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70.16KB ,
资源ID:11384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138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6课《六国年表》学案(含答案))为本站会员(可**)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6课《六国年表》学案(含答案)

1、第6课六国年表秦朝兴亡录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2.思维:了解秦王朝的兴衰过程及作者的“尊秦”史观。学法点拨1.本书由序文和表格两部分构成,重点是序文。2.可以把廉颇蔺相如列传与过秦论与本文联系起来进行群文阅读,学会融会贯通,综合思考。诗美晨读读秦记陈恭尹谤声易弭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赏析该诗以议论的方式讽刺了秦朝依仗暴政徒费精神,含蓄地表达人民反抗的心声。尤其是后两句,借张良巧遇黄石公,黄石公传授他太公兵法的故事说明正是由于有未烧的“书”,才导致秦王朝的灭亡。 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1)今秦杂戎翟之俗:_(2)而穆公修政

2、,东竟至河:_(3)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_(4)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_答案(1)同“狄”,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2)同“境”,边境,疆界(3)从,同“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反秦的联盟;衡,同“横”,连横,战国时期秦国与某些国家联合以抗衡别国的联盟(4)同“摈”,排斥2.一词多义(1)用事(2)用(3)封答案(1)来侍奉/掌权(2)使用/以(凭借)(3)皇帝的土地等赐人/封禅/疆界3.虚词归纳(1)以(2)因(3)于答案(1)凭借/因为/用(2)于是/根据,凭借(3)比/ 同,跟/被4.古今异义词(1)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古义:_今义:_(2)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

3、古义:_今义:_(3)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古义:_今义:_答案(1)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2)古义:满足愿望,得到天下。今义: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3)古义:成就的功业。今义:获得预期的结果或指事情的结果令人满意。5.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1)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_(2)攘夷狄,尊陈宝:_(3)誓盟不信:_(4)矫称蜂出:_(5)表六国时事:_(6)传曰“法后王”,何也:_答案(1)意动用法,先,把看作先,重视;后,把看作后,轻视(2)意动用法,尊重,以为尊(3)名词作动词,讲信用(4)名词作状语,像蜂子(5)名词作动词,用表记载(

4、6)名词作动词,取法6.翻译下面的句子(1)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译文:_(2)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盖若天所助焉。译文:_(3)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译文:_(4)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译文:_答案(1)即使是交换人质剖符为凭也不能控制。(2)论说起来秦国的德义还比不上暴戾的鲁、卫,估量秦国的兵力也比不上赵、魏、韩强大,然而秦国最终兼并了天下,这不一定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险要坚固,形势便利,大概是上天帮助的结果。(3)但是战国时代随机应变的谋略也有很多可以采纳,为什么一定要崇尚古时候呢。(4)因为后王距离

5、我们更近,而且习俗的演变和我们相似,(他们的)议论近实而易于实行。二、常识识记表“表”是司马迁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的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的表格,以年代远近、史事繁简而分为世表、年表、月表。六国年表谱列了自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共268年间周朝和战国七雄的世系。说明:六国年表文白对译见附录 思维发展与提升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请依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概括内容。六国年表答案六国纷争,秦而得力其暴其统治思想兴坏之端微任务活动一探究作者“尊秦”史观1.太史公是根据什么预知秦国有“越位犯上”的苗头的?(用原文中的话回答)答:_答案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

6、。礼经中的记载: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2.序文第3段主要记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答案主要对秦统一后的焚书行为进行了分析,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悲愤和痛惜之情。3.在序文中,分别找出司马迁“尊秦”的关键句和表达他历史观点的关键句,分析文中体现了司马迁怎样的历史观。答:_答案“尊秦”的关键句: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历史观”的关键句:盖若天所助焉;法后王。“天所助”体现了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思想;“法后王”体现了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思想。微任务活动二“表”的作用1.六国年表的编著特点是什么?答:_答案(1)从结构上看:由两部分组成序文和表文。序文和表文相辅相

7、成。序文是表文的高度概括,表文是序文的具体展开,序文对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表文对序文有烘云托月的功能。(2)从表格上看:以时间为经,蝉联而下,形成一条历史发展的纵线;以国别为纬,依次排列,形成一条社会空间的横线。纵横交织,旁行斜上,组成了一个综述战国史实的完整而又简明的表格网络。(3)从标题上看:名曰六国,实记七雄。这样处理的原因在于,年表是依据秦记编成的,就以秦国为主,所以只在序文中强调秦国,而拟定篇题时不把秦国计算在内。至于以周为首,是奉周为正统的一种安排。这样安排使各国纪年归于一个共同的旗号之下,年代顺序更显明晰。2.前人以为“史记十表,意义尤深”,甚至认为“史记一书,功在一表”。阅读

8、全文,说说“表”在史记一书中的作用。答:_答案秦统一后,烧天下诗书,“史记”更遭灭顶之灾,秦汉以前的历史过程几无可考,是史记中的“表”,系统地谱列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代约三千年历史上曾出现的重要人物和发生的重大事件,从而让我们看到这段历史,了解中国历史的渊源和进程,使一个古老的民族从此有了自己的“家谱”。你如何看待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答:_答案(1)作者和所有的史学家一样,都表达了对秦国暴政的不满,秦国的历代国君,以严明残酷的政令闻名。但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秦国的强大,也是一代一代君主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的结果,他们子承父业,招贤纳士,锐意改革,积极寻求富国强兵的良策,探索统一大业的道路,

9、这也是作者司马迁所肯定的。从这一角度讲,六国灭亡也有其必然性。(2)作者认为秦国的成功,有天意的成分,是上天所助。以弱小之秦灭强大的六国,除了天助之外,别无可能。所以作者对秦国的功业怀有迷信的观点,在表中,反复出现彗星,表现了作者对迷信思想的认可。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秦国的成功,有顺应历史潮流的因素,也有君主勤于政事的因素,更有六国不团结、被秦国分化瓦解的原因。(3)作者认为秦国虽然建国时日短,但并不是一无可取,效法近己的秦比“法先王”要现实得多,这是一种独到、深刻的理解,表现了司马迁的远见卓识和对历史的客观评价。总之,司马迁对秦国的评价虽然有局限性,但更多的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以后的史学

10、著作有深远的影响。点击素材秦国完成统一对历史的积极贡献秦国一代代君主殚精竭虑,招贤纳士,锐意改革,积极寻求富国强兵的良策,迅速走在诸侯国前列,顺应时代潮流,促使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前进。虽然他们施行了一些严酷政令,其残暴为后人所不满,但司马迁还是给了他们一个公正评价:“世异变,成功大。”肯定了其历史推动作用。运用示例创新不是盲目地抛弃传统,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不是蛮横,不是绝对,不是极端,而是有辨别地继承,有远见地求变,有理智地提升,是用头脑,用眼光,用胸怀写就的大气。“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久。” 秦国一代代君主锐意改革,顺应历史潮流,最终完成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

11、“一国两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个古老的国度在东方悄然崛起。是创新为古老的民族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是创新为贫苦中的人们送去了希望与温暖。秦人兼容并包的文化在从秦缪公到秦始皇的400多年中,秦国从一个僻处西部的小国崛起为战国七雄之一,进而吞并六国统一天下,这固然是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就“人和”而言,秦国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其人才战略确实比其他诸侯国更胜一筹。春秋之际,秦国地处中原文化和戎狄文化的交汇处,特定的地理环境铸就了秦文化兼容并包的鲜明特征,其不仅积极吸收了周朝的宗法制、礼乐制等作为自身主体,而且还在不断与戎族的交往与斗争中,融入了戎族的功利主义因素和君民一体的朴实

12、作风,正是这种开放性的文化,使得秦人从来不排斥任何形式的外来文明,总是能够以开拓者的姿态将各诸侯国各阶层民众的智慧化为己用,为自身注入无穷的精神动力。因此秦国的人才战略与其他诸侯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他诸侯国基本上都局限于使用本国人才,即使重用外来人才,也只是个别君主,而秦国从秦缪公开始,几乎历代君主都想方设法吸引外来人才,努力为各国宾客营造发挥才能的环境。秦缪公用五张羊皮赎来贤士百里奚,用重礼将蹇叔请来秦国,用诡计迫使戎国大夫由余投秦,在这三个贤人的辅佐下,秦缪公兼并西戎十二国,辟地千里。秦孝公用高官厚禄和土地把卫国奇才商鞅吸引到秦国来,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实力大增。秦惠王用

13、魏国人张仪,“外连衡而斗诸侯”,破坏六国的合纵,使秦国的优越地位越来越明显。秦昭王用魏国人范雎“远交近攻”的计策,加强王权,蚕食诸侯,为秦王嬴政吞并诸侯扫平了障碍。秦王嬴政重用李斯、尉缭、王离、蒙恬等外来人才,为他最终完成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到公元前246年,也即秦始皇即位的初年,随着秦灭六国统一战争的开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国,即将在刀光剑影中诞生。六国日渐没落、秦国蒸蒸日上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山东各国的失败有其自身的原因。保守落后,旧有的世卿世禄制无法与秦国的新型人才体制进行竞争。政治经济方面,山东六国由于固有贵族势力的强大,没能完成深彻的社会变革,民众为国热情不高

14、。战略战术方面,战国前期魏国四面出击,虚耗国力;战国中期齐国穷兵黩武,丧师辱国,三晋诸国反复无常,朝秦暮楚,战国末期赵国君臣不睦,临阵换帅。这些都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古语云: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山东六国挥霍了太多的机会,天下最终就归属了秦国。齐向为东方之强国。但到秦始皇初年,齐政权传至齐王建时,齐威王时期建立起来的霸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齐国实已徒具东方强国的虚名。它政治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国无贤臣良将,军无奋进战斗之志,面对强秦即将发动的并灭六国的战争,竟毫无准备,坐以待毙。韩本来就是三晋中最弱的一方。到韩桓惠王时,韩就已臣服于秦国。秦始皇初年,韩国的疆域更加缩小,只剩下都城阳翟与其周围

15、10多个中小城邑,基本上已是名存实亡之国了。魏虽然也曾经历过战国初期最强盛的时期,它据有河东、河西、河内、河外广大地区,疆域之内山河纵横,形势险要,但由于它阻扼秦东出函谷之咽喉,多年均为秦之首要对手,特别是自魏惠王以来,不断被秦战败,疆域日渐缩小。秦始皇初年,正当魏安釐王晚期,国势更加衰弱。但信陵君窃符救赵,尤其是联合各诸侯国合纵抗秦,取得河外大捷,大大提高了魏的威望,本应乘胜恢复魏之疆域,然而安釐王昏聩无能,不但不借机复国,反而听信秦国离间挑拨,罢黜信陵君,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可贵时机。赵地处中原之北方,方圆2 000里,也是北方之强国。在赵武灵王时,倡导胡服骑射,革新政治,富国强兵,国势为之一

16、振。赵国北拒匈奴,南抗强秦,成为唯一可与秦相抗衡之国。但赵武灵王死后,赵屡被秦兵攻伐,对本国良将廉颇、李牧等不予任用,竟听信谗言妄加诛黜,赵王的这种昏庸无能,使赵终于为秦所破。燕春秋初期尚属极弱小之国,到燕昭王时,励精图治,疆域扩大,国力日强,曾北至辽东,西至上谷,南与齐、赵接壤。到燕王喜当政时期,非但不与近邻赵、齐修好,且常常发动混战,劳民伤财,国力损耗巨大,成为六国之中略强于韩的弱小之国。楚自春秋至战国始终未失其南方大国之地位,领有疆域5 000里,带甲百万,地大物博,粟支10年,为诸侯国中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国。但自秦将白起攻陷楚都后,楚国势力大大减弱,国都被迫迁于陈地,以后又再迁于巨阳与寿

17、春。都城多次被迫迁移,大大挫伤了楚国的民心士气。楚考烈王当政的前后,楚国实际上已徒具强楚之名,远远无法与秦相匹敌。不难看出,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即使有短时间的稳定,但到最后都走了下坡路,魏、赵等国的国君听信谗言,疏远或是杀了国中的能人贤士,政治上少了那些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在军事上没有了能征战的将领,自毁长城。国君政治上的不清明是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燕国本来与邻国交好,国家实力均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后来常发动混战,导致国力衰弱。楚、齐由盛转衰,可以说是国君的无能造成的。如果说到人际交往方面,应该就是不要听信他人谗言,凡事都要有自己的主张和判断,不过,不光是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也是这样的,我们要积极发展与周边人的关系,多交朋友。从秦国方面说,我们要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某些方面不能看得太重因而影响了大局。微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