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554.56KB ,
资源ID:108117      下载积分:2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081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七散文文本阅读任务(十六)分析谋篇布局紧扣特点作用教案)为本站会员(hua****011)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七散文文本阅读任务(十六)分析谋篇布局紧扣特点作用教案

1、任务(十六)分析谋篇布局,紧扣特点作用任务情境“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阅读散文,要善于理清思路,赏析谋篇布局的匠心,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这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高考散文考查的关键能力之一。近几年高考对散文结构思路的考查,已由过去对句段结构作用的局部分析转向对整体谋篇布局的整体分析,这表明高考越来越重视对整体思维和综合答题能力的考查。一轮复习,虽然在这方面有所重视、训练,但对于这种宏观式的结构分析,尚须深入打磨。通过二轮复习,考生既要熟练地运用知识分析作品,又要不断地提高应对这种题型的答题能力。自主检测,自我诊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和古人对话赵丽宏一次,在一位朋友家里说话。

2、朋友家有很好的音响设备,我们交谈时,客厅的喇叭里放着一张弹奏古琴的唱片。开始我并没有留意,然而那奇妙的琴声终于拨动了我的心弦,使我忍不住中断话题,仔细谛听那仿佛来自远古的声音。这是非常奇妙的声音,单纯,委婉,使人联想起山间的泉水。这是在月光下流泻的泉水,晶莹清澈,蜿蜒曲折,跌宕起落,时而一脉如壶滴,时而汹涌如奔马。水花撞击着岩石,发出清脆幽远的回响。沉浸在这样的琴声中,使人很自然地想起王维的诗:“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王维的诗句,简直就是琴声的绝妙写照。这琴声,也使人想起礼记乐记对音乐的描绘:“上如抗,下如坠,曲如

3、折,止如槁木累累乎端如贯珠。”想得更玄一些,仿佛能想见一个宽袍长发的哲人,面对着流水,思绪起伏,抑扬顿挫的琴声就是他自由自在的思想在天地间飞翔。“那是流水,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结知音,弹的就是这曲子。”朋友向我介绍道。数千年前的琴曲能否流传到今日,我很怀疑。不过,这琴声确实古意盎然,没有丝毫现代人的浮躁和张狂。在七根弦上,能弹出如此美妙而富有内涵的曲子,实在是让人惊叹的事情。古代的文人,曾经将抚琴作为必修的功课,所谓“琴棋书画”,弹琴列在首位。古代文人的生活中,有不少和弹琴有关的轶事。最出名的就是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琴声能代替语言,表明心迹,沟通感情,使两个陌生人成为知己。在这样诗意的传说中,

4、凝集着中国人的才情和智慧。诸葛亮在城头弹琴退兵的故事,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读三国演义,这是最令人难忘的情景之一。如此戏剧性的场面,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不太可能发生,这也许是民间故事和小说家创作的结合。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诸葛亮的琴艺和琴声没有一字描绘,只是交代情节而已,然而这样却给读者留下了阔大的想象空间,诸葛亮怎样才能在琴弦上弹出他的镇静,弹出他的大智大勇,这需要怎样的心理素质和艺术技巧?且去自由想象吧。司马懿必定是深谙琴艺的,他能在从空中飘来的琴声中听出弹奏者的思想和心情,只是他无法识破一个智者绝顶高超的骗术。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我看过现代人演的这出戏,演员靠的是脸部表情,诸葛亮的指上功

5、夫是无法表演的,而那迷惑了司马懿的琴声,更是难以展现。历史上有关弹琴的著名故事,还有广陵散,这是一阕叙事曲,表现战国时聂政刺韩王的传说,据说早已失传。广陵散的失传,曾被许多人演绎,世说新语中有广陵散绝,不到百字,把故事写得惊心动魄:“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司马昭不理那么多知识分子的请愿,杀了嵇康,后悔时已经来不及。嵇康被杀头前弹的广陵散,应是此曲最后一次在世间回荡。一个临死的人,能沉着地将一段复杂的叙事曲弹完,也是不可思议的奇事。其真伪,恐怕也无从考查了。一位在大学

6、教书的朋友喜欢古琴,业余时间也自习操琴,是现代都市中难得的雅士。听说我对古琴有兴趣,朋友便赠我一张古琴独奏的唱片,演奏者是龚一和戴晓莲。演奏的曲目中,有流水阳关三叠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等名曲,竟然还有广陵散。我不明白,这已经绝响的古调,如何又在今人指下复生?或者,关于它绝响的故事,本来就是无中生有的民间传说。对于唱片里的古曲,我宁信其真:这就是古人弹奏的广陵散,就是嵇康临刑前弹过的广陵散。这样的曲子,人们是不应该轻易忘却的。听着这些使人回肠荡气的古琴曲,遐想古人曾经历过的情境,只觉清风袭人,松涛、月色、水光扑面而来,有金属的撞击声,也有铿锵的英雄气概。这样的情境,已经难以复返。于是自然地想

7、起刘长卿的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李白当年听着这些曲子,曾经这样感叹:“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此刻,在古琴的余韵中,我推窗远望,既无碧山,也无秋云,唯有新建的高楼和正在施工的脚手架,陈杂在天地间,压迫着我的视野。这样的景色和古琴曲毫无关联。此时,不妨学韩愈,听琴时闭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一片云叶:“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有删改)1文中写出了音乐弹奏者伯牙、诸葛亮以及嵇康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伯牙:单纯,委婉,对知音的渴望。诸葛亮:从容,镇静,大军压境下的智勇。嵇康:对广陵散要成为绝唱感到内疚,遗憾;直面死亡的沉着、

8、镇定。2第二段引用了不少文句,有什么艺术效果?答:_答案这些文句通过联想,将听音乐的感受化抽象为具象,进一步描绘了音乐表现的意境与内容。表现了作者对流水音乐的喜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3请简要梳理文章脉络。答:_答案文章开头写在朋友家听弹奏古琴的唱片,引出话题;文章主体借助丰富的联想,引述了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诸葛亮“空城计”城头弹琴退兵,失传已久的广陵散,刘长卿听弹琴等故事,表现主题;文章结尾联系现实,抒发感慨收束全文。4根据全文,分析“我推窗远望,既无碧山,也无秋云,唯有新建的高楼和正在施工的脚手架,陈杂在天地间,压迫着我的视野”的深层意蕴。答:_答案对传统音

9、乐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意境)的消失感到惋惜。对现代人只注重物质生活,心中充满浮躁和张狂表示遗憾。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优美、自由生活的追求。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长不大的小白马豆春明他们,都挤在河边。像童话里说的一样,过了河,小白马就长大了,变成千里马。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版图,还在等着他们去开拓呢,不过有些人总是太调皮,过河后跑着跑着就变了样子。比如李白,跑到青崖间,成了一只白鹿,大多数人,还是跑成了马的样子。这里边,屈原就很不错。成了一匹烈马,他都六十多岁了,还痛苦和绝望得不得了,不肯苟活。异苑上说他“投川之日,乘白骥而来”。马背上还有一匹马,我们拦都拦不住。他在前面,带了个好头

10、。杜甫跟着,已经没劲了,还在跑。最后,累死在一条船上。还有些跑得特别快的,便成了奔马。性急的他们,总想赶在王朝日出或日落之前,多干点事情。可惜跑着跑着,突然就倒地不起,就像文天祥,还没活到五十岁。岳飞,四十不到。霍去病,才只有二十三就这样,河边一直乱哄哄的,水花四溅。没人注意到,从绍兴出发的陆游困在了河里。河水很大,陆游拼命挣扎。八十五岁那年,水把他冲回岸边,像杜甫一样,他累极了。但他还是用尽力气,说了几句话:“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不,鹤发童心,八十多岁的人还在做梦。在河里漂了那么多年,也没能让他成熟一点。比起杜甫们,他在这方面差得太远了。杜甫最

11、后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文天祥临刑前说“尘沙黯淡路茫茫”“碧空长共暮云愁”,哪一句不是成熟男人说的话?就连李白,也叹息“中天摧兮力不济”。他的“小太白”称号,算是白叫了,骨子里,他仍是出发时的那匹小白马。曾经,陆游比任何人都渴望长大。按照童话里的布局,在成长的河边,他也碰到了红色的松鼠,棕色的牛,还有一个天下闻名的妈妈。出发前,他征求红色松鼠唐婉的意见。我过河好吗?他问。唐婉没说,呀,你别去,前些天我有个小伙伴才淹死了。她大概说的是,过不过你看着办,要紧的是我们在一起。陆游妈妈耳朵尖,听了很不爽。她本该说,孩子,你去试一试,不然,咋知道水深水浅呢?她是北宋名相唐翊的孙女,说那样的话才符

12、合她的身份。陆游听了,说不定就能试出一个水浅的地方,过河长大了。但愤怒冲昏了她的头脑,她只想赶走那只红色的松鼠。事实上,她也做到了。赶走唐婉后,陆游妈妈就不能再干啥了。不只陆游不答应,历史也没给她机会。成长的河边,一下空旷起来。陆游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困在河里后,他常常想起松鼠和妈妈。心里针扎一般,无数次差点沉到水底。唐婉再也没有回到河边。她在沈园和赵家两棵大树间跳来跳去。她找到了一个包容自己的丈夫,包容她继续爱着和思念陆游。在写完那首钗头凤不久,她便去世了,留给陆游一个红色的背影。至于妈妈,陆游一直不肯原谅。在近万首诗中,几乎没写到妈妈。八十二岁时的一天夜里,他想起妈妈,依然充满恨意:“君听

13、姑恶声,无乃遣妇魂?”二十三岁,他与唐婉离别。从那时起就开始恨妈妈。二十七岁,他写下钗头凤。二十八岁,唐婉离世。直到八十四岁,他还在写:“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一生只爱这只松鼠,一生都恨那个妈妈。这样的小白马要长大,的确很困难。不得已,陆游继续漂流。那一年,他漂到四川,碰上了岸边的一头棕色的牛。不过不是牛伯伯,而是牛弟弟。范成大,比他小1岁。在南宋这样的小朝廷,千里马容易变成牛。把天下安危装在牛车上,让范成大们来拉。当时,四川属于前线。范成大们需要帮手。陆游问,可以过河吗?他自然说,咋不可以,水很浅的。然后急切地等着陆游过河上岸,和他们一起拉动牛车。

14、哪知,水太深了,一点不浅。陆游才走几下,就差点被淹没。他不甘心:不自量力提建议,跳高一些;不顾影响醉酒,发狂一点。还是不行,随时都有窒息的危险。这个牛弟弟,毕竟没有牛伯伯的经验和眼光。在四川的几年,水越来越深。后来,连范成大也无法涉水而过。但陆游仍在努力,梦想过河后日行千里,去干大事。“尧舜尚不有百蛮,此贼何能穴中国?”他这样对离职的范成大说。范成大离开四川后,陆游接着漂流。但是,直到范成大去世,也没看到陆游过河上岸。也许,陆游不该从四川的水域过河。他需要换换地方,比如到虞允文那里。虞允文是南宋力气最大的一头牛,通过采石之战,硬是把南宋小朝廷拉到一个暂时安全的地方。他长陆游15岁,还知道哪个地

15、方水浅,完全可以当个牛伯伯。做宰相后,他的确提拔了不少人。陆游当时正值壮年,正处在过河长大的关键时期。但牛伯伯虞允文并没有把他从河里捞上来。属于陆游的过河时光短暂而漫长。短暂,是对他而言;漫长,则是对我们而言。千百年来,我们不止一次想帮帮陆游,但手伸到半途,又缩了回来。一匹长不大的小白马,不正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试想一下,背着红色的粮袋,一匹白色的小马,每天都在为我们过河,我们多幸福。解开粮袋,里面是金色的麦子。血泪一粒,苦痛一粒,悲愤一粒,每一粒,都是从陆游的心田里长出来的。那可是救命的粮食,救的是苦难的家国的性命。陆游死后,陆家的子孙一夜间长大了。在崖山一役中,孙子陆元廷忧愤而死,曾孙陆传

16、义绝食而亡,玄孙陆天骐投海自尽。接下来别人家的也长大了:陈亮、文天祥、陆秀夫、顾炎武小马天天过河,童话正在继续5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内涵。(1)他们,都挤在河边。答:_(2)那可是救命的粮食。答:_答案(1)人生成长中的尘世阻碍(磨难)。(或:人生成长过程中各种未知的凶险。)(2)爱国精神或爱国诗作。6作者为什么说陆游是一匹“长不大的小白马”?答:_答案陆游一生没有逃开个人的爱恨情仇;陆游一生没有找准施展抱负的地方,也没有找对可以提携他的人;陆游一生仕途不顺,却依然执着于美好而伟大的理想,无奈最后郁郁而终。7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答:_答案借助想象,巧设小马过河场景,“红色的粮袋”“白色的小马

17、”极具视觉效果,强化了我们的感激与幸福之情。善用比喻,将陆游的成长比作小马过河,将他的诗集比作“粮袋”,将他的诗作比作“金色的麦子”,形象地揭示了陆游诗作的价值。运用排比,“血泪一粒,苦痛一粒,悲愤一粒”,揭示了陆游诗作的内容,暗示了陆游深厚的爱国情感。8本文在构思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这样构思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概括说明。答:_答案(1)特色:以众所周知、通俗易懂的现代童话小马过河的故事框架架构、演绎主人公陆游的一生,构思新颖别致,富有创意。(2)艺术效果:如此构思具有亲切感、惊喜感,能够唤醒读者的记忆,让读者重温小马过河的童话,并且获得更新、更高、更深层次的阅读感悟;如此构思引人入胜,以

18、童话特有的生动性、形象性,使陆游的成长故事同样具有了生动性和形象性,深深地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此构思以简驭繁,以简单的小马过河的故事浓缩陆游漫长而复杂的一生,重点突出了陆游成长中的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使读者对陆游的主要人生轨迹了然于心;如此构思使主题的表达更委婉、更深沉,激发读者深思自己这匹小白马究竟应当怎样去过“河”。诊断内容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请打“”,无问题请打“”)结构知识是否理解了散文结构知识?是否能把结构知识运用到答题实践中去?审题是否能辨认出这种整体结构题?是否了解了这种整体结构题的提问角度?文本阅读是否有圈点思路脉络标志词句的意识和习惯?是否能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答题是否掌

19、握了这种整体结构题的思考角度?总体印象审、读、答,精准突破1综合考查式(1)请本文的行文思路(或脉络),并概括其结构特点。(2)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3)本文在构思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这样构思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概括。(4)文章以“”为核心谋篇布局,请简要。这种综合考查方式,要求全面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特点和作用。题干中多出现“构思”“结构”“谋篇布局”及“分析”“说明”等字样。2单一考查(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从结构上为什么先写,后写。(3)本文在组材上有何特点?请简要。(4)本文在开头与结尾上有何特点?请分析其好处。(5)本文在叙事上有何特点?试作简要。这种单一考

20、查方式,要求对谋篇布局方面的某一特点深入思考、分析。题干一般都点明了分析的角度或方向,如“线索”“组材”“叙事”等。无论是综合考查还是单一考查,都需要对全文进行整体阅读和感知,不仅要把握整体文意,更要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3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

21、4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其思路结构是不同的(详见前面“核心知识导图重温”部分)。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在整体把握思路脉络后,剩下的就是思考判断其特点和作用效果了。1综合考查型全面、准确地作答(1)思考:善抓关系抓住文章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间的关系,重点是段落之间的关系:把握“局部”内容。概括写了什么内容,对组织材料、抒发感情、表现主旨等有哪些作用。注意上下文关联。如上文与下文存在着主次、实虚、正反、总分、抑扬、点面的关系。分析结构技巧。“局部”在全文或上下文结构中的作用,如线索铺垫、照应、过渡、对比、映衬、层进等。(2)判断:多角度分析其特点与效

22、果分析其特点的角度有:线索角度。说出线索是什么,是明是暗,是单是双等。行文顺序。按什么顺序写作,或时间,或空间,或情感认识变化过程,或倒叙,或插叙等。结构技巧。善于抑扬,巧设伏笔,虚实映衬等。要特别懂得“由实至虚”的思维特点。散文阅读的关键点不是在所记叙、描写的客体(实体),而是在记叙、描写中所体现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虚体)。其文体思维一般是先实写后虚写。叙事详略。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处理。段落布局。如曲笔入文,以景结情,段落短小等。选材组材。选取材料方面有何特点,如以小见大等。组材以何为中心。文章自身鲜明的结构个性。如采用画面组合式,大量穿插旁逸式材料,现实与回忆交织等。至于分

23、析结构安排的艺术效果,无非三个方面:一是结构自身方面,如形散神聚、结构谨严、曲折有致、大开大合、新颖别致等;二是表现景、物、人、事方面,更形象,更深入,更有表现力等;三是表达主旨方面,更深入鲜明,委婉深沉等。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风中的马灯王军先记忆中的秋天,总是和马灯有关。每年,父亲都要亲手制作几盏比较粗陋的马灯。父亲先选好一个用薄薄的木片锯成的圆形灯座,在灯座的四周用刀子刻出一圈槽子,直径大小要跟选用的罩子相吻合。做罩子的材料是父亲从村里药房要来的盐水瓶,然后用缝衣服的线在盐水瓶靠近底部的地方缠上几圈,在线圈上浇上煤油,用火点着燃烧一段时间,再将瓶子的底部放进凉水里,瓶底子

24、就会“砰”的一声脱落下来,切口像锯子锯的一般整齐。最难把握的就是线圈在瓶子底部燃烧的时间,时间短了,瓶子的底部截不下来,时间长了,瓶子放到水里就会无规则地炸裂。记忆中,父亲很少有失手的时候,每次都能截下断面整齐的罩子。灯罩做好以后,将空的墨水瓶用钉子固定在底座的中间,用棉绳穿在铜钱的孔里就是灯芯了。将油灯里倒满煤油,用盐水瓶做的罩子罩上。然后在底座的边上钻上三个细孔,用三根铁丝穿起来,将铁丝的顶部拧到一起。一盏虽不漂亮,却经济实用的马灯就做成了。农村仿佛有做不完的活计,一进入秋天,父亲就格外地忙碌,经常在家里将山芋切成一片片的山芋干,再用车子推到野地里撒开、晾晒。白天,村子里、田野上刚种上小麦

25、的茬地里,到处都是白花花的山芋干,在阳光下,白得晃眼。经过三天左右的晾晒,山芋干就干得嘎嘣脆了。白天,父亲要在队里干活,晚上,就和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几个来到田野上捡山芋干。这时,已经完全黑下来的田野上,一盏盏马灯就亮了起来,像天上的星星,被风一吹,或明或暗。我们一字排开,将马灯放在前面用手可以够到的地方。当面前的山芋干捡完的时候,再将马灯向前移动一下。或者将马灯挂在带来的铁叉上,捡完灯光附近的山芋干,再向远处捡的时候,灯光便模糊起来,只能看到山芋干白晃晃的影子。有时候根本看不见山芋干,全凭感觉,就用双手在面前的茬地上摸索。深秋的风吹过,我感觉一阵阵凉意袭过全身。唧唧的虫鸣,点点的萤火,还有远处一

26、盏盏晃动的马灯,组成秋天的又一道风景。收获的季节,晴天还可以,要是遇上阴雨天,那可就麻烦了。傍晚,看见乌云密布,天上透不出一点星光,我们连饭也顾不上吃,赶紧到地里捡山芋干,到了地里,漆黑沉闷的天幕下,一盏盏马灯又开始晃动起来,就像天上的一颗颗星星,一闪一闪。有时候,正在地里捡山芋干的时候,雨点就噼噼啪啪地下了起来,父亲一边抱怨老天爷不帮忙,一边嘱咐我们快点捡。雨水下成一片的时候,我们开始回家。父亲推着车子,我在前面拉着,一路上车子不知倒了多少次,我和父亲也不知摔了多少跤。山芋干捡到家里也逃避不了发霉变质的厄运。家里房子窄小,没有太多的地方将潮湿的山芋干晾起来,只两三天的工夫,山芋干就开始发霉了

27、,在阴雨天里散发出酒糟的味道。霉变的山芋干,只好低价卖给附近的酒厂酿酒,或者用来喂猪。每到阴雨天,我总是看见父亲蹲在山芋干的边上,用手不停地翻捡着,嘴里的旱烟袋冒出一道道烟雾,脸上布满了愁云。当乡村的夜晚不再需要马灯送来光明的时候,父亲也渐渐地老了。他脸上那一天天增多的皱纹,那在风中飘动的白发,还有在季节深处不停地蹒跚的身影,一回回让我泪湿双眼。父亲已经定格在那一个个用秋风、秋叶、秋虫,还有马灯装点起来的深秋季节了,那疲倦的面容,那呆滞的目光,在秋声、秋色中,让我无限忧伤。那一盏马灯,那一团不停地晃动着的光亮,闪烁在秋天的田野上,闪烁在无边无际的黑暗里,闪烁在砭骨的秋风里,像父亲绵密的叮咛和一

28、声声沉重的叹息那盏风中的马灯,是父亲期望的目光,是照耀我生命旅程的最明亮的灯盏。(有删改)1本文在行文结构、材料选择上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以“马灯”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不蔓不枝;主体部分以时间顺序安排行文,展示了作者的成长历程和情感历程,真实自然;选择与“马灯”相关的富有乡村气息的生活画面,展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乡村生活的普遍状态,以小见大。散文组材方式散文材料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从时间上组织;从空间(场面)上组织;以物(观察点)为中心组织;以情感或认识的过程来组织;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其中特别关注以物件(象)为中心组织材料的作用:作为线索,使内容更集中、紧

29、凑;作为抒情对象,便于集中抒情;象征、暗示主题;物象自身特点带来的作用,如“桔子”,给全文带来暖色,增强形象感。2单一考查型具体、深入地作答这类题主要是围绕谋篇布局某一方面的特点来作答。作答时必须具体、深入。最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线索题关键点有二:找准线索,说明作用。找准线索。线索与思路不同。线索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思路是写作时为了表达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找准线索需要注意以下四点:a依据文体。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写人散文一般以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状物散

30、文一般以“物”或情感为线索,抒情议论散文一般以情感变化或对某事物的认识为线索。b注意标题。有的标题本身就是线索,或者直接显示线索。c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和句子。还要特别注意文中出现的议论、抒情部分。d注意双线。有的散文有明、暗两条线索,不要只抓明线,而忽略了暗线。说明作用。(参见前面“核心知识导图重温”部分)(2)叙述人称题散文的叙述人称不像小说那样丰富和富有变化,而是大都以第一人称叙述,其难点在于变换人称的原因和效果。解答此类题,除了要依据三种人称各自的特点与效果外,更多的是结合变换的具体内容来谈。如变为“你”“他”,这个“你”或“他”在文中指的是谁,作者改变叙述人称的表达需要是什么,如暗含情

31、感态度的转变,改变呆板叙述等。(3)分析段落关联题这类题主要是通过段落安排的先后顺序来考查考生是否真正抓住了段落之间的内在关联,是否真正掌握了全文的写作脉络。作答的核心是明确段落之间有怎样的关联。具体切入点有:结构与作者思路、行文线索的关系;材料与中心主旨的关系;材料与材料间的关系,要具体理解结构安排的意图。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羊吃草西西在吐鲁番,我看见羊吃草。以前,我并没有仔细地看过羊吃草,也不晓得它们吃的是怎么样的草。我见过马吃草、牛吃草、驴子吃草。它们总是低下头来,伸长了脖子,把嘴嗅到地面的草上,一面咬住草茎,一面沙沙地撕裂草梗,或者拔菜似的把草连根拔起。牛、马和驴大概

32、要一口气拔很多草,才闭上嘴巴,磨碾一阵牙齿,慢慢咀嚼,然后吞下肚子,让胃去消化和反刍。我看见牛和马吃的草,都是普通草地上的青草那种短矮的、匍匐在地面上攀爬的青草。有时候,我也看见驴子停在一辆木头车边吃车上堆着的草,那是人们割下来的像葱条一般细长的草。我们在吐鲁番参观了坎儿井地下水和防风林。在防风林的附近,有一座特别的沙丘,是一座馒头也似的黑色山阜,在阳光底下闪着沉默的光,仿佛一座乌金矿。沙丘上有许多人把半截身子埋在沙底下,露出剩下的身躯和头颅,以及他们民族色彩的鲜艳衣饰,这些人,都到沙丘来医治关节炎。我并没有跑上沙丘,因为我看见一个男孩赶着一群羊来了。男孩穿着藏青的汗背心、炭黑的长布裤、灰尘仆

33、仆的白运动鞋,头上戴了一顶纯白的维吾尔族小圆帽。他赶着二三十只羊,其中有黑山羊,也有白绵羊,羊们在沙地上散开,各自低头吃草。沙丘上面没有草,沙丘底下的四周,仍是一片灰泥色的细沙,仿佛戈壁滩到了这里,碎得如粉了。但在这片沙地上,却长满了丛生的矮草,展散了延蔓的枝条。羊看见了草,纷纷风卷残云似的舐啮起来。我想引一头小羊走来这边,于是蹲下来,伸手去拔取草叶。我哪里是在拔草呢,我那时的感觉是,我采拔的大概是荆棘,因为我一把抓到手里的竟是满掌的芒刺,好像握着一堆铁蒺藜。我迅速缩回手,手指都火辣辣地像中了蜜蜂的针,无数的针。我看看面前这纤细瘦削的蔓草,难道它们是箭猪和刺猬?我一直以为,羊和牛、马或驴子一样

34、,吃的都是贴近地面生长的那种软嫩的短草,这时才知道,吃的竟是像玫瑰花茎那般多刺的植物。我看见它们愉快地吃着,像部锋利的剪草机,沙沙沙,草都吃进嘴巴去了,多么丰富的一顿下午茶。我还看见羊在草丛中走来走去,仿佛它们四周的植物不是尖锐的芒刺,而是如絮的棉花。它们真使我惊异呢。它们有一张怎么样的嘴,是钢铁的唇舌、上下颚和口腔?为什么可以吞噬针似的草茎而不受伤?肥胖的绵羊,满身是浓厚的卷曲羊毛,走在草丛中也许能够无视草叶的利刺,可是山羊只有短而薄的披毛,但它们在丛草间穿插,同样仿佛经过的是一片秧田。羊们真令我惊异呢。南山牧场是真正的“乌鲁木齐”,因为乌鲁木齐的意思就是美丽的牧场。我们站在公路上,面对漫山

35、遍野苍绿的松树,深深地呼吸。这草原一片芬芳,充满泥土和花朵的甜味,我还以为自己忽然到了阿尔卑斯山。但远方积雪的峰峦是天山,融化了的冰块,汇成河道从我们面前的山坡下流过,许多人都奔跑到水边去了。过了很久,他们才一一回来,但都吁吁呼痛,说是有一种草,把他们刺得跳起来。他们之中不乏穿着厚厚的牛仔裤的人,但在草丛中跑过,仿佛有千千万万的芒针插在腿脚上。草原上除了地毡似的青草外,到处都是小花,有的白,有的紫,有的怯怯地嫣红,夹杂在各种高高低低的植物之中,我们看见一种尺来高的植物,没有花,叶子细小狭短,茎枝上布满星形放射走向的小针叶,于是有人喊起来:是这种草了,是这种草了。连那么厚的牛仔裤也能透过,叫我们

36、惊跳起来。我仔细看看那草,并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以前也没有见过,但我记得,这草就是沙丘底下羊们觅食的点心。一位陪我们到处逛的田老师说:这些草,羊最喜欢了。在乌鲁木齐,我也看见了羊吃草。那时候,我们坐在天池上的游艇里,两岸是层层叠叠的山和松树,在向阳的山坡上,遍山隐隐地点缀着一点一点的白花,并且弯弯曲曲的,在山坡上呈现一个“之”字形。偶然,白花缓缓地移动起来,这时候,我们才知道,山坡上的白点子不是花朵,而是放牧的羊群。带头的羊走在前面,横越过山腰,随后的羊都跟着那道白色的虚线朝更高的山顶攀登。羊们居然能够爬上那么高的山,仿佛它们不是羊,是鹰。对于天山的风景,我们感到失望,天池是一座水库,但环境遭

37、受污染的程度,令我们沮丧:到处是故意摔破的玻璃瓶,穿着花衬衫的游民提着声浪袭人的收音机。或者,关于天山,我们其实又认识多少呢?我们不过到达天池旁边的一个小角落,看见的也只是供游客驻足一阵的名胜,我们可曾攀过雪线,自己去寻找天山冰洁的雪莲?为了寻求更丰盛的草原,羊们攀到了山的极高处。当我们抬头仰望,山坡上的动物,竟是我们心目中柔弱的羊吗?天池的水寒澈入骨,天池的风凉冷如冰,带备衣衫来的人纷纷披上了风衣或毛线衣。山坡上的羊没有加衣,在这充满荆棘的世界上,它们不必穿戴甲胄,不必练就一身铜皮铁骨,但见它们摇摇摆摆、晃晃荡荡,以一个个软绵绵的身躯,在芒剌间悠然步行,安然度过。一九八一年十月2作者为何先写

38、马、牛、驴吃草,再写沙丘和人,后写羊吃草?请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答:_答案铺垫。写马、牛吃普通的草,驴吃割的草,为下文写羊吃多刺的草而感到惊奇做铺垫;写沙丘和人,为下文描写羊在沙丘上寻找草做铺垫。对比。其他动物吃草与羊吃草形成对比,突出了羊吃草的独特;沙丘的恶劣环境与羊的柔弱形成对比,突出了羊的坚强忍耐。推进。结构上起到了层层铺垫、推进的作用。3作者在文中交替使用“我”和“我们”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视角更丰富。以多种视角去关注羊吃草,表达自己的赞叹。思考更深入。由个人的思考推及全人类的关注和思考。类题再练,即时巩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人在山水间一我的第一次富有生命意义的

39、山行,是在下乡的路上。那时刚刚从高中生变身为下乡知青,下乡的地点是二十公里开外的村子。因为交通落后,只能步行前往,在距离那个村子的几公里处,必须翻越一座有近千个石阶的高山,站在山脚举目仰望,逐级上扬的石阶就仿佛是一架通往太空深处的天梯。历经几个小时的跋涉,拾级而上的每一步都异乎寻常的艰难,感觉整个生命几乎达到崩溃的极限。而很多年后,当我在批阅一个学生的散文习作,看到文中细述他上初中后便每周都要两度翻越三座壁立千仞、陡峭险峻的高山才能抵达那所乡镇中学时,才顿觉惭怍我的那次所谓的艰难山行,完全是小巫见大巫。我灵魂意义上的第一次山行,则源于那次偶然的听山经历。那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淅沥的春

40、雨刚刚停歇,平时叽叽喳喳的鸟儿仿佛被雨水严重洇湿得噤声了,整个山间脱透出一片安详和宁静。那时正值青春,思想的目光总是朝着无尽的远方眺望,一次的听山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群哑然的孤独者,不过是一种寂静生命的缩写。大学毕业后,我所分配的工作单位在远郊并建于山上,被崇山峻岭围绕。经年累月地在山中来来回回、上上下下,久而久之便滋生出听山的嗜好。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是一个中秋深夜的听山。当深重的夜幕降临,鸟儿纷纷归巢,人们徐徐入梦,整个世界都仿佛陷入一片宁谧。如果不是远方的城市上空被一束束强力的灯光映照着,人的感觉就像是被置入一种黑暗的时光隧道。在越来越浓厚的秋凉的包裹下,人的整个身体在缓缓地收缩,但大脑深处

41、似乎有一股力量在如潮般地涌动,至于这股力量能够喷发出什么,其实自己并不太清楚,但有一点却是了然于心的:虽然夜色笼盖的天空没有溶溶月华的照耀,人的内心却有了一种宽阔的澄澈;尽管远方被黑幕阻挡得模糊不清,人的灵魂却有了一种透明的洞见。于是,一座座已然熟知的和非常陌生的、躬身力行的和尚未涉足的、声名远播的和湮没无闻的、生命高扬的和灵魂低调的山纷至沓来,令人顿觉抵达了世界上所有的山,也悟出了山特有的内涵和品格:沉默不过是外表,内在的丰盈和激情才是本性。从沉沉的深夜中抽身出来,整个身心仿佛已被彻底地洗濯了一遍。二第一次领略到迥异于一般江河并富于多元形态的水美和水的魂灵,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被人们盛

42、赞为人间瑶池的黄龙寺和童话世界的九寨沟。登上黄龙之巅,散发出冷意的展阔坦然的五彩池便夺眶而入,突兀的刺激不仅使人的眼睛一阵错愕,内心更是迸射出一声惊呼:简直就是水美的绝唱,是最为璀璨的水的精魂。九寨沟里的五彩池,显得没有那么冷艳,更多了些许柔美和梦幻的韵致。高原的阳光穿过浓密的树丛一束束地投射在由碧蓝、天蓝、橄榄绿、橙红合成的池中,光影、水影、色影、树影融为一体,盈盈地闪烁出极为梦幻的水的美感,令人仿佛置身于水的仙境一般。作为水的色彩美的一种经典存在,无论是黄龙寺的还是九寨沟的五彩池,无疑都是最吸引游人聚集和生发惊叹与赞美的所在。除此而外,就是这两个自然风景区所呈现出的那种由海子、瀑布、溪流、

43、水滩共构的多样态的水美特质和水魂内涵,或是张扬出宽阔与深邃,或是挥洒出豪迈与激情,或是流溢着宁静与温婉,或是蕴含着庄重与冷傲。然而,有一种水美或者水的灵魂,却在我们的有意无意之中被忽略或漠视。在原始森林下面的不远处,有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水潭,一群身体几近透明的鱼在里面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我将手伸入水中,试图同这些小生灵做一个小小的游戏,彻骨的寒冷便迅疾地浸透了整条胳膊。一个当地人说:只需再有几分钟,你的这只手就可能报废了。内心顿生几分莫名的恐惧,看来人是必须有所惧怕的,有惧怕的人才会生长出敬畏之心。注视着小水潭,脑海里禁不住闪出这样的生命憬悟:极寒是另一种水美的高度,也是其灵魂抵达的深度。三饮水

44、而生是人类的第一选择,人类自其诞生以来就无法抗拒水的巨大诱惑,所以人类只能臣服于水的定律。正是因为有了水的这个无时无刻不在的重要角色,以及有了同水的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本质关联,人类才具有了存活的可能及其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才最终一步步地实现了人丁的愈发兴旺、族群的更加壮大,以及对于人类生命历史进程的文明缔造。逐水而居是人类的又一重大选择,大凡具有丰沛水资源的地方,常常是人类社会早期文明开始的所在,许许多多的古代城郭和古代村落,莫不是因为有了水的缘故才固定下来,并在漫长历史岁月的反复洗礼后成为现代意义的都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作为与水同在也与水同行的山,是人类社会的另一种重要依附。从某种意义上讲,最初的人类大多是山民,他们不仅选择山上的洞穴居身,而且以山里的林木果实为食。或许是为了彻底摆脱猛兽们的袭扰和威胁,也或许是因为山上有限的食物不足以供养生命的存在,不知从何时何地开始,人类主动选择了对于山的群体性撤离。人类的身体虽然离开了山,但他们的内心仍然常常牵挂着山,并怀揣着不同的情感和心理重回山中,或者是探访那些隐藏在深山的自然秘境,或者是展开一段寻找内心宁静的旅程。步山水而幽远,枕山水以抵达,我缱绻这种幸福。(取材于冯源的同名散文)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内涵。(1)我灵魂意义上的第一次山行。答:_(2)整个身心仿佛已被彻底地洗濯了一遍。答:_