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兰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3题。所谓诗话,就是评述有关诗歌问题所写的随笔式著作。其内容繁杂,结构松散,涉题广泛,记述往事,评头论足,笔调轻松,表达灵活。诸家诗话虽各有偏重,但兼及其他内容是其共同点。北宋中叶是诗话的起始时期,欧阳修六一诗话是诗话体著作的开山之作。书中固然不乏真知灼见,但该书最具代表性和深远意义的是开创了“诗话体”,此后一倡百和,仿效者不绝于后,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看点。北宋中期以后,江西诗派及其追随者活跃于诗
2、坛,出现了一些带有这派倾向的诗话著作,如吕本中紫薇诗话、陈师道后山诗话、洪刍洪驹父诗话、范温潜溪诗眼、周紫芝竹坡老人诗话等。至南宋,由于有了前面诗话的积累,出现了诗话总集一类著作。如诗话总龟,开创了以内容性质分类的诗话体例,在诗歌鉴赏和诗论建设方面提供了大量资料。南宋后期,诗话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出现了比较系统的诗论之作,如严羽的沧浪诗话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理论性和系统性。书中分别论述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从论述中看出,“以禅喻诗”是其诗论的命脉和基调,尊唐抑宋是其诗评标准和基本倾向。该书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以禅喻诗”“妙悟”等学说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所谓“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3、。主张“学诗以识为主”,有“识”的能力才能辨别“体制”的艺术特征,进入悟境。作者将这些主张和观点贯穿于全书之中,从而形成系统、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标志着宋代诗话已经进入了成熟期。记述类和评论类内容在宋代诗话中均有记载,资料保存十分丰富。更难得的是保存了许多古代已经散佚的诗歌资料,如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等诗话汇编著作中就保存了逸书、逸诗、逸事之类的材料。另外,自六一诗话诞生后,诗话体著作久盛不衰,到清代还大量出现,说明其有文体传承的价值。宋代诗话发掘、整理、提炼和总结了前人诗歌创作上的经验,显示出前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成就,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和有价值的研究资料。诗话中常以诗歌作
4、品作为切入点,从审美的视角深入细致地探讨诗歌创作的艺术性问题,常有精辟之见,或能起到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闻一见十的作用。这对后来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研究颇有借鉴和启迪价值。 有一种话语方式常在宋代诗话中出现,这就是评点式批评方法。这种方法,不求全面系统,也不考虑其间的连贯性,仅就某个问题或某个摘论、摘句进行析评,随感而发,要言妙道,一则一段,一目了然。不求高谈阔论,但求说深、说透而具说服力。宋代诗话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评点式批评方法,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论遗产,对后人研究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确有助益。宋代诗话探讨了诗学理论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宋代诗话中还出现了大量名词术语,这是古人诗学观念和文艺思想的一种
5、反映,独具中国特色,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同时还能看出论者在诗学上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理论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凡此种种,均有其理论研究价值。当然,宋代诗话难免有其时代的局限和著者的缺憾,但就其整体而言,毕竟是瑕不掩瑜,不愧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宝藏之一。 (摘编自殷光熹略论宋代诗话)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南宋时期的诗话总龟能在诗歌鉴赏和诗论建设方面成就突出,与前代诗话的发展密不可分。B.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出现后之所以被纷纷效仿,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诗话体”形式和真知灼见。C.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发展成熟的标志,它在诗学理论体系方面超越了前代作品。D.诗话著作
6、长盛不衰,在于它具有的文体传承价值,也在于其提供的具体创作经验和大量的研究资料。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诗话的概念人手,介绍了其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特征,并分析了其具有的共性。B. 文章第三段中以举例、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表现了宋代诗话的多个方面的成就。C. 文章第二段分析了诗话的发展历程,从纵向写出不同时期诗话的代表作品及其基本特点。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不仅分析了宋代诗话的优点,也指出了其局限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沧浪涛话中确立了“以禅喻诗”的诗论命脉和基调,将佛家的“妙悟”等理论引入到诗话中,主张以“识
7、”辨“体”,进入悟境。B.宋代诗话有记述和评论两种类型,保存了许多古代散佚的逸书、逸诗、逸事等材料,如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等。C评点式批评方法不能全面系统连贯性地评价诗歌,但它能抓住一句诗或者一个问题随感而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D.探讨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功能性、真实性、典型性及诗歌原理方面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是宋代诗话最为重要的成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
8、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
9、;学黄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
10、行合一持久战)材料二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诊断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材料三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
11、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4.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3分)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人心惟危
12、,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C.“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D.“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B. 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C. 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D.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
13、”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6.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塔铺第四章刘震云 离高考剩两个月了。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学校原以为只考中国地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 大家一下都着了慌。这时同学的精神.都已是强弩之末。王全闹失眠,成夜睡不着。“磨桌”脑仁疼,一见课本就眼睛发花。 大家乱骂,理怨学校打听不清,说这罪不是人受的。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大家都没有世界地理的复习资料。于是掀起一个寻找复习资料的热潮。一片混乱中,唯独“
14、耗子”乐呵呵的。他恋爱的进程,据说已快到了春耕播种的季节。 闹腾了几日,有的同学找到了复习资料,有的没有找到。离高考近了,同学们都变得自私起来,找到资料的,对没找到的保密,唯恐在高考中多一个竞争对手。我们宿舍,就“磨桌”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卷毛发黄的世界地理,但他矢口否认。我和王全没辙,李爱莲也没辙,于是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我爹来送馍,见我满脸发黄,神魂不定,问是什么书,我简单给他讲了,没想到他双手一拍: “你表姑家的大孩子,在汲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我也忽然想起这个茬儿,不由高兴起来。爹站起身,刹刹腰里的蓝布,自告奋勇要立即走汲县。 我说还是先回家告诉妈一声.免得她着急。”
15、爹说什么时候了,还顾那么多!” 我说可您不会骑车呀!来回一百八十里呢!” 爹满有信心地说我年轻的时候,一天一夜走过二百三。”说完,一撅一撅动了身。我忙追上去,把馍袋塞给他。他看看我,被胡茬包围的嘴笑了笑;从里边掏出四个馍,说放心,我明天晚上准赶回来。我眼中不禁冒出了泪 晚上上自习,我悄悄把这消息告诉了李爱莲。她也很高兴。 第二天晚上,我和李爱莲分别悄悄溜出了学校,在后岗集合,然后走了两里路,到村口的大路上去接爹。开始有说有笑的,后来天色苍茫,大路尽头不见人影,只附近有个拾粪的老头,又不禁失望起来。李爱莲安慰我:“说不定是大伯腿脚不好,走得慢了。” 我说要万一没找到复习资料呢?” 于是两个人不说
16、话,又等。一直等到月牙儿偏西,知道再等也无望了,便沮丧地向回走。但约定第二天五更再来这集合等待。 第二天鸡叫,我便爬起来,到那村口去等。远远看见有一人影,我认为是爹,慌忙跑上去,一看却是李爱莲。 “你比我起得还早!” “我也刚刚才到。” 早晨下了霜。青青的野地里,一片发白。附近的村子里,鸡叫声此起彼伏,天色渐渐亮了.东方出现一抹红霞。 忽然,天的尽头,跌跌撞撞走来一个人影。 李爱莲指着那人影,“是吗?” 我一看,顿时兴奋起来是,是我爹,是他走路的样子。” 于是两个人飞也似地跑上前去,我扬着双臂,边跑边喊:“爹!” 天尽头有一回声:“哎!” “找到了吗?” “找到了,小子!” 我高兴得如同疯了,
17、大喊大叫向前扑。后面李爱莲跌倒了,我也不顾。只是向前跑,跑到跌跌撞撞走来的老头跟前。 “找到了?” “找到了。” “在哪儿呢?” “别急,我给你掏出来。” 老头也很兴奋,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时李爱莲也跑了上来,看着爹。爹小心解开腰中蓝布,又解开夹袄扣,又解开布衫扣,从心口,掏出一本薄薄的卷毛脏书。我抢过来,书还发热,一看,上边写着“世界地理”。李爱莲又抢过去.看了一眼,兴奋得两耳发红: “是是,是世界地理。” 爹看着我们兴奋的样子,只“嘿嘿”地笑这时我才发现,爹的鞋帮己开了裂,裂口处洇出一片殷红殷红的东西。我忙把爹的鞋扒来,发现那满是脏土和皱皮的脚上,密密麻麻排满了血泡,有的已经破了,那是一只血
18、脚。 “爹! ”我惊叫。 爹仍是笑,把脚收回去“没啥,没啥。” 李爱莲眼中也涌出了泪:“大伯,难为您了。” 我说:”您都六十五了。” 爹还有些逞能“没啥,没啥” 爹接着郑重地说:“你表哥说,这本书不好找,是强从人家那里拿来的,最多只能看十天,还得给人家送回去。” 我们也郑重地点点头。 爹又说:“你们看吧,要是十天不够,咱不给他送,就说爹不小心,在路上弄丢了。” 我们说十天够了.十夭够了。” 爹爬起身,准备从另一条岔路回家。 我说“爹,您歇会儿再走吧。” 爹说:“说不定你娘在家早着急了。” 看着爹挪动着两只脚,从另一条路消失,我和李爱莲捧着世界地理,又高兴起来,你看看,我看看,一起向回走。并约定
19、,明天一早偷偷到河边集合,一块来背世界地理。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交代高考前突然传来要考世界地理的消息,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为下文爹为 “我”去借书作铺垫。B. 第二天早晨“天色渐渐亮了”.既抽象地表达出漫长的等待时间,也起到调节叙述节奏的作用,使情节故事有张有弛。C.小说大量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如“解开腰中蓝布,又解开夹袄扣,又解开布衫扣,从心口,掏出”不加修饰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精准传神。D.小说使用了大量对话来塑造人物、展开情节,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有着乡下人的朴实、自然,又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易于打动人心。8.小说重点突出了
20、“爹”这个人物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9.小说为什么没有正面描写“爹”寻书路上的艰辛?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 共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小题。(22分)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
21、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帝语大臣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夏人既称臣,而并边种落数侵耕为患。庞籍守并州
22、,欲筑堡备之。育谓:“要契未明而亟城,则羌人必争,争而受患者必麟府也。”既而夏人果犯河外,陷骁将郭恩,而太原将佐皆得罪去。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追裴、白遗事至数百篇。体素羸,少时力学,得心疾,后得古方,和丹砂饵之,大醉,一夕而愈。后数发,每发数十日乃已。已而卒,年五十五。赠吏部尚书,谥正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五十(有删改)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事遂寝 寝:平息 B因事与仲淹
23、忤 忤:抵触 C陷骁将郭恩 陷:陷害 D和丹砂饵之 饵:服食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B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C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D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24、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宋朝时“甲科”是进士分档的概念,一档为甲科,二档为乙科。B“除”“迁”是古代官职变动的常用词语。“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迁”指调动改派官职,“右迁”表示升职,“左迁”表示降职。C “山东”在秦汉时期一般指崤山以东地区,宋朝时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也被称作山东,二者都与现在山东省的地理范围不同。D“庆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众大臣拟定,每位皇帝使用一个年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向绶以很严重
25、的罪名陷害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因为他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们想轻判,吴育却认为应该判死罪,最终向绶被判流放南方。B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说他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C吴育聪颖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他遇事不随意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没人能够阻止他执行。D本文以具体事例和人物语言,体现出吴育直言敢谏、刚直不阿、忠心为国的可贵品格,他的谥号“正肃”是对其品格的最好概括。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5分)(2)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
26、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 -16题。梅花陆游家是江南友是兰,水边月底怯新寒。画图省识惊春早,玉笛孤吹怨夜残。 冷淡舍教闲处著,清臞难遣俗人看。相逢剩作樽前恨,索荚情怀老渐阑。 【注】清臞:清瘦。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了梅花的生长环境,长在江南水边,与兰相伴;后一句写作者看到梅花时的景象。 B. 颔联后一句通过“玉笛”这意象,暗用梅花落的曲子来写梅花在寒夜里的孤独和愁怨。 C. 颔联前一句借用王昭君的典故说明梅花貌美,让春天万物感到惊异,却得不到画工的赏识。 D.颈联既写出
27、了素雅、清瘦的梅花高洁的品质,也表现出梅花被冷落、难以得到认可的处境。16.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3分)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情怀?(5分)答: (三)理解性默写(8分)17.(1)荀子认为“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而孔子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是:“ , 。”(2)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能跟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商量宫中大小事情,然后实施,可以达到的效果是:“ , 。”(3)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 , 。”不管身处朝廷还是远离君王,他们都有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4)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
28、0题。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犹如_,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怀,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故、睿智的哲思,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伟大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_。中华民族的心灵史、精神史,犹如浩荡长河,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以其时代精神为这条长河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传承积淀的力量,也是发展变化的力量。割断了历史,就割断了这样的精神脉络,让我们的心灵无可归处。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并不是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_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正如鲁迅所说:“有民
29、魂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_( )母亲给孩子讲述远古寓言,惩恶扬善的观念在幼小心灵里生根:“说书唱戏劝人方”,杨家将、薛家将的故事_数百年,忠孝节义的内核从未改变:团圆佳节里看似繁琐的“老例儿”,寄寓了对家人的深情、对物产的敬惜。18.依次填入文中一横线上的内容,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黄钟大吕 星火燎原 而是 ” 。 衍化B.九鼎大吕 薪火相传 更是 。 ” 衍化C.黄钟大吕 薪火相传 而是 。 ” 演绎D.九鼎大吕 星火燎原 更是 ” 。 演绎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历史文化的滋养,既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也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
30、里行间。B.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也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C.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更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D.历史文化的滋养,既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更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B.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C.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为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
31、不竭动力。D.那些精巧的技艺、瀚浩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为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21.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总结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两个原因。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总共不超过30字。(4分) 海关总署教据显示,2017年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达到2758亿美元,是1995年的32倍。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1月,美国对中国出口额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9%,而对中国进口额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2.5%。截至今年1月,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兴业研究指出从研究与开发绩效来看,中国研发支出已超越
32、欧盟,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支出国,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研发支出强度)也在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研发支出强度为1%,仅低于美国0.7个百分点。(1)_ _(2)_ _四、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9年6月12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633班班主任兰会云带着l1名高中毕业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去上海,总行程1800多千米。尽管兰老师事前做了很多准备,如规划骑行线路、学生体能测试、签订免责协议、购买安全保险等,但出发前,还是遇到很多压力:校领导不主张老师们效仿,有的人认为兰老师是拿职业生涯做赌注,有家长死活不答应让孩子参加 请在骑行活动出发时,写一篇在动员
33、会上的演讲稿。以参加骑行活动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期中考试语文答案1.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主要原因在于真知灼见”错误,文中“但该书最具代表性和深远愈义的是开创了诗话体,此后一倡百和,仿效者不绝于后”,因此该书被效仿的主要原因是其创立的“诗话体”。2.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比喻论证”不正确,第三段中并没有使用比喻论证。3.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34、态度的能力。 思路点拨B.“宋代诗话有记述和评论两种类型”错误,原文中说“记述类和评论类内容在宋代诗话中均有记载”,而不是宋代诗话的两种类型。C.“评点式批评方法不能全面系统连贯性地评价诗歌”错误,原文“这种方法,不求全面系统,也不考虑其间的连贯性”,表达的是评点法不以这些作为目的,并不是不能。D.“是宋代诗话最为重要的成就”错误,原文中只是表现宋代诗话的几个成就,并没有强调哪一个是最重要的。4.D【解析】A.符合“固本”原则;B.“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表达的“惟精惟一”与文中的“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躁者涉猎内涵一致,符合中医药创新的“守恒”原则;C.符
35、合“出新”原则;D.于文无据。5.C【解析】原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6.具有代表性: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具有实际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每条2分)7.C.“抽象地表达出漫长的等待时间”错,“天色渐渐亮了 ”是对漫长的等待时间的具体化描写。8.
36、爱子心切。为了儿子.六十五岁的爹愿意徒步一百八十里去取高考复习资料。信心十足。父亲不惧路途遥远,表示一定能找到书并准时回来。坚强倔强。长途跋涉以至于双脚都走出了血泡,他却不以为意。(每点2分)9.留下空白,激发读者想象。通过“一只血脚”等从侧面表现出老人一路跋涉的艰辛,表现出一片深沉的父爱。小说是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的,老人路上的艰辛“我”并未亲见,这样处理更真实自然。(每点2分)10B 解析 B陷,意思应为“攻陷”。11.C 解析 原文断句应为: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12.C 解析 考查常见古代
37、文化常识。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年号,故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13.B 解析“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发配”属对原文“判延州”中的“判”理解不当。此处“判”是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可译为“做通判”“管理”之意。14.(10分)盗贼确实不值得忧虑,小人趁机来排挤(或“倾轧”)大臣,祸患几乎(或“大概”)不可以抵挡
38、了。(5分)评分标准:重点词“诚”“虑”“乘时”“倾”“御”,译错一处扣1分。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或“治理河东”或“做河东安抚使”),有所上奏请求(或“有上奏请求的事”),大多(或“多次”)被办事官员(或“管理政事的人”)阻拦,吴育选取可行的方面坚决去做(或“办理”)。(5分)评分标准:重点词“既而”、被动句、“任事”“沮”“固”,译错一处扣1分。15.答案B(思路点拨:惊异的是梅花报春早,并不是指梅花貌美。)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1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诗人与梅花相逢,只剩下借酒消愁;在别人的取笑中,梅花日渐老去,终将凋残
39、。(3分,意思相近即可) 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2分)写诗人感慨自己和梅花的境遇,表达出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年华已逝的伤感。(3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17(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8.C19.B20.D21.答案:原因一:中美贸易地位不平衡(持续扩大)或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增大原因二:美国狙击中国高新科技或限制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或中国在研发支出中的投入比重日益增加(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全对给5分)22.写作提示这是热点话题+应用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直击高考,完全仿
40、照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青年与百年国家发展史”的高考作文出题。 热点话题是老师带高中学生骑行活动,作文材料既展示了骑行活动基本情况,特别强调了骑行活动的准备和压力,然后让学生完成写作,在引导青少年学生关注社会实践、师生和家庭关系的同时,也关注自身发展和人生选择,并进行深人思考,自觉提高对家庭、社会、教育、人生、实践等的认识,有个人的人生观和担当的责任感。 任务驱动要注意显性选择和隐性要求两方面。显性选择是从五个任务中任选其一,有对象、情境和文体要求;隐性要求是:必须围绕“对骑行活动认识”这一主题,也就是要结合自己对骑行活动的看法、体验和实践;必须注意针对明确对象来具体写。参考角度:文体注意演
41、讲稿的要求;对象可以有兰老师、骑行学生,甚至有校领导和家长;内容可重点围绕骑行学生和兰老师进行动员,强调要求和安全,提出建议和希望;也可向校长和家长表明决心,希望他们支持和放心。附:文言文翻译吴育,字春卿,是建安人。吴育积功升官至光禄卿,以礼部侍郎的官职退休。吴育年少时特别聪颖,博学多才,考中进士,参加礼部考试也第一,考中甲科。任职大理评事的官职,又升官至寺承。连续治理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的工作。庆历五年,吴育被授予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官职。过了几个月,改任参知政事。山东出现了强盗,皇帝派遣钦差大臣(多由宦官担任)巡视,钦差大臣回奏皇上:“强盗不值得忧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受到山东人尊重爱戴
42、,这倒是值得忧虑的事情。”皇帝想把这两个人调到淮南。吴育说:“强盗确实不值得忧虑,但是小人趁机来排挤大臣,祸患就很难抵挡。”于是这件事情就停了下来。向绶主持永静军队事务,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他怀疑通判江中立揭发了他暗中做的坏事,于是设计冤案想用严法陷害他,江中立上吊自杀。向绶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从中帮忙,想从轻发落。吴育说:“不杀向绶,无法向天下百姓交代。”最终判为减死一等,流放南方。 吴育在政府部门,遇到什么不平的事情敢说,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左右大臣都有难色。吴育论辩不止,于是向皇帝请求说:“我争辩这些事情,这是我的职责;只是能力有限,请皇上罢免我的职位。”皇帝对大臣说:“吴育刚
43、正不阿,只是嫉恶太甚罢了。”有一天,在宫中陪侍皇帝读书,皇帝顺便谈到“臣子的诋毁,赞誉,多出于爱憎的情感,这正是你应当注意的地方”,吴育说:“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圣明的皇帝的一举一动,像太阳月亮的光明。进用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长处,摒弃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坏处,那么阴邪之人就不能构成危害,公正之人就可以自立于世,这就是历代帝王执政的重要的方法。”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因为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过了一段时间,吴育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管理延州。夏人向宋称臣之后,并州边境的少数民族和部落多次侵扰宋朝百姓耕种,成为祸患。庞籍守卫并
44、州,想要修筑城堡进行防备。吴育说:“修订的盟约还没明确就急忙筑城,那么羌族人一定会争夺,如果争夺那么遭受祸患的一定是麟、府地区了。”不久夏人果然侵犯河外地区,攻陷了骁将郭恩的军队,导致太原的武将官员都获罪离职。吴育性情精明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他遇事不轻易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人家就不能阻挠。吴育辨论事理明白,使人听了后不会有疑惑。起初治理开封府,范仲淹也在这里任职,因为有事情与仲淹闹了矛盾。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范仲淹有所奏请,多被办事职员所阻拦,吴育选取可行者坚决办理。吴育晚年在西台,和宋庠相互唱和往来,追溯裴度和白居易遗事到几百篇。吴育体质素来羸弱,年轻时发力学习,得了心疾,后来得到古药方,药需要和丹砂一起服用,服用后大醉,一晚上就痊愈了。后来多次发作,每次发作就要几十天。不久后故去,终年五十五岁。死后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为“正肃”。11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