段,前三段扣住“快意”而写

3、,极力描绘汉高祖刘邦回乡的得意;后两段写“乐极生哀”,写汉王朝的极盛已随历史而去,徒留断碑残碣供后人唏嘘。两相对比,令人回味。 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_(2)高祖常繇咸阳:_(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_(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_(5)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_(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_(7)四月,兵罢戏下:_(8)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_(9)召诸县父老豪桀曰:_(10)诸吏人皆案堵如故:_答案(1)同“债”,债务(2)同“徭”,服役(3)“坐”同“座”,座位;“诎”同“屈”

4、,理亏,这里有不安的意思(4)“卤”同“掳”,抢;“憙”同“喜”,高兴;“解”同“懈”,懈怠 (5)“内”同“纳”,接纳;“距”同“拒”,抵抗(6)同“佯”,假意(7)同“麾”,指挥军队的旗帜(8)同“向”,趋向(9)同“杰”,才智出众的人(10)同“安”,不迁动,不变更2.一词多义(1)息(2)徇(3)属(4)引(5)辄(6)解(7)摄(8)守(9)相答案(1)休息/叹息/亲生/停止/大风(一说止息)/气息 (2)示众/夺取,攻占(3)归属/交付,委托(4)召请/带领(5)就/往往(6)同“懈”,懈怠/解脱,逃脱/解散(7)提起/代理(8)防守,保卫/把持,把守/坚持(自己的意见)(9)给人

5、看相/相貌/做国相/察看,考察3.虚词归纳(1)则(2)因(3)以(4)然答案(1)就/如果(2)趁机/于是/凭借,依靠(3)把/而(表顺承)/由于/用/以为,认为(4)然而/这样/的样子/认为对4.古今异义词(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义:_今义:_(2)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义:_今义:_(3)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古义:_今义:_(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古义:_今义:_(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古义:_今义:_(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古义:_今义:_答案(1)古义: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义:山东省。(2)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的人。古义:谋生职业。今义: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从事这

6、种军事活动或生产活动。(3)古义:非议国政。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4)古义:规约。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5)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放刁撒泼,蛮不讲理;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6)古义:有德行的人。今义:年纪大、辈分高的人。5.请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归类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吕公因目固留高祖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项羽与宋义北救赵高祖竟酒,后沛公然其计大王起微细沛公从百余骑诽谤者族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会项伯欲活张良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及见怪夜往见良(1)名

7、词活用作状语:_(2)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_(3)意动用法:_(4)使动用法:_(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_(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_答案(1)(2)(3)(4)(5)(6)必备知识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与状语(1)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两个名词相连,前面的一个常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结构助词“所”之后的名词活用。“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名词后直接跟“者”,活用。“赵王之子孙侯者。”(触龙说赵太后)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饮且食兮寿而康。”(送李愿归盘谷序)“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辱而逐之,折而族之。”(原谤)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巫医、

8、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师说)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晋公子重耳之亡)介宾补语前面的名词活用。“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谏厉王弭谤)被结构助词“之”取消独立性的谓语位置的名词活用。“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察今)根据语境判定独立的名词活用。“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名词活用作状语。只要是处于主语谓语之间的名词就是活用为状语。如,“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中的“斗”和“蛇”,“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中的“隶”。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_(2)此其

9、所以为我擒也:_(3)系颈以组:_(4)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_(5)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_(6)诸将过此者多:_答案(1)判断句(2)被动句(3)介宾短语后置句(4)定语后置句(5)介宾短语后置句(6)定语后置句7.翻译下面的句子(1)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译文:_(2)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译文:_(3)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译文:_(4)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译文:_(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译文:_(6)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译文:_答案(1)刘季本来只

10、会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2)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提起衣服,向郦食其道歉,并把他请到了上座。(3)当初怀王派我(攻打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况且秦王已经投降,再杀掉他,(这么做)不吉利。(4)汉王也前往自己的封国,项羽只派了三万士兵随他前往,楚国和诸侯国中因为敬慕而跟随汉王的有数万人,他们从杜县往南进入蚀中。(5)当初,父亲您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不如二哥勤勉。(今我)所成就的家业,与二哥比较,哪一个的多?(6)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二、名句默写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_,_!”答案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2.夫_

11、,_,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_。连百万之军,_,_,吾不如韩信。此三者,_,_,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答案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皆人杰也吾能用之3.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_,_,_!”答案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三、常识识记1.庙号庙号是皇帝驾崩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商朝。汉朝对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庙号,所以汉代不少皇帝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2.谥号谥号,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

12、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带褒贬、评价性质的称号。刘盈是西汉第二位皇帝,死后的谥号为汉孝惠帝。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刘邦外,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3.汤沐邑古代诸侯往朝天子时,天子在自己的领地内拨出一块赐与诸侯,以供其住宿及斋戒沐浴之费用,这块地叫作“汤沐邑”。后世遂用以称天子、皇后、公主等人的私人领地。说明:高祖本纪文白对译见附录 思维发展与审美鉴赏1.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请根据课文在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概括内容。答案做泗水亭长时候的事情氾水称帝高祖还乡2.下面是刘邦一生大事年表,请根据课文在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概括内容。姓氏籍贯出生蛟龙附母体壮为

13、泗水亭长纵观始皇起兵反秦礼待郦生大战蓝田楚汉相争封为汉王,决策东进称帝之后氾水称帝未央戏父长乐驾崩答案好酒及色约法三章鸿门谢罪垓下败项高祖还乡微任务活动一认识刘邦形象,体会史家传统1.阅读文章第3段,这一段主要写刘邦观看秦始皇巡游时的慨叹,从中可以看出刘邦怎样的心态与性格?答:_答案阅读目的主要是赏析刘邦表露志向的一句话。这是刘邦早年抒发壮志的一段轶事。当时,服徭役的刘邦,有幸在咸阳街头目睹了秦始皇的龙颜。秦始皇豪华的车马、威严的仪仗、傲然自得的神态,在刘邦的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震撼。他触景生情,“喟然太息”,表露了对自己眼前地位和生活景况的深深不满。“嗟乎”的赞赏,显露了他内心按捺不住的对秦始

14、皇的仰慕之情。“大丈夫当如此也”,则以赞叹的口气,委婉地表达了他作为一个平民,时刻想拥有权力的欲望。他认为,人生在世,就应该像秦始皇那样显赫富贵、出人头地。刘邦的话说得很含蓄,耐人品味,既表现了他对秦始皇威仪的倾慕之情,又巧妙地抒发了他自命不凡、想有所作为、渴望拥有最高权力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欲望,同时也显露出他阴险多欲的性格特点。可以说,观看秦始皇巡游时的慨叹,既是他高远志向的表白,也是他“布衣登基”的起点宣言。2.文章第7段(汉元年十月)主要写刘邦率兵入关中后,采取张良的建议,施仁爱于关中百姓,以此赢得关中人民拥护的故事。请阅读本段,完成以下题目。(1)说说这种“仁爱”体现在哪些方面。答:_

15、答案刘邦入关后的“仁爱”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轻财重义。入咸阳后,“封秦重宝财物府库”,以此表明他为人处世轻财物而重义气。第二,与百姓约法三章。“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一语,表明他入关,是为民除害,不是有所侵暴;除秦苛法,约法三章,是为了保障关中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第三,体恤百姓。婉言谢绝当地百姓的自发慰问,减轻百姓负担,“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一语,深得人心。(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邦的“约法三章”深得民心?答:_答案派人将“约法三章”公之于众后,“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刘邦推让不接受,“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可见深得人心。(3)这种“仁爱”行为与刘邦的功业有什么关

16、系?答:_答案刘邦这种“仁爱”行为,与秦朝的苛政暴法和项羽的烧杀掠夺形成鲜明对比。他的仁慈宽厚、体恤百姓、廉洁守信,自然会受到关中人民的欢迎,被拥戴为王。这为他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阅读课文第12、13段及课文批注,完成以下题目。(1)翻译句子: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答:_答案译句:(汉王的军队)过去后,就把架在陡壁上的栈道全部烧掉,以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同时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的意思。(注意“示”的解释与语境)(2)刘邦从前往封国到转而东进的过程中,行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体现了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答:_答案这个过程中刘邦的所有行事都听从张良、陈平、韩信等将领

17、的建议与计策,尤其是两次用张良计,表面是无意东归,暗中却“决策东乡,争权天下”,笼络将士,壮大力量。说明刘邦知人善任、善于驾驭大将,又善于听取意见、吸纳建议并付诸行动,使得将领们愿意为他冲锋陷阵,赴汤蹈火。4.阅读课文第18段及批注,完成以下题目。(1)翻译句子: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答:_答案译句:当初,大人常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家业,比不上二哥刘仲有本事。(可是)现在我的家业与刘仲相比,哪一个的多?(注意“无赖”的意义和“孰与”的句式特点)(2)这一段对人物主要采用怎样的描写手法?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态与性格?体现出司马迁写史记怎样的特点?答:_

18、答案主要采用语言描写手法。在未央宫前殿大宴群臣之时,刘邦忽然想起父亲曾训斥他“无赖”,没有什么谋生的本领,现在倒要看看他如何作答。于是便端起玉石酒杯,斟满了酒,起身为太上皇祝寿,表示对父亲的十分尊重,不料却问道:“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当初你说我没有出息,现在看看谁有出息?你说我不从事家业,但如今天下皆为我的家业。言下之意,你当年说错了。刘邦一席话,竟引来群臣高呼万岁,大笑为乐。这段文字,充分暴露了刘邦灵魂深处的渺小鄙陋,体现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5.品读大风歌,思考:高祖事业已定,衣锦还乡,处在人生的顶峰时期,吟唱大风歌时为何“慷慨伤怀

19、,泣数行下”呢?答:_答案(1)沛县是刘邦的家乡,创业的起点,风风雨雨走过许多年,意味着创业的艰难;虽已“威加海内”,但守业更不易。回到故乡,触景生情,他怎能不悲喜交集,慷慨悲歌呢?(2)虽然说现在政权强大、天子威势非凡,回故乡,又同父老乡亲欢聚一堂。可是,着眼未来,他已敏锐地感觉到政权背后存在着内外隐患和人才缺乏的问题,为大汉王朝守四方的“猛士”又在哪里?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回故乡的悲与喜交织在一起,怎不让人“泣数行下”?第(3)点学生可联系课外刘邦家内吕后与戚夫人之间围绕定太子而斗争的事来分析。6.刘邦性格很复杂,优点与缺点并存,具有两面性。请结合文本分析一下他具有怎样的“两面性”?体现在哪

20、里?答:_答案刘邦具有雄才大略,抱负非凡,“仁而爱人”,知人善任,从谏如流,随机应变,百折不挠的品质。同时又是一个“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具有妒贤嫉能、诛杀功臣的阴冷本性。这种“两面性”,甚至相对立的两面性体现在:(1)一方面仁而爱人,另一方面又“好狎侮”人。如吕公宴中狎侮“诸大夫”。(2)一方面广揽贤士,从谏如流,另一方面又嫉贤妒才。这种慕才又妒才的心理尤其体现在对韩信灭项后的“驰入齐王壁,夺其军”。(3)一方面傲慢无礼,另一方面又知错能改,礼贤下士。这一点在对郦食其前后态度的转变上最为明显,还有高起、王陵的侧面介绍。7.在本文里,司马迁一开头就记载

21、了刘邦出生时的神奇及异貌和醉卧后常有龙现之事。这些情节在今天看来是不可能出现的,而司马迁却如实记录,如何理解司马迁这些“实录”呢?答:_答案所谓这些神灵怪异,是刘邦为包装自己、制造政权合理性的“政治神话”,在以后的朝代中都有。司马迁写这些,不是他迷信,而是受历史的局限。对于刘邦的这种骗人的伎俩,司马迁应该很清楚。可是,当这种文字藏之于金匮石室,这种神话已播扬得四海皆知,作为后世一个小史官的司马迁,明知其捏造,又能怎么办?他不能不照着官方档案的原样写。但是他有意地把这些离奇的神话和刘邦其他的那些庸俗卑劣的行径和他那阴险丑恶的灵魂放在一起,于是就使人觉得刘邦这个人很滑稽,其效果就不是神化,而是把他

22、漫画化了。貌似真实的神话描写,一下子变成了揶揄和嘲弄,九重天上的真龙天子原来就是这路货色!微任务活动二写人手法赏析1.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述史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把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一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写在数篇中,参差互见,相互补充。在史记中,对有些传主的事迹,本传不作介绍或略作介绍,而详见于其他传记中。关于刘邦,项羽本纪中有下面两段颇为传神的记载,但在高祖本纪中却一笔带过或未予记载,这是为什么?从下面两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刘邦什么性格特点?(1)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23、答:_(2)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羮。”答:_答案这是司马迁运用“互见法”述史,把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一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写在数篇中,参差互见,相互补充。将刘邦的一部分材料,不放在高祖本纪中写,而是放到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中,其主要目的是总体上对刘邦褒贬得当,维护了刘邦的正面形象,又通过互为补充的叙事,让读者进一步全面认识刘邦的性格特点,这就秉持了史家“实录”的公心。两则材料分析如下。(1)推坠儿女自逃命补充注释孝惠:刘邦的儿子刘盈,后

24、为孝惠帝。鲁元:刘邦的女儿,刘盈的姐姐,后为鲁元公主。滕公:即夏侯婴,因其曾为滕县令,故云。夏侯婴是刘邦的太仆,为之赶车。内容要点楚汉相争时,刘邦战败逃跑,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几次把亲生儿女推下车,刘盈和鲁元公主在夏侯婴的保护下才幸免于难。从这件事上可见刘邦的自私自利和凶狠残暴。(2)幸分我一杯羹补充注释彭越数反梁地:彭越,字仲,此时归属刘邦反击项羽。梁,魏的别称。战国时魏惠王迁都于大梁,因称梁。俎:古代祭祀时用以盛放祭品的礼器。吾翁即若翁:若,你的。必欲烹而翁:而,你的。内容要点楚汉战争刘项相持时,刘邦的父亲和吕后在寻找刘邦的途中被楚军抓获。一天,项羽将刘邦的父亲带到军前要挟刘邦,如果刘邦不

25、投降,就要烹死刘邦的父亲。这时,刘邦不但不悲戚,反而满不在乎地说,他与项羽约为兄弟,那么他的父亲就是项羽的父亲,项羽如果要烹死自己父亲的话,就承蒙项羽赐他刘邦一杯肉汤喝。刘邦的这一席话,充分暴露了他自私无赖、残酷寡情的性格特点。2.司马迁刻画人物的艺术非常精湛,他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请结合实例分析至少两种方法。答:_答案用对比的方法塑造人物。高祖本纪侧重记述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过程,充分肯定了这位开国之君在统一天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作者运用鲜明、强烈的对比方法展现给读者的。如写项羽、刘邦分兵入关攻秦时,对项羽军队的行动是这样描述的:“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

26、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读者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军事方面的成功。而写刘邦军队,除写军事策略外,还写了刘邦的安民措施“诸所过毋得掠卤”,于是“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一下子就把“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的重要因素凸显出来了。用讽刺的方法臧否历史人物。讽刺是用尖锐而诙谐的语言对假丑恶的东西加以揭露、嘲笑和谴责,目的是通过对假丑恶的否定,达到对真善美的褒扬。讽刺的方法在史记中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高祖本纪主要是通过状摹刘邦自矜声色的心态而加以讽刺。如高祖置酒未央宫,为太上皇祝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刘邦的揶揄举动,使太上皇尴尬难言,引起殿上群臣高呼

27、万岁,大笑为乐。刘邦这种自矜声色,表面上看是对自己父亲的尊重,实际上是说父亲当年说错了,以此嘲弄太上皇,从而达到了作者要暴露刘邦性格中所存在的缺点的目的。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司马迁写历史人物,除了抓住人物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作浓墨重彩的渲染外,还非常注意选择一些典型事例作精雕细刻,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高祖本纪就写了赊酒、诈言“贺钱万”、观始皇而叹、踞见郦生等细节,以展示刘邦性格的各个侧面。作者所写细节,总是从刻画人物或记叙历史事件的总体上加以把握,每一个细节都具有能够反映人或事物本质的独特性,从而具有典型意义。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由于各人出身、经历、教养、思想等的不同,每个人的

28、说话内容、特点、口气也是不一样的。司马迁能够准确地写出每个人的独特语言,使人听其言而知其人。如,刘邦早年观看秦始皇时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是感叹、羡慕的口吻,符合刘邦当时处于一个平民的身份。写郦食其见刘邦而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活现一个狂放不羁而又胸有妙计的说客形象。明代茅坤说:“读高祖本纪,须参项羽本纪,两相得失处,一一入手。”除了必须参看项羽本纪外,还得注意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彭越列传万石张叔列传等,这样才能看到刘邦之全貌。茅坤为什么这样说?答:_答案为突出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所谓“互见法”,就是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

29、料,不放在本传中去写,而是移植到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中,其主要目的是从对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认识出发,将材料有意识地加以安排和剪裁,以使他们服从于对某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司马迁在很多地方采用了这种方法,有的还注明“其事在商君语中”“语在晋事中”“语在淮阴侯中”“语在田完世家中”等。高祖本纪凡属灭项兴刘的大事,凡属表现其成功及其性格特征的文献资料,事无巨细悉入纪中。凡涉及“叙非汉”的地方,则用“互见法”,或删繁就简,只叙事件轮廓,或略而不述,放在他人传中。这样既做到保护本篇文章自身的匀称,又不至于和与其有关系的其他篇章重复;同时又突出了刘邦这位中心人物。点击素材刘邦的精明之处在于用人如使器,取其所长,

30、避其所短。张良,韩国贵族,生活于高层,擅长权谋;萧何,沛县吏,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极富行政组织才能,故负责粮草;韩信,“项梁、项羽起事”“仗剑从之”,有带兵之勇。此“三杰”,正是刘邦用其所长、各得其所所造就的。此外,樊哙,少以屠狗为业,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屡立奇功。陆贾,名为有口辩士,向刘邦呈新语12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后成为著名的政论家。于是,刘邦手下,谋臣如雨,猛士如云,一时蔚为壮观。运用示例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作为管理者却处处求全求美,对待每一个部属总是用放大镜去盯着他们的缺点,而不是放开手脚去发扬其优点。我们始终强调:每一个庸才都是放错了地方的人才。“十全七美就是美”,员工本

31、身就不可能完美,因此不要苛求员工的完美。作为管理者,真的该学学刘邦的用人之道。不管是贵族如张良,还是“屠狗”之徒如樊哙,都能为刘邦所用。“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刘邦逆袭成在用人之慧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中,刘邦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他出身微贱,不喜欢读书,开始“创业”时年岁也偏大,与他的劲敌、对手和其他天下豪杰相比,实在没有太多的优势,甚至还有很多缺点,如好酒及色、慢而侮人、不修文学等,但他最终却战胜群雄。刘邦的成功“逆袭”,可从他过人的用人智慧上窥见端倪。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55岁的刘邦在山东定陶氾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拉开大汉四百

32、年基业的大幕。这年五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和众人总结楚汉战争胜败的经验教训: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刘邦最大的优点,就是知人善任。张良、萧何、韩信,都堪称人中龙凤,每一个人都各有所长,且其特殊才能都远在刘邦之上,刘邦均将他们收致麾下,而且不嫉贤妒能,不弹压掣肘,能用其所长,把每一个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为每个人淋漓发挥自己所长创造了条件。张良定国策谋大计,萧何理国事抓经济,韩信统大军略城地,三人均有出色表现。刘邦不仅善用人,而且善驭人。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六月,韩信认为自己在刘邦麾下还没有得到完全施展才能的机会,于是从汉营逃亡了。萧何知道了这件事,觉得这是个疏忽

33、,来不及与刘邦商量,就亲自去追赶韩信。萧何回来时,语重心长地对刘邦说:“一般的将官容易得到,韩信却是不可多得的国家至宝,挑不出第二个。如果想争夺天下,就必须有韩信这样的人才共谋大计。”刘邦听取了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统率三军。而且在任命韩信为大将那一天,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设置了高坛、广场,让韩信到高台上受命,给了韩信足够的尊崇和面子,树立了韩信在众人面前的威信和号召力。拜礼完毕后,刘邦把韩信召到跟前咨询平定天下之方针,韩信的回答,同样语出惊人,这就是几乎与诸葛亮的隆中对齐名的汉中对。只可惜,刘邦身边的能人太多,而后来的韩信也居功骄恣,加之品德名声不好,才不为后人称道,否则的话,他一定会

34、和诸葛亮一样齐名。 韩信想要“一个桃子”,刘邦给了“一篮水果”韩信军事才华出类拔萃,很快成为刘(邦)、项(羽)争雄中影响战局胜败的关键性人物。刘、项鏖战正酣。十一月,刘邦被楚军围困在荥阳(今河南荥阳),难以脱身。而韩信大军却凯歌高奏,大破楚军,斩杀楚大将龙且,占领齐地,锐不可当。此时韩信不仅没有加急进攻楚军,解刘邦之围,而是派人给刘邦送信,请刘邦封自己为齐王,但信的措辞用语还是比较委婉。热盼韩信解围的刘邦看到韩信的这封信时,勃然大怒,大骂韩信:“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在张良、陈平劝说下,刘邦压住了胸中的怒火,不但满足了韩信想当代理齐王的愿望,而且更为慷慨大度,一步到位,直接

35、封韩信为齐王。韩信本来想要一个“桃子”,刘邦却给了他“一篮水果”,这显示了刘邦高超的驭人之术。可以想象,获封齐王后的韩信,心情之激动、脚步之轻盈,怀着对刘邦的感恩心情,加快了攻楚的步伐,与彭越等人分进合击,很快改变了楚强汉弱的战场局势,导演了兵陈垓下十面埋伏的历史戏剧。假若,刘邦当时未满足韩信的请封,势必与韩信生隙,埋下取败祸因;假若刘邦比较小气,虽满足了韩信心愿,仅封了个“假王”(代理),也会让韩信感觉出刘邦的勉强之情和心胸狭窄,也就不会换来韩信满腔的“忠汉”之心。通过封赏大臣传递政治信号楚汉战争胜利后,封赏大臣是摆在刘邦面前一项复杂而重大的政治任务,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矛盾。刘邦认为,应当将萧何推为第一。然而其他曾追随刘邦东征西讨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